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的约定与美丽的邂逅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xw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设是教师教学实施之前的充分准备,即教学设计。好的预设不仅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更要求教师深入研究学生,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走向。而生成则是对教师教学设计的再创造,更是“无法预约的美丽”,它体现着课堂的鲜活,激发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着课堂的品质。如果预设重在发挥教师的能动性,那么生成就在于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如果预设是“真诚的约定”,那么生成就是“美丽的邂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此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真诚的预定——懂得“留白”的预设
  传统的语文教学讲究精心备课,然后通过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高度的课堂驾驭能力引导学生进入自己的预设。教师的归纳和演绎取代了学生真切的直觉与情感体验。实际上,精心的预设并不代表教师要布置一个圈套,让学生钻进去,忽略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有思想有感情,有体验的个体。好的预设应留有余地,具有弹性,懂得“留白”,给课堂留以足够的空间和余地。
  所以,良好的教学设计应该是收放自如的,学习孔子不唯尚物的品格。孔子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末足与议也”,他认为一个学生总以吃穿不好为耻,心思都放在追求物质享受方面,远大的理想又从何而生呢?“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贵如浮云,孔子视钱财如粪土。他还教导学生“谋道不谋食”“忧遭不忧贫”“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孔子认为有远大抱负的人,胸怀远大理想,而非拘泥于区区物资。
  学习孔子志存高远的精神。孔子认为人生活在社会上,不仅仅以个人的物质生活为满足,还应该在精神上有更高要求,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孔子认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立志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关键点。活到老,学到老,耄耋之年的人都还想着学习,何况初生牛犊的青少年呢?确定了追求的目标,我们才能走得更远。
  学习孔子克己求诸己的原则。他说:“不怨天,不尤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思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患人之己知,患其不能也”“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所有这些,都着重在要求自己,不要求别人。
  世界纷纷扰扰,取其一隅久存,并非易事。孔子告诉我们,如果这个社会容不下你,是时候改变自己去适应它了,不断提升自己,进而达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境界。
  应该是欲擒故纵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必须精心设计,教学实施过程和结果应具有包容性,给学生以参与的空间,多启发引导,多高屋建瓴的概括。
  例如,笔者在教《项脊轩志》这篇课文的时候,首先对本课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进行认真的思考分析,最后确定将细节描写作为中心话题来探究。在备课中笔者不仅对课文进行深入的研读,而且查阅了大量关于《项脊轩志》这篇课文细节描写的论文,这些论文精细而深刻的解读给人很大的启示。然后,笔者从大的层面设置了两个问题:“《项脊轩志》的艺术成就在于成功的细节描写。第一,请找出细节描写之处;第二,选一处进行赏析,谈谈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表达情意的。”给课堂充分“留白”,让学生去讨论,教师只从大方向上去引导,适时去启发。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肯定会出现不可预知的节外生枝,但有了前面的充分备课,就能从容地解决学生的问题。下面的一段师生对话就能说明这个问题。
  学生:归有光五尺男儿,感情太丰富了,说着就哭了,想着想着就长号不自禁。
  教师:能在文中找到归有光为什么哭吗?
  学生:小而失母。祖母殷切的期盼并没有给他很大压力反而给他鼓励。
  教师:请好好研读一下写家族分崩离析的部分。
  然后笔者给学生介绍课前自己收集的归有光科举考试多次落榜的情况,再问那位学生你要是有这样的祖母,你高考多次落榜,你会长号不自禁吗?那位学生点头。
  课堂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只有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精心的准备,才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二、美丽的邂逅——促成有效的生成
  传统的语文教学不太注重生成的问题,新课标非常注重课堂的生成,可又会出现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创新观念一个接着一个,表面上热闹非凡,课堂气氛活跃,其实师生被一些错误的信息资源和毫无意义的生成性问题分散精力,扰乱视线的情况。这不仅不是有效的生成,反而大大降低了教学的效能。好的生成应该是正视突发的“意外”,善于捕捉“意外”的亮点,引导学生争论,激发思维的比拼,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例如,笔者执教《陈情表》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说: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学生都在下面大叫“老师,我一点眼泪也没有”。开始笔者有点不知所措,因为这是没有预设的。后来想这不正好是一个契机吗,便立即机智的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你没有古代人那么感动呢?”多数说:“古人受传统礼教的教化影响,所以忠孝观比较强烈。他们更容易引起共鸣。”接着提问:“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那课文哪些段落体现孝,那些段落体现忠的呢?”学生很快找到。
