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古典主义并不是新的古典主义,而是对古典主义的新变,它把建筑艺术化,是一种人性化的审美空间。本文首先明确新古典主义的涵义,发展过程以及显著特征进行描述,并通过典型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对现代具有新古典韵味的建筑进行评析,分析现代建筑的不足之处,最后指出了新古典主义风格对中国以及今后的影响。
【关键词】:新古典主义;建筑;传统;韵味
一.概述
1.1起源与发展
新古典主义建筑是一种建筑风格,由开始于18世纪中叶的新古典主义运动而产生,作为对洛可可风格反构造装饰的反动,以及后期巴洛克中一些仿古特征的副产物。其纯粹的形式,主要源自于古希腊建筑和意大利的帕拉第奥式建筑。其建筑一方面延续着古典形式的传统,另一方面又蕴含着现代的思想和观念,成为西方社会由古典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现代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西方建筑史上,曾出现过两次新古典主义建筑现象。一次是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末期(1750~1899年);另一次是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而在中国,恰恰也同样出现了两次所谓的新古典主义风潮,一次是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第一批新古典主义建筑是随着殖民主义所强加的文化殖民出现的。各式殖民建筑对中国,尤其对中国沿海城市的建筑影响颇深,在20世纪30年代达到顶盛。这些西方古典主义风格甚至成为这些城市的“文脉”,一方面保留了材质、色彩的大致风格,仍然可以很强烈地感受传统的历史痕迹与浑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又摒弃了过于复杂的肌理和装饰,简化了线条。
1.2特点
新古典主义建筑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抽象的古典主义;一种是具象的或折衷的古典主义。总的来说,新古典主義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艳丽而丰富的色彩和立面设计。尤其是文丘里等人设计的BASCO超级市场和BEST超级市场,或以体型巨大、色彩艳丽的字母装饰店面,或以巨大梅花图案装饰墙体,构图大胆,充分显示了他所标榜的“要素混杂”的美。
二是把古典元素抽象化为符号,在建筑中,既作为装饰,又起到隐喻的效果。如菲利普.约翰逊、文丘里、格里夫斯的一些作品,古典的柱式、拱券乃至山花和线脚,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历史与现实、建筑与环境之间建立一种文脉上的勾连,并产生修辞效果。
三是粗与细,雅与俗的对比。在许多新古典主义建筑师的作品中,一方面是高雅精致的细部,一方面又有低俗粗犷的浑朴,两种对比鲜明的风格既相互对抗,又相互统一。现代新古典主义的内涵是新古典主义建筑将高雅的古典情趣用现代的手法演绎,用现代的简洁去体现传统的美学价值。
四是并无一定之规,而是讲求单一建筑的完型,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美感,并集各种建筑之美与一体。这一点特别重要,特别是对于正在高速发展中的城市,是统一城市风貌的一个重要办法。
二.新古典主义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及应用
2.1布拉格艾斯特剧院
艾斯特剧院位于布拉格,由诺斯提兹伯爵在1783年所建,是布拉格建筑群中第一座新古典主义式建筑,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歌剧院之一。正面两对稳重的廊柱加上接近屋顶三角形的山墙,呈现古希腊的典雅气质。
外立面采用绿色和暖黄色相结合的艳丽色彩,采用顶部圆弧形的大玻璃窗,门口也都采用古典式的圆弧形状,与古希腊三角山花相结合,加上檐部精致的装饰,古典的柱式、拱券、山花和线脚都进行精致细部处理,整体看上去是一座粗犷浑厚的古文化建筑,典型的新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
艾斯特剧院为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从剧院的功能性考虑,设置五层包厢。整体室内结构为满足剧院观赏要求,均以弧形排列。既美观又能与室外结构相呼应。二是在地面、扶手等观众易接触区域,材料采用绒质进行包裹与铺装。以保证较好的静音效果。三是在灯光运用方面,剧院的主要照明灯光安插在每一层的墙壁外侧。因距离舞台距离较远,既方便观众入场就坐,又不影响舞台效果。
2.2上海汇丰银行大厦
