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免疫微环境对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

来源 :中华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fs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免疫细胞CD8T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和骨髓来源的抑制细胞(MDSC)对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80例胰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对CD8、FOXP3和CD33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进行评分,记录患者临床病理学资料并对生存期进行随访,随访截至2015年1月。采用Kaplan-Meier、Log-rank检验及COX回归多因素分析肿瘤浸润的各群免疫细胞对预后的影响,采用χ2检验分析各群免疫细胞浸润水平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建立小鼠皮下成瘤模型,给予Treg及MDSC清除治疗,绘制肿瘤生长曲线,通过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肿瘤体积变化、Ki-67细胞比例及肿瘤浸润CD8T细胞比例的变化。

结果

本组8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率为100%,中位随访时间为33.2个月(7.4~59.9个月)。胰腺癌浸润CD8T细胞高浸润组生存期[(21.6±11.9)个月]长于低浸润组[(13.6±7.4)个月](χ2=4.647,P=0.031)。与Treg高浸润组[(13.4±8.8)个月和(9.5±8.8)个月]相比,Treg低浸润组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20.9±8.5)个月]和无复发生存时间[(15.2±9.0)个月]长(χ2=10.528、6.288,P=0.001、0.012),且Treg高浸润组的肿瘤体积较大(χ2=4.073,r=0.226,P=0.044)。与MDSC高浸润组[(13.8±7.6)个月和(10.2±7.5)个月]相比,MDSC低浸润组的总体生存时间[(23.5±11.8)个月]和无复发生存时间[(17.9±11.3)个月]长(χ2=5.724、7.430,P=0.017、0.006),且MDSC高浸润组患者更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χ2=4.714,r=0.243,P=0.030)。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TNM分期(P=0.008)、MDSC(P=0.034)、Treg(P=0.009)是胰腺癌患者总体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TNM分期(P=0.003)和MDSC(P=0.018)是胰腺癌患者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动物实验结果表明,Treg联合MDSC清除治疗可使肿瘤体积明显减小[(1 396.3±442.5)cm3比(3 356.9±533.5)mm3](t=4.986,P=0.018);治疗组Ki-67细胞比例(23%±5%)较对照组(55%±10%)低(t=3.130,P=0.011),治疗组CD8T细胞水平(3.25%±0.69%)较对照组(0.76%±0.25%)高(t=3.393,P=0.007)。

结论

MDSC和Treg浸润水平及pTNM分期为胰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清除Treg和MDSC治疗能够抑制肿瘤生长并提高肿瘤CD8T细胞的浸润水平。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三尖瓣下移畸形外科治疗的近期和远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17年12月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收治的237例三尖瓣下移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男性105例,女性132例;年龄(19.4±16.7)岁(范围:3个月至64岁)。237例患者共接受了242例次手术,包括解剖矫治术188例,一个半心室功能矫治术37例,三尖瓣成形术4例,三尖瓣置换术10例,全腔静脉-肺动
儿童主动脉瓣狭窄的首选治疗方法目前仍有争议。主动脉瓣切开术和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早期疗效相仿,但前者中远期免于再干预率明显优于后者。主动脉瓣修复是目前学界的关注重点,瓣叶延长、瓣叶置换或瓣膜重建为原本无法修复的病变提供了治疗机会。Ozaki技术采用戊二醛处理的自体心包进行一个或多个瓣叶的置换,测量工具和裁剪模板的使用提高了该技术的标准化程度和可复制性,易于推广应用。自体肺动脉瓣移植具有良好的术后血流
颈椎外科是脊柱外科领域十分活跃的临床学科,同时也是焦点、热点比较突出的临床学科。颈椎病的外科治疗目前已在各级医院得到较广泛开展。为了进一步规范颈椎病的诊断及临床治疗,中华外科杂志编辑部组织有关专家,在《中华外科杂志》分别于1984年、1992年和2008年发表的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有关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进展并结合具体临床实际,对于颈椎病的分型、诊断及非手术治疗问题进行了深入讨
目的评估一期动脉导管支架植入、二期外科手术、三期介入房间隔缺损封堵的分期治疗策略用于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患者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心脏中心行动脉导管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患者19例的临床资料。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13.8±7.7)d(范围:3~35 d),体重(3.4±0.5)kg(范围:2.8~4.1
期刊
我国学者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外科治疗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新时期先心病的外科治疗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分析并准确把握先心病的发生率、构成比的变化和诊疗理念变化,有利于明确我国先心病外科治疗的现状,制定更加合理的先心病外科发展策略,促进我国先心病外科的进一步发展。
目的探讨儿童三尖瓣下移畸形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接受外科治疗的141例三尖瓣下移畸形患者的资料。男性65例,女性76例;年龄(6.9±1.6)岁(范围:10个月至15岁),体重(19.6±4.7)kg(范围:6.5~59.0 kg)。三尖瓣隔瓣、后瓣下移1.0~5.0 cm,三尖瓣反流轻度26例、中度46例、重
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是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的重要基本步骤,但其在解决通畅性的同时会造成肺动脉瓣反流及右心功能受损,外科干预困难,效果不够理想。对右心室功能进行有效的保护已成为先天性心脏病外科关注的焦点。目前临床上采用的右心室功能保护策略主要有以下三类,包括尽量避免右心室切口或减少右心室切口的长度、保留或重建肺动脉瓣的功能、使用保留自体组织生长潜能的手术方式等。右心室功能的保护涉及多个方面,只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