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要从各个方面入手、多视角来进行,不但要考虑它的历史沿革,而且还要考虑它的可持续发展:既要考虑艺术专业的共性,又要考虑平面设计专业的特性。所以说,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应根据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需求,办出一定的水平和特色。
关键词 平面设计 教学 改革
一、平面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目前整个社会对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堪了解,传统精英教育的价值观、质量关顽固地存在于行业内外,而人文教育的被忽视现象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这些问题将在一定时间内困扰着设计教育工作。带着这些思考,在平常的教学和交流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设计知识吸收率,对学生几年的专业学习而言,教师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到底有多少收获。二是学生毕业率,如果严格按照标准来衡量毕业生的话,达不到教学要求不能毕业的学生至少在10%左右,但是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除非有休学、出国等特殊情况不能毕业外,其他学生均能顺利毕业。三是专业对口率,每年毕业的学生不少就业岗位与专业不对口,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三个问题实际上涉及的面相当广,主要涉及专业定位、专业结构、专业能力、教学方法、专业实践等各个方面。学生进入社会初始阶段,肯定会出现一些客观的问题,这些问题将和社会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二、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
要解决好目前存在的问题,首先要了解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结合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根据现代人才素质的基本结构要求,平面设计专业的人才素质和能力培养既有其专业特殊性,也有与其它相关专业的共性。①平面设计专业培养的目标应是面向各级各类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广告设计制作、出版社和印刷生产制作部门的一线岗位,具有正确的社会意识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②平面设计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实现设计过程中,最需要的是新的创意,构思出别人没有想到的创意,这是设计师所具备的能力体现。因为,设计的生命力源于创造,创造是实现设计差异性的重要途径。③要具备一定的现代技术、技能,掌握新科技的能力。熟练掌握运用设计软件技术和手绘的表现能力。不断学习掌握新的工艺、新的技术,同时,具备较强的专业思考能力和判断力以及正确的思维方式。④具有团队合作的精神。在平面设计的各个环节和程序决定了设计项目的多重性,每一个程序的顺利完成都可能需要很多不同相关专业人才的相互配合来完成,所以,应具备协调合作的能力。
三、专业课程改革的主要措施
尽管教育专家和专业老师对平面设计专业的课程有着不同的定义和理解,但都认为专业课程是人才培养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还应从实践教学的角度出发,来理解它的内涵,并提出一些相关的概念和操作的措施。
(一)课程质量
课程是对一定知识和能力要求的学习培养过程,包括课堂专业知识讲授、课外自学、创意设计、实训制作及专业考试等环节,课程的质量是通过各个环节的教学质量来体现的。
(二)课程原则
专业技术优先,动手能力优先,学生参与优先,技术教育与考证相结合。另外,注重人文素质与科技知识综合的培养及传授。
(三)课程衔接
一方面是指一个课程的各项环节顺序安排,另方面是指课程中的讲授、课程设计、考试之间的时间间隔如何安排得最佳。由于平面设计专业每门课的性质和要求不一样,因此在讲课前特别要做好准备和安排。
(四)课程细节
课程细节是指不仅注重课程的目标,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努力达到课程各个细节的具体要求,包括如何收集资料、市场调查、创意构思、讨论、设计制作、表达自我设计意念和意见等方面。目的是让学生尽可能地多参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积极设立创造学、广告学、美学、印刷技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美术讲座等系列课程,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科技素养。
四、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解决方案
专业课程解决方案的提出,有利于科学的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平面设计专业人才,有利于课程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和实现发展。
(一)就业方向
面向专业广告设计公司、包装设计公司、印刷公司等;报纸、杂志、出版社、图片社等;电视台、视频制作、节目制作公司以及品牌公司、企业等单位从事平面设计及视觉传达设计工作。
(二)专业能力
根据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职业岗位素质和能力分析,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应具备和掌握一定的专业核心能力。
(三)培养体系
培养体系的核心是课程体系框架,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设计构成、设计软件的应用、图形创意、手绘和绘画技法、摄影摄像技术等;第二阶段,标志和字体设计、图案设计、海报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版面编排设计、设计软件技巧运用、网页设计技术等;第三阶段,印刷技术及工艺、广告设计、商品包装设计等;第四阶段,包装造型设计、VI设计、展示设计、网页设计等。此外还包括和权威认证机构合作,推出职业培训证书体系,如平面设计师、广告设计师、国际设计师等相关设计师证书。
(四)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设计实践教学不能只局限于低层次的技能实践,还应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将课堂设计开发实践引入课堂教学中,这种方法无论对应性课题或实验性课题都适合,使设计理论与实践、设计教学与高层次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实践体系包括:用于专业训练的校内实验室、工作室的完成,对专业岗位的职业体验则多在校外实习基地完成;构建系列实践教学制度,保障实践环节的顺利进行。
五、结论
平面设计毕竟是以物质文化产品层面为主要对象,设计教育的设置和改革应积极地与当地经济和区域产业结构相结合,是设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必然。它可以使专业教学和建设建立在强有力的市场经济支撑之上,并可有效解决诸如实习基地的建设、学生就业等方面的问题,使专业建设拥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在专业特色定位上也有更多的发展和完善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陈瑞林.20世纪中国教育历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牛晓牧.教育案例与解析[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8.
