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州方言也与汉语一样,随着历史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许多旧的词语逐渐消失,新的词语又不断出现,或者被普通话或外语所代替。如:旧词。“执仔婆”(接生婆)、“泡水馆”(卖开水的店铺)“到埠”(抵达)等,这些旧词现在已基本无人说了。新词,如“炒更”(工余兼职)、“街坊大姐”(做街道工作的妇女)、“缩骨遮”(折叠伞)、“有冇搞错”(表示不满,或批评人)等。还有从香港传进来的,如:“老细”(老板)、“发烧友”(有共同喜好的人)、“新潮”(时髦)、“巴士”(公共汽车)、“士多”(小商店)等等。新流行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工业、商业的特有名词用广州话转化的就更多了。
语言民俗,是一大民俗事象。她的规律也与其他民俗事象一样,既有稳定性,也存在变异性。记录各个时代、时期所流行的民间用语,是非常有意义的,它是时代的印证与标记,也是历史的所走过的足迹。
方言也在变迁
广州是千年商都,商业发达,水路的便利,在经商生活中形成了许多避讳和意头话,摭取部分学习研究。润(动物的肝脏)/广州人喜欢用水比喻钱财,如“油水”,所以忌讳“干”字,肝与干同音,因此便起了一个与干相对应的词“润”。
脷(舌头)/因“舌”与“蚀”广州话同音,不吉。改称相对应的词为“利”又创方言字“脷”。如“猪删”、“牛脷”。现在还引申到人的舌头,也称“脷”如医生诊病时,叫病人“伸条脷出来睇睇”。
猪红(猪血)/猪血可吃,但血却可怕,因此隐去血字,称“红”。
通胜(通书)/“书”与“输”同音,改用“胜”字。丝与输音近,故将蔬菜中的“丝瓜”改称为“胜瓜”。
吉(空)/“空”与“凶”同音,改用“吉”字。“吉屋”即空屋,“吉身”即空身,“得个空”即一场空,“空手而归”称为“吉手返来”。
伯娘(伯母)/广州话“伯母”与“百有”(百无),同音相忌,改称“伯娘”。此外,广州人还有“惜言如金”的习惯,许多词语在普通话中一般双音节的,而在广州话中则缩为单音节。如:
蟹(螃蟹) 蚁(蚂蚁) 眼(眼睛) 钮(纽扣) 相(相片) 明(明白) 睬(理睬) 尘(灰尘) 吓(吓唬)
还有许多词素前后位置不同于普通话,而与南方少数民族话相同,如:欢喜(喜欢) 紧要(要紧) 鸡公(公鸡) 行先(先行) 挤拥(拥挤) 宵夜(夜宵) 经已(已经) 闹热(热闹) 齐整(整齐)
旧时,广州市井流行着许多俚语
憨鸠 意指对方是“呆子”,有时也用做不满之词,如说人家“憨鸠夹冇谱”。
湿柴 源于国民政府在濒临崩溃前,滥发大钞,导致通货膨胀,币值狂跌。金圆券面额,从一元增到千万元市民生活苦不堪言,消费所需,动辄千百十万。民怨沸腾,遂以“柴湿”作为金圆券的代名词,谓其难以燃烧之意。
沙头 饭的暗语,下流社会惯用语,吃饭也叫“问沙”。
直板 指新发行未经折叠的纸币。
省镜 漂亮、靓的意思。
细路 细蚊,都是小孩的代名词。民问也有称“细佬哥。”的。
老坑
对老人不尊重的称谓,也有称“老蚊公”的。
车货 旧社会私娼的代名词。
老举 旧时对妓女的称呼。
