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强调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而目前一些高职院校会计教学现状是,教学环节增加了模拟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但仍然沿袭传统的学科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效果不明显,知识结构与工作岗位需求脱节,校企人才评价标准存在差异,学生仍存在高分低能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因此,本文提出公司式岗位模块教学模式,统一校企知识结构与评价标准,真正提高学生知识与技能的适用性与竞争力。
[关键词] 高职会计 教学改革 实际操作技能培养
当今社会,会计已成为知识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一门学科。作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不但要具备相当的理论知识,更要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与职业判断能力。作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初中级会计人才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必须适时地对已有的教学模式加以调整,由原来传统的重理论、重体系的学科教学模式向重实践、重技能的模块教学模式转变。
一、高职院校会计教学现状
1.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施的以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环节组成的课程体系,仍然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没有摆脱学科教学模式的束缚,仍然受知识系统性、学科性和完整性的制约。虽然加大了实习实训教学的力度,但由于受学科教育的影响,不能按照实际会计工作岗位要求组织教学,实习实训的绝大部分内容是账务处理,其实是准则、制度讲解的继续,是将平时做在作业纸上的作业改做在账册、凭证上而已。
2.教学环节
虽然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但教学重心没有真正向实践技能训练方面转移,受“通才”教育理念的束缚,仍然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缺乏针对性,没有以理论够用为度,导致实践教学环节效果弱化;教学内容注重于准则、制度的讲解,过分强调会计核算内容;教材内容陈旧老化、交叉重复、内容偏多、理论偏深,造成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的浪费,也影响到实践教学的安排;由于缺乏对会计工作岗位的认识和调查研究,没有按照会计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项能力组织教学,使实践课内容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
3.成绩考评方面
学生成绩考评基本上沿用传统的闭卷、笔试形式的期末考试评价方式,仅以一次成绩作为成绩评价标准,缺乏科学性,忽略了实践能力的测试。这种“纸上谈兵”式的应试教育,造成校方认为成绩优异的学生却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呈现出严重的高分低能、校企人才评价标准脱节现象。成绩考评体制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锻炼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对学生的职业发展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4.师资队伍方面
教师没有实际会计、审计工作经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操作技能,不能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在教学中照本宣科,鹦鹉学舌,传授的“技能”犹如空中楼阁,学生不能适应就业的需要。师资短缺,整体素质偏低,“双师、素质型”教师严重不足。有能力的会计教师到企业做兼职会计,有些学校不但不支持、不鼓励,还被认为是在“干私活”,甚至想方设法进行卡、管、限,其实教师从事会计兼职工作正是他获取会计实际工作经验和充实教学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最佳途径,这是派送教师到企业进行一般的参观和实习所无法达到的。
二、改进措施
1.转变观念、注重实效
作为一线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必须转变以往的教育观念,充分理解高职教育目标。教学中突出学生的学习主导地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以实际会计岗位需求作为教学的方向。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变“传授知识”为“传授技能”。教师在加强理论研究的同时,更要注意会计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及时更新知识,掌握最新的会计、税收、审计等专业技术手段,以及计算机财务软件的应用。以最新的实际工作经验和技术手段武装我们的学生。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过程的建构样式和运行方式,它包括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而采取的课程模式、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人才培养途径等诸多构成要素。它所解决的是高职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高职教育,不是学科教育,不能纸上谈兵,更不能理论说教。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会计岗位模块教学为中心、突出实践操作技能培养的“公司式”人才培养模式。“公司式”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按照公司内部会计及相关岗位要求,规定岗位职责、权限划分及审批程序,明确各岗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务流程及票据传递程序,进行全方位模拟实践。同时,按照岗位模块组织教学,使学生明晰岗位设置并掌握各岗位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统一校企人才培养知识体系和评价标准,使学生真正具有企业所要求的实际操作技能,从而实现零培训就业的目标。
3.改革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对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压缩理论课时,以“必须、够用”为原则,注重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针对性。采用模块式课程体系,它是通过对会计岗位的分析,以会计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 形成一个个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模块”,它完全打破了学科体系,课程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连,体现出很强的职业性和针对性,有利于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根据模块式课程体系的构思,在实践教学环节摒弃学科理念,展现实际会计工作岗位及其操作流程、管理制度与技能要求,使学校所学与工作所需保持一致。
4.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中避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畅导新的教学方法:使用“启发式”引导学生思考,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效率和效果。“互动性”是改造传统课堂教学的“龙眼”,师与生、教与学需要互动,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很好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大力提倡。“自助式”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学生自己或学生之间进行学习的方式,在高职院校理论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应该改变多年来采取的老师课堂讲,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方法,应增加学生自行分析、思考、动手的机会。可以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也可以小组或教学班集体讨论、请学生上讲台讲课等等,教师有针对性的择要答疑解惑。这样可以使学生学得更灵活更透彻,课堂气氛更生动活泼。
