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振兴东北经济的对策建议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tuxiaoshen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几年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目前已步入振兴关键时期。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大力深化改革,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东北实际推动创新驱动战略是应对当前乃至今后时期严峻挑战的唯一出路。
  一、东北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困难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时期,国内总需求下降,国际不利和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国际汇率剧烈变动、能源价格波动较大。多重因素使得以能源、原材料和装备制造业为主导的东北经济增速明显下降。2015年,三省平均GDP增速5.1%,比全国平均增速低出1.8个百分点,相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9个百分点,经济稳定和发展面临较大困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业增速大幅下降
  2015年,东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增加值(可比价)平均下降1.2%,比上年同期回落6.0个百分点,比6.1%的全国平均增速落后7.3个百分点。其中,辽宁同比下降4.8%,吉林同比增长5.3%,黑龙江同比增长0.4%,三省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分列第31位、22位和28位,整体堪忧。
  (二)工业效益严重下滑
  2015年,辽宁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净利润932.2亿元,同比下降了37.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8801.6亿元,同比下降5.3%。同期,黑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净利润452.6亿元,下降22.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407.1亿元,下降2.1%。相对而言,吉林省情况略好。
  (三)固定资产投资深幅走低
  2015年,东北地区累计完成投资额40033.2亿元,同比下降11.6%,占全国同期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7.3%,比全国平均增长率低21.4个百分点。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幅度最大的是辽宁,同比下降27.8%,吉林和黑龙江分别同比增长12.6%和3.6%,三省增长率在全国31个省市中分别排名第31,16和29。
  (四)消费市场增长明显放缓
  2015年,三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同期平均增长8.6%,增速同比回落3.5个百分点,落后全国同期平均增长率2.1个百分点。
  (五)进出口显著下降
  2015年,东北三省进出口总额同比平均下降了24.2%。其中,黑龙江省进出口降幅最大,达到46.1%,其次是吉林省,下降了28.3%,辽宁同比下降15.7%。重点分析黑龙江省情况发现,进出口大幅下降与卢布贬值导致东北地区对俄出口商品价格上升有关,更为主要的原因还是国内钢铁、煤炭以及重工业的不景气和产能过剩,相关大宗商品的进口需求明显放缓,尤其是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出现断崖式下跌,而原油进口地位举足轻重,致使黑龙江省进口深受影响。
  二、制约东北经济发展的突出领域
  (一)内生动力不足,下滑趋势近期内难以改善
  首先,民营经济发展滞后。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表明,截至2013年末,东北地区私营企业在企业法人总数中占比为58.9%,低于68.3%的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全国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的比例约为1:50,而东北三省相关数据仅为1:24,黑龙江省仅为1:12。在每万人拥有小微企业数量方面,全国平均水平为58家,而东北为45家,黑龙江省仅有27家。其次,内生动力单一且转换余地较小。能源、原材料和重化工业在东北经济中占比较大、产业结构均衡水平低,当宏观环境出现较大变化时,增长动力极易受到重大威胁。
  (二)投资驱动依赖度高,去产能化过程比较漫长
  投资对东北经济增长起着主导作用,2014年,东北地区资本形成率达到65.1%,最终消费率为44.5%,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率为-9.7%,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东北地区的资本形成率比全国高16.6个百分点,最终消费率比全国低5.7个百分点,净出口率比全国低11个百分点。东北地区整体上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重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等基础工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因此高投资增长拉动高经济增长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是,投资拉动增长的背后是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和居民主体消费需求的下降,这样就会在投资高峰过后会形成产出高峰,形成需求屏障,导致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循环关系的断裂,并表现为产能过剩。
