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使令类兼语句是韩国学生学习汉语时的难点。汉语使令类兼语句在韩语中以多种句法形式呈现,由此带来的母语负迁移是导致韩语学生习得偏误的重要原因。通过韩汉语对比分析,对韩国学生汉语二语习得偏误进行预测,然后以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语料进行验证,并对韩汉语使令类兼语句的二语教学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使令类兼语句;韩汉对比;中介语语料库;偏误分析
兼语句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特殊句式,黄伯荣、廖序东将兼语句定义为:“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并根据兼语前一动词的语义,将兼语句分为使令式、爱恨式、选定式、“有”字式[1](P94-95)。因为兼语句的语义结构较为复杂,所以兼语句的构成一直颇有争议。一般认为,最为典型的兼语句式为NP1+VP1+NP2+VP2,其中,VP1表示“使令”意义的兼语句占比最多。
兼语句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国家汉办制定的《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中的“常用语法项目分级表(一~六级)”,将兼语句列为二级[2](P122);《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则将兼语句列为甲级与乙级语法项目[3](P53)、(P80)。调查发现,韩国学生习得兼语句的状况普遍不佳[4]、[5],盛炎认为,“语言对比分析及错误分析两者是相互补充的”[6](P132)。本文通过韩汉语的对比分析,探讨由于母语干扰产生的使令类兼语句偏误,希望能为对韩国的汉语使令类兼语句教学提供参考。
一、韩汉使令类兼语句对比分析
汉语和韩语的语言类型不同,汉语是分析语而韩语是黏着语。汉语可以通过独立的虚词和固定的词序来表达语法意义,而韩语则需要依靠附着在单词后面的助词或语尾变化来表示语法关系。两者的基本语序也不相同,汉语一般是“S-V-O”型特征的语法结构,而韩语则是“S-O-V”型特征的语法结构。因此,在讨论汉语使令类兼语句的韩语对应形式之前,我们首先介绍一下韩语的使动用法。
韩语的使动用法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方式来实现[7]:
第一,由原有使动义的动词,如“???”“???”等表示使动用法;
第二,通过在动词、形容词词干后附加“-?-, -?-,-?-,-?-,-?-,-?-,-?-”等表使动义后缀的方法,如在“??”中加上“-?-”成为“???”后表示使动;
第三,将“-??”构成的动词中的“-?-”替换成“-??-”的方法,如“????”在经过转换 成为“?????”后表示使动;
第四,通过在主动词的词干后附着“-? ??”类的方法表示使动,其中,“-?”是连接语尾,“??”是补助动词。如“??”在经过附加成为“?? ??”后表使动。除了“-? ??”以外,“-? ???”“-?? ??”与“-?? ???”也按照 这一规则将动词转换表示使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种方式中,“-?-,-?-,-?-,-?-……”增加后缀的方法受到的限制比较多,能添加使动后缀的动词有限制。在第三种方式中,“-??-”的使动用法,也并不能把所有“-??”类动词替换为“-???”形式。而第四种方式则与此不同,“-? ??”使动用法受到的制约较少,能使用的谓词更为广泛,构成也有一定规则。此外,韩语还可通过附加“与格助词”“对格助词”与“主格助词”等格助词来表示致使的对象。
李临定将使令类兼语句分为两种:“单纯使令义形式”和“多义使令义形式”。所谓“单纯使令义形式”,是由“让、叫、要、使”等主要只是表示致使义(使令义)动词构成的形式;所谓“多义使令义形式”,是除了表示致使义(使令义)外,还各有自己的词汇意义的动词构成的形式,如“强迫”“鼓舞”“要求”等[8](P144)。我们主要依据李临定的分类标准,把使令类兼语句分成两类:单纯使令义兼语句和多义使令义兼语句。本文只讨论单纯使令义兼语句,通过韩、汉语的对比分析,以预测韩国学生使用使令类兼语句时可能会出现的错误。对应汉语使令类兼语句“NP1+VP1+NP2+VP2”的具体韩语表达形式如下[9]:
(一)NP1+NP2+VP2(+VP1)
使令类兼语句与韩语的使动结构对应时,VP2(+VP1)充当谓语,VP1使VP2变成使动动词或接在VP2后作补助动词。其对应形式是:“NP1+NP2+VP2(+VP1)(使动)”。NP1是主语,NP2是宾语或状语。例如:
(1)老师让学生完成作业。
???? ????? ???
seon-saeng-nim-eun hag-saeng-deul-e-ge sug-je-leul
老师-主格助词 学生-与格助词 作业-对格助词
NP1 NP2
????? ??.①
wan-seong-ha-do-log haess-da.