炮婆 指昼夜接客的下等娼妓。
地水 旧时对瞎子的贬语。
茶花 旧社会茶楼酒家以色笑迎人的女侍的称号。
发花 旧时对女理发师的称号。
烟花 本为对妓女的称呼,但在民国十八年(1929)年以后,广东省公开烟赌,那些以“戒烟室”或“谈话室”做幌子的鸦片馆,为招徕生意,便雇佣一些漂亮的姑娘,陪道友聊天“打荷”,遂被称作“烟花”。
扎炮 挨饿之意。
黄仔 金戒指的代名词。
贴土 指客人给女工送小费。
埋价 指工作忙得不可开交。
针唛 用纸卷吸生切烟或红烟,把烟卷成铁钉状,故称“针唛”,也有叫“棺材钉”的。
锯鼻 也叫“索野”,均指那些对女人勒索揩油的登徒子。
当刂狗 旧社会一些女理发师对那些为客人洗头的人的称呼。
熟性 隐喻通气、识相之意。在抗日战争以前,人际关系,非财不行,对有利害关系的对方,以财物拉拢,时称“熟性”。反之,对不买账者,则曰“唔熟性”,此语今已少讲。
济军 是抗日战争前对一些调皮捣蛋、不受教育的顽童的谓称。
灰佬 指那些专门挑弄是非、打击别人以达到个人某种目的者。暗喻“做鬼”之意,也有人称之为“鬼头仔”的。
标参 绑票的暗语。
散水 歹徒发现情况不妙,赶紧逃走之意,也有的叫“撇档”。
爆伏颈 指那些性情急躁的莽汉,也有唤“禾虫颈”的。
撩人妹 往时对少女的称谓。
麻甩佬 泛指一些猥琐男性。
土鲮鱼 旧时对顺德女佣的贬称。
斩白水 旧社会娱乐场所女性向客人索钱索物之谓,也叫“开刀”。
打水回 旧社会到妓寨闲逛,妓寨“开果碟”招待,客人此时要拿比平时高出五六倍之利市垫盘底,作为与妓女之见面礼,这称为“打水回”。
一春水 十块钱的代词,千元则叫“一撇水”,万元“一盆花”。
雷公轰 旧时,广州的“小押”,对穷人残酷剥削,押款只照票面付给九成,三个月期满,却要以百分之三十利息回赎,即俗称“九出十三归”。因其敲骨吸髓,心肠狠毒,人们称之为“雷公轰”。
尖嘴啄地 均为鸡的代名词。后来转化为私娼的代号,近简称为“鸡”。
数目的代称
一叫支、二叫辰、三叫斗、四叫苏、五叫马、六叫零、七叫候、八叫庄、九叫弯、十叫收。
语言民俗,是一大民俗事象。她的规律也与其他民俗事象一样,既有稳定性,也存在变异性。记录各个时代、时期所流行的民间用语,是非常有意义的,它是时代的印证与标记,也是历史的所走过的足迹。
方言也在变迁
广州是千年商都,商业发达,水路的便利,在经商生活中形成了许多避讳和意头话,摭取部分学习研究。润(动物的肝脏)/广州人喜欢用水比喻钱财,如“油水”,所以忌讳“干”字,肝与干同音,因此便起了一个与干相对应的词“润”。
脷(舌头)/因“舌”与“蚀”广州话同音,不吉。改称相对应的词为“利”又创方言字“脷”。如“猪删”、“牛脷”。现在还引申到人的舌头,也称“脷”如医生诊病时,叫病人“伸条脷出来睇睇”。
猪红(猪血)/猪血可吃,但血却可怕,因此隐去血字,称“红”。
通胜(通书)/“书”与“输”同音,改用“胜”字。丝与输音近,故将蔬菜中的“丝瓜”改称为“胜瓜”。
吉(空)/“空”与“凶”同音,改用“吉”字。“吉屋”即空屋,“吉身”即空身,“得个空”即一场空,“空手而归”称为“吉手返来”。
伯娘(伯母)/广州话“伯母”与“百有”(百无),同音相忌,改称“伯娘”。此外,广州人还有“惜言如金”的习惯,许多词语在普通话中一般双音节的,而在广州话中则缩为单音节。如:
