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实生活需要好的自然环境,网络空间同样也需要“绿水青山”,而许多粗俗的网络用语就像pm2.5一样,对我们的心理健康、情感体验甚至大脑思维都构成了危害。3月2日,由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校共青团新媒体运营中心联合主办的“青年之声·净语良言我承诺”网络大行动正式启动。该行动以“读好书养堂正之气 说好话树君子之风”为主题,旨在通过系列活动,大力倡导青少年主动承诺使用净语良言,戒除粗俗网络用语,树立文明新风。
专家:应吸收“给力”等向上向善词
“一起去看电影,不去就‘狗带’。”“我也是醉了!”“肿么了……”这些话你能听明白吗?随着网络的发展,我国出现了大量的网络语言,并无孔不入地进入到了我们的生活。2015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问卷网,对160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9.8%的受访者日常生活中会使用网络流行语。
毋庸置疑,很多网络热词,朗朗上口,形象生动,深刻反映了这个时代,体现了这个时代的活力。有的被权威媒体引用,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标题为《江苏给力“文化强省”》。有的甚至被国家总理使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上,李克强总理指出,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就在刚刚过去的猴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许多热门网络语言都变成包袱,被小品演员们融入到节目当中。例如冯巩说“主要看气质”、潘长江说“好得不要不要的”,孙涛也引用了电视剧《甄嬛传》中的经典台词“臣妾做不到啊”,等等。青少年国学教育办公室主任蔺玉红呼吁,应吸收“给力”“萌萌哒”这样向上向善的网络语言。
网络粗鄙语言隐蔽性增加
在看到网络语言积极一面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一些低俗、粗鄙的网络语言大行其道,像 “草泥马”、“屌丝”、“逼格”等词语,成为特色屏幕语言或“网络书面语”。
2015年6月,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该报告显示,“尼玛”、“你妹”、“逼格”等诸多不雅词汇纷纷“登堂入室”,成了当下网民公开使用的热词。该机构选取25个(组)网民常用的网络低俗用词进行信息检索,发现2014年全年中,16个(组)网络低俗用词的原发微博数量达千万次以上,其中4个(组)网络低俗用词的原发微博数量达亿次以上。
诸如“草泥马”、“滚粗”、“碧池”等粗鄙的网络语言,实际上与日常生活中人们口头使用的各种脏话是没有本质区别的,只不过经过网友们用谐音进行粉饰和美化之后,它们就很难从表面上轻易辨认。例如“碧池”来源于英文单词“bitch”,是“坏女人”等侮辱性非常强的意思。经过“巧妙”音译,使其变身成为一个“看起来很美”的词语。
无疑,粗俗的网络语言是一种缺乏思想深度的、情绪化的语言表达方式,非但不能给人带来愉悦的交流体验,还会给人一种词汇贫乏、缺少修养的印象。每个时代的语言都有其时代特征,但追求“美”应该成为共性。如果长期以低俗为标签、以粗口为时尚,久而久之不仅会对个人带来不良影响,也会对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特别是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引导。
网络语言用得越多,越容易让思维变得肤浅
2015年国庆大阅兵时,网上流行一个段子:“今天大阅兵啦,早起抓紧时间多读点书,积攒点文化素养,看到阅兵时多用点‘震撼、壮观、威武、雄壮、排山倒海……’等形容词,以免看到壮观场景的时候只会说:‘牛逼、真尼玛齐整…… ’”
我们从这个段子可以看出,很多网络语言的表达能力是很贫乏的。它之所以能风靡一时就是因为它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例如“草根”、“穷人”、“弱势群体”等等词语,均能用“屌丝”一词概括,正因如此,它就难以描述微妙的事物,表达细腻的情感。而且语言是会影响思维的,所以,网络语言用得越多,就越是容易让自己的思维变得肤浅,想象力变得贫乏。
相比传统语言,网络语言用各种符号、简写,甚至自创的词语来完成意思的表达,这些语言适用于快餐式的文化,却无法进行实质性的、深层次的交流。
一个时期流行的语言文字,也折射出时代的特质,与社会生活、人们的精神家园息息相关。粗鄙语言的流行,除了映射出我们语言审美的降低,也反映出部分人群心灵的枯萎、情感精神的粗鄙化。
两会委员点赞“净语良言”
日前,全国政协委员、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孙丽英联合金铁霖、陈思思、王兴东、梁晓声、于海等共22名政协委员联名提案,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净语良言,戒除网络粗俗用语。
提案发起者孙丽英注意到,一些流行于网络的语句粗俗不堪,对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危害甚大。同时,一些恶意中伤、肆意泄愤的网络低俗语言严重妨害了社会风气。“或者草率轻佻,或者粗鄙不堪,这样的网络语言已经走出虚拟世界,侵入现实生活,影响着青少年的正规语言使用,是对传统文化的践踏与挑战。”孙丽英对此十分忧心。
