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徽匠精神”传承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改革探索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dybo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徽匠精神”界定的基础上,肯定徽匠精神的当代价值。对黄山职业技术学院2017级全体大专生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该校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现状进行前期调研,根据调研结果,针对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做了四个方面的归因分析,并以 “徽匠精神”的培育与传承为出发点,提出应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和优化校园工匠文化等方面进行改革的策略。
  [关    键   词]  徽匠精神;中国传统文化;课程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092-02
   一、引言
   徽派传统工艺及匠人是我国古代工匠的一支优秀派别,曾活跃于古徽州大地的各个领域和阶层当中,最早可追溯到两晋时期,名品繁多。据明万历《歙志·艺能卷》记载:古徽州技艺可分为文艺、奥艺、雅艺、清艺、绝艺、巧艺、奇艺、精艺、幻艺、戏艺十大子目[1]。纵观徽州历史文化,层出不穷的巨匠影响着世代的徽州人,他们经世致用的智慧和精益求精、吃苦耐劳的品质融合形成了徽州匠人独有的一种精神和情怀,即“徽匠精神”。它也成为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一大批高水平专业技能型人才,大力弘扬精益求精的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2]。如何更好地将工匠精神发扬光大是广大职业院校培育技能人才的一项重任。本文试图将工匠精神其中的典型代表“徽匠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相结合,来探索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改革模式。
   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现状
   以笔者所任教的黄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作为全院所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已开设多年,笔者及其研究团队于2018年12月对全院2017级642名五年制高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实收581份),同时,对该门课授课的5名教师进行了访谈。通过前期问卷调查和访谈活动,发现该校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在开设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授课对象基础薄弱
   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失明”程度比较严重。一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够全面和深刻,对某些具体的知识范畴一知半解甚至是认知空白。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为通识课,高职院校的学生受社会功利主义思想影响,主观认为传统文化课程没有专业课重要,除了小部分学生本身对其感兴趣之外,大部分学生总体学习动机和兴趣不浓,具体表现为不愿意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的渊源及其发展过程,仅仅依赖课堂被动地接受学习。
   (二)授课内容及课时的选定
   现阶段选用的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张建主编[3],按照其现有编写情况,共计十个单元,不仅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宗教、文学戏曲,还包括古代的民俗建筑文化以及园林文化、饮食文化等,内容繁多,而涉及古代匠人成就的内容非常单薄。另外,这门课程的实际授课时数仅有28节,且为一学期。
   (三)授课形式陈旧呆板
   授课形式仍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即使有个别问题需要学生参与讨论,但参与性不强。授课形式仍局限为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吸引力不足,远远满足不了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要求。
   (四)课程评价体系单一
   课程考核的方式一般仅为卷面期末考试的形式。
   三、“徽匠精神”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改革的实施
   基于以上的调查结果,2019年3月,笔者及其团队对黄山职业技术学院2018级的学生开始启动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改革。
   (一)改革对象
   以黄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依托,改革的对象是2018级大专班10个班(护理、药学、医学影像、会计、计算机旅游、园林、建筑、导游、旅游管理、雕刻)学生共计653人(其中男生288人,女生365人),均来自安徽和浙江两个省市。
   (二)教学目标设计上,体现对徽匠精神的关注
   高职院校要培養能够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工匠精神必不可缺。所以在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上,也必须体现出对工匠精神的关注。可以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教学目标设计,将传统文化中徽州地区的技艺和专业相关的、能够体现徽匠精神的知识点挖掘出来(见表1),无论是理论式还是体验式的课堂教学情境,都能够进行徽匠精神的渗透,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徽匠精神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选择上,重新完善构架体系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必须精心设计,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前期调研结果,经团队多次研讨,将课时定为36节,其中实践课16节。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从文化普及和工匠精神培养的角度,在教学内容上,选取更易突出具有代表性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这些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解读和欣赏。注意挖掘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让学生在感受传统文化之美的同时,体味这些国宝背后凝聚的匠人匠心,触动学生的心灵,加深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针对每个不同专业的学生,选取各自专业中的徽文化典型代表做深入了解,体会传统工艺中匠人的那份严谨求实的“徽匠”精神。(见表2)
   (四)教学手段创新上,彰显“教学做养”合一    “教”——主要是指教师的教学资源如课程课件、课程教案、课程视频。可以引入《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国宝档案》等一系列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工匠精神方面的精品资源,作为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手段。“学”——是指学生还可以通过参观、调研、体验、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切身体验传统文化和传统手工艺,了解诸如徽式建筑、徽州版画、徽州三雕、徽式菜品等每一种传统技艺与其背后孕育的文化价值和精神意蕴。同时,结合专业特点,将工匠精神渗透其中,使学生能真正地感受并获得这种精神,转化为一种内在的职业素养,将其作为自己的职业信仰与追求。“做”——是指不同的训练项目,如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做一次弘扬传统文化手工技艺的成果展出,以此来聚焦学生关注生活,培养学习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实现能力的递进。这种任务型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而且极大地打破了高职院校学生对通识课学习的认知,学习兴趣自然也就提升了。“养”——是指通过社团活动、校企共育、第二课堂开发等形式,学习人文知识,进行文化体验。既可以学以致用,培养职业能力,也可以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之美,体味匠人匠心。比如组织制茶、园林专业的学生开展“茶艺秀”活动,雕刻、烹饪专业的学生来一场“徽菜冷盘制作”活动展。“教学做养”的方式不仅实现了课堂的外部延伸,而且真正做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一定意义上,有助于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