上海汇丰银行大楼(现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大楼)是新古典主义在中国第一批建筑形式,大楼原位英商汇丰银行,1921年建造,主体5层,中部又有高出2层为罗马式的钢结构穹顶,全楼向五段式划分,中部设计了贯穿2-4层的仿古罗马的科林斯柱式,竖向也按古罗马柱式比例划分,穹顶按万神庙的顶部设计。
另有地下室一層,整体建筑的立面为正中高,两翼低的中轴线形式,建筑平面近似方形,居中的罗马式穹顶成为对称中心轴线。建筑立面采用严格的“三段式”古典主义法则,横、竖向均可分成比例严谨的三部分:横向划分出中部的科林斯双柱廊和左右两翼,比例关系是左至中到右为2:1:2,竖向构图分成上、中、下三部分:最上部为第五层,上有罗马交叉式栏杆的女儿墙,下为强烈水平线脚的檐部,出檐较深,饰有齿状装饰;然后为中部的二、三、四层划分,居中的科林斯双柱廊凹入立面使立面投影清晰强烈,主次分明;往下再用挑出很大、饰有鲜明连续带饰的水平腰线与底层分开,底层竟有一层半高度。中部三只罗马式拱门,拱高为拱直径的2倍,比例工整,竖向三段比例为1:3:2,整个立面充分体现古典建筑 的尺度森严,装饰样式大气而又不乏细节,墙面石材的多层箍状饰物,通过面材的变换加强分隔效果。
外墙面石砌,入口处有铜狮一对。正门入口内,相当穹顶之位置处,有一圆形进厅,近年在重新装修时,在大厅天顶内发现了被掩盖的非常精美的壁画。进厅再内即为营业大厅。汇丰银行大楼正是这样一种让人不由得产生尊贵、庄重的敬畏之心的恢弘建筑。
三.新古典主义风格在今后的影响
古典建筑作为一种文化传统,永远是后代人一笔宝贵的财富。在协调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和改善建筑的亲和性方面,为后现代主义时代的建筑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斯特恩说:作为一个现代人,我相信古典建筑语言仍然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我相信古典主义可以很好地协调地方特色与从不同人群中获得的雄伟、高贵和持久的价值之间的关系。
新古典主义作为现代建筑思想产生的源泉之一,也呈现出许多对现代性的思考。新古典应该采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建筑材料,延续了古典主义的传统。本论文的中心旨在汲取新古典主义建筑精髓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我国的民族风格,在21世纪,新古典的传统会一致延续下去,真正理解新古典的特征,在快速发展的社会,并一定要建设像上海汇丰银行大楼一样耗时长久的建筑物,而是要建设有新古典主义特征在里面的有韵味的建筑形式。
参考文献:
[1]张鹰.从上海外滩近代建筑看近代“海派”建筑风格[D].苏州大学,2009.
【关键词】:新古典主义;建筑;传统;韵味
一.概述
1.1起源与发展
新古典主义建筑是一种建筑风格,由开始于18世纪中叶的新古典主义运动而产生,作为对洛可可风格反构造装饰的反动,以及后期巴洛克中一些仿古特征的副产物。其纯粹的形式,主要源自于古希腊建筑和意大利的帕拉第奥式建筑。其建筑一方面延续着古典形式的传统,另一方面又蕴含着现代的思想和观念,成为西方社会由古典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现代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西方建筑史上,曾出现过两次新古典主义建筑现象。一次是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末期(1750~1899年);另一次是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而在中国,恰恰也同样出现了两次所谓的新古典主义风潮,一次是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第一批新古典主义建筑是随着殖民主义所强加的文化殖民出现的。各式殖民建筑对中国,尤其对中国沿海城市的建筑影响颇深,在20世纪30年代达到顶盛。这些西方古典主义风格甚至成为这些城市的“文脉”,一方面保留了材质、色彩的大致风格,仍然可以很强烈地感受传统的历史痕迹与浑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又摒弃了过于复杂的肌理和装饰,简化了线条。
1.2特点
新古典主义建筑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抽象的古典主义;一种是具象的或折衷的古典主义。总的来说,新古典主義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艳丽而丰富的色彩和立面设计。尤其是文丘里等人设计的BASCO超级市场和BEST超级市场,或以体型巨大、色彩艳丽的字母装饰店面,或以巨大梅花图案装饰墙体,构图大胆,充分显示了他所标榜的“要素混杂”的美。