与孙丽英共同署名提案的全国政协委员王兴东同样表示担忧,网络上的一个图画、一个视频、一部小说就有可能轻易在孩子们心灵中扎下根,对孩子产生长久的影响,“一颗子弹只能打死一个人,一个坏的视频却能打倒一片孩子”。
多位在京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为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校共青团新媒体运营中心联合启动的“青年之声·净语良言我承诺”网络大行动点赞,并写下寄语承诺使用净语良言,倡导青少年戒除粗俗网络用语,树立文明新风。
“青年之声·海南”网友热议如潮
“青年之声·净语良言我承诺”网络行动启动以后,引起“青年之声·海南”网友热议。
籬落小寒塘:现在就我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网络用语出现谐音字词大量出现的情况,比如“你好”很多网友都写“泥豪”等等很多,长此以往恐怕大家不仅是提笔忘字,更会不知什么是正确的字词了,所以关于网络用语规还需要很多地方需要规范。
Solo:读好书养堂之正气,说好话树君子之风,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方便文化传播的同时,带来了很多负面的东西,特别是对青少年来讲,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作为网民,有义务、有责任,维护网络安全。
心灵驿站:现在的网络太强大了,网上的东西很快会渗透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提倡网络语言文明,还要告诫这些随便发泄的人,一旦被骂的对象明确,有可能会触犯法律。我曾经加入过这样的群,但很快就退出来了。只要一想到里面一开口必带脏字我就害怕。有不顺心的事情应该选择合理的舒缓方式,而不是极端地通过骂人来发泄。
骂人能不能减轻压力值得商榷,但是对社会风气肯定会有不良影响。有的网友认为在网络上骂人和现实生活无关,这样的说法是不对的。网络生活会影响到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的人最初只是在网上恶搞,但后来就发展到现实生活中也肆无忌惮地骂人了。
匿名用户:有的人将在交流时大量使用网络语言视为流行与时尚,殊不知有些所谓的流行与时尚的东西有时未必是受大家欢迎,或能令人产生好感的。
匿名用户:我是孩子的家长,我希望我的孩子有个干净的网络空间。支持这个活动,不仅是青年朋友要参与,我想全社会都应该参与到这个活动中去。
理学院郑文钊:当代青年,是互联网上最活跃的群体,也是最有感染力的社会力量之一。传播正能量,建设文明网络环境,是当代青年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是历史使命。有什么样的青年,就有什么样的未来。广大青年决不能做“沉默的大多数”,把网络空间的话语权拱手相让。
一念:抵制“三俗”,弘扬正气。写好字,读好书,做好人,传好文,说好话,行好事。我承诺:使用净语良言,戒除粗俗网络用语,树立文明新风。扬堂正之气,传清音朗朗,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梦凝聚青春力量!
专家:应吸收“给力”等向上向善词
“一起去看电影,不去就‘狗带’。”“我也是醉了!”“肿么了……”这些话你能听明白吗?随着网络的发展,我国出现了大量的网络语言,并无孔不入地进入到了我们的生活。2015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问卷网,对160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9.8%的受访者日常生活中会使用网络流行语。
毋庸置疑,很多网络热词,朗朗上口,形象生动,深刻反映了这个时代,体现了这个时代的活力。有的被权威媒体引用,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标题为《江苏给力“文化强省”》。有的甚至被国家总理使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上,李克强总理指出,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就在刚刚过去的猴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许多热门网络语言都变成包袱,被小品演员们融入到节目当中。例如冯巩说“主要看气质”、潘长江说“好得不要不要的”,孙涛也引用了电视剧《甄嬛传》中的经典台词“臣妾做不到啊”,等等。青少年国学教育办公室主任蔺玉红呼吁,应吸收“给力”“萌萌哒”这样向上向善的网络语言。
网络粗鄙语言隐蔽性增加
在看到网络语言积极一面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一些低俗、粗鄙的网络语言大行其道,像 “草泥马”、“屌丝”、“逼格”等词语,成为特色屏幕语言或“网络书面语”。
2015年6月,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该报告显示,“尼玛”、“你妹”、“逼格”等诸多不雅词汇纷纷“登堂入室”,成了当下网民公开使用的热词。该机构选取25个(组)网民常用的网络低俗用词进行信息检索,发现2014年全年中,16个(组)网络低俗用词的原发微博数量达千万次以上,其中4个(组)网络低俗用词的原发微博数量达亿次以上。
诸如“草泥马”、“滚粗”、“碧池”等粗鄙的网络语言,实际上与日常生活中人们口头使用的各种脏话是没有本质区别的,只不过经过网友们用谐音进行粉饰和美化之后,它们就很难从表面上轻易辨认。例如“碧池”来源于英文单词“bitch”,是“坏女人”等侮辱性非常强的意思。经过“巧妙”音译,使其变身成为一个“看起来很美”的词语。