完成-使動用法-表过去的语尾-终结语尾
VP2(+VP1)(使动)
例(1)中,NP1????充当主语;NP2???接上与格助词后,在句子中充当状语;而VP2???
??后加上文的韩语使动成分——补助动词“-? ??”后,构成使动结构。 (二)NP1+NP2+VP2(VP1)(使动)+“-?/???”
“??”的意思大致相当于汉语的“给”,“-?/
???”用于表现句子的主语为他人做某事[10],因此,
它经常和使动结构一起使用。特别在NP1做某件事、其结果对NP2产生明显影响的句子,以及句式为祈使句
或NP2是自己时,与“-?/???”一起使用,会使
句子更加完整自然。例如:
(2)他让我们放心。
?? ??? ???? ???.
geu-neun u-li-leul an-sim-si-kyeo ju-eoss-da.
他-主格助词 我们-对格助词 放心-使动用法-? -表过去的语尾-终结语尾
NP1 NP2 VP2(+VP1)(使动)-?/???
例(2)中,NP1??充当主语,NP2???充当宾语。而VP2成分通过上述第三种韩语使动用法,即
“?????”的使动结构呈现。
(三)NP1+NP2+VP2+“-(?)?? ??”
有时使令行为通过语言表达时,与“NP1+NP2+ VP2+-(?)?? ??”对应。“-(?)??”是表
命令义的间接引用语句,此时的“??”为“说”的意思。例如:
(3)她叫我签名。
??? ??? ????? ??.
geu-nyeo-neun na-e-ge seo-myeong-ha-la-go haess-da.
她-主格助词 我-与格助词 签名-?? ?-表过去的语尾-终结语尾
NP1 NP2 VP2-(?)?? ??
例(3)中,汉语表命令义的VP1(让)在韩语中出现在VP2(????)的后面;同时,NP2(???)则是以名词加与格助词的形式出现,表明使动的对象。
(四)NP1+NP2+VP2(主动)
韩语的使动结构中,主语若为生物时较为自然,比起非生物,主语的构成更倾向于以生物为主[11]。因此,NP1是非生物时,其韩语对应的句式为主动句而非使动句,其形式是:“NP1+NP2+VP2”。NP1之后加上表示原因或理由的各种助词、连接语尾等,在句子中成为状语,NP2则变为主语,VP2是谓语。例如:
(4)韩国队的表现让他吃惊。
?? ?? ??? ??
han-gug tim-ui hwal-yag-e geu-neun
韩国队的 表现-表示原因的助词 他-主格助词
NP1 NP2
?? ???.
kkam-jjag nol-lass-da.
吃惊-表过去的语尾-终结语尾
VP2(主动)
例(4)中,韩语VP2?? ???(吃惊)采用
主动词形来表示使动的意义。这与汉语差别很大,汉语则通常采用使动形式“NP1(韩国队的表现)+VP1(使)+NP2(他)+VP2(吃惊)”。
(五)韩语:NP1+VP2(主动)
VP2是指在心理活动时,NP1为非特定的人,它通常以“NP1+VP2”主动句的形式对应。其中,NP1是主语,VP2是谓语。例如:
(5)这份工作真是令人厌烦。
? ??? ?? ?? ??.
i jig-eob-eun jeong-mal jja-jeung-nan-da.
这份工作-主格助词 真的 厌烦(形)-表现“状
态持续”的语尾-终结语尾
NP1 VP2(主动)
例(5)中,韩语VP2?? ??(厌烦)在句子中能充当谓语,因此,采用动词主动形态。而汉语则要使
用“让人、令人、叫人”这样的动宾格式。
(六)韩语:NP1+NP2+VP2(被动)
在韩语的使动结构中,通常不将非生命体作为主语,在NP1对应为状语、NP2对应为主语的情况下,单纯使令义兼语句有时会与被动句对应,其对应形式是“NP1+NP2+VP2(被动)”。例如: (6)写作令他陶醉。
???? ?? ?????.
geul-sseu-gi-e geu-neun do-chwi-doe-eoss-da.