二是把古典元素抽象化为符号,在建筑中,既作为装饰,又起到隐喻的效果。如菲利普.约翰逊、文丘里、格里夫斯的一些作品,古典的柱式、拱券乃至山花和线脚,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历史与现实、建筑与环境之间建立一种文脉上的勾连,并产生修辞效果。
三是粗与细,雅与俗的对比。在许多新古典主义建筑师的作品中,一方面是高雅精致的细部,一方面又有低俗粗犷的浑朴,两种对比鲜明的风格既相互对抗,又相互统一。现代新古典主义的内涵是新古典主义建筑将高雅的古典情趣用现代的手法演绎,用现代的简洁去体现传统的美学价值。
四是并无一定之规,而是讲求单一建筑的完型,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美感,并集各种建筑之美与一体。这一点特别重要,特别是对于正在高速发展中的城市,是统一城市风貌的一个重要办法。
二.新古典主义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及应用
2.1布拉格艾斯特剧院
艾斯特剧院位于布拉格,由诺斯提兹伯爵在1783年所建,是布拉格建筑群中第一座新古典主义式建筑,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歌剧院之一。正面两对稳重的廊柱加上接近屋顶三角形的山墙,呈现古希腊的典雅气质。
外立面采用绿色和暖黄色相结合的艳丽色彩,采用顶部圆弧形的大玻璃窗,门口也都采用古典式的圆弧形状,与古希腊三角山花相结合,加上檐部精致的装饰,古典的柱式、拱券、山花和线脚都进行精致细部处理,整体看上去是一座粗犷浑厚的古文化建筑,典型的新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
艾斯特剧院为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从剧院的功能性考虑,设置五层包厢。整体室内结构为满足剧院观赏要求,均以弧形排列。既美观又能与室外结构相呼应。二是在地面、扶手等观众易接触区域,材料采用绒质进行包裹与铺装。以保证较好的静音效果。三是在灯光运用方面,剧院的主要照明灯光安插在每一层的墙壁外侧。因距离舞台距离较远,既方便观众入场就坐,又不影响舞台效果。
2.2上海汇丰银行大厦
上海汇丰银行大楼(现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大楼)是新古典主义在中国第一批建筑形式,大楼原位英商汇丰银行,1921年建造,主体5层,中部又有高出2层为罗马式的钢结构穹顶,全楼向五段式划分,中部设计了贯穿2-4层的仿古罗马的科林斯柱式,竖向也按古罗马柱式比例划分,穹顶按万神庙的顶部设计。
另有地下室一層,整体建筑的立面为正中高,两翼低的中轴线形式,建筑平面近似方形,居中的罗马式穹顶成为对称中心轴线。建筑立面采用严格的“三段式”古典主义法则,横、竖向均可分成比例严谨的三部分:横向划分出中部的科林斯双柱廊和左右两翼,比例关系是左至中到右为2:1:2,竖向构图分成上、中、下三部分:最上部为第五层,上有罗马交叉式栏杆的女儿墙,下为强烈水平线脚的檐部,出檐较深,饰有齿状装饰;然后为中部的二、三、四层划分,居中的科林斯双柱廊凹入立面使立面投影清晰强烈,主次分明;往下再用挑出很大、饰有鲜明连续带饰的水平腰线与底层分开,底层竟有一层半高度。中部三只罗马式拱门,拱高为拱直径的2倍,比例工整,竖向三段比例为1:3:2,整个立面充分体现古典建筑 的尺度森严,装饰样式大气而又不乏细节,墙面石材的多层箍状饰物,通过面材的变换加强分隔效果。
外墙面石砌,入口处有铜狮一对。正门入口内,相当穹顶之位置处,有一圆形进厅,近年在重新装修时,在大厅天顶内发现了被掩盖的非常精美的壁画。进厅再内即为营业大厅。汇丰银行大楼正是这样一种让人不由得产生尊贵、庄重的敬畏之心的恢弘建筑。
三.新古典主义风格在今后的影响
古典建筑作为一种文化传统,永远是后代人一笔宝贵的财富。在协调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和改善建筑的亲和性方面,为后现代主义时代的建筑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斯特恩说:作为一个现代人,我相信古典建筑语言仍然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我相信古典主义可以很好地协调地方特色与从不同人群中获得的雄伟、高贵和持久的价值之间的关系。
新古典主义作为现代建筑思想产生的源泉之一,也呈现出许多对现代性的思考。新古典应该采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建筑材料,延续了古典主义的传统。本论文的中心旨在汲取新古典主义建筑精髓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我国的民族风格,在21世纪,新古典的传统会一致延续下去,真正理解新古典的特征,在快速发展的社会,并一定要建设像上海汇丰银行大楼一样耗时长久的建筑物,而是要建设有新古典主义特征在里面的有韵味的建筑形式。
参考文献:
[1]张鹰.从上海外滩近代建筑看近代“海派”建筑风格[D].苏州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