  (三)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基础设施投资捉襟见肘
  一方面,企业经营困难和整体经济困境直接威胁东北税收和地方财政平衡。以辽宁省为例,2015年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60.1亿元,同比减少428.6亿元,下降22.7%。其中,核心的税收收入同比降幅高达29.4%。与此同时,房地产销售总额和价格增速趋缓明显,致使相关财政收入大幅回落,政府债务压力陡增。另一方面,东北财政支出压力上升。基于历史和现实多种原因,在搬迁改造老工业区、建设改善基础设施、修复治理生态环境和保障民生等方面,东北财政支出需求不降反增。2015年上半年,辽宁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比上年同期增长18.3%,节能环保支出增长49.8%。黑龙江节能环保支出增长76.5%,粮油物资储备支出增长51.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9.8%,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增长25.2%。初步判断,未来东北财政支出需求刚性较强,财政收支矛盾加剧趋势较难根本逆转,寄望于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提振经济的传统做法将遇到资金瓶颈。
  (四)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升级转型难度大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但在科技投入、科技产出和吸纳科技资源流入等多方面,东北情况难言乐观。从投入角度看,东北研发投入全国占比极低。2014年,东北地区研发经费内部支出总计727.2亿元,占全国总量的仅5.59%。研发经费占GDP比重最高的辽宁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产出角度看,东北研发产出效能较弱。2014年,东北地区的专利授权量只占全国总量的3.44%,相当于西部地区的30%,中部地区的26%,东部地区的5%。从科技资源流向角度看, 2013年地域统计技术流入合同金额数据表明,全国合同总额中,流入东北部分仅占5%,相当于西部的24%,中部的50%,东部的10%。总体科技发展水平的日益衰落,关键技术设备长期依赖进口,导致主导产业部门的源技术在时序上没有跟随科技发展形成一个有序变化,进而导致整个产业的逐渐衰退。伴随产业生命周期的客观规律,传统经济衰落,新的业态模式未能建立,产业结构演进出现断层,停步不前。   三、扭转东北经济发展困境的对策建议
  (一)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作为历史上装备制造业发展基地,东北工业基础雄厚,熟练技工相对丰裕,地区工业成熟度高,制造业在区域生产总值中地位举足轻重。同时,东北人民强烈渴望重振制造业雄风,憧憬再现制造业辉煌。未来应把握“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机遇,依托国家政策、财政投入、科研投入、体制机制创新、项目扶持等方面的系统性、综合性安排,打破内部的体制机制障碍,树立以市场分配资源的基本理念,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为传统工业引入新的发展动力和理念,承接好国家资源,聚集好社会资源,激发出内部潜力,优化存量,用好增量,实现东北制造业的“弯道超越”。
  (二)大力推进创新驱动战略,提高创业创新实效
  党中央和国务院突出强调了创新在发展中的首要作用,聚焦创新发展几乎是实现东北振兴唯一出路,挑战与机遇并行。创新驱动发展、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既需全新理念和激情,又需实事求是和科学精神;既要立足当前,又要明了大势所趋;既要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又要善用系统性合力。只有将创新行动全面融入东北建设,才能创新驱动东北发展,实现东北振兴。创新和创业是风险聚集的高质量实践活动,要善于将相关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东北创新必须格外注重符合实际需求,掌握稳妥和积极并行。努力形成风险与双创收益协调平衡机制,掌握好现实与未来发展间的平衡,小步快走,积小胜为大胜。
  (三)正确处理国有资本与民间资本,市场机制与政府作用间的关系
  各类资本既有共性也有特性,对于解决不同问题各有短长,准确界定各自定位和职能,就会形成积极合力。东北问题错综复杂,应分门别类各展各种资本之所长。在充分发挥各类资本积极作用的基础上,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定位各类资本的现实作用和发展方向,科学合理地打造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间的衔接互补机制是发展东北经济的关键环节之一。振兴东北与国有资本发展、民间资本发展、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是一体多面关系,不可割裂看待,不能偏废,不能厚此薄彼,在不同条件和情况下,可以各有侧重。市场机制存在失灵、政府作用会有越位缺位,彼此协调,实现合力最优是发展方向。
  (四)充分利用国际合作推动东北振兴
  积极扩大对外对内开放,提升开放合作的层次和水平,不仅有利于拓宽外部市场,释放东北地区的优质富余产能,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而且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外丰富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加强经济技术和人文交流,并承接更多的国际国内产业转移,从而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新动力、新引擎。推进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统筹国内国际发展两个大局提出来的对外开放大战略,东北地区要抓好这一历史性发展机遇,发挥地处东北亚前沿的区位优势,科学谋划互联互通的大通道建设,积极推动优质富余产能走出去,以创新为动力,以园区为载体,带动东北经济尽快走出困境。
  (五)大力发展和运用金融手段促进东北振兴