写作-副词格助词 他-主格助词 陶醉(被动态)-表过
去的语尾-终结语尾
NP1 NP2 VP2(被动)
例(6)中,由于主语NP1???(写作)是表示非生命体的事物,所以韩语谓语动词VP2采用被动语态
????。这与采用使令格式句式的汉语有明显不同。
总之,汉语单纯使令义兼语句是通过“使、令、让、叫”等使令动词后加兼语及VP2动词实现的。而韩语的使令义,或是通过在动词VP2后加使令义助动词,或是在NP2后加“与格助词”“对格助词”和“主格助词”等格助词来表示致使的对象,而VP2(动词、形容词)或采用主动形态(NP1为生命体)、或采用被动语态(NP1为非生命体)等多种形式来实现的。
二、韩国学生汉语二语习得母语负迁移验证
如上所述,韩语有多种句式对应汉语使令类兼语句,当韩国学生在使用使令类兼语句时,可能会受到母语的干扰而出现使用错误的状况。下面,我们通过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语料①,来考察韩国学生在习得汉语兼语句时,母语负迁移所产生的偏誤状况。
(一)“对”与“让”“使”的混淆
汉语使令类兼语句中的NP2,在韩语中常常通过附加与格助词“-??”“-??”后成为句子中的状
语,“-??”“-??”大致相当于汉语介词“对”。
汉语“对”主要有两种介词用法:一是表示动作的对象,意思是“朝,向”;二是表示对待,用法大致等同于“对于”[12](P182)。因此,韩国学生很容易将表动词的“让、使”误用为介词“对”。例如:
(7)*农药适当使用,如果用多的话,就会对孩子们记忆力损失,长大以后,身体会出现问题,也会引起各种各样的疾病。
(8)*吸烟没有什么好处,只有坏处,在吸烟的人旁边时,也会对身体受到影响。
例(7)中的“对”应为“让”;例(8)中的“对”应为“使”。
(二)“给”的误用
汉语“给”可作介词和动词,因此,误用“给”的原因可能有二:第一,当“给”作为介词时,可对应于韩语的与格助词“-??”“-??”,韩国学生由此产生的误用和“对”相类似;第二,当“给”作为动词时,
可对应于韩语的“??”,加上连接语尾“-?/?”
后,成为“-?/? ??”语法结构,这一用法用于表现句子的主语为他人做某事,经常和使动结构一起使
用。因此,韩国学生想要表达含有“-?/? ??”
的韩语句式时,会与汉语的“给”混淆,造成“给”
在使令类兼语句中的误用。例如:
(9)*我认为我们先尽量地产出农作物给他们,先给他们不挨饿。
(10)*现在我虽然还没有实现当老师的美好理想,但我会以活泼、善良、正直的性格来教育孩子,而且要给他们也有着肯定(正确)的(人生)态度。
例(9)中的第二个“给”应为“让”;例(10)中的“给”可改为“使”。
(三)“把”与“让”“使”的混淆
“把”用作介词时,它后面连接的名词多半是后边动词的宾语[12]。因此,韩国学生往往认为“把”就是韩语的宾格助词“-/?/?”。由于汉语使令类兼语句
翻译成韩语时,NP2成分后常常加“-?/?”等助
词,所以韩国学生有时会将“把”与“让、使”混淆。例如:
(11)*如果自己家庭有不治之症的人,那个人甘心把他安乐死吗?
