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就像大海,徜徉在历史之海,我们体会到历史之宽广、博大与精深。高考前,如何更扎实、有效地复习,成为广大考生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综合近几年的新高考,发现其总的命题特点是:以新课改的理念为指导思想,能力立意为主导,体现共同的基础性、时代性和多样选择性的特点;体现了考查知识能力与考查学科人文素养、学习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两个统一。本文分类分析一下新高考命题的基本特点及解答技巧。
一、“基础知识”经常考
高考临近阶段,一些学生经常会自觉不自觉忽视基础知识的复习,这样做高考时会吃亏的,现在高考虽然说是选拔性考试,但毕竟大学教育逐步普及,命题难度在降低。因而要提醒学生们:基础知识一定要掌握好,有了坚实的基础,才谈得上能力的提高。这里所说的基础知识,主要是指主干知识。请记住,基础知识永远是最重要的!
二、“历史概念”把握好
一些重要的历史概念,也可称为专业术语,是经过专家学者多年锤炼和研究的结果,其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历史知识。对这些重要历史概念,不仅要记忆准确,更重要的是要深刻理解其内涵和外延,这样才能从容应对高考。如轮番而治就是轮流成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意思;雅典民主是公民的民主,不是全民民主等。
三、“文字材料”是亮点
新课标高考的一大特点是“一标多本”,即一个“课程标准”,有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多个版本教材。这就给高考命题带来一个现实的问题:要做到高考的公平、公正,就要超越各个版本的具体表述,超越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通过提供新材料、设置一个新的不同于课本表述的知识情境,提供一个考查知识的新平台。新材料、新情境的设置,不仅有利于高考命题,更重要的是有效地考查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克服了让学生死记硬背的弊病,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材料的经典性、时代性、趣味性,让考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感悟历史,融入历史,在追根溯源中升华自己。考生要注意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对这些知识进行整合分析回答。
四、“图片信息”需强化
图片是形象化的历史,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内容,其直观、简洁的特点,很容易考查学生灵活掌握知识的能力,所以这些年这样的试题大量出现。学生在遇到这样的题目时要注意仔细观察图片,尤其是一些细节方面,比如图片的时间、地点甚至图片下方的一些文字信息等。
五、“思想观念”要更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思想的不断解放,许多新的史学观念和思想在高考试题中频频出现。如2007年海南单科18题对国民党战场的正面评价;2009年广东理基64题对蒋介石的正面评价;2007年广东单科29题考查了现代化史观等。适当了解一些史学发展新动态是必要的,有高校教师参加的高考试题命制,其最新研究的成果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高考题中。
六、“分析比较”考能力
有比较才有鉴别。历史上的很多事件都有或多或少的相似性,进行比较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历史问题的再认识。如2009年福建文综第38题,对李贽和布鲁诺进行比较,考查学生对当时两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状况的了解。两人有很多相同之处,如挑战正统,誓死捍卫自己的信念等。但两人思想对社会的影响却是相去甚远,其原因在于两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巨大差异。李贽生活的明清时期,中国专制制度加强,资本主义萌芽受到严重阻碍,儒家思想仍占统治地位,这就决定了李贽思想不可能引起巨大的社会变革;布鲁诺生活的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思想解放运动、科技不断发展,所以其思想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回答比较类的问题,关键是找准比较点。
七、“社会生活”是“新宠”
新课程标准、教材本身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由以往的注重政治经济史转向多角度、多视角、多层面地展现历史的全貌,有关社会生活、风俗民情、衣食住行等过去为人们所忽视的问题,“堂而皇之”地登上历史的“大雅之堂”。这种变化对高考的影响即刻就显示出来,命题专家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这样的试题贴近学生实际,所考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或多或少的感受,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这种类型的题目,依托教材又高于教材,要注意材料信息和教材内容的有机关联。
八、“客观评价”是关键
同一个事件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出发,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如近代中国民众与西方教会和传教士的矛盾与斗争。近代某些西方傳教士凭借不平等条约,打着传教的名义,成为西方国家侵华的急先锋,他们和当地地痞流氓相勾结,鱼肉百姓,导致中国人民的反教会斗争,出现了“教案”,后来发展为义和团运动。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西方传教士为了传教的方便,在中国办学校、开医院,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先进文明,有助于近代西方文化的传播和中西文化交流。类似的试题考过不少,以后还会涉及,考生应注意。
九、“热点问题”抓得牢
热点问题紧追时代步伐,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鲜明的现实感召力,颇得命题专家之青睐。新课标高考紧扣热点问题。近年的高考试题,命题的“高明之处”在于,不是直接考查而是间接考查。由于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影响,“国学热”逐步兴起,这在高考中也得以体现,如2009年山东、广东分别考查了《三字经》和“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这就为我们的复习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即密切联系热点问题,多角度思考社会现实,巧妙设计热点问题进行练习。
十、“研究探究”不放松
如2011年山东文综第27题,综合探究黄宗羲、孟德斯鸠两人思想的内容和影响。探究性试题属于新课标高考的一大亮点,也应该是新课标高考的方向和发展趋势,希望广大师生注意。
(责任编辑 庞丹丹)
一、“基础知识”经常考
高考临近阶段,一些学生经常会自觉不自觉忽视基础知识的复习,这样做高考时会吃亏的,现在高考虽然说是选拔性考试,但毕竟大学教育逐步普及,命题难度在降低。因而要提醒学生们:基础知识一定要掌握好,有了坚实的基础,才谈得上能力的提高。这里所说的基础知识,主要是指主干知识。请记住,基础知识永远是最重要的!
