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趋成熟及上市公司数目的不断增加,对于上市公司财务问题的研究日益成为业界和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课题。我国上市公司还处于不断地生长和完善阶段,本文主要针对上市公司融资结构、融资成本、融资行为、股权融资研究做简要介绍,最后分析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融资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7-0138-1.5
一、融资结构相关问题
朱峰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融资结构的7个变量进行分析得出总资产规模,内部融资能力,担保能力,非避税效应,公司的成长性对公司融资结构具有显著影响,而股权结构对融资结构没有显著影响。范秀峰,李建中选取2002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小型企业34家为样本对象,设定规模,成长性,财务风险成本,资产担保,非债务税盾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的规模对融资结构没有明显的影响。陈晓红,刘剑从中小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对融资方式的选择进行研究。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的形式向1500户企业发出问卷,探究资产负债率与成长周期的关系,并得出结论,我国中小企业现阶段融资活动符合金融成长周期理论模型,从中小企业发展之初,主要采用内源融资;随着企业成长和信息问题的缓解,企业被迫较多地依赖债务融资;进入成熟期后,为了应付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拓展业务,企业倾向于增加权益资本。曹裕,陈晓红,万光羽也对上市公司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方式进行了研究,但在研究方法上采取直接筛选得到的354家我国上市公司2002~2007年的数据为样本,通过统计分析和建立计量经济模型,选取了盈利能力、企业规模、成长能力等八个影响因素来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具有显著差异。曹卫华从国家股、法人股和中小股股东的目标出发,分析发现企业的融资结构不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内部控制人以自身成本收益最大为目标,因此,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就表现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吴元波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深入探讨总结出了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包括大股东、机构投资者、管理者持股、外部独立董事等)对于融资本结构有显著影响。田娟也从公司治理方向对融资结构进行研究,她的研究侧重于从不对称信息的角度出发,通过Jensen和Mecking的委托代理理论来说明公司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研究得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畸形,融资结构不合理,证券市场发展不平衡,银行监督和约束机制弱化。
二、融资成本相关研究
蒋琰,陆正飞从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研究股权融资成本。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股权结构机制、董事会治理机制等单一公司治理机制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董事会治理机制确实能够降低股权融资成本,股权结构机制、管理层薪酬机制和企业控制权竞争机制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不能确定,而中国特色的控股机制会提高股权融资成本。钱先航以公司治理自查报告为基础,构建公司自主性治理指数,研究公司治理与股权融资陈本之间的关系,经回归分析表明,自主性治理能有效降低股权融资成本。干胜道,卢中伟,韩秀明基于A股市场的现实,使用多年综合付现融资成本的方法,计算出流通A股得付现成本。结果表明,流通A股得融资成本远远低于同期银行贷款成本,这就解释我国上市公司热衷于“圈钱”的财务行为。刘善敏,林斌,聂毅俊以沪市2004年、2005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投资者关系管理与股权融资成本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指数与股权融资成本显著负相关。
三、融资行为相关问题
于桂琴从我国特定的融资环境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认为上市公司融资行为产生的深层次动机关键是我国特定的融资环境,因为,任何一个企业的融资行为都必须在一定的融资环境下进行。杨艳,陈收同样从特定的内外部环境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研究选取1994~2007年进行过再融资的深圳和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的上市公司,选取融资金额,固定资产比率,宏观经济因素等10个指标进行多元逻辑回归分析得出上市公司具有强烈的权益融资需求,证券市场融资制度的变化是引导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李小平,岳亮,李宝新以我国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1999~2005年有效财务数据为样本,研究上市公司盈余操纵行为是否影响了企业融资工具的选择,研究结果显示盈余操纵行为显著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工具的选择,具体表现为盈采操纵与企业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正相关,与留存收益负相关。吴少新、王国红认为我国普遍存在的非正规金融行为,是信誉机制约束下的重复博弈结果,长期合作的预期与重复博弈的利益是非正规金融借贷双方达成契约的先决条件。汪本学、李琪发现获取正规贷款的难易程度影响非正规金融价格: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难度大的地区非正规金融利率就比较高,反之,向金融机构贷款较为容易,则非正规金融利率就低。匡桦、李富有、张炜围绕正规金融机构“隐性约束”构建局部均衡模型,表明正规金融“隐性约束”存在的情况下,借款人会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是从正规金融机构渠道融资还是从非正规金融机构渠道融资。