(12)*不能把对方成为跟我所想象一样的人。
例(11)中的“把”应为“让”;例(12)中的“把”应为“使”。因为这两句中的“安乐死”“成为”都不具有处置义,所以都不能使用“把”字句。
(四)“VP1”的遗漏
我们发现,汉语使令类兼语句有时会对应于韩语的主动句。因此,需要使用使令类兼语句时,韩国学生容易忽略汉语的使动结构而遗漏VP1成分。例如:
(13)*为贵公司了解本人,特在下面简单地写下本人的介绍。
(14)*他呢,虽然死了,可是他的眼睛可以另外一个人能看见事物,恢复视力。
例(13)中的“贵公司”前遗漏了“让”;例(14)中的“另外一个人”前遗漏了“使”。
(五)“VP1+NP2”的遗漏
发生VP1+NP2的遗漏错误的原因,与遗漏VP1的原因相似。由于受母语的影响,韩国学生在使用该句子时很少有采用使动结构的意识。尤其是跟VP2为心理活动、NP1不是指特定的人时,在韩语的对应句式里只会以“NP1+VP2”表达。因此,经常会出现VP1+NP2的遗漏错误。例如:
(15)*这个问题虽然有点左右为难。
(16)*而对吸烟者来说这样的措施会更容易戒烟。
例(15)中的“有点”前遗漏VP1+NP2“让人”;例(16)中的“戒烟”前遗漏了“使人”。
(六)使令类兼语句误用作“被”字句
汉语使令类兼语句有时会对应于韩语的被动结构,因此,韩国学生在需要使用使令类兼语句时,也会出现误用为“被”字句的现象。例如: (17)*所以,我认为使用化肥和农药的农产品被饥饿人民吃饱……。
例(17)中的“被”应为“使”。
通过对“CJjy”的检索,我们共得到相关偏误语料179条,排除非使令类兼语偏误语料之后,获得154条单纯使令义兼语句偏误。其偏误类型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VP1”与“VP1+NP2”的遗漏偏误占比最高,两者合计达到54.55%;“把”“对”和“给”的混淆类偏误也出现较多,三者合计占到14.29%。由此可知,遗漏与混淆偏误占比较高,共占68.84%。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兼语句误用作“被”字句的错误仅占0.65%,也应引起学习者的注意。
三、对韩汉语使令类兼语句的教学建议
汉语的使令类兼语句在韩语中有多种多样的对应形式,除了韩语本身的使动用法以外,还有其他的表达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韩国学生使令类兼语句使用的诸多偏误。有鉴于此,我们对对韩汉语使令类兼语句教学提出三点建议,以供参考。
第一,在进行使令类兼语句教学时,如果只对学生说明使令类兼语句对应于韩语的使动用法,可能在教学效果上并不令人满意。因为这会让学生错误地认为,只有表达韩语的使动结构时,才会使用汉语的使令类兼语句,从而造成该用而未用的现象,如韩国学生在使令类兼语句时常常遗漏VP1或VP1+NP2。就此而言,与其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不如先让学生了解使令类兼语句中所隐含的原因与结果的关系,并且提供大量的例句和情景,以减少使令类兼语句在学习时受到韩语翻译的影响,让学生全面了解兼语句的使用方法,正确地运用使令类兼语句。
第二,韩国学生受母语的影响,容易将汉语使令类兼语句的VP1与“对”“给”“把”和“被”混淆使用。因此,在学生掌握“对”“给”“把”和“被”的前提下,教师应着重强调使令类兼语句的句法语义特点,进而说明与上述语法点之间的差异,以减少偏误发生。
第三,如果汉语使令类兼语句中的VP2指的是心理活动时,其结构为“NP1+VP1(使/令/让/叫)+NP2+VP2”,韩国学生会因为母语语法的影响,容易造成VP1或VP1+NP2的成分遗漏。因此,需要对此进行重点讲解与训练,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熟练运用。
本文首先对汉语使令类兼语句和韩语的对应形式进行了比较与说明,在这一基础上,对韩国学生可能会发生的偏误进行了预测,并从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内选取语料加以验证,进而对对韩汉语使令类兼语句教学提出具体建议。需要说明的是,韩国学习者的偏误来源很多,除了语际迁移之外,还有语内迁移、学习语境、交际策略、文化迁移等。本文主要是着眼于语际迁移展开讨论,希望能为对韩使令类兼语句教学有所帮助,有效提升对外汉语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六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修订版)[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4.
[3]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考试部.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4]马文佳.外国留学生兼语句习得研究及偏误分析[D].西安: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5]孙红霞.对外汉语中兼语句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D].西安:西安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6]盛炎.语言教学原理[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7]崔圭钵,金恩珠.韩汉使动用法对比研究[J].韩国汉文学研究,2008,(56).
[8]李临定.现代汉语句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9]金桃红.汉语兼语句在朝鲜语中的对应形式[D].延边: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10]首尔大学语言教育院.首尔大学韩国语1B[M].台北:日月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6.