二、“历史概念”把握好
一些重要的历史概念,也可称为专业术语,是经过专家学者多年锤炼和研究的结果,其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历史知识。对这些重要历史概念,不仅要记忆准确,更重要的是要深刻理解其内涵和外延,这样才能从容应对高考。如轮番而治就是轮流成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意思;雅典民主是公民的民主,不是全民民主等。
三、“文字材料”是亮点
新课标高考的一大特点是“一标多本”,即一个“课程标准”,有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多个版本教材。这就给高考命题带来一个现实的问题:要做到高考的公平、公正,就要超越各个版本的具体表述,超越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通过提供新材料、设置一个新的不同于课本表述的知识情境,提供一个考查知识的新平台。新材料、新情境的设置,不仅有利于高考命题,更重要的是有效地考查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克服了让学生死记硬背的弊病,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材料的经典性、时代性、趣味性,让考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感悟历史,融入历史,在追根溯源中升华自己。考生要注意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对这些知识进行整合分析回答。
四、“图片信息”需强化
图片是形象化的历史,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内容,其直观、简洁的特点,很容易考查学生灵活掌握知识的能力,所以这些年这样的试题大量出现。学生在遇到这样的题目时要注意仔细观察图片,尤其是一些细节方面,比如图片的时间、地点甚至图片下方的一些文字信息等。
五、“思想观念”要更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思想的不断解放,许多新的史学观念和思想在高考试题中频频出现。如2007年海南单科18题对国民党战场的正面评价;2009年广东理基64题对蒋介石的正面评价;2007年广东单科29题考查了现代化史观等。适当了解一些史学发展新动态是必要的,有高校教师参加的高考试题命制,其最新研究的成果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高考题中。
六、“分析比较”考能力
有比较才有鉴别。历史上的很多事件都有或多或少的相似性,进行比较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历史问题的再认识。如2009年福建文综第38题,对李贽和布鲁诺进行比较,考查学生对当时两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状况的了解。两人有很多相同之处,如挑战正统,誓死捍卫自己的信念等。但两人思想对社会的影响却是相去甚远,其原因在于两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巨大差异。李贽生活的明清时期,中国专制制度加强,资本主义萌芽受到严重阻碍,儒家思想仍占统治地位,这就决定了李贽思想不可能引起巨大的社会变革;布鲁诺生活的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思想解放运动、科技不断发展,所以其思想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回答比较类的问题,关键是找准比较点。
七、“社会生活”是“新宠”
新课程标准、教材本身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由以往的注重政治经济史转向多角度、多视角、多层面地展现历史的全貌,有关社会生活、风俗民情、衣食住行等过去为人们所忽视的问题,“堂而皇之”地登上历史的“大雅之堂”。这种变化对高考的影响即刻就显示出来,命题专家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这样的试题贴近学生实际,所考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或多或少的感受,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这种类型的题目,依托教材又高于教材,要注意材料信息和教材内容的有机关联。
八、“客观评价”是关键
同一个事件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出发,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如近代中国民众与西方教会和传教士的矛盾与斗争。近代某些西方傳教士凭借不平等条约,打着传教的名义,成为西方国家侵华的急先锋,他们和当地地痞流氓相勾结,鱼肉百姓,导致中国人民的反教会斗争,出现了“教案”,后来发展为义和团运动。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西方传教士为了传教的方便,在中国办学校、开医院,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先进文明,有助于近代西方文化的传播和中西文化交流。类似的试题考过不少,以后还会涉及,考生应注意。
九、“热点问题”抓得牢
热点问题紧追时代步伐,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鲜明的现实感召力,颇得命题专家之青睐。新课标高考紧扣热点问题。近年的高考试题,命题的“高明之处”在于,不是直接考查而是间接考查。由于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影响,“国学热”逐步兴起,这在高考中也得以体现,如2009年山东、广东分别考查了《三字经》和“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这就为我们的复习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即密切联系热点问题,多角度思考社会现实,巧妙设计热点问题进行练习。
十、“研究探究”不放松
如2011年山东文综第27题,综合探究黄宗羲、孟德斯鸠两人思想的内容和影响。探究性试题属于新课标高考的一大亮点,也应该是新课标高考的方向和发展趋势,希望广大师生注意。
(责任编辑 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