无疑,粗俗的网络语言是一种缺乏思想深度的、情绪化的语言表达方式,非但不能给人带来愉悦的交流体验,还会给人一种词汇贫乏、缺少修养的印象。每个时代的语言都有其时代特征,但追求“美”应该成为共性。如果长期以低俗为标签、以粗口为时尚,久而久之不仅会对个人带来不良影响,也会对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特别是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引导。
网络语言用得越多,越容易让思维变得肤浅
2015年国庆大阅兵时,网上流行一个段子:“今天大阅兵啦,早起抓紧时间多读点书,积攒点文化素养,看到阅兵时多用点‘震撼、壮观、威武、雄壮、排山倒海……’等形容词,以免看到壮观场景的时候只会说:‘牛逼、真尼玛齐整…… ’”
我们从这个段子可以看出,很多网络语言的表达能力是很贫乏的。它之所以能风靡一时就是因为它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例如“草根”、“穷人”、“弱势群体”等等词语,均能用“屌丝”一词概括,正因如此,它就难以描述微妙的事物,表达细腻的情感。而且语言是会影响思维的,所以,网络语言用得越多,就越是容易让自己的思维变得肤浅,想象力变得贫乏。
相比传统语言,网络语言用各种符号、简写,甚至自创的词语来完成意思的表达,这些语言适用于快餐式的文化,却无法进行实质性的、深层次的交流。
一个时期流行的语言文字,也折射出时代的特质,与社会生活、人们的精神家园息息相关。粗鄙语言的流行,除了映射出我们语言审美的降低,也反映出部分人群心灵的枯萎、情感精神的粗鄙化。
两会委员点赞“净语良言”
日前,全国政协委员、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孙丽英联合金铁霖、陈思思、王兴东、梁晓声、于海等共22名政协委员联名提案,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净语良言,戒除网络粗俗用语。
提案发起者孙丽英注意到,一些流行于网络的语句粗俗不堪,对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危害甚大。同时,一些恶意中伤、肆意泄愤的网络低俗语言严重妨害了社会风气。“或者草率轻佻,或者粗鄙不堪,这样的网络语言已经走出虚拟世界,侵入现实生活,影响着青少年的正规语言使用,是对传统文化的践踏与挑战。”孙丽英对此十分忧心。
与孙丽英共同署名提案的全国政协委员王兴东同样表示担忧,网络上的一个图画、一个视频、一部小说就有可能轻易在孩子们心灵中扎下根,对孩子产生长久的影响,“一颗子弹只能打死一个人,一个坏的视频却能打倒一片孩子”。
多位在京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为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校共青团新媒体运营中心联合启动的“青年之声·净语良言我承诺”网络大行动点赞,并写下寄语承诺使用净语良言,倡导青少年戒除粗俗网络用语,树立文明新风。
“青年之声·海南”网友热议如潮
“青年之声·净语良言我承诺”网络行动启动以后,引起“青年之声·海南”网友热议。
籬落小寒塘:现在就我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网络用语出现谐音字词大量出现的情况,比如“你好”很多网友都写“泥豪”等等很多,长此以往恐怕大家不仅是提笔忘字,更会不知什么是正确的字词了,所以关于网络用语规还需要很多地方需要规范。
Solo:读好书养堂之正气,说好话树君子之风,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方便文化传播的同时,带来了很多负面的东西,特别是对青少年来讲,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作为网民,有义务、有责任,维护网络安全。
心灵驿站:现在的网络太强大了,网上的东西很快会渗透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提倡网络语言文明,还要告诫这些随便发泄的人,一旦被骂的对象明确,有可能会触犯法律。我曾经加入过这样的群,但很快就退出来了。只要一想到里面一开口必带脏字我就害怕。有不顺心的事情应该选择合理的舒缓方式,而不是极端地通过骂人来发泄。
骂人能不能减轻压力值得商榷,但是对社会风气肯定会有不良影响。有的网友认为在网络上骂人和现实生活无关,这样的说法是不对的。网络生活会影响到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的人最初只是在网上恶搞,但后来就发展到现实生活中也肆无忌惮地骂人了。
匿名用户:有的人将在交流时大量使用网络语言视为流行与时尚,殊不知有些所谓的流行与时尚的东西有时未必是受大家欢迎,或能令人产生好感的。
匿名用户:我是孩子的家长,我希望我的孩子有个干净的网络空间。支持这个活动,不仅是青年朋友要参与,我想全社会都应该参与到这个活动中去。
理学院郑文钊:当代青年,是互联网上最活跃的群体,也是最有感染力的社会力量之一。传播正能量,建设文明网络环境,是当代青年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是历史使命。有什么样的青年,就有什么样的未来。广大青年决不能做“沉默的大多数”,把网络空间的话语权拱手相让。
一念:抵制“三俗”,弘扬正气。写好字,读好书,做好人,传好文,说好话,行好事。我承诺:使用净语良言,戒除粗俗网络用语,树立文明新风。扬堂正之气,传清音朗朗,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梦凝聚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