四、股权融资相关问题
岳续华从大股东获取控制权收益这一视角,通过构建模型阐述了大股东的控制权收益与股权再融资之间的关系,认为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根本原因是大股东获取控制权收益的动机。屈耀辉,傅元略拟以沪深股市中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Ordered-probit模型对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进行经验分析,一改中国目前广泛流行“股权融资偏好”的观点,认为中国上市公司既不完全支持也不完全否定优序融资理论以及股权融资偏好的说法。表现在:高成长公司和1997年前的小公司确实存在股权融资偏好;而低成长公司、大公司和1997年后的小公司却遵循优序融资理论。朱文兴,许礼刚选取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块上市的30家企业为样本,以净资产收益率为衡量指标,考察中小板块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和净资产比率与净资产收益之间的关系,以比较中小板块上市公司债权融资与股权融资的融资效率,分析结果说明中小板块上市公司要提高其融资效率,必须提升债权融资的比例和降低股权融资的比例。金道政,刘艳华采用抽样研究的方法,所选样本为2004年12月31日之前上市的207家A股上市公司,采用截面回归统计方法,对我国股票市场融资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因为在上市之前,一些上市公司上市的动机不纯,而一旦融资成功,根本没有对筹集来的资金合理利用,导致股权融资效率低下。曹晓军,胡达沙,吴杰从股权融资的资金配置效率和筹资效率两个方面来研究股权融资效率,在总结1993~1998年各年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发现股市资金的配置方式不符合股市资金使用的预期。导致资金配置效率低,股权融资过程中有一种“免费资本幻觉”,而研究事实证明股权融资过程中存在寻租成本、代理成本、机会成本、信息成本而使得股权融资的成本远远高于债务融资。
本文就已经研究过的上市公司融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类总结,从中可以发现我国对融资这一部分的研究力度非常大,但也可发现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研究所选择的样本代表性不强,样本的抽样方法不是很合理,且研究已经表明股权融资是一种低效率的融资,所以应扩宽融资渠道,我们应寻找更有说服力的研究方法,致力于其他融资方式的研究,帮助企业创造更大利润。
【参考文献】
[1]曹裕,等.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9.
[2]蒋琰,陆正飞.公司治理与股权融资成本——单一与综合机制的治理效应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
[3]钱先航.自主性治理与股权融资成本——基于公司治理自查报告的实证分析[J].经济管理,2010.
[4]匡樺,等.中小企业融资——基于隐性约束的选择行为[J].经济科学,2010.
【作者简介】田瑞(1988-到):女,天津财经大学研究生院会计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上市公司;融资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7-0138-1.5
一、融资结构相关问题
朱峰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融资结构的7个变量进行分析得出总资产规模,内部融资能力,担保能力,非避税效应,公司的成长性对公司融资结构具有显著影响,而股权结构对融资结构没有显著影响。范秀峰,李建中选取2002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小型企业34家为样本对象,设定规模,成长性,财务风险成本,资产担保,非债务税盾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的规模对融资结构没有明显的影响。陈晓红,刘剑从中小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对融资方式的选择进行研究。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的形式向1500户企业发出问卷,探究资产负债率与成长周期的关系,并得出结论,我国中小企业现阶段融资活动符合金融成长周期理论模型,从中小企业发展之初,主要采用内源融资;随着企业成长和信息问题的缓解,企业被迫较多地依赖债务融资;进入成熟期后,为了应付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拓展业务,企业倾向于增加权益资本。曹裕,陈晓红,万光羽也对上市公司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方式进行了研究,但在研究方法上采取直接筛选得到的354家我国上市公司2002~2007年的数据为样本,通过统计分析和建立计量经济模型,选取了盈利能力、企业规模、成长能力等八个影响因素来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具有显著差异。曹卫华从国家股、法人股和中小股股东的目标出发,分析发现企业的融资结构不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内部控制人以自身成本收益最大为目标,因此,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就表现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吴元波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深入探讨总结出了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包括大股东、机构投资者、管理者持股、外部独立董事等)对于融资本结构有显著影响。田娟也从公司治理方向对融资结构进行研究,她的研究侧重于从不对称信息的角度出发,通过Jensen和Mecking的委托代理理论来说明公司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研究得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畸形,融资结构不合理,证券市场发展不平衡,银行监督和约束机制弱化。