   (五)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上,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模式
   评价体系除了期末考试(占50%)之外,还可以选择将课堂教学与学生修身结合起来,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占50%)结合起来进行考核。对学生的实践考核可以要求其选作五个“一”,即精读一部经典,组织一次民俗调查,撰写一篇小论文,举办一次家乡文化展览,参与一次礼仪表演。在五个“一”活动中,我们要抓住几个环节,其一是把实践活动与理论结合起来,如将理论问题细化在每一次活动中:“徽州地区宗族文化和民俗风情的调查”“徽州楹联文化的溯源”“茶叶的发展和茶艺的形成”等。
   (六)校企合作上,优化校园徽匠文化的发展
   高职院校作为向地方输送技能型人才的场所,除了技能学习和训练之外,文化氛围的营造也十分重要。在物欲横流的今天,重拾工匠精神不能马虎,学校文化建设丝毫不能倦怠。将“徽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包括行为文化、物质文化、体制文化、管理文化等。依托地方政府举办徽派优秀工匠事迹讲座,优秀企业员工事迹故事,增强学生对“徽匠精神”的认同感。另外,学院建立大师工作室或者名师工作室,树立徽匠榜样。学院甚至可以推选“学生工匠榜样”,设置专门的奖学金体系。在教学中,聘请优秀的企业或者民营工匠作为校外专家顾问,来学院举行定期讲座和培训,加强“徽匠精神”教师队伍的培养,这些资源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中开展“徽匠精神”培育的最佳选择。
   四、小结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肩负着传播和弘扬的使命。基于“徽匠精神”培育与传承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改革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课程设置,整合了校内外地方文化资源,实现了课堂内外的延伸,也激发了高职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同时,此次教学改革研究为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其他通识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和依据,也为徽文化传播及“徽匠精神”的弘扬开辟了新的渠道和途徑。
   参考文献:
   [1]谢陛.歙志[M].黄山:黄山书社,2014-03.
   [2]党的十九大文件汇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
   [3]张建.中国传统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编辑 冯永霞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课标改革给普通高中的历史教学带来了新挑战,也对地方高校历史师范生提出了新要求,但目前历史师范生的教学技能不能较好地适应新课标的改革。所以作为历史师范生必须深入学习“新课标”的新思想,明确自身存在的問题,通过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参加师范教学技能类型竞赛、创新教育实习模式等方法,培养他们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师范教学技能,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为将来步入教师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
期刊
[摘 要] 自新课标提出各学科的核心素养以来,如何培养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成为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讨论的重要话题。课标中指出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设计高中物理力学模块相关的综合活动实践课程。  [关 键 词]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综合实践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
[摘 要] “工匠精神”既是一种职业精神,也是一种职业品质,体现了人们对所从事职业的自觉价值取向和高端行为准则。在职业院校中培育师生的工匠精神,是职业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征途中职教人所肩负的重大责任。职业院校应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工匠精神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完成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  [关 键 词] 优秀传统文化;工匠精神;职业院校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 为了使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满足新时代的需求,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调研。希望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方面能符合新时代要求和社会需要,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综合型会计人才。  [关 键 词] 会计;会计专业;调研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0
期刊
[摘 要] 高校校史馆的讲解员是传播文化的使者,是人们了解校史的窗口,是观众与校史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反映了校史馆的整体素质。分析高校校史馆讲解员队伍以在校生兼职讲解员为主的现状,阐述优质讲解员在校史展览活动中的价值体现,并且探讨加强讲解队伍建设的方法。  [关 键 词] 高校校史馆;讲解员队伍;价值体现;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
[摘 要]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和医护工作岗位的有限性,高职护理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安康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安康地区的区域发展定位,积极主动“走出去”,开辟了沿海地区和海外养老护理服务的就业新渠道。在引导养老护理方向的就业实践探索中发现对高职学生的中国传统孝文化、敬业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也尤为重要。  [关 键 词] 老龄化;高职护理;就业新渠道;养老护理服务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 农业工匠精神的培育是涉农专业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以“花境的建植”为例,探讨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利用多元化的措施和途径,全方位培育学生的农业工匠精神。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花境建植;农业;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010-02   2016年4月18日
期刊
[摘 要]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兼顾创新创业实践和教学功能,它的营运模式、评价方式是长期困扰教育工作者的难题。通过对校内食品生产营销基地三年营运数据的分析,发现有如下特点:存在隐性成本和教学收益,前者为由校方承担或被免除的正常成本,后者为基地对人才培养的贡献;日营业额呈对数正态分布,一般情况下,创新创业教育基地运营成本高过正常企业,建议学校或有关部门应向基地购买服务,以弥补人才培养而增加的
期刊
[摘 要] “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是汽车维修专业的一门必修实训课程。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线下实训教学和线上网络课程学习深度融合,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分析SPOC 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进行特征分析,提出课程的设计原则,设计SPOC混合实践教学模式的整体结构,并利用超星泛雅网络平台进行“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混合式实训教学实践。  [关 鍵 词] SPOC;实践教学;教学模式  
期刊
[摘 要] 对于人才的教育来说,德育是首要,也是关键。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目的在于培养人才的思想道德素养,但是如果仅凭思政课开展思政教育是薄弱的,高校应该探索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契合点,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构建全员、全课程的“大思政”教育体系,促使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同频共振。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思政教育;电商客服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