  然后,笔者找一位朗诵比较好的学生诵读李密和祖母相依为命的凄苦情境的第一段,并为他配上《二泉映月》的背景音乐,声情并茂,感人至深,许多学生很入境。笔者便又一次总结:“这叫以情动人。美好的情感是千古共通的。”
  接下来选一位最善辩论的学生提问:“假如,你是晋武帝你会被打动了吗?你还有什么问题?”让其他学生当李密,就课文第三段展开激烈的讨论,大家讨论得头头是道,并得出“以理服人”的结论。最后笔者又说晋武帝不仅被说服还赐了很多女婢和钱帛,那陈情表说服了你吗?学生纷纷点头。教师只要相信学生,多些唤醒,学生定会给出丰厚的回报。
  总之,教学是一种实践,更是一种努力的探索。希望师生能真诚地约定于美丽的邂逅之时。
其他文献
杨绛的《老王》是一篇经典篇目,人人讲过,人人授课方式不同。  在上课之前,我请学生认真预习这篇课文,并布置了两道预习题:1.文章让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请写出理由。2.读完课文后,你有哪些困惑?我想通过学生对文本的朴素阅读来定位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与授课方式。  学生交上来的预习作业确实给了我很多灵感。认真整理一下学生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发现学生的问题将这篇课文的难点一个一个地挖了出来。于是,我突然想
期刊
参照教育部班额标准,一般认为,中小学校46~55人为“大班额”,56~65人为“超大班额”,66人以上为“特大班额”。针对大多数学校目前的状况,一定有很多班级在人数上都符合大班额的定义。  大班额造成的教学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学生人数多,导致部分学生的学情无法得到教师的及时关注;后排的学生和教师的交流效果差,听课容易走神;学生和教师的上课交流机会过少;教师不能及时关注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
期刊
有效的预设不会成为生成的“桎梏”。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化。”怎样的预设才是有效的预设?处理好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不仅是一种教育的科学,更是一门教育的艺术。  在执教人教版必修三《祝福》时,笔者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小说中关于祥林嫂的死有一段对话:“怎么死的?”“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
期刊
自2013年起,江苏省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定在了“新材料作文”上。其实,所谓的“新材料作文”,较传统的材料作文而言,审题的难度降低了,写作的范围扩大了,让考生都有话可说了。但很多学生在作文材料面前仍然手足无措,在作文构思上焦头烂额,在作文课上无情可感,无理可言,如此,“听天由命”的为文策略也随之诞生。  让写作激情退去的,无非是难度和压力。新材料作文的审题难度让学生作文的兴趣止步阶前;高考作文70分
期刊
新材料作文与一般的话题作文或者是带材料的命题作文不同,既有着自主命题、自主立意的自由性和随意性,也有着材料内涵指向范围的限定性,特别是题中提示语的暗示性。因此,在写作新材料作文时,绝不能谈天说地,以“跑野马”的姿态行文,那会使文章内涵远离材料,与“宿作”无异;但也不能畏手畏脚,以保守拘谨的姿态写作,那会使文章立意非常浅薄直白,与“大路货”一般。学生在具体写作中,必须注重挖掘材料中的内涵,通过深入辨
期刊
苏版语文教材必修四第二专题节选曹禺《雷雨》第二幕中鲁侍萍和周朴园无意中在周公馆重遇的故事,作家高超的情节设计技巧、深厚的语言功底、饱满的人物形象让人印象深刻。侍萍未及相认的儿子周萍让人既觉可怜又觉可嫌。他在和继母蘩漪的感情问题上是个典型的“三不”男人,即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他的这种既暧昧又缺乏责任感的态度造成了他的人生悲剧、蘩漪的人生悲剧,由此又像一个火药引子一样引发了鲁四凤的人生悲剧,以及周
期刊
作家创作总是由内而外,先有客观现实而产生内在情态,这种情态通过辞章表达出来,阅读文章的人通过文辞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沿着文辞找到文章的源头,即使是深幽的意思也将显现,为人所理解。这对语文教学有很大的启发,下面结合一堂《项脊轩志》的公开课教学来谈谈披文以入情,沿波溯源的教学方法。  一、从情出发,丝丝入扣  在文学作品中,感情是贯穿散文的灵魂,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阅读过程与写作相逆,是“以意
期刊
近年来,古典诗词对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健全人文品格等方面的重大作用,愈来愈受到社会的关注与重视。因此,对语文教材中李白《蜀道难》等古典诗词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理应做出相应的新探索与新调整,应该坚决摒弃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因为李白的《蜀道难》是具有“笔势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沈德潜语)等美学特质的古典文学艺术作品,是李白将自己热烈奔放的感情、豪迈雄健的风格、无比热爱大好江山的情感和与生
期刊
偶读《梅兰芳与霸王别姬》一文,据作者徐兰源先生说,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梅兰芳在香港演出《霸王别姬》时,每演到项羽见虞姬自刎后念“啊呀!带马!”锣鼓起“急急风”下场,观众就“开闸”,无心再看下场了。什么原因呢?当时有人认为是梅兰芳下场不出台了,可是梅兰芳却说:“观众离地,恐怕不完全是因为人的关系,而是戏的问题。情节发展到这里,整个扣子解开了,再往下演就显得拖和无力了”他说,“戏,得给人不尽有余的感觉才好
期刊
初唐四杰之首王勃虽只在世二十八个春秋,但他十四岁就被授职做事,而且写下了彪炳千秋的美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让人含英咀华,品赏不厌,可以说他是文坛神童,古今奇才。该《序》绘景抒情,借典言志,境象恢弘,辞赋华丽,读来不禁让人共鸣相和,击节歌唱,可以说是一曲意气豪放的才情之歌,其才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骈赋臻美  史载唐高祖的儿子滕王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在长洲上建阁,人称滕王阁。后闫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