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许多种皮肤病可能合并食管的表现,可能是因为皮肤和食管都有复层鳞状上皮的缘故.可以产生食管的水疱、糜烂和(或)狭窄的大疱性皮肤病有:良性粘膜类天疱疮、Hailey―Hailey 氏病、Darier氏病、各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大疱性类天疱疮和寻常性天疱疮。大疱性疾患累及食管而表现为整块粘膜的脱落者甚为少见,这种食管粘膜的脱落称为表层剥脱性食管炎。作者报告了一例寻常性天疱疮并发表层剥脱性食管炎。病人为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种皮肤病可能合并食管的表现,可能是因为皮肤和食管都有复层鳞状上皮的缘故.可以产生食管的水疱、糜烂和(或)狭窄的大疱性皮肤病有:良性粘膜类天疱疮、Hailey―Hailey 氏病、Darier氏病、各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大疱性类天疱疮和寻常性天疱疮。大疱性疾患累及食管而表现为整块粘膜的脱落者甚为少见,这种食管粘膜的脱落称为表层剥脱性食管炎。作者报告了一例寻常性天疱疮并发表层剥脱性食管炎。病人为47岁,女性,当时天疱疮正在强的松10mg/日控制之下,情况良好。住院当日晚餐时出现吞咽疼痛,继以呕吐,直到吐出一条蠕虫状的食管粘膜和暗红色及鲜红色的血液后,疼痛才平息。
其他文献
作者用测量脱皮的新技术以及测定角层厚度和表皮的有丝分裂活动来观察水杨酸(SA)对正常角层的作用.试验一:5例正常人以6%SA的70%酒精外攘于一侧前臂,并单用70%酒精于对侧为对照,于擦药后的8小时内每小时用手持摩擦器于不同部位采取脱屑,计其角细胞致.结果发现2~3小时内外用SA处的角细胞数比对照处稍显增加,然后减少.试验二:6例正常人以6%SA的70%酒精每日外搽一侧前臂2次共10天,另一侧单用
免疫研究IMMLEP主席Bloom首先叙述IMMLEP开展麻风菌苗研究的理论依据:(1)通过对光谱分类中不同类型麻风患者的免疫反应研究表明宿主对麻风菌的细胞免疫反应与其杀死或限制麻风菌繁殖的能力密切相关,因此,诱导宿主对麻风菌的细胞免疫反应将使之具备防御麻风菌感染的能力;(2)灭活的麻风菌或某些可培养分枝杆菌能诱导机体产生对麻风菌抗原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
1925年,Goeckerman首次报告外涂煤焦油(CT)配合紫外线(UV)照射(CT-UV)治疗泛发性银屑病成功的经验.具体方法是:外涂粗制煤焦油(CCT)软膏,24小时后用橄榄油轻轻擦去,随即照射UVR,接着进行药浴(浴水中加入燕麦粥、苏打等).“几乎所有的病例的全部皮损都在3~4周内消退.”“这不是单独应用CT或UV所能比得上的.”
现代基础医学研究对硬皮病的发病机理已提出更深入的见解,唯其病因尚未明确.近来,由于硬皮病样综合征可给特发性硬皮病的病因提供线索,所以它成了集中研究的问题.和硬皮病样变化有联系的疾病很多,如类癌综合征、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糖尿病(硬皮病)、粘液水肿性苔藓(粘液水肿性硬皮病)、淀粉样变、多发性骨髓瘤、苯丙酮尿症、迟发性皮肤卟啉病、Werners综合征;还有接触各种化学物(氯乙烯、杀虫剂、环氧树脂等)和
螺内脂是一种醛固酮对抗剂,现常用于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特发性高血压.自从Kagawa首次发现螺内脂的抗盐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作用后,近20年来对该药的作用、副作用在药理学上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发现可致男子女性型乳房、性欲丧失和阳萎;女性有乳房痛和月经不规则.副作用的发生与剂量大小有关,且完全是可逆的.
作者以4.66108菌量的麻风杆菌(由感染犰狳分离)经静脉内途径感染6只犰狳.经过12~16个月时间,其中4只犰狳发生了播散性瘤型麻风.
氢氟酸(液体或蒸气)急性中毒后死亡原因多认为由于大量氢氟酸蒸气吸入并发肺水肿引起。经皮吸收发生全身中毒虽有报告,但未有致死者。故与呼吸道或消化道吸收比较,一般认为经皮肤吸收并不是引起氟中毒的重要机制。下面介绍一例因皮肤氢氟酸严重烧伤引起了急性系统性氟中毒而死亡。1979年5月20日下午5:45左右,一名炼油厂操作工在拔装置上的插销时,不慎被无水氢氟酸喷溅到面部。当时,他佩戴的防护用品有带护目镜的硬
作者复习了现有的各种研究皮质类固醇致皮肤萎缩作用的方法后认为均不理想,因为人皮肤有发展完善的乳头层和微血管系统,实验动物的资料不能简单地应用到人体;在人体试验还应是无损伤性的,并能同时试验比较几种制剂,而本文采用的方法可以满足这些要求。Duhring小室是一种铝制品,容积0.1毫升,直径12毫米,在一侧前臂可以同时安放6个。
腋窝Paget病与外阴、肛周Paget病一起均属于乳房外Paget病,但实际上它所占比例很少.本文报告一例腋窝Paget病,并作文献复习.患者女性37岁,一年前右腋窝扪及一皮下硬结,之后表面皮肤渐起红斑,切开排脓后又起同样红斑,疑湿疹给予治疗,损害继续扩大,并有湿润.检查见右腋窝中央2.51.8cm边缘清楚的红斑,表面红色呈微细颗粒状,血管丰富,稍有湿润感,无溃疡也无鳞屑痂皮附着,触之有浸润,其下
本文对一组有或无抗Sm抗体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疾病类型进行比较,旨在评价抗Sm抗体的临床意义.选择依据ARA诊断SLE标准确诊为SLE的34(男5、女29)例患者,复习病史有关年龄、性别、种族、主要临床表现、生物学和免疫学资料、组织学证据、治疗和转归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