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低下,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建设,与新时期缩小城乡差距的要求背道而驰。包容性增长的理念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新思路。据此,以包容性增长为理论支持,提出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关键词:包容性增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0.046
发展实践已经证明,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农村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低也是农村地区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包容性增长是一种强调相关主体公平、平等的参与经济发展活动,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关注弱势群体的发展理念。其核心内容是公平合理的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强调在保持较快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多地关注社会领域的发展,关注弱势群体,让更多的人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福利。在人力资源开发的大格局中,相对于城市人力资源,农村人力资源就是弱势群体。新时期,在包容性增长理念的指导下,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的有效途径。
在包容性增长视角下,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1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推进教育公平
大力发展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实施民族振兴的根本途径,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在包容性增长视角下,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需要把发展农村教育,实现教育公平放在首位。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调整国家财政预算支出结构,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的责任,明确各级政府对农村教育应担负的法律责任,还要多方面扩宽农村教育资金的来源,鼓励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在农村捐资助学,为农村教育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除了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之外,农民自身对教育的投资也至关重要,可以通过公益广告的形式向农民普及教育重要性的知识,提高广大农民投资教育的积极性。
建立健全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城乡之间教育资源分配还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农村地区的教师、图书馆、微机室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于城镇,教师教学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异,由于教师工资、环境等待遇问题,优质的教师资源流向城市,使得原本薄弱的农村教育显得更加落后。要实现城乡间的教育公平,必须加大对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出台更优惠的政策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参与到农村的教育事业中来,从而保证教育公平,维持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
完善农村教育体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力资本转化的经验,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走向城镇从事非农生产。要根据这一基本规律,进一步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对于现实的劳动力,要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建立起普通和高等教育的相互衔接的体系,适度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使劳动力能够迅速适应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发展要求,以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提高其对经济建设的贡献度。
2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培训,提高其整体素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社会生产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对目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普遍偏低,人力资源整体素质较差的现状,借鉴发达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经验,应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以当地职业教育中心为依托,对于适龄青年,进行技能培训。建立技能培训与劳动力转移的有效衔接机制,根据就业单位需求制定培训内容,实行培训、就业、就业后管理的全程服务。
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高素质人才。农村地区由于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居住环境较差等原因,难以吸引和留住各类高素质人才,农村中优秀人力资源流失的现象也很普遍。需要建立高效灵活的人力激励机制,让城市中的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定期到农村指导工作,与其签订合同,为高素质人才提供优惠政策并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让他们为农村地区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3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就业公平
相比于城市劳动力来说,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渠道和就业形式比较单一。大多从事种植业、林业、养殖业、建筑等行业,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一部分农村富余的劳动力在农村闲置,无法参与到城市的经济建设中,而城市众多的就业机会也让农村劳动力可望而不可及。因此,要继续实行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放开城乡户籍限制,让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发挥农村人力资源自身的潜力。同时,鼓励一部分企业到广大农村落户,政府为落户企业提供法律和制度上的保障,以拓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方式,逐步实现就业公平。
参考文献
[1]杜志雄,肖卫东,詹琳.包容性增长理论的脉络,要义与政策内涵[J].中国农村经济,2010,(11):414.
[2]范永忠,范龙昌.包容性增长理念及现实意义[J].理论与改革,2010,(6):8586.
[3]向德平.包容性增长视角下中国扶贫政策的变迁与走向[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003.
LM
关键词:包容性增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0.046
发展实践已经证明,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农村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低也是农村地区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包容性增长是一种强调相关主体公平、平等的参与经济发展活动,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关注弱势群体的发展理念。其核心内容是公平合理的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强调在保持较快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多地关注社会领域的发展,关注弱势群体,让更多的人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福利。在人力资源开发的大格局中,相对于城市人力资源,农村人力资源就是弱势群体。新时期,在包容性增长理念的指导下,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的有效途径。
在包容性增长视角下,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1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推进教育公平
大力发展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实施民族振兴的根本途径,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在包容性增长视角下,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需要把发展农村教育,实现教育公平放在首位。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调整国家财政预算支出结构,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的责任,明确各级政府对农村教育应担负的法律责任,还要多方面扩宽农村教育资金的来源,鼓励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在农村捐资助学,为农村教育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除了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之外,农民自身对教育的投资也至关重要,可以通过公益广告的形式向农民普及教育重要性的知识,提高广大农民投资教育的积极性。
建立健全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城乡之间教育资源分配还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农村地区的教师、图书馆、微机室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于城镇,教师教学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异,由于教师工资、环境等待遇问题,优质的教师资源流向城市,使得原本薄弱的农村教育显得更加落后。要实现城乡间的教育公平,必须加大对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出台更优惠的政策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参与到农村的教育事业中来,从而保证教育公平,维持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
完善农村教育体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力资本转化的经验,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走向城镇从事非农生产。要根据这一基本规律,进一步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对于现实的劳动力,要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建立起普通和高等教育的相互衔接的体系,适度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使劳动力能够迅速适应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发展要求,以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提高其对经济建设的贡献度。
2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培训,提高其整体素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社会生产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对目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普遍偏低,人力资源整体素质较差的现状,借鉴发达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经验,应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以当地职业教育中心为依托,对于适龄青年,进行技能培训。建立技能培训与劳动力转移的有效衔接机制,根据就业单位需求制定培训内容,实行培训、就业、就业后管理的全程服务。
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高素质人才。农村地区由于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居住环境较差等原因,难以吸引和留住各类高素质人才,农村中优秀人力资源流失的现象也很普遍。需要建立高效灵活的人力激励机制,让城市中的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定期到农村指导工作,与其签订合同,为高素质人才提供优惠政策并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让他们为农村地区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3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就业公平
相比于城市劳动力来说,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渠道和就业形式比较单一。大多从事种植业、林业、养殖业、建筑等行业,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一部分农村富余的劳动力在农村闲置,无法参与到城市的经济建设中,而城市众多的就业机会也让农村劳动力可望而不可及。因此,要继续实行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放开城乡户籍限制,让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发挥农村人力资源自身的潜力。同时,鼓励一部分企业到广大农村落户,政府为落户企业提供法律和制度上的保障,以拓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方式,逐步实现就业公平。
参考文献
[1]杜志雄,肖卫东,詹琳.包容性增长理论的脉络,要义与政策内涵[J].中国农村经济,2010,(11):414.
[2]范永忠,范龙昌.包容性增长理念及现实意义[J].理论与改革,2010,(6):8586.
[3]向德平.包容性增长视角下中国扶贫政策的变迁与走向[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003.
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