5.完善考核评价制度
改变以期末闭卷考试成绩为主要手段的“学校主导型”的考评方法。通过人才需求状况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评价标准,以此为导向,改革考核评价制度。
考评的内容力求全面系统,既要考理论知识,也要考实际操作技能、社会交际能力、解决问题与创新能力、品德素质等;考试评价方式力求合理有效,加大平时考评力度,设置考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的考试形式,可尝试采用口试、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调查报告、会计模拟核算考核、证书考试等方式,使评价结果更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和综合素质,激励学生参加财政部门组织的各类考试,并纳入考评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力度,特别强调综合模拟实习与社会实习环节的考核,并将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作为考核指标。
6.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师。建立教师聘用、奖励、考核和培养机制,提高他们的工作待遇和地位;引导校内专职教师接受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鼓励教师在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同时,参加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等社会职业资格考试,丰富理论与实践经验,成为“双师型”教师;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实习锻炼,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环节教学能力,鼓励会计教师到社会上做会计兼职工作,参加会计学会、审计学会及相关学术社团组织并任职,承担财政、税务、银行及企业组织的财税培训工作,甚至有计划地为教师到企业短期挂职锻炼出政策、开绿灯,以全面提高他们的专业实际工作经验,也能够展示其自身价值;同时,聘请企业财务工作者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以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强化和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7.实习基地建设
加大校外实习工作力度,选择有代表性的企业,与他们建立人才培养——就业实习基地关系,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确定人才培养计划。通过校企合作,企方能够每年提供一定数量的会计实习岗位,使学生真正进入企业从事会计工作岗位实习,使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和实际会计工作零距离对接。
总之,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创新教学方法,理论够用为度,强化实践动手能力训练,加强实践操作过程训练,建立和完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 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拉近甚至统一校企之间的人才评价标准,着力于培养职业意识好,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实现高职院校会计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鄢仲天: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10.14~32
[2]罗志敏:高职会计教育模式改革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01.15~39
[3]张淑萍余谦:谈对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学问题的认识[J] .教育与职业,2006,(23)
[关键词] 高职会计 教学改革 实际操作技能培养
当今社会,会计已成为知识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一门学科。作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不但要具备相当的理论知识,更要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与职业判断能力。作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初中级会计人才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必须适时地对已有的教学模式加以调整,由原来传统的重理论、重体系的学科教学模式向重实践、重技能的模块教学模式转变。
一、高职院校会计教学现状
1.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施的以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环节组成的课程体系,仍然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没有摆脱学科教学模式的束缚,仍然受知识系统性、学科性和完整性的制约。虽然加大了实习实训教学的力度,但由于受学科教育的影响,不能按照实际会计工作岗位要求组织教学,实习实训的绝大部分内容是账务处理,其实是准则、制度讲解的继续,是将平时做在作业纸上的作业改做在账册、凭证上而已。
2.教学环节
虽然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但教学重心没有真正向实践技能训练方面转移,受“通才”教育理念的束缚,仍然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缺乏针对性,没有以理论够用为度,导致实践教学环节效果弱化;教学内容注重于准则、制度的讲解,过分强调会计核算内容;教材内容陈旧老化、交叉重复、内容偏多、理论偏深,造成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的浪费,也影响到实践教学的安排;由于缺乏对会计工作岗位的认识和调查研究,没有按照会计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项能力组织教学,使实践课内容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
3.成绩考评方面
学生成绩考评基本上沿用传统的闭卷、笔试形式的期末考试评价方式,仅以一次成绩作为成绩评价标准,缺乏科学性,忽略了实践能力的测试。这种“纸上谈兵”式的应试教育,造成校方认为成绩优异的学生却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呈现出严重的高分低能、校企人才评价标准脱节现象。成绩考评体制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锻炼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对学生的职业发展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4.师资队伍方面
教师没有实际会计、审计工作经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操作技能,不能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在教学中照本宣科,鹦鹉学舌,传授的“技能”犹如空中楼阁,学生不能适应就业的需要。师资短缺,整体素质偏低,“双师、素质型”教师严重不足。有能力的会计教师到企业做兼职会计,有些学校不但不支持、不鼓励,还被认为是在“干私活”,甚至想方设法进行卡、管、限,其实教师从事会计兼职工作正是他获取会计实际工作经验和充实教学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最佳途径,这是派送教师到企业进行一般的参观和实习所无法达到的。
二、改进措施
1.转变观念、注重实效