[11]金星周.韩国语的使动[M].首尔:韩国文化社,2003.
[1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
关键词:使令类兼语句;韩汉对比;中介语语料库;偏误分析
兼语句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特殊句式,黄伯荣、廖序东将兼语句定义为:“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并根据兼语前一动词的语义,将兼语句分为使令式、爱恨式、选定式、“有”字式[1](P94-95)。因为兼语句的语义结构较为复杂,所以兼语句的构成一直颇有争议。一般认为,最为典型的兼语句式为NP1+VP1+NP2+VP2,其中,VP1表示“使令”意义的兼语句占比最多。
兼语句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国家汉办制定的《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中的“常用语法项目分级表(一~六级)”,将兼语句列为二级[2](P122);《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则将兼语句列为甲级与乙级语法项目[3](P53)、(P80)。调查发现,韩国学生习得兼语句的状况普遍不佳[4]、[5],盛炎认为,“语言对比分析及错误分析两者是相互补充的”[6](P132)。本文通过韩汉语的对比分析,探讨由于母语干扰产生的使令类兼语句偏误,希望能为对韩国的汉语使令类兼语句教学提供参考。
一、韩汉使令类兼语句对比分析
汉语和韩语的语言类型不同,汉语是分析语而韩语是黏着语。汉语可以通过独立的虚词和固定的词序来表达语法意义,而韩语则需要依靠附着在单词后面的助词或语尾变化来表示语法关系。两者的基本语序也不相同,汉语一般是“S-V-O”型特征的语法结构,而韩语则是“S-O-V”型特征的语法结构。因此,在讨论汉语使令类兼语句的韩语对应形式之前,我们首先介绍一下韩语的使动用法。
韩语的使动用法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方式来实现[7]:
第一,由原有使动义的动词,如“???”“???”等表示使动用法;
第二,通过在动词、形容词词干后附加“-?-, -?-,-?-,-?-,-?-,-?-,-?-”等表使动义后缀的方法,如在“??”中加上“-?-”成为“???”后表示使动;
第三,将“-??”构成的动词中的“-?-”替换成“-??-”的方法,如“????”在经过转换 成为“?????”后表示使动;
第四,通过在主动词的词干后附着“-? ??”类的方法表示使动,其中,“-?”是连接语尾,“??”是补助动词。如“??”在经过附加成为“?? ??”后表使动。除了“-? ??”以外,“-? ???”“-?? ??”与“-?? ???”也按照 这一规则将动词转换表示使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种方式中,“-?-,-?-,-?-,-?-……”增加后缀的方法受到的限制比较多,能添加使动后缀的动词有限制。在第三种方式中,“-??-”的使动用法,也并不能把所有“-??”类动词替换为“-???”形式。而第四种方式则与此不同,“-? ??”使动用法受到的制约较少,能使用的谓词更为广泛,构成也有一定规则。此外,韩语还可通过附加“与格助词”“对格助词”与“主格助词”等格助词来表示致使的对象。
李临定将使令类兼语句分为两种:“单纯使令义形式”和“多义使令义形式”。所谓“单纯使令义形式”,是由“让、叫、要、使”等主要只是表示致使义(使令义)动词构成的形式;所谓“多义使令义形式”,是除了表示致使义(使令义)外,还各有自己的词汇意义的动词构成的形式,如“强迫”“鼓舞”“要求”等[8](P144)。我们主要依据李临定的分类标准,把使令类兼语句分成两类:单纯使令义兼语句和多义使令义兼语句。本文只讨论单纯使令义兼语句,通过韩、汉语的对比分析,以预测韩国学生使用使令类兼语句时可能会出现的错误。对应汉语使令类兼语句“NP1+VP1+NP2+VP2”的具体韩语表达形式如下[9]:
(一)NP1+NP2+VP2(+VP1)
使令类兼语句与韩语的使动结构对应时,VP2(+VP1)充当谓语,VP1使VP2变成使动动词或接在VP2后作补助动词。其对应形式是:“NP1+NP2+VP2(+VP1)(使动)”。NP1是主语,NP2是宾语或状语。例如:
(1)老师让学生完成作业。
???? ????? ???
seon-saeng-nim-eun hag-saeng-deul-e-ge sug-je-leul
老师-主格助词 学生-与格助词 作业-对格助词
NP1 NP2
????? ??.①
wan-seong-ha-do-log haess-da.