蟹(螃蟹) 蚁(蚂蚁) 眼(眼睛) 钮(纽扣) 相(相片) 明(明白) 睬(理睬) 尘(灰尘) 吓(吓唬)
还有许多词素前后位置不同于普通话,而与南方少数民族话相同,如:欢喜(喜欢) 紧要(要紧) 鸡公(公鸡) 行先(先行) 挤拥(拥挤) 宵夜(夜宵) 经已(已经) 闹热(热闹) 齐整(整齐)
旧时,广州市井流行着许多俚语
憨鸠 意指对方是“呆子”,有时也用做不满之词,如说人家“憨鸠夹冇谱”。
湿柴 源于国民政府在濒临崩溃前,滥发大钞,导致通货膨胀,币值狂跌。金圆券面额,从一元增到千万元市民生活苦不堪言,消费所需,动辄千百十万。民怨沸腾,遂以“柴湿”作为金圆券的代名词,谓其难以燃烧之意。
沙头 饭的暗语,下流社会惯用语,吃饭也叫“问沙”。
直板 指新发行未经折叠的纸币。
省镜 漂亮、靓的意思。
细路 细蚊,都是小孩的代名词。民问也有称“细佬哥。”的。
老坑
对老人不尊重的称谓,也有称“老蚊公”的。
车货 旧社会私娼的代名词。
老举 旧时对妓女的称呼。
炮婆 指昼夜接客的下等娼妓。
地水 旧时对瞎子的贬语。
茶花 旧社会茶楼酒家以色笑迎人的女侍的称号。
发花 旧时对女理发师的称号。
烟花 本为对妓女的称呼,但在民国十八年(1929)年以后,广东省公开烟赌,那些以“戒烟室”或“谈话室”做幌子的鸦片馆,为招徕生意,便雇佣一些漂亮的姑娘,陪道友聊天“打荷”,遂被称作“烟花”。
扎炮 挨饿之意。
黄仔 金戒指的代名词。
贴土 指客人给女工送小费。
埋价 指工作忙得不可开交。
针唛 用纸卷吸生切烟或红烟,把烟卷成铁钉状,故称“针唛”,也有叫“棺材钉”的。
锯鼻 也叫“索野”,均指那些对女人勒索揩油的登徒子。
当刂狗 旧社会一些女理发师对那些为客人洗头的人的称呼。
熟性 隐喻通气、识相之意。在抗日战争以前,人际关系,非财不行,对有利害关系的对方,以财物拉拢,时称“熟性”。反之,对不买账者,则曰“唔熟性”,此语今已少讲。
济军 是抗日战争前对一些调皮捣蛋、不受教育的顽童的谓称。
灰佬 指那些专门挑弄是非、打击别人以达到个人某种目的者。暗喻“做鬼”之意,也有人称之为“鬼头仔”的。
标参 绑票的暗语。
散水 歹徒发现情况不妙,赶紧逃走之意,也有的叫“撇档”。
爆伏颈 指那些性情急躁的莽汉,也有唤“禾虫颈”的。
撩人妹 往时对少女的称谓。
麻甩佬 泛指一些猥琐男性。
土鲮鱼 旧时对顺德女佣的贬称。
斩白水 旧社会娱乐场所女性向客人索钱索物之谓,也叫“开刀”。
打水回 旧社会到妓寨闲逛,妓寨“开果碟”招待,客人此时要拿比平时高出五六倍之利市垫盘底,作为与妓女之见面礼,这称为“打水回”。
一春水 十块钱的代词,千元则叫“一撇水”,万元“一盆花”。
雷公轰 旧时,广州的“小押”,对穷人残酷剥削,押款只照票面付给九成,三个月期满,却要以百分之三十利息回赎,即俗称“九出十三归”。因其敲骨吸髓,心肠狠毒,人们称之为“雷公轰”。
尖嘴啄地 均为鸡的代名词。后来转化为私娼的代号,近简称为“鸡”。
数目的代称
一叫支、二叫辰、三叫斗、四叫苏、五叫马、六叫零、七叫候、八叫庄、九叫弯、十叫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