二、融资成本相关研究
蒋琰,陆正飞从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研究股权融资成本。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股权结构机制、董事会治理机制等单一公司治理机制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董事会治理机制确实能够降低股权融资成本,股权结构机制、管理层薪酬机制和企业控制权竞争机制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不能确定,而中国特色的控股机制会提高股权融资成本。钱先航以公司治理自查报告为基础,构建公司自主性治理指数,研究公司治理与股权融资陈本之间的关系,经回归分析表明,自主性治理能有效降低股权融资成本。干胜道,卢中伟,韩秀明基于A股市场的现实,使用多年综合付现融资成本的方法,计算出流通A股得付现成本。结果表明,流通A股得融资成本远远低于同期银行贷款成本,这就解释我国上市公司热衷于“圈钱”的财务行为。刘善敏,林斌,聂毅俊以沪市2004年、2005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投资者关系管理与股权融资成本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指数与股权融资成本显著负相关。
三、融资行为相关问题
于桂琴从我国特定的融资环境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认为上市公司融资行为产生的深层次动机关键是我国特定的融资环境,因为,任何一个企业的融资行为都必须在一定的融资环境下进行。杨艳,陈收同样从特定的内外部环境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研究选取1994~2007年进行过再融资的深圳和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的上市公司,选取融资金额,固定资产比率,宏观经济因素等10个指标进行多元逻辑回归分析得出上市公司具有强烈的权益融资需求,证券市场融资制度的变化是引导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李小平,岳亮,李宝新以我国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1999~2005年有效财务数据为样本,研究上市公司盈余操纵行为是否影响了企业融资工具的选择,研究结果显示盈余操纵行为显著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工具的选择,具体表现为盈采操纵与企业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正相关,与留存收益负相关。吴少新、王国红认为我国普遍存在的非正规金融行为,是信誉机制约束下的重复博弈结果,长期合作的预期与重复博弈的利益是非正规金融借贷双方达成契约的先决条件。汪本学、李琪发现获取正规贷款的难易程度影响非正规金融价格: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难度大的地区非正规金融利率就比较高,反之,向金融机构贷款较为容易,则非正规金融利率就低。匡桦、李富有、张炜围绕正规金融机构“隐性约束”构建局部均衡模型,表明正规金融“隐性约束”存在的情况下,借款人会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是从正规金融机构渠道融资还是从非正规金融机构渠道融资。
四、股权融资相关问题
岳续华从大股东获取控制权收益这一视角,通过构建模型阐述了大股东的控制权收益与股权再融资之间的关系,认为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根本原因是大股东获取控制权收益的动机。屈耀辉,傅元略拟以沪深股市中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Ordered-probit模型对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进行经验分析,一改中国目前广泛流行“股权融资偏好”的观点,认为中国上市公司既不完全支持也不完全否定优序融资理论以及股权融资偏好的说法。表现在:高成长公司和1997年前的小公司确实存在股权融资偏好;而低成长公司、大公司和1997年后的小公司却遵循优序融资理论。朱文兴,许礼刚选取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块上市的30家企业为样本,以净资产收益率为衡量指标,考察中小板块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和净资产比率与净资产收益之间的关系,以比较中小板块上市公司债权融资与股权融资的融资效率,分析结果说明中小板块上市公司要提高其融资效率,必须提升债权融资的比例和降低股权融资的比例。金道政,刘艳华采用抽样研究的方法,所选样本为2004年12月31日之前上市的207家A股上市公司,采用截面回归统计方法,对我国股票市场融资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因为在上市之前,一些上市公司上市的动机不纯,而一旦融资成功,根本没有对筹集来的资金合理利用,导致股权融资效率低下。曹晓军,胡达沙,吴杰从股权融资的资金配置效率和筹资效率两个方面来研究股权融资效率,在总结1993~1998年各年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发现股市资金的配置方式不符合股市资金使用的预期。导致资金配置效率低,股权融资过程中有一种“免费资本幻觉”,而研究事实证明股权融资过程中存在寻租成本、代理成本、机会成本、信息成本而使得股权融资的成本远远高于债务融资。
本文就已经研究过的上市公司融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类总结,从中可以发现我国对融资这一部分的研究力度非常大,但也可发现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研究所选择的样本代表性不强,样本的抽样方法不是很合理,且研究已经表明股权融资是一种低效率的融资,所以应扩宽融资渠道,我们应寻找更有说服力的研究方法,致力于其他融资方式的研究,帮助企业创造更大利润。
【参考文献】
[1]曹裕,等.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9.
[2]蒋琰,陆正飞.公司治理与股权融资成本——单一与综合机制的治理效应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
[3]钱先航.自主性治理与股权融资成本——基于公司治理自查报告的实证分析[J].经济管理,2010.
[4]匡樺,等.中小企业融资——基于隐性约束的选择行为[J].经济科学,2010.
【作者简介】田瑞(1988-到):女,天津财经大学研究生院会计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