完成-使動用法-表过去的语尾-终结语尾
VP2(+VP1)(使动)
例(1)中,NP1????充当主语;NP2???接上与格助词后,在句子中充当状语;而VP2???
??后加上文的韩语使动成分——补助动词“-? ??”后,构成使动结构。 (二)NP1+NP2+VP2(VP1)(使动)+“-?/???”
“??”的意思大致相当于汉语的“给”,“-?/
???”用于表现句子的主语为他人做某事[10],因此,
它经常和使动结构一起使用。特别在NP1做某件事、其结果对NP2产生明显影响的句子,以及句式为祈使句
或NP2是自己时,与“-?/???”一起使用,会使
句子更加完整自然。例如:
(2)他让我们放心。
?? ??? ???? ???.
geu-neun u-li-leul an-sim-si-kyeo ju-eoss-da.
他-主格助词 我们-对格助词 放心-使动用法-? -表过去的语尾-终结语尾
NP1 NP2 VP2(+VP1)(使动)-?/???
例(2)中,NP1??充当主语,NP2???充当宾语。而VP2成分通过上述第三种韩语使动用法,即
“?????”的使动结构呈现。
(三)NP1+NP2+VP2+“-(?)?? ??”
有时使令行为通过语言表达时,与“NP1+NP2+ VP2+-(?)?? ??”对应。“-(?)??”是表
命令义的间接引用语句,此时的“??”为“说”的意思。例如:
(3)她叫我签名。
??? ??? ????? ??.
geu-nyeo-neun na-e-ge seo-myeong-ha-la-go haess-da.
她-主格助词 我-与格助词 签名-?? ?-表过去的语尾-终结语尾
NP1 NP2 VP2-(?)?? ??
例(3)中,汉语表命令义的VP1(让)在韩语中出现在VP2(????)的后面;同时,NP2(???)则是以名词加与格助词的形式出现,表明使动的对象。
(四)NP1+NP2+VP2(主动)
韩语的使动结构中,主语若为生物时较为自然,比起非生物,主语的构成更倾向于以生物为主[11]。因此,NP1是非生物时,其韩语对应的句式为主动句而非使动句,其形式是:“NP1+NP2+VP2”。NP1之后加上表示原因或理由的各种助词、连接语尾等,在句子中成为状语,NP2则变为主语,VP2是谓语。例如:
(4)韩国队的表现让他吃惊。
?? ?? ??? ??
han-gug tim-ui hwal-yag-e geu-neun
韩国队的 表现-表示原因的助词 他-主格助词
NP1 NP2
?? ???.
kkam-jjag nol-lass-da.
吃惊-表过去的语尾-终结语尾
VP2(主动)
例(4)中,韩语VP2?? ???(吃惊)采用
主动词形来表示使动的意义。这与汉语差别很大,汉语则通常采用使动形式“NP1(韩国队的表现)+VP1(使)+NP2(他)+VP2(吃惊)”。
(五)韩语:NP1+VP2(主动)
VP2是指在心理活动时,NP1为非特定的人,它通常以“NP1+VP2”主动句的形式对应。其中,NP1是主语,VP2是谓语。例如:
(5)这份工作真是令人厌烦。
? ??? ?? ?? ??.
i jig-eob-eun jeong-mal jja-jeung-nan-da.
这份工作-主格助词 真的 厌烦(形)-表现“状
态持续”的语尾-终结语尾
NP1 VP2(主动)
例(5)中,韩语VP2?? ??(厌烦)在句子中能充当谓语,因此,采用动词主动形态。而汉语则要使
用“让人、令人、叫人”这样的动宾格式。
(六)韩语:NP1+NP2+VP2(被动)
在韩语的使动结构中,通常不将非生命体作为主语,在NP1对应为状语、NP2对应为主语的情况下,单纯使令义兼语句有时会与被动句对应,其对应形式是“NP1+NP2+VP2(被动)”。例如: (6)写作令他陶醉。
???? ?? ?????.
geul-sseu-gi-e geu-neun do-chwi-doe-eoss-da.
