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了解X线和中子对新疆地区部分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影响。并且比较X线和中子对健康状况影响的差异。X线和中子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有一定程度的损害。并且X线组的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均高于中子组,因此我们在关注中子受照人群的同时更应注重、加强X线受照人群的健康防护。
【关键词】 X射线;中子;放射工作人员;比较
【中图分类号】R8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75-02
众所周知 ,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首次发现了 X射线,1935年英国利物浦的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在以后的200多年中这两种射线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对人体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损害。因而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而言,新疆地区的放射工作人员数量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扩大,他们的健康状况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些射线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外周血细胞遗传物质影响显著,因此有大量研究是针对放射工作人员群体的染色体畸变情况。本研究以X射线和中子为代表,探讨它们对新疆地区部分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通过不同受照人群的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及血象改变的比较,初探X射线和中子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为当前职业受照者的放射线防护提供更详尽的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和方法
通过单纯随机抽样抽取09年新疆放射防护检测中心的石油工作人员(中子测井)的体检数据作为中子组,共计79人,全部为男性(工龄范围:2~6年)。并通过单纯随机抽样抽取09年参加就业前体检的石油工作人员(中子测井)的体检数据作为中子对照组,共计53人,全部为男性(无工龄)。比较中子组和中子对照组的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数量、血小板计数是否有显著差异。通过单纯随机抽样抽取09年新疆放射防护检测中心的X线相关工作人员(医院放射科)的体检数据作为X线组,共计90人(工龄范围:2~7年),男性51人,女性39人。通过单纯随机抽样抽取09年参加就业前体检的X线相关工作人员(医院放射科)的体检数据作为X线对照组,共计61人(无工龄),男性34人,女性26人。比较X线组和X线对照组的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数量、血小板计数是否有显著差异。
1.2 统计学方法
利用卫生统计学原理:分别将中子组和中子对照组、X线组与X线对照组、中子组和X线组进行两独立样本资料的t检验。由此讨论各组数据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子组和中子对照组的比较
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分析是辐射损伤较敏感的生物学指标,对评价群体辐射损伤效应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看出 ,中子组的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子组与对照组外周血象的比较中,白细胞计数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是两组的红细胞数和血小板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文献资料可知,红细胞数应有明显的升高趋势,血小板计数也应明显下降。此次统计结果与所查资料不符是由于中子组的工作人员接触射线时间较短(工龄为2~6年)。
2.2 X线组和X线对照组的比较
从表二中不难看出X线组的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X线组与对照组外周血象的比较中,两组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数量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X线组和对照组相比血小板计数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中子组和X线组的比较
从表三种不难看出中子组的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及血小板数量与X线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X线组的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及血小板数量与中子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可能是由于X线组的工龄较长、受照量较大或防护措施不佳所至。而两组的白细胞计数则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小剂量电离辐射可引起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等方面的改变[1],染色体畸变中的无着丝粒断片和单条或多条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 形成游离在胞质中的小核(微核)。因此,微核来源于染色体断片,微核率的大小直接反映染色体的损伤程度,也间接表明机体受辐射损伤的状况,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是反映电离辐射损伤的敏感指标,甚至认为是一种可信赖的辐射生物剂量计。本研究结果数据表明 ,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均高于对照组 ,表明长期小剂量照射对细胞遗传物质的影响是肯定的。另外,还可从表三中发现,X线组的放射工作人员的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明显高于中子组,经t检验其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这是由于X线组工作人员的受照射量较大所致。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1)X线组人员的工龄比中子组普遍偏长2)X线组人员的放射防护措施不如中子组工作人员到位3)X线的致畸变能力强于中子。
另外,造血系统的变化是慢性小剂量受照射人群损伤较常见的客观指标之一。放射组白细胞总数和血小板总数与对照组相比有降低的趋势,血红蛋白含量有升高趋势,这可能与小剂量电离辐射可诱导机体的适应性反应,而发挥代偿功能,损伤和修复并存有关[5]。表一中子组的白细胞计数出现了较明显的下降,而红细胞数量和血小板计数改变不明显则是由于中子组的工作人员接触射线的时间不长(工龄2~6年)使血象的改变不大。表二X线组的白细胞计数也出现了较明显的下降,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并不明显,血红蛋白则出现了较明显的上升。综合表一和表二的结论,我认为此次样本的选择未考虑加入较长工龄(≧10年)人员进入样本,致使本次研究结果的差异不够显著。表三中子组的白细胞计数同X线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子组血小板计数与X线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是由于:1)中子对血小板的影响强与X线,2)中子组人员的血小板计数在受辐射前就显著低于X线组的人员。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证实了X线和中子对新疆部分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其中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都未超出规定限值(染色体畸变率为0~2%,微核率为0~2‰)。尽管我们已经有相应的防护措施,但是依然应该加强防护力度,特别是对X线相关工作者的防护力度。我们应从放射工作场所及个人防护两个方面加以干预,工作场所应该合理布局,具备合格的防护条件;个人防护用品应配备齐全并正确使用,保证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最后要注重加强个人自我防护意识的宣教,做到防护意识与防护设备同步更新。做到最大程度的减小X线和中子对新疆放射工作者身体健康的损害。
4 小结
由此可见,中子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可从表一的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白细胞计数的显著性改变中看出。X线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可从表二的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的显著性改变中看出。中子和X线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程度不同,但其真实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
参考文献
[1] 于梅,楼丽波,胡逢蛟等。327 例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检测分析[J]
[2] 白玉书. 肿瘤放疗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观察[J]
