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三次改名,导演萧峰拍摄了三年的作品最终以《5颗子弹》面世。它的第一个片名是《太水》,第二个是《仁枪》——或许《仁枪》更能表达这部主旋律电影的核心思想。
枪,是暴力的工具,是杀人取命的利器。把一个“仁”字置放在枪的前面,显然不是在强化它的暴力功能和威慑力,而是要强调它的道德力量。
故事的主角——即将退休的狱警老马,崇尚的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仁枪境界。在特大洪水袭来之际,他接受了警察生涯的最后一次任务——负责押解三名不服调命的囚犯,其中一名还是被判死刑的杀人犯。与大队伍失散后,四人陷入死亡的绝境。他们之间的矛盾在灾难面前表现得尤为激烈。老马最终是用“仁”,而不是用“枪”征服了囚犯。
这是一部将刑侦、灾难、悬疑等不同类型电影相互兼容的主流影片,创作者把主旋律电影的主题与商业电影的观赏性进行了有机“缝合”,围绕着老马枪里的五颗子弹到底射向了谁,影片悬念迭出。而且,为了这部影片,导演是花费了心血的。历时3年,先后7次开机,有一次停机,只是为了等来年洪水的到来。他还先后4次去制作过《指环王》《金刚》的新西兰后期制作公司进行特效制作。
然而,《5颗子弹》的真正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导演的认真以及他把主旋律电影成功地类型化,而在于创作者把一种以仁爱为核心的传统价值观注入到主流电影的肌体之中,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根脉与现代的影像艺术相互融合,进而使中国主流电影彰显出一种过去未曾凸显的“影像化的儒学”。
作为一个即将退休,一心想完美地完成任务,从而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圆满句号的警察,在罪犯蔑视法律的铁尺,企图借突发的洪灾逃跑的时候,他难道不能用手中的子弹来捍卫法律的尊严吗?在罪犯试图越过法律的底线、用暴力手段威胁警察生命的时候,他难道没有权力用手中的子弹捍卫警察的安全吗?在执行公务的警察生命受到罪犯威胁的时候,任何一个警察都有权力将罪犯就地正法。老马是“刑警队赫赫有名的神枪手”,但他没有这样做。纵观影片的整个叙事过程,我们发现老马的五颗子弹全都是为了保护人、救助人、帮助人而打出的,没有一颗子弹真的是要去杀人取命。
或许有人会认为,老马应该“该出枪时就出枪”。但其实,在现实情景中警察应当如何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样一部建立在真实事件基础上的影片中,导演选择了放弃暴力的方式,他在影像背后所要表达的究竟是什么?
姜文的弟弟姜武扮演死刑犯胡志军。他在影片中对马队说了一句肺腑之言:“要不是你,我早跑了。”这说明,胡志军最终放弃逃跑并不是因为法律的威慑,而是被马队的人格力量所折服、所感化。老马自从与三个罪犯坐上警车开始,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感化罪犯的心灵。他在途中没有用暴力、用子弹解决的问题,最终都用比暴力、子弹更有效、更深切的方式解决了。
片尾,我们看到在洪水的激流中拼搏得已经筋疲力尽的老马把手铐取下来交给胡志军,准备告别他的警察生涯以及人生舞台时,胡志军反而用手铐把他们两个人的手腕紧紧地连在一起……一个将要赴黄泉的死刑犯,最后能够做出与警察生死与共的举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我们过去所有以警察为主人公的电影,对警察形象的塑造都没有达到这样的道德境界。影片《5颗子弹》中的这种仁爱精神,使我们感到新世纪的中国电影真正开始植根于我们中国文化的正脉之中。
枪,是暴力的工具,是杀人取命的利器。把一个“仁”字置放在枪的前面,显然不是在强化它的暴力功能和威慑力,而是要强调它的道德力量。
故事的主角——即将退休的狱警老马,崇尚的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仁枪境界。在特大洪水袭来之际,他接受了警察生涯的最后一次任务——负责押解三名不服调命的囚犯,其中一名还是被判死刑的杀人犯。与大队伍失散后,四人陷入死亡的绝境。他们之间的矛盾在灾难面前表现得尤为激烈。老马最终是用“仁”,而不是用“枪”征服了囚犯。
这是一部将刑侦、灾难、悬疑等不同类型电影相互兼容的主流影片,创作者把主旋律电影的主题与商业电影的观赏性进行了有机“缝合”,围绕着老马枪里的五颗子弹到底射向了谁,影片悬念迭出。而且,为了这部影片,导演是花费了心血的。历时3年,先后7次开机,有一次停机,只是为了等来年洪水的到来。他还先后4次去制作过《指环王》《金刚》的新西兰后期制作公司进行特效制作。
然而,《5颗子弹》的真正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导演的认真以及他把主旋律电影成功地类型化,而在于创作者把一种以仁爱为核心的传统价值观注入到主流电影的肌体之中,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根脉与现代的影像艺术相互融合,进而使中国主流电影彰显出一种过去未曾凸显的“影像化的儒学”。
作为一个即将退休,一心想完美地完成任务,从而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圆满句号的警察,在罪犯蔑视法律的铁尺,企图借突发的洪灾逃跑的时候,他难道不能用手中的子弹来捍卫法律的尊严吗?在罪犯试图越过法律的底线、用暴力手段威胁警察生命的时候,他难道没有权力用手中的子弹捍卫警察的安全吗?在执行公务的警察生命受到罪犯威胁的时候,任何一个警察都有权力将罪犯就地正法。老马是“刑警队赫赫有名的神枪手”,但他没有这样做。纵观影片的整个叙事过程,我们发现老马的五颗子弹全都是为了保护人、救助人、帮助人而打出的,没有一颗子弹真的是要去杀人取命。
或许有人会认为,老马应该“该出枪时就出枪”。但其实,在现实情景中警察应当如何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样一部建立在真实事件基础上的影片中,导演选择了放弃暴力的方式,他在影像背后所要表达的究竟是什么?
姜文的弟弟姜武扮演死刑犯胡志军。他在影片中对马队说了一句肺腑之言:“要不是你,我早跑了。”这说明,胡志军最终放弃逃跑并不是因为法律的威慑,而是被马队的人格力量所折服、所感化。老马自从与三个罪犯坐上警车开始,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感化罪犯的心灵。他在途中没有用暴力、用子弹解决的问题,最终都用比暴力、子弹更有效、更深切的方式解决了。
片尾,我们看到在洪水的激流中拼搏得已经筋疲力尽的老马把手铐取下来交给胡志军,准备告别他的警察生涯以及人生舞台时,胡志军反而用手铐把他们两个人的手腕紧紧地连在一起……一个将要赴黄泉的死刑犯,最后能够做出与警察生死与共的举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我们过去所有以警察为主人公的电影,对警察形象的塑造都没有达到这样的道德境界。影片《5颗子弹》中的这种仁爱精神,使我们感到新世纪的中国电影真正开始植根于我们中国文化的正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