作为一线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必须转变以往的教育观念,充分理解高职教育目标。教学中突出学生的学习主导地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以实际会计岗位需求作为教学的方向。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变“传授知识”为“传授技能”。教师在加强理论研究的同时,更要注意会计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及时更新知识,掌握最新的会计、税收、审计等专业技术手段,以及计算机财务软件的应用。以最新的实际工作经验和技术手段武装我们的学生。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过程的建构样式和运行方式,它包括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而采取的课程模式、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人才培养途径等诸多构成要素。它所解决的是高职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高职教育,不是学科教育,不能纸上谈兵,更不能理论说教。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会计岗位模块教学为中心、突出实践操作技能培养的“公司式”人才培养模式。“公司式”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按照公司内部会计及相关岗位要求,规定岗位职责、权限划分及审批程序,明确各岗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务流程及票据传递程序,进行全方位模拟实践。同时,按照岗位模块组织教学,使学生明晰岗位设置并掌握各岗位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统一校企人才培养知识体系和评价标准,使学生真正具有企业所要求的实际操作技能,从而实现零培训就业的目标。
3.改革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对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压缩理论课时,以“必须、够用”为原则,注重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针对性。采用模块式课程体系,它是通过对会计岗位的分析,以会计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 形成一个个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模块”,它完全打破了学科体系,课程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连,体现出很强的职业性和针对性,有利于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根据模块式课程体系的构思,在实践教学环节摒弃学科理念,展现实际会计工作岗位及其操作流程、管理制度与技能要求,使学校所学与工作所需保持一致。
4.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中避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畅导新的教学方法:使用“启发式”引导学生思考,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效率和效果。“互动性”是改造传统课堂教学的“龙眼”,师与生、教与学需要互动,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很好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大力提倡。“自助式”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学生自己或学生之间进行学习的方式,在高职院校理论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应该改变多年来采取的老师课堂讲,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方法,应增加学生自行分析、思考、动手的机会。可以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也可以小组或教学班集体讨论、请学生上讲台讲课等等,教师有针对性的择要答疑解惑。这样可以使学生学得更灵活更透彻,课堂气氛更生动活泼。
5.完善考核评价制度
改变以期末闭卷考试成绩为主要手段的“学校主导型”的考评方法。通过人才需求状况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评价标准,以此为导向,改革考核评价制度。
考评的内容力求全面系统,既要考理论知识,也要考实际操作技能、社会交际能力、解决问题与创新能力、品德素质等;考试评价方式力求合理有效,加大平时考评力度,设置考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的考试形式,可尝试采用口试、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调查报告、会计模拟核算考核、证书考试等方式,使评价结果更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和综合素质,激励学生参加财政部门组织的各类考试,并纳入考评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力度,特别强调综合模拟实习与社会实习环节的考核,并将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作为考核指标。
6.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师。建立教师聘用、奖励、考核和培养机制,提高他们的工作待遇和地位;引导校内专职教师接受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鼓励教师在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同时,参加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等社会职业资格考试,丰富理论与实践经验,成为“双师型”教师;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实习锻炼,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环节教学能力,鼓励会计教师到社会上做会计兼职工作,参加会计学会、审计学会及相关学术社团组织并任职,承担财政、税务、银行及企业组织的财税培训工作,甚至有计划地为教师到企业短期挂职锻炼出政策、开绿灯,以全面提高他们的专业实际工作经验,也能够展示其自身价值;同时,聘请企业财务工作者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以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强化和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7.实习基地建设
加大校外实习工作力度,选择有代表性的企业,与他们建立人才培养——就业实习基地关系,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确定人才培养计划。通过校企合作,企方能够每年提供一定数量的会计实习岗位,使学生真正进入企业从事会计工作岗位实习,使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和实际会计工作零距离对接。
总之,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创新教学方法,理论够用为度,强化实践动手能力训练,加强实践操作过程训练,建立和完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 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拉近甚至统一校企之间的人才评价标准,着力于培养职业意识好,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实现高职院校会计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鄢仲天: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10.14~32
[2]罗志敏:高职会计教育模式改革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01.15~39
[3]张淑萍余谦:谈对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学问题的认识[J] .教育与职业,20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