写作-副词格助词 他-主格助词 陶醉(被动态)-表过
去的语尾-终结语尾
NP1 NP2 VP2(被动)
例(6)中,由于主语NP1???(写作)是表示非生命体的事物,所以韩语谓语动词VP2采用被动语态
????。这与采用使令格式句式的汉语有明显不同。
总之,汉语单纯使令义兼语句是通过“使、令、让、叫”等使令动词后加兼语及VP2动词实现的。而韩语的使令义,或是通过在动词VP2后加使令义助动词,或是在NP2后加“与格助词”“对格助词”和“主格助词”等格助词来表示致使的对象,而VP2(动词、形容词)或采用主动形态(NP1为生命体)、或采用被动语态(NP1为非生命体)等多种形式来实现的。
二、韩国学生汉语二语习得母语负迁移验证
如上所述,韩语有多种句式对应汉语使令类兼语句,当韩国学生在使用使令类兼语句时,可能会受到母语的干扰而出现使用错误的状况。下面,我们通过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语料①,来考察韩国学生在习得汉语兼语句时,母语负迁移所产生的偏誤状况。
(一)“对”与“让”“使”的混淆
汉语使令类兼语句中的NP2,在韩语中常常通过附加与格助词“-??”“-??”后成为句子中的状
语,“-??”“-??”大致相当于汉语介词“对”。
汉语“对”主要有两种介词用法:一是表示动作的对象,意思是“朝,向”;二是表示对待,用法大致等同于“对于”[12](P182)。因此,韩国学生很容易将表动词的“让、使”误用为介词“对”。例如:
(7)*农药适当使用,如果用多的话,就会对孩子们记忆力损失,长大以后,身体会出现问题,也会引起各种各样的疾病。
(8)*吸烟没有什么好处,只有坏处,在吸烟的人旁边时,也会对身体受到影响。
例(7)中的“对”应为“让”;例(8)中的“对”应为“使”。
(二)“给”的误用
汉语“给”可作介词和动词,因此,误用“给”的原因可能有二:第一,当“给”作为介词时,可对应于韩语的与格助词“-??”“-??”,韩国学生由此产生的误用和“对”相类似;第二,当“给”作为动词时,
可对应于韩语的“??”,加上连接语尾“-?/?”
后,成为“-?/? ??”语法结构,这一用法用于表现句子的主语为他人做某事,经常和使动结构一起使
用。因此,韩国学生想要表达含有“-?/? ??”
的韩语句式时,会与汉语的“给”混淆,造成“给”
在使令类兼语句中的误用。例如:
(9)*我认为我们先尽量地产出农作物给他们,先给他们不挨饿。
(10)*现在我虽然还没有实现当老师的美好理想,但我会以活泼、善良、正直的性格来教育孩子,而且要给他们也有着肯定(正确)的(人生)态度。
例(9)中的第二个“给”应为“让”;例(10)中的“给”可改为“使”。
(三)“把”与“让”“使”的混淆
“把”用作介词时,它后面连接的名词多半是后边动词的宾语[12]。因此,韩国学生往往认为“把”就是韩语的宾格助词“-/?/?”。由于汉语使令类兼语句
翻译成韩语时,NP2成分后常常加“-?/?”等助
词,所以韩国学生有时会将“把”与“让、使”混淆。例如:
(11)*如果自己家庭有不治之症的人,那个人甘心把他安乐死吗?
