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E.Smith)是新入侵我国的一种重大致灾性害虫,对我国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于2019年和2020年在田间调查研究了草地贪夜蛾在玉米单作以及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的田间扩散规律.结果 表明:草地贪夜蛾幼虫在2019年的36 m2和2020年的64 m2小区中存活率分别为43.4%和60.3%,为害株率分别为24.3%和21.1%,扩散半径分别为336.4 cm和611.3 cm.在扩散方向上没有明显的方向性,呈向四周随机扩散趋势,两年试验最
【机 构】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与特色旱粮研究所,东阳 3221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E.Smith)是新入侵我国的一种重大致灾性害虫,对我国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于2019年和2020年在田间调查研究了草地贪夜蛾在玉米单作以及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的田间扩散规律.结果 表明:草地贪夜蛾幼虫在2019年的36 m2和2020年的64 m2小区中存活率分别为43.4%和60.3%,为害株率分别为24.3%和21.1%,扩散半径分别为336.4 cm和611.3 cm.在扩散方向上没有明显的方向性,呈向四周随机扩散趋势,两年试验最远扩散距离均达到小区边缘.在玉米-大豆2∶2和2∶4间作田中玉米的总被害率、被害级别及草地贪夜蛾幼虫扩散半径与玉米单作田无显著差异,表明玉米-大豆2∶2和2∶4间作并不能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田间迁移扩散起到阻碍作用.草地贪夜蛾幼虫在玉米-大豆2∶2和2∶4间作田中玉米上的存活率分别为24.67%和23.67%,均显著低于玉米单作田中幼虫存活率,表明玉米-大豆间作可能会对其种群发展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草地贪夜蛾的种群监测及综合防控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溶菌酶是一组进化上保守的酶,在昆虫中主要分为c型和i型两类.为明确i型溶菌酶在九香虫Coridius chinensis体内的表达模式与功能,我们对九香虫的两个i型溶菌酶基因CcL ys-i1和CcLys-i2进行了克隆,这两个基因的编码区分别为504 bp和432 bp,分别编码167和143个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CcLys-i1和CcLys-i2缺乏与催化活性相关的谷氨酸(E)和丝氨酸(S).同源性和聚类分析显示,CcLys-i1和CcLys-i2与斯氏珀蝽Plautia stali的i型溶菌酶相似
马铃薯疮痂病(potato common scab)是由放线菌目链霉菌属的链霉菌Streptomyces spp.引起的土传兼种传病害,广泛分布于世界各马铃薯种植区,不仅影响马铃薯的外观品质和销售价格,严重时还会导致马铃薯出苗延迟甚至引起幼苗死亡,造成产量下降,给马铃薯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已经成为全球危害马铃薯生产的第四大病害.2015年我国确立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动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种植区域和规模不断扩大,马铃薯疮痂病在我国很多省(自治区)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并有逐年扩大和加重的趋势,严
以鲁棉研36号为试验材料,在滨海盐碱地设置常规耕作(CT)、深松(ST)、秸秆还田(SR)、秸秆还田+深松(SRT)4个处理,研究棉花秸秆还田和深松对棉花产量、0~40 cm土层含盐量、棉花干物质积累动态、氮(N)磷(P)钾(K)养分积累和分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在2年试验内均可增加棉花产量,SR产量比CT增加33.9%,SRT比ST增加32.1%;深松在2017年增加了棉花产量,2018年对产量无影响.秸秆还田在2年试验中均降低0~40 cm土层含盐量,SR的含盐量在棉花生育后期比CT降低22
