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教学工作者来说,后进生的教育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它的成败与否直接关系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三位一体的发展变化。教师们对后进生的转化更是费尽心思、绞尽脑汁。而“关爱”是转化后进生的核心 。爱学生就从尊重、宽容、激励、坚持做起。
[关键词]尊重; 宽容; 坚持; 后进生
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教师指出的方向迈出。只有教师给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对教师敞开心扉。
一、尊重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
“亲其师,信其道”,唯有取得后进生的信任,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尊重后进生的人格,维护他们在其他学生面前的形象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后进生上课违纪,教师可以用眼神制止他,不要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批评他,最好课后找他谈,了解原因。如果后进生稍有进步,就要及时表扬鼓励他,让他重拾自信。有位老师教过的六年级一个女生,进入了青春期的她,把精力都放在了穿衣打扮上,学习成绩不理想。有天上课,有道光反射到老师眼里,这位老师观察了一会,知道她又在照镜子,但老师没动声色。下课后,老师单独找她,先表扬她:“现在的你就像是一朵娇艳无比的花,不用过多修饰已经光芒四射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老师也爱美。”但老师话锋一转:“但如果不多汲取阳光雨露的滋润,你这朵花不久就会枯萎的。我们所学的知识不正像这阳光雨露吗?如果你能把涂指甲的时间用在学习上,把照镜子的时间用在认真听课上,你这朵花将会是一朵永开不败的花。”她笑了,以后指甲干净了,衣服清爽了,成绩也慢慢上来了。
二、宽容、激励学生是一门教育艺术
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前提下,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后进生需要特殊的理解和宽容。如果后进生生活在宽容的环境中,他就能学会大度。在理解宽容中,后进生失去的是胆怯、自卑、拘束和不安,增加的是勇气、信心、喜悦和希望。优秀的教师都善于用自己的宽容亲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里,变成学生心目中可亲可敬可以推心置腹的人,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要用理解和宽容感召后进生,这就要求老师始终把学生当作孩子来看待,大人难免会犯错,更何况是孩子。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对于许多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批评漫骂是无效的锤打,和风细雨却能润入心田。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更能体现这个原则。教师要多点循循善诱,多点表扬激励。激励后进生要在了解他的基础上,找到他的闪光点,并找准契机,放大他的优点,表扬他的进步。
三、转变后进生需要教师坚持
后进生的不良习惯形成已久,积习难改。后进生思想觉悟提高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不断反复的过程,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不可能一蹴而就,依靠一两次的谈心、说服教育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我们要冷静分析、正确对待这种反复,不能斥之为屡教不改,不堪造就。只要教师心中坚信:这个孩子会变好的,并持之以恒地关心爱护,做好长时间与其交锋的心理准备,时刻明白孩子正是在犯错与纠错的过程中得到经验,获得发展的,时刻准备孩子反复犯错,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认识与改正错误,真正做到“教而不厌”“诲人不倦”。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教师:不能把后进生看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改变,教师工作方法的改进,他们也会发展变化,即使成不了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把他们塑造成对社会有益的人。
责任编辑 沁 砚
[关键词]尊重; 宽容; 坚持; 后进生
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教师指出的方向迈出。只有教师给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对教师敞开心扉。
一、尊重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
“亲其师,信其道”,唯有取得后进生的信任,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尊重后进生的人格,维护他们在其他学生面前的形象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后进生上课违纪,教师可以用眼神制止他,不要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批评他,最好课后找他谈,了解原因。如果后进生稍有进步,就要及时表扬鼓励他,让他重拾自信。有位老师教过的六年级一个女生,进入了青春期的她,把精力都放在了穿衣打扮上,学习成绩不理想。有天上课,有道光反射到老师眼里,这位老师观察了一会,知道她又在照镜子,但老师没动声色。下课后,老师单独找她,先表扬她:“现在的你就像是一朵娇艳无比的花,不用过多修饰已经光芒四射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老师也爱美。”但老师话锋一转:“但如果不多汲取阳光雨露的滋润,你这朵花不久就会枯萎的。我们所学的知识不正像这阳光雨露吗?如果你能把涂指甲的时间用在学习上,把照镜子的时间用在认真听课上,你这朵花将会是一朵永开不败的花。”她笑了,以后指甲干净了,衣服清爽了,成绩也慢慢上来了。
二、宽容、激励学生是一门教育艺术
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前提下,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后进生需要特殊的理解和宽容。如果后进生生活在宽容的环境中,他就能学会大度。在理解宽容中,后进生失去的是胆怯、自卑、拘束和不安,增加的是勇气、信心、喜悦和希望。优秀的教师都善于用自己的宽容亲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里,变成学生心目中可亲可敬可以推心置腹的人,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要用理解和宽容感召后进生,这就要求老师始终把学生当作孩子来看待,大人难免会犯错,更何况是孩子。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对于许多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批评漫骂是无效的锤打,和风细雨却能润入心田。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更能体现这个原则。教师要多点循循善诱,多点表扬激励。激励后进生要在了解他的基础上,找到他的闪光点,并找准契机,放大他的优点,表扬他的进步。
三、转变后进生需要教师坚持
后进生的不良习惯形成已久,积习难改。后进生思想觉悟提高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不断反复的过程,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不可能一蹴而就,依靠一两次的谈心、说服教育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我们要冷静分析、正确对待这种反复,不能斥之为屡教不改,不堪造就。只要教师心中坚信:这个孩子会变好的,并持之以恒地关心爱护,做好长时间与其交锋的心理准备,时刻明白孩子正是在犯错与纠错的过程中得到经验,获得发展的,时刻准备孩子反复犯错,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认识与改正错误,真正做到“教而不厌”“诲人不倦”。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教师:不能把后进生看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改变,教师工作方法的改进,他们也会发展变化,即使成不了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把他们塑造成对社会有益的人。
责任编辑 沁 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