(12)*不能把对方成为跟我所想象一样的人。
例(11)中的“把”应为“让”;例(12)中的“把”应为“使”。因为这两句中的“安乐死”“成为”都不具有处置义,所以都不能使用“把”字句。
(四)“VP1”的遗漏
我们发现,汉语使令类兼语句有时会对应于韩语的主动句。因此,需要使用使令类兼语句时,韩国学生容易忽略汉语的使动结构而遗漏VP1成分。例如:
(13)*为贵公司了解本人,特在下面简单地写下本人的介绍。
(14)*他呢,虽然死了,可是他的眼睛可以另外一个人能看见事物,恢复视力。
例(13)中的“贵公司”前遗漏了“让”;例(14)中的“另外一个人”前遗漏了“使”。
(五)“VP1+NP2”的遗漏
发生VP1+NP2的遗漏错误的原因,与遗漏VP1的原因相似。由于受母语的影响,韩国学生在使用该句子时很少有采用使动结构的意识。尤其是跟VP2为心理活动、NP1不是指特定的人时,在韩语的对应句式里只会以“NP1+VP2”表达。因此,经常会出现VP1+NP2的遗漏错误。例如:
(15)*这个问题虽然有点左右为难。
(16)*而对吸烟者来说这样的措施会更容易戒烟。
例(15)中的“有点”前遗漏VP1+NP2“让人”;例(16)中的“戒烟”前遗漏了“使人”。
(六)使令类兼语句误用作“被”字句
汉语使令类兼语句有时会对应于韩语的被动结构,因此,韩国学生在需要使用使令类兼语句时,也会出现误用为“被”字句的现象。例如: (17)*所以,我认为使用化肥和农药的农产品被饥饿人民吃饱……。
例(17)中的“被”应为“使”。
通过对“CJjy”的检索,我们共得到相关偏误语料179条,排除非使令类兼语偏误语料之后,获得154条单纯使令义兼语句偏误。其偏误类型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VP1”与“VP1+NP2”的遗漏偏误占比最高,两者合计达到54.55%;“把”“对”和“给”的混淆类偏误也出现较多,三者合计占到14.29%。由此可知,遗漏与混淆偏误占比较高,共占68.84%。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兼语句误用作“被”字句的错误仅占0.65%,也应引起学习者的注意。
三、对韩汉语使令类兼语句的教学建议
汉语的使令类兼语句在韩语中有多种多样的对应形式,除了韩语本身的使动用法以外,还有其他的表达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韩国学生使令类兼语句使用的诸多偏误。有鉴于此,我们对对韩汉语使令类兼语句教学提出三点建议,以供参考。
第一,在进行使令类兼语句教学时,如果只对学生说明使令类兼语句对应于韩语的使动用法,可能在教学效果上并不令人满意。因为这会让学生错误地认为,只有表达韩语的使动结构时,才会使用汉语的使令类兼语句,从而造成该用而未用的现象,如韩国学生在使令类兼语句时常常遗漏VP1或VP1+NP2。就此而言,与其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不如先让学生了解使令类兼语句中所隐含的原因与结果的关系,并且提供大量的例句和情景,以减少使令类兼语句在学习时受到韩语翻译的影响,让学生全面了解兼语句的使用方法,正确地运用使令类兼语句。
第二,韩国学生受母语的影响,容易将汉语使令类兼语句的VP1与“对”“给”“把”和“被”混淆使用。因此,在学生掌握“对”“给”“把”和“被”的前提下,教师应着重强调使令类兼语句的句法语义特点,进而说明与上述语法点之间的差异,以减少偏误发生。
第三,如果汉语使令类兼语句中的VP2指的是心理活动时,其结构为“NP1+VP1(使/令/让/叫)+NP2+VP2”,韩国学生会因为母语语法的影响,容易造成VP1或VP1+NP2的成分遗漏。因此,需要对此进行重点讲解与训练,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熟练运用。
本文首先对汉语使令类兼语句和韩语的对应形式进行了比较与说明,在这一基础上,对韩国学生可能会发生的偏误进行了预测,并从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内选取语料加以验证,进而对对韩汉语使令类兼语句教学提出具体建议。需要说明的是,韩国学习者的偏误来源很多,除了语际迁移之外,还有语内迁移、学习语境、交际策略、文化迁移等。本文主要是着眼于语际迁移展开讨论,希望能为对韩使令类兼语句教学有所帮助,有效提升对外汉语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六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修订版)[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4.
[3]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考试部.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4]马文佳.外国留学生兼语句习得研究及偏误分析[D].西安: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5]孙红霞.对外汉语中兼语句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D].西安:西安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6]盛炎.语言教学原理[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7]崔圭钵,金恩珠.韩汉使动用法对比研究[J].韩国汉文学研究,2008,(56).
[8]李临定.现代汉语句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9]金桃红.汉语兼语句在朝鲜语中的对应形式[D].延边: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10]首尔大学语言教育院.首尔大学韩国语1B[M].台北:日月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6.
[11]金星周.韩国语的使动[M].首尔:韩国文化社,2003.
[1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