株型是由多个形态和生理性状集成的复合性状,它与水稻产量密切相关.挖掘优异株型等位基因或QTL,对水稻超高产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籼稻昌恢121和粳稻Koshihikari构建的208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CSSLs),在3个环境下,对控制株高、剑叶形态和分蘖数的QTL进行检测,共鉴定到35个株型性状QTL,分布于11条染色体上(除9号染色体以外),解释表型变异2.00%~22.86%.值得关注的是qPH-1-1、qFLW-6和
白叶枯病是一种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的细菌性病害.Xa21是第一个克隆的抗白叶枯病基因,具有广谱抗性,在水稻抗病育种中被广泛应用.转录因子的鉴定对解析Xa21介导的水稻抗白叶枯病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构建了Xa21背景下的WRKY68-RNAi转基因水稻.与受体材料4021相比,转基因水稻中WRKY68蛋白质丰度下调,接种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后抗病性下降,证明WRKY68基因在Xa21介导的抗白叶枯病反应中发挥正调控作用.此外,转基因受体材料402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云南锦斑蛾幼虫头部触角和口器上的感器.结果 表明,云南锦斑蛾幼虫头部呈椭球形.每根触角上具有1根毛形感器、1根刺形感器、5根锥形感器和1根栓锥形感器.上唇两侧各有6根刺形感器.内唇分布有6根刺形感器、4根内唇感器和2根指形感器.每个上颚表面具有2根刺形感器.下颚的感器主要分布在外颚叶和下颚须上,每片外颚叶上具有3根刺形感器、3根锥形感器和2根栓锥形感器;每根下颚须上具有8根锥形感器.每根下唇须上具有1根锥形感器和1根栓锥形感器.因此,锥形感器是云南锦斑蛾幼虫头部数量最多的感器
菌盖干腐病是羊肚菌Morchella spp.出菇后发生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常给羊肚菌生产造成较大损失.为明确引起贵州六盘水地区羊肚菌菌盖干腐病致病菌种类,采用单孢分离法从六盘水地区3个羊肚菌栽培点的菌盖干腐病样品上分离到9个菌株.基于形态学及ITS和LSU基因序列分析将9个菌株鉴定为长孢卵单隔孢霉Diplo(o)spora longispora.培养特性研究表明,该菌最适的培养基为PCA,最适氮源为蛋白胨与硝酸铵,最适碳源为葡萄糖与麦芽糖,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15~25℃,最适pH为6~10;当温
由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引起的马铃薯早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可导致马铃薯大面积减产,进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在获得缺失AsSod基因的茄链格孢突变株(ΔsSod)的基础上,对△sSod进行了不同的胁迫处理.结果 表明,相比于野生型菌株和回复株,突变株ΔAsSod对细胞壁胁迫因子SDS以及渗透胁迫因子KCl、NaCl、山梨醇的耐受性均减弱.进一步分析发现,ΔAsSod对外源过氧化物胁迫更敏感,胞内过氧化物酶和漆酶活性均显著降低.在对突变株孢子萌发和致病力的研究中发现,突
本文研究短时高温暴露对草地贪夜蛾存活和生殖的影响,为其夏季的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提供技术支持.分别以卵、不同龄期幼虫、蛹、成虫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时间高温暴露处理,研究高温暴露处理后幼虫和成虫的成活率,幼虫的化蛹率、羽化率、蛹重以及成虫的生殖能力.结果 表明.37℃对卵的孵化率无显著影响,40℃暴露4h卵的孵化率显著降低,45℃暴露3h卵的孵化率降低到7.29%,暴露4h及以上卵不能孵化.37~40℃对蛹的成活率无显著影响,每天43℃高温暴露4h连续处理5d蛹的成活率显著降低,每天46℃高温暴露4h处理5d
为明确福建省部分马铃薯产区晚疫病菌群体结构,2017年-2019年在龙海市、福安市、霞浦县共分离获得96株马铃薯晚疫病菌.采用对峙培养法、鉴别寄主法和PCR-RFLP法对这些菌株的交配型、生理小种及线粒体DNA (mtDNA)单倍型进行分析.交配型测定结果显示,除了福建省福安市有5株(5.21%)为A1交配型外,其余91株(94.79%)均为自育型,未发现A2交配型及A1A2型菌株.从96个菌株中检测出16个生理小种类型,龙海市和福安市的优势生理小种均是可克服11个显性抗病单基因的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