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网络深刻地影响着大众的生活和生存方式,网络原创作品的出现,一方面使作品展示途径更加多样化、便捷化、公开化,通过互动效应,促进智力创造的无限延伸,成就创造者的创造价值,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最主要的就是网络作品侵权问题。不仅对作品创造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负面影响,更是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一种极大挑战。本文从网络原创作品的定义及面临问题入手,列举相关保护措施。
关键词:网络原创作品;知识产权保护;数据库
一、网络原创作品的概述及特点
所谓作品,即通过作者的创作活动产生的具有文学、艺术或科学性质具有独创性而以一定有形形式复制表现出来的智力成果。①原创作品,顾名思义就是独立构思、创作并完成的作品,不抄录、剽窃、复制、篡改他人的作品,不与他人已发表的作品相同,主要包括原创文学、原创音乐、原创美术、原创摄影艺术、原创游戏等作品。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推广,原创作品不再仅仅借助于文字和纸面表现出来,更多的是通过网络途径传播,从而衍生出网络原创作品。网络原创作品具有数字化、开放性、互动性的特点。首先,传统的作品一般通过有形的胶片、纸张等载体展示,而网络作品是依靠计算机技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在的。即将文字、图像、声音、数值等形式建立数字化模型,并转化为二进制代码,以此为基础对作品进行进一步加工、储存与传输,统一处理之后再还原成文字、图像、声音等形式,方便人们使用。因此,网络原创作品的第一特性即数字化,也是其基本属性。其次,网络原创作品不再传统媒介上公开发表,而是直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传播,传播作品突破了时间、空间、地点和身份的限制,人人都可以将自己创作的作品通过网络途径展示出来,体现了网络原创作品的开放性。另外,由于网络门槛较低,作品通过网上展示,大众可直接通过平台欣赏评论,给予创作者意见,参与创造信息,创作作品的命运不再受限于专家的评判,最有说服力的是作品展示的网络点击率和评论数量,通过互动效应,促进智力创造的无限延伸,成就创造者的创造价值。
二、网络原创作品侵权及保护现状及困境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例如《中国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等,来保护原创作品的版权,当然,这其中也包括网络原创作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也相应的推出保护措施来维护网络版权。例如严厉打击盗版行为、对影视音乐文学作品等从“免费”到“收费”的版权保护,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就目前来看,网络版权保护现状仍不容乐观,法律权威在网络上弱势化、法律对网络原创作品的保护力度和重视度不够、盗版依旧猖獗等现象,都亟待改进。
三、网络原创作品保护的路径选择
1.加强法律保障,加大处罚力度
国家知识产权局应尽快出台保护知识产权相关政策,进一步修改完善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法规,从制度层面解决好知识产权维权过程中存在的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效果差、举证难等问题,在重点领域方面,要重点做好互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等新业态、新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我国现有法律中,例如《中国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等,虽然也对侵权行为在刑法方面有着一定的规范,但是基本还仅局限于框架,实际操作中发挥的效力却很少,加之处理相关侵权部门责任分工不明确,没有专门的处理部门,侵权案件又因为其复杂性质直接导致案件属性的模糊,成为了司法部门的尴尬地带,众多司法部门不愿意介入知识产权纠纷中,多数执法人员会通过调解双方和行政处罚两种方式结案。侵权行为有时候对被侵权者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侵权行为人却获利较高,如果针对著作品侵权的處罚力度仅以口头协调和“罚些小钱”来草草结案,对侵权者的威慑力不够,也从侧面助长了侵权行为的滋生,侵权行为月就越来越猖獗。因此,立法机关应本着保护被侵权利人的合法利益为宗旨,加快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进程,建立严格的执法体系,加大对侵权行为的处罚力度,必要时进行刑事制裁,以此来减少网络原创作品被侵权的行为活动。
2.明确专利意识
专利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利权的简称,是国家按专利法授予申请人在一定时间内对其发明创造成果所享有的独占、使用和处分的权利。要想网络原创作品得到保护,就应该明确专利意识并运用其中。2015年我国受理专利申请279.9万件,发明专利申请110.2万件,连续五年位居世界首位。授权的发明专利39.5万件,位居世界第二位。作品著作权登记134.8万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29.2万件,创历史新高,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在保护合法知识产权,推行鼓励申请专利、利用专利措施保护自身合法利益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创作者只有明确了专利意识,才能利用它保护原创作品带来的财富价值,运用法律保护手段“跑马圈地”,独占现有市场、抢占潜在市场。专利的独占性、时间性和地域性,给作品的保护加上了一道高墙,有了专利,就代表创作家的作品在一段时间内、一个区域内享有“唯一”的标识,任何仿造、篡改、剽窃、复制该作品的行为,都是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行為,行为人会收到相应的处罚。因此,申请专利是原创作者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保护自己作品的一种最有效、最有说服力的手段。不过,应该注意的是,申请了专利的作品也不是高枕无忧的,因此我国专利是有保护期限的,只有在保护期限内,申请的专利成果才能受到法律保护,期限届满或专利权中途丧失,任何人都可无偿使用。
3.采用技术手段,创建网络数据库
建立数据库,通过数据分析,监测或检测全国范围内的各个网络平台的侵权行为,通过技术方法,来配合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和文化执法相关部门等行政司法机关依法执法,综合的运用即有的侵权信息数据,为违法侵权人的侵权行为提供相关证据和事实整理。同时,相关法律法规也应该为数据库的投资者提供有效保护,制止不劳而获的“搭便车”的行为,维护数据库的正常运行和使用,保护知识产权。
注释:
①《中国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2002年颁布
参考文献:
[1]周亦欣,网络原创文学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路径选择[J].《知识经济》,2015(24):27-28
[2]李福坤,刘英华,网络数字作品的侵权与保护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6,26(6):273-275
关键词:网络原创作品;知识产权保护;数据库
一、网络原创作品的概述及特点
所谓作品,即通过作者的创作活动产生的具有文学、艺术或科学性质具有独创性而以一定有形形式复制表现出来的智力成果。①原创作品,顾名思义就是独立构思、创作并完成的作品,不抄录、剽窃、复制、篡改他人的作品,不与他人已发表的作品相同,主要包括原创文学、原创音乐、原创美术、原创摄影艺术、原创游戏等作品。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推广,原创作品不再仅仅借助于文字和纸面表现出来,更多的是通过网络途径传播,从而衍生出网络原创作品。网络原创作品具有数字化、开放性、互动性的特点。首先,传统的作品一般通过有形的胶片、纸张等载体展示,而网络作品是依靠计算机技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在的。即将文字、图像、声音、数值等形式建立数字化模型,并转化为二进制代码,以此为基础对作品进行进一步加工、储存与传输,统一处理之后再还原成文字、图像、声音等形式,方便人们使用。因此,网络原创作品的第一特性即数字化,也是其基本属性。其次,网络原创作品不再传统媒介上公开发表,而是直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传播,传播作品突破了时间、空间、地点和身份的限制,人人都可以将自己创作的作品通过网络途径展示出来,体现了网络原创作品的开放性。另外,由于网络门槛较低,作品通过网上展示,大众可直接通过平台欣赏评论,给予创作者意见,参与创造信息,创作作品的命运不再受限于专家的评判,最有说服力的是作品展示的网络点击率和评论数量,通过互动效应,促进智力创造的无限延伸,成就创造者的创造价值。
二、网络原创作品侵权及保护现状及困境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例如《中国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等,来保护原创作品的版权,当然,这其中也包括网络原创作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也相应的推出保护措施来维护网络版权。例如严厉打击盗版行为、对影视音乐文学作品等从“免费”到“收费”的版权保护,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就目前来看,网络版权保护现状仍不容乐观,法律权威在网络上弱势化、法律对网络原创作品的保护力度和重视度不够、盗版依旧猖獗等现象,都亟待改进。
三、网络原创作品保护的路径选择
1.加强法律保障,加大处罚力度
国家知识产权局应尽快出台保护知识产权相关政策,进一步修改完善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法规,从制度层面解决好知识产权维权过程中存在的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效果差、举证难等问题,在重点领域方面,要重点做好互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等新业态、新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我国现有法律中,例如《中国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等,虽然也对侵权行为在刑法方面有着一定的规范,但是基本还仅局限于框架,实际操作中发挥的效力却很少,加之处理相关侵权部门责任分工不明确,没有专门的处理部门,侵权案件又因为其复杂性质直接导致案件属性的模糊,成为了司法部门的尴尬地带,众多司法部门不愿意介入知识产权纠纷中,多数执法人员会通过调解双方和行政处罚两种方式结案。侵权行为有时候对被侵权者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侵权行为人却获利较高,如果针对著作品侵权的處罚力度仅以口头协调和“罚些小钱”来草草结案,对侵权者的威慑力不够,也从侧面助长了侵权行为的滋生,侵权行为月就越来越猖獗。因此,立法机关应本着保护被侵权利人的合法利益为宗旨,加快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进程,建立严格的执法体系,加大对侵权行为的处罚力度,必要时进行刑事制裁,以此来减少网络原创作品被侵权的行为活动。
2.明确专利意识
专利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利权的简称,是国家按专利法授予申请人在一定时间内对其发明创造成果所享有的独占、使用和处分的权利。要想网络原创作品得到保护,就应该明确专利意识并运用其中。2015年我国受理专利申请279.9万件,发明专利申请110.2万件,连续五年位居世界首位。授权的发明专利39.5万件,位居世界第二位。作品著作权登记134.8万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29.2万件,创历史新高,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在保护合法知识产权,推行鼓励申请专利、利用专利措施保护自身合法利益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创作者只有明确了专利意识,才能利用它保护原创作品带来的财富价值,运用法律保护手段“跑马圈地”,独占现有市场、抢占潜在市场。专利的独占性、时间性和地域性,给作品的保护加上了一道高墙,有了专利,就代表创作家的作品在一段时间内、一个区域内享有“唯一”的标识,任何仿造、篡改、剽窃、复制该作品的行为,都是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行為,行为人会收到相应的处罚。因此,申请专利是原创作者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保护自己作品的一种最有效、最有说服力的手段。不过,应该注意的是,申请了专利的作品也不是高枕无忧的,因此我国专利是有保护期限的,只有在保护期限内,申请的专利成果才能受到法律保护,期限届满或专利权中途丧失,任何人都可无偿使用。
3.采用技术手段,创建网络数据库
建立数据库,通过数据分析,监测或检测全国范围内的各个网络平台的侵权行为,通过技术方法,来配合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和文化执法相关部门等行政司法机关依法执法,综合的运用即有的侵权信息数据,为违法侵权人的侵权行为提供相关证据和事实整理。同时,相关法律法规也应该为数据库的投资者提供有效保护,制止不劳而获的“搭便车”的行为,维护数据库的正常运行和使用,保护知识产权。
注释:
①《中国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2002年颁布
参考文献:
[1]周亦欣,网络原创文学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路径选择[J].《知识经济》,2015(24):27-28
[2]李福坤,刘英华,网络数字作品的侵权与保护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6,26(6):273-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