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归州

来源 :鸭绿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ian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车子一晃而过
  待我缓缓回过头来
  归州已经远了
  渐行渐远的归州
  让我耿耿于怀
  那年  橘色的阳光
  在小镇的石板路上走动
  走在橘色阳光的芒上
  你引领我如注的目光
  带着泥土的灼热
  阅读小镇风情
  不想我抑揚顿挫的目光
  停在你低垂的睫毛上
  你眼里漾动的碧波
  如阳光的芒  刹那间
  宁静了我的躁动
  如今  又过归州
  望不见你阳光下的影子
  在昔日离别的码头
  除了一川江水一条渡船
  谁为我的记忆作证
  其实  路过一个地方
  就是路过一段往事
  【责任编辑】 宋晓杰
  作者简介:
  谢克强,湖北黄州区人。曾任《长江文艺》副主编、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任《中国诗歌》执行主编。著有诗集《孤旅》《艺术之光》《巴山情歌》《寻找词的光芒》,散文诗集《断章》《远山近水》《母亲河》等16部及八卷本《谢克强文集》。有诗在北京、上海、南京等省市文学刊物及征文大赛中获奖;散文诗集《断章》获新时期优秀散文诗集奖;组章《认识石头》获天马散文诗奖;抒情长诗《三峡交响曲》出版后引起诗坛广泛关注,被诗评家们誉为为当前的政治抒情诗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成功的范例,并因《三峡交响曲》获得《文艺报》2005年度重点关注作家艺术家奖。
其他文献
小说写作有所谓宽阔的常道,也有逼仄的羊肠小道。走常道的小说,当然要有故事、人物、环境,情节跌宕起伏,人物血肉饱满,细节耐人寻味。走常道的小说最容易被大众读者所喜爱,因为关于它们早沉淀下一套行之有效的解码方式。但小说家偏也有热爱行走在刀锋上的。将小说大部分常规的道路都舍弃了,从一种逼仄的角度去探寻宽阔的可能性,这就是小说实验的意义。某种意义上,《黏腻故事》就是这样的小说。  《黏腻故事》是一篇很别致
期刊
浩然虽以短篇小说《喜鹊登枝》(《北京文艺》1956年11月号)登上文坛,但内心实则有着为中国农村的集体化道路写史立传的史传意识和长篇情结。因此,他崭露头角之后一度急于求成,尝试写出并不成功的长篇《狂涛巨浪》。中国青年出版社的编辑萧也牧做了退稿处理,并建议他先从短篇小说入门,像画家先要打好素描底子一样,练好基本功后再做长篇。此后,浩然进入短篇小说创作的自觉期,集中精力专攻短篇,至1962年动笔写作《
期刊
1  陈培浩:本期我们一起从梁宝星的《海边别墅》说起。应该说,这篇小说从题材到写法都和我们这个栏目很配。宝星是近年颇受关注的“90后”作家,《海边别墅》写得很有特点和想象力,宝星先请你谈谈这篇小说写作的缘起和背景吧。  梁宝星:去年十二月,我一个人沿着海边旅行。从北海到海口去的时候,我在海上漂泊了一个晚上,船在海口靠岸的时候是早上六点钟,我晕乎乎的,没有马上打车,而是沿着西海边的公路走了好远的路,
期刊
搬进新居后,苏沫兴奋了好久。十五层,多木城的制高点,视线扯出很宽很远。绿的山,白的云,还有,整个多木城盆景一样捧在眼皮底下,惬意,舒心。其实,惬意里,还含着一层不为人知的感受,就是屋子里的静。静养心,她甚至觉得,静也养颜。然而,周一从市里的家回来后,惬意的日子戛然而止。一直空闲的隔壁人家住进了人,才猛然发现,两家共用的那面墙,竟像层布似的,不隔音。  苏沫想象不出隔壁女人的样子。嗓音偏粗,声调高亢
期刊
群山中闪烁着一条银链子,  只有它啊,  ——把边江最先迎接曙光。  绿色的岸边有一匹小黄马,  它背上坐着一个傣姑娘。③  小黄马啊!  你为什么不安地嘶叫?  你不怕打扰了姑娘的沉思?  姑娘,  你是在迷恋那东方吗?  东方是越来越红了。  你是在追索那边疆的苦日月吗?  它是一去不复返了。  姑娘啊!  你绝不是无缘无故……  你的心飞到哪里去了?  姑娘阖上眼睛,  低低地唱:  是一个
期刊
白桦是一位多才亦多灾的作家,我对红色精典的阅读有限,所以对白桦作品阅读也有限。但却深深记得当年观看电影《今夜星光灿烂》时所表现出的吃惊,它让我看到了我国战争影片中的别一副面孔,炮火如潮汛般涌来,像珍珠一样鲜活的生命,一个又一个磕破在战争干硬灰白的暗礁上,难以置信地粉碎了。星光灿烂的背面何尝不是星星的悲怆陨落。战争从人的苦难与人性的深度去探讨,是双面残酷,也难谈谁是胜利者,因为恶魔灭亡的同时,美也陨
期刊
夕阳 一点也不感到意外  依然红着眼睛 伴我  恣意任性地凝望着远山  只因 只因你开在雨季的芳龄  开在山的那边  我走近你  谁知云水关山阻挡了去路  隔你我于世界的兩端  有什么比相思煎熬更痛苦啊  思你 想你 我就望山  是的 远山深远了你  也深远我迤逦而去的思念  你那些温馨的诗句  如一颗一颗红豆  根植我荒芜的心田  此刻 一声一声暮钟  在淡紫的雾霭中缓缓消逝  抖落时间 孤独的
期刊
2018年春天刚过,辽宁省的第一书记们就下派到了各地乡村。锦州义县大定堡乡就来了几个大学里的第一书记,其中有两位老师——三十多岁的小韩老师和四十多岁的李老师。他们来到大定堡乡当天就开始了工作。  经过一周的入户走访和村屯调研,他俩共同的感受是一个字——难。义县是辽宁省有名的贫困县,义县的西山地区又是该县老大难。丘陵地貌,地块凌乱,常年干旱,机井不足,玉米为主要作物。种植玉米能出多少钱啊?一亩地收入
期刊
这本书在一个抽屉里沉睡多年后,又被我翻了出来。它的封皮是黑灰色的,中间用亮色突出着一双眼睛。书的名字叫《见证》,是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口述回忆录,一位叫伏尔科夫的年轻音乐家记录并整理。肖斯塔科维奇看完整理稿后表示认可,在每一部分后面签了字,但要求年轻人必须在他死后再出版,在苏联之外的国家。  1975年8月9日,69岁的肖斯塔科维奇因心力衰竭,在莫斯科逝世。几天后,他的灵柩下葬,许多官员出席了
期刊
蓝城,仿佛一夜之间流落到另一个星轨,空旷沉寂,拉着警报的救护车间或从身边疾驰而过,让人不得不为远方正在遭受不幸和悲苦的人或事担忧。  春晓再次抬头,楼宇将天空锋利地切割成几何状,在楼顶广告牌“欢乐嘉年华”的“嘉”字旁边,她找到了几天前那个黄昏自己曾待过的地方,就在那儿,她遇到了老关,使自己幸免流落街头。  当时,春晓正坐在十二层楼顶向下俯视,昏黄的霞色里,那年前沸腾的冬日街道,就是她四秒后将要抵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