[3] 戴万钧,小剂量接触电离辐射受照者健康影响分析
[4] 刘树铮,低水平环境因子适应性反应[J]
[5] 李贞,刘伟,李全太,等. 低剂量医用电离辐射对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
【关键词】 X射线;中子;放射工作人员;比较
【中图分类号】R8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75-02
众所周知 ,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首次发现了 X射线,1935年英国利物浦的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在以后的200多年中这两种射线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对人体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损害。因而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而言,新疆地区的放射工作人员数量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扩大,他们的健康状况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些射线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外周血细胞遗传物质影响显著,因此有大量研究是针对放射工作人员群体的染色体畸变情况。本研究以X射线和中子为代表,探讨它们对新疆地区部分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通过不同受照人群的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及血象改变的比较,初探X射线和中子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为当前职业受照者的放射线防护提供更详尽的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和方法
通过单纯随机抽样抽取09年新疆放射防护检测中心的石油工作人员(中子测井)的体检数据作为中子组,共计79人,全部为男性(工龄范围:2~6年)。并通过单纯随机抽样抽取09年参加就业前体检的石油工作人员(中子测井)的体检数据作为中子对照组,共计53人,全部为男性(无工龄)。比较中子组和中子对照组的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数量、血小板计数是否有显著差异。通过单纯随机抽样抽取09年新疆放射防护检测中心的X线相关工作人员(医院放射科)的体检数据作为X线组,共计90人(工龄范围:2~7年),男性51人,女性39人。通过单纯随机抽样抽取09年参加就业前体检的X线相关工作人员(医院放射科)的体检数据作为X线对照组,共计61人(无工龄),男性34人,女性26人。比较X线组和X线对照组的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数量、血小板计数是否有显著差异。
1.2 统计学方法
利用卫生统计学原理:分别将中子组和中子对照组、X线组与X线对照组、中子组和X线组进行两独立样本资料的t检验。由此讨论各组数据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子组和中子对照组的比较
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分析是辐射损伤较敏感的生物学指标,对评价群体辐射损伤效应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看出 ,中子组的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子组与对照组外周血象的比较中,白细胞计数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是两组的红细胞数和血小板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文献资料可知,红细胞数应有明显的升高趋势,血小板计数也应明显下降。此次统计结果与所查资料不符是由于中子组的工作人员接触射线时间较短(工龄为2~6年)。
2.2 X线组和X线对照组的比较
从表二中不难看出X线组的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X线组与对照组外周血象的比较中,两组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数量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X线组和对照组相比血小板计数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中子组和X线组的比较
从表三种不难看出中子组的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及血小板数量与X线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X线组的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及血小板数量与中子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可能是由于X线组的工龄较长、受照量较大或防护措施不佳所至。而两组的白细胞计数则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小剂量电离辐射可引起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等方面的改变[1],染色体畸变中的无着丝粒断片和单条或多条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 形成游离在胞质中的小核(微核)。因此,微核来源于染色体断片,微核率的大小直接反映染色体的损伤程度,也间接表明机体受辐射损伤的状况,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是反映电离辐射损伤的敏感指标,甚至认为是一种可信赖的辐射生物剂量计。本研究结果数据表明 ,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均高于对照组 ,表明长期小剂量照射对细胞遗传物质的影响是肯定的。另外,还可从表三中发现,X线组的放射工作人员的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明显高于中子组,经t检验其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这是由于X线组工作人员的受照射量较大所致。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1)X线组人员的工龄比中子组普遍偏长2)X线组人员的放射防护措施不如中子组工作人员到位3)X线的致畸变能力强于中子。
另外,造血系统的变化是慢性小剂量受照射人群损伤较常见的客观指标之一。放射组白细胞总数和血小板总数与对照组相比有降低的趋势,血红蛋白含量有升高趋势,这可能与小剂量电离辐射可诱导机体的适应性反应,而发挥代偿功能,损伤和修复并存有关[5]。表一中子组的白细胞计数出现了较明显的下降,而红细胞数量和血小板计数改变不明显则是由于中子组的工作人员接触射线的时间不长(工龄2~6年)使血象的改变不大。表二X线组的白细胞计数也出现了较明显的下降,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并不明显,血红蛋白则出现了较明显的上升。综合表一和表二的结论,我认为此次样本的选择未考虑加入较长工龄(≧10年)人员进入样本,致使本次研究结果的差异不够显著。表三中子组的白细胞计数同X线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子组血小板计数与X线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是由于:1)中子对血小板的影响强与X线,2)中子组人员的血小板计数在受辐射前就显著低于X线组的人员。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证实了X线和中子对新疆部分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其中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都未超出规定限值(染色体畸变率为0~2%,微核率为0~2‰)。尽管我们已经有相应的防护措施,但是依然应该加强防护力度,特别是对X线相关工作者的防护力度。我们应从放射工作场所及个人防护两个方面加以干预,工作场所应该合理布局,具备合格的防护条件;个人防护用品应配备齐全并正确使用,保证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最后要注重加强个人自我防护意识的宣教,做到防护意识与防护设备同步更新。做到最大程度的减小X线和中子对新疆放射工作者身体健康的损害。
4 小结
由此可见,中子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可从表一的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白细胞计数的显著性改变中看出。X线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可从表二的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的显著性改变中看出。中子和X线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程度不同,但其真实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
参考文献
[1] 于梅,楼丽波,胡逢蛟等。327 例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检测分析[J]
[2] 白玉书. 肿瘤放疗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观察[J]
[3] 戴万钧,小剂量接触电离辐射受照者健康影响分析
[4] 刘树铮,低水平环境因子适应性反应[J]
[5] 李贞,刘伟,李全太,等. 低剂量医用电离辐射对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