关键词 平面设计 教学 改革
一、平面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目前整个社会对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堪了解,传统精英教育的价值观、质量关顽固地存在于行业内外,而人文教育的被忽视现象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这些问题将在一定时间内困扰着设计教育工作。带着这些思考,在平常的教学和交流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设计知识吸收率,对学生几年的专业学习而言,教师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到底有多少收获。二是学生毕业率,如果严格按照标准来衡量毕业生的话,达不到教学要求不能毕业的学生至少在10%左右,但是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除非有休学、出国等特殊情况不能毕业外,其他学生均能顺利毕业。三是专业对口率,每年毕业的学生不少就业岗位与专业不对口,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三个问题实际上涉及的面相当广,主要涉及专业定位、专业结构、专业能力、教学方法、专业实践等各个方面。学生进入社会初始阶段,肯定会出现一些客观的问题,这些问题将和社会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二、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
要解决好目前存在的问题,首先要了解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结合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根据现代人才素质的基本结构要求,平面设计专业的人才素质和能力培养既有其专业特殊性,也有与其它相关专业的共性。①平面设计专业培养的目标应是面向各级各类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广告设计制作、出版社和印刷生产制作部门的一线岗位,具有正确的社会意识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②平面设计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实现设计过程中,最需要的是新的创意,构思出别人没有想到的创意,这是设计师所具备的能力体现。因为,设计的生命力源于创造,创造是实现设计差异性的重要途径。③要具备一定的现代技术、技能,掌握新科技的能力。熟练掌握运用设计软件技术和手绘的表现能力。不断学习掌握新的工艺、新的技术,同时,具备较强的专业思考能力和判断力以及正确的思维方式。④具有团队合作的精神。在平面设计的各个环节和程序决定了设计项目的多重性,每一个程序的顺利完成都可能需要很多不同相关专业人才的相互配合来完成,所以,应具备协调合作的能力。
三、专业课程改革的主要措施
尽管教育专家和专业老师对平面设计专业的课程有着不同的定义和理解,但都认为专业课程是人才培养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还应从实践教学的角度出发,来理解它的内涵,并提出一些相关的概念和操作的措施。
(一)课程质量
课程是对一定知识和能力要求的学习培养过程,包括课堂专业知识讲授、课外自学、创意设计、实训制作及专业考试等环节,课程的质量是通过各个环节的教学质量来体现的。
(二)课程原则
专业技术优先,动手能力优先,学生参与优先,技术教育与考证相结合。另外,注重人文素质与科技知识综合的培养及传授。
(三)课程衔接
一方面是指一个课程的各项环节顺序安排,另方面是指课程中的讲授、课程设计、考试之间的时间间隔如何安排得最佳。由于平面设计专业每门课的性质和要求不一样,因此在讲课前特别要做好准备和安排。
(四)课程细节
课程细节是指不仅注重课程的目标,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努力达到课程各个细节的具体要求,包括如何收集资料、市场调查、创意构思、讨论、设计制作、表达自我设计意念和意见等方面。目的是让学生尽可能地多参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积极设立创造学、广告学、美学、印刷技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美术讲座等系列课程,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科技素养。
四、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解决方案
专业课程解决方案的提出,有利于科学的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平面设计专业人才,有利于课程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和实现发展。
(一)就业方向
面向专业广告设计公司、包装设计公司、印刷公司等;报纸、杂志、出版社、图片社等;电视台、视频制作、节目制作公司以及品牌公司、企业等单位从事平面设计及视觉传达设计工作。
(二)专业能力
根据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职业岗位素质和能力分析,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应具备和掌握一定的专业核心能力。
(三)培养体系
培养体系的核心是课程体系框架,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设计构成、设计软件的应用、图形创意、手绘和绘画技法、摄影摄像技术等;第二阶段,标志和字体设计、图案设计、海报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版面编排设计、设计软件技巧运用、网页设计技术等;第三阶段,印刷技术及工艺、广告设计、商品包装设计等;第四阶段,包装造型设计、VI设计、展示设计、网页设计等。此外还包括和权威认证机构合作,推出职业培训证书体系,如平面设计师、广告设计师、国际设计师等相关设计师证书。
(四)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设计实践教学不能只局限于低层次的技能实践,还应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将课堂设计开发实践引入课堂教学中,这种方法无论对应性课题或实验性课题都适合,使设计理论与实践、设计教学与高层次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实践体系包括:用于专业训练的校内实验室、工作室的完成,对专业岗位的职业体验则多在校外实习基地完成;构建系列实践教学制度,保障实践环节的顺利进行。
五、结论
平面设计毕竟是以物质文化产品层面为主要对象,设计教育的设置和改革应积极地与当地经济和区域产业结构相结合,是设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必然。它可以使专业教学和建设建立在强有力的市场经济支撑之上,并可有效解决诸如实习基地的建设、学生就业等方面的问题,使专业建设拥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在专业特色定位上也有更多的发展和完善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陈瑞林.20世纪中国教育历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牛晓牧.教育案例与解析[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