  提高存量资本配置效率,大力引入资本增量是扭转东北经济困境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从当前和未来时期看,应重点推进以下任务。首先是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从建设和完善制度、监管、政策、人才、信用环境等方面入手,完善金融产权,改善金融法律制度,构建金融生态的制度环境,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加强区域信用体系建设,制定金融政策扶持体系,建设专业化人才队伍。其次是充分发掘多元化投资主体,发挥政府资金的示范引导作用,激活包括民间资本、法人资金在内的私有资本,利用社保基金和海外投资,更好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最后是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重点发展直接融资。就国际经验来看,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企业通常更适合直接融资,而这正好契合了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和升级的内涵。一方面,应进一步完善间接融资体系,促进银行融资业务创新,重点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另一方面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帮助企业通过债券融资、股权融资等渠道获得支持其科技研发、产品转化和市场推广的必要资金,将东北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与区域内外广泛民间资本紧密融合,充分利用金融资源推动收购兼并,探索加快东北经济供给侧改革。
  参考文献:
  [1]王业强.新形势下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战略思考[J].经济纵横,2013(12)
  [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研组.当前西北地区经济运行分析及政策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2013(11)
  [3]陈耀.东北困局下“扩大开放合作”大文章怎么做[J].人民论坛,2015(24)
  [4]李政.当前东北地区经济增长问题成因与创新转型对策[J].经济纵横,2015(7)
  [5]张占斌.经济新常态下的“新东北现象”辨析[J]. 人民论坛,2015(24)
  (王冠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董继红,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博士后,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
其他文献
随着各行各业用电量的剧增,电网规模也随之扩大,这就使得电力调度运行更为复杂,特别是调度运行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危险点,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就会影响整个电网
今年以来,潍坊市交通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不断创新督查工作机制,推行“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人本化”管理,有力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
【摘要】在我国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气候与环境问题给我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双重压力。为此,当前我国实施低碳建筑措施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该方法同时也是实现我国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关键所在。低碳建筑的出现,更加符合我国环保方面的要求。因此,做好低碳建筑项目的管理工作,使其能够与客观要求相符合,并不断推进促进低碳建筑更好的发展极为重要。本文主要针对低碳建筑项目管理模式展开深入剖析,旨在通过管
探索之一:发挥社区基层组织作用,开展救助工作进社区,实现救助管理工作社会化随着城市社区建设的不断完善,社区的区域性不断增强,社区工作人员熟悉地域和人员的优越性越发显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城市化,以现代化智能化某建筑物群的建设为背景,进行全方位而针对性的电气设计,使其具备了灵活性的特点,以满足智能化需求,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摘要】本文从隧道以及地下工程施工建设出发,分析风险管理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工程建设的风险管理内容,希望对提高工程质量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隧道;地下施工;风险管理;问题  工程建设的风险管理是建筑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在隧道以及地下工程的建设中,需要将风险管理的重点放在第一位 ,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风险管理的因素很多,存在很多客观性和不客观性的东西,需要结合工程的特点,制定风险管理
目前我国已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1,老年社会福利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老年照料的重要使命.截止2005年底,北京市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共有313所,总床位30267张.
项目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要加快发展步伐,突破口在项目、重点难点在项目、潜力希望也在项目.因此,我们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一事关全局的重要环节,切实加强项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