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著名作家阎连科,被誉为苦难大师,现实主义写作者。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对文学现实的一次冲击,在其新著《一个人的三条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第1版)中,阎连科用真情抒发了对父辈、土地、乡人乡事的深切回忆,让人体会到了久违的、发自心灵深处的感动。
这本《一个人的三条河》,是一部从泥土中生长出来的沉重之书。阎连科以自己出生的村落为基点,通过描写父亲的病逝、母亲的衰老、朋友的离别、乡亲们的艰苦劳作、人生的脆弱和对死亡的恐惧,来展现普通中国人的酸甜苦辣。这块如同当下中国缩影的小小的中原之地,从不出产成功和胜利,只诉说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存在与消逝,以及他们所经历的各种悲欢离合。字字真情,让人难以自拔。
阎连科用大量篇幅写了他的父亲,一个深深扎根在土地上的铮铮男人,一个对儿女们倾注并透支了过多心力的父亲,一个因疾病而预知、触摸了死亡,但依然尽力活在世上的一家之主。父亲常说的是:“得趁着我这哮喘不算太重,还能干动活儿就把房子盖起来,要不,过几年我病重了,干不动了,没把房子给你们盖起来,没有在我活着时看着你们一个个成家立业,那我死了就对不起你们,也有愧了我这一世人生。”父亲被哮喘夺走58岁生命之际,最大的愿望,就是让电影放映员来家里放一场《少林寺》,家里却因为拿不出10元钱,而无法让这个辛劳了一辈子的农民如愿。
父亲的过早离世,成为阎连科在以后的日子里无法驱赶的悔恨和痛。阎连科对自己始终没有宽恕,他毫无保留地坦诚内心冷漠、自私、阴暗的一面,坦白自己曾经的恶念、劣行与过错。在回忆父辈时,他不止一次地将自己的丑陋与父辈的宽宏作比较,不止一次地对自己应尽而不为的行为,表达出捶胸顿足的悔恨。阎连科深情地写道:“直到有一天,长辈老了、父母病倒了,我们才明白父母和长辈,都早已为了生活和儿女、日子和碎琐,精疲力竭,元气耗尽,而我们,也已经早就不是了少年和青年、不是了青年和壮年。”这样的文字,会渗入心底激起无数涟漪。
借由父亲的病痛及离世,阎连科开始了对命运、死亡等恒常话题的思索。他用大量的文字,写他的少年经历和早逝的同学,在温馨的回忆中,想念着那些早已渐行渐远的人。“无论如何,她是在少女时代往青年迈去的路上,把自己沉入了河底。同学们说起她的死时,都是那句‘真的吗’之后,想想她的容貌和家境,便都觉得那是她的必然去处,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不可思议。”在阎连科看来,衰老是从怀旧开始的。最致命的怀旧是对早逝之人的追忆和想念,这其实是一种对死亡的追赶,是对生命的遗弃和岁月的抛离。
书名“一个人的三条河”,取自书中的一篇同题文章。这三条河流,即“作家从他的自然生命之河中派生出作品的生命河流。而从作品的生命河流中,又派生出作品内部的时间的生命”。在一个伟大的作家那里,生命的终止会变得遥遥无期。他的自然生命之河终结了,他的作品的生命之河还在流淌,即使有一天他的作品的生命也终结了,但是他的作品内部的故事或者人物,仍然会以自己的生命方式存在。很显然,阎连科用他的真情写作,在努力追寻着这三条河。
其实,相对于小说家阎连科,我更喜欢散文家阎连科。褪去了他小说中所有娴熟的写作技巧,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让人时时动容甚至落泪的瞬间。此刻,阎连科带领我们回到了乡土,回到了记忆,回到了痛切的现实,一个个平淡的字语,都化为一根根利针,刺入每一个读者的心田。
这本《一个人的三条河》,是一部从泥土中生长出来的沉重之书。阎连科以自己出生的村落为基点,通过描写父亲的病逝、母亲的衰老、朋友的离别、乡亲们的艰苦劳作、人生的脆弱和对死亡的恐惧,来展现普通中国人的酸甜苦辣。这块如同当下中国缩影的小小的中原之地,从不出产成功和胜利,只诉说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存在与消逝,以及他们所经历的各种悲欢离合。字字真情,让人难以自拔。
阎连科用大量篇幅写了他的父亲,一个深深扎根在土地上的铮铮男人,一个对儿女们倾注并透支了过多心力的父亲,一个因疾病而预知、触摸了死亡,但依然尽力活在世上的一家之主。父亲常说的是:“得趁着我这哮喘不算太重,还能干动活儿就把房子盖起来,要不,过几年我病重了,干不动了,没把房子给你们盖起来,没有在我活着时看着你们一个个成家立业,那我死了就对不起你们,也有愧了我这一世人生。”父亲被哮喘夺走58岁生命之际,最大的愿望,就是让电影放映员来家里放一场《少林寺》,家里却因为拿不出10元钱,而无法让这个辛劳了一辈子的农民如愿。
父亲的过早离世,成为阎连科在以后的日子里无法驱赶的悔恨和痛。阎连科对自己始终没有宽恕,他毫无保留地坦诚内心冷漠、自私、阴暗的一面,坦白自己曾经的恶念、劣行与过错。在回忆父辈时,他不止一次地将自己的丑陋与父辈的宽宏作比较,不止一次地对自己应尽而不为的行为,表达出捶胸顿足的悔恨。阎连科深情地写道:“直到有一天,长辈老了、父母病倒了,我们才明白父母和长辈,都早已为了生活和儿女、日子和碎琐,精疲力竭,元气耗尽,而我们,也已经早就不是了少年和青年、不是了青年和壮年。”这样的文字,会渗入心底激起无数涟漪。
借由父亲的病痛及离世,阎连科开始了对命运、死亡等恒常话题的思索。他用大量的文字,写他的少年经历和早逝的同学,在温馨的回忆中,想念着那些早已渐行渐远的人。“无论如何,她是在少女时代往青年迈去的路上,把自己沉入了河底。同学们说起她的死时,都是那句‘真的吗’之后,想想她的容貌和家境,便都觉得那是她的必然去处,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不可思议。”在阎连科看来,衰老是从怀旧开始的。最致命的怀旧是对早逝之人的追忆和想念,这其实是一种对死亡的追赶,是对生命的遗弃和岁月的抛离。
书名“一个人的三条河”,取自书中的一篇同题文章。这三条河流,即“作家从他的自然生命之河中派生出作品的生命河流。而从作品的生命河流中,又派生出作品内部的时间的生命”。在一个伟大的作家那里,生命的终止会变得遥遥无期。他的自然生命之河终结了,他的作品的生命之河还在流淌,即使有一天他的作品的生命也终结了,但是他的作品内部的故事或者人物,仍然会以自己的生命方式存在。很显然,阎连科用他的真情写作,在努力追寻着这三条河。
其实,相对于小说家阎连科,我更喜欢散文家阎连科。褪去了他小说中所有娴熟的写作技巧,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让人时时动容甚至落泪的瞬间。此刻,阎连科带领我们回到了乡土,回到了记忆,回到了痛切的现实,一个个平淡的字语,都化为一根根利针,刺入每一个读者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