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于用户认知语境的个性化导航研究

来源 :软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ble_d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网络的快速发展,使网络上出现了大量的不同形式的信息内容,大量的信息内容通过不同的形式呈现。因此,需要用户自身的习惯偏好和知识环境在信息导航系统中发挥相应的主要作用。从用户个体认知语境作为出发点,通过导航实例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用户;导航研究;认知语境
  0 引言
  信息时代飞速发展,同时也使得导航用户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在使用导航应用过程中,独特的认知能力及高度的知识水平使得用户对导航的需求具有多样化的特征。在此背景下,智能导航需要重点强调用户的自主性,对用户个性化认知体系进行全面利用,最终实现基于用户认知语境的优秀导航。
  1 个性化导航简介
  个性化导航的主要特点就是可以为人们提供“个性化服务”,其应用的普及,使人们逐渐意识到:在信息导航中,用户个体是无法被取代的。多数情况下,用户在应用导航过程中,满足用户需求的标准答案通常都在用户的脑袋里,只是在最终答案形成之前,具有不确定性、模糊性,因此需要精准、权威的引导,才能是答案变得逐渐清晰。
  因此,相关工作人员要对到导航系统的作用与功能有一个重新的认识,从表面上来,用户的行为受导航的引导,通过合理方式,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想要掌握的知识。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语言表达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以及专业领域上的阻碍,都会导致最终的理解出现偏差,从而将致使导航无法一次准确的理解用户的检索意图。由此可见,用户在应用导航过程中,是导航体系与用户知识体系的相互映射。导航系统的运行需要围绕用户的认知体系,从而在用户自身掌握的知识和需求引导下,对检索目标进行定位,筛选信息资源,最终为用提供满意的个性化服务。
  通常来说,简单的检索工作,并不需要通过导航系统完成,利用关键词并可以完成相应的检索完成。用户在利用导航系统时,通常都检索的最终目的相对比较模糊、复杂,要通过导航来激活用户头脑的一些隐藏概念,协助自身T作的开展。需要注意的是,信息领域包括的内容较多,因此不能将导航简单的视作地理领域,这主要因为,地理领域通常都是固定的,人的目的地也就固定了。但是,信息资源本身和用户的需求随着时间的变化将会发生改变,信息到导航质量依赖用户在动态信息集合中的合理映射,因此在应用导航系统过程中,要依据具体变化对目标进行调整,也就是对用户的个性化認知体系进行全面利用,通过相互学习和相互理解,找到符合需求的最终结果。
  2 以用户认知语境为基础的个性化导航机制
  2.1 用户认知语境建模
  依据用户认知语境建模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这主要是因为两个具有不同经验而外部环境认知的人,即使是在对待和处理同一种事物,人们认知语境上的差异也可能会情况百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依据用户认知语境建模是一个难度系数较大的难题。不仅如此,用户的认知语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建模过程中,要尤其注意把创新基础建立于用户的动态认知语境,注重使得用户的语境呈现出更加清晰和模式化的特点,用一个初步构建出的合理框架尽可能地固定出用户目标存在的一个科学范围,以促进后期程序的进一步开展。
  在对用户认知语境的分析过程中,通过拆分的方式可以将用户的认知语境划分为多个模块组成,这时候我们容易发现任意两个或几个用户的认知语境中均存在不同程度上的重叠部分,并且这种重叠部分会随着用户相同的工作经验或因所学专业的相同相似而有所加重。基于以上原因,若想使得对用户的认知语境建模研究工作得到高效且省时省力的进步成果,在将基础立足于实际情况的同时,必须要尽可能地把各种用户的认知语境子模块组合在一起,通过数据分析与整理,将符合条件要求的语境认知子模块再次重组为一个关联密切的大模块。
  为了使得用户认知语境建模工作得到有效进行,我们首先要获取用户的认知语境,主要方法有以下两种:(1)将一般用户与专业用户做出区分,合理有序地构建用户认知语境档案。(2)在线对用户的兴趣偏好等进行实时追踪,做好一定的记录工作,并根据记录内容中的重点部分进行系统化地分析和研究。从以往的T作经验和总结教训中,我们意识到只有在充分地掌握了语境知识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构建出一个令人满意的语境模型。一个理想效果中的模型能够在用户处理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帮助系统呈现出一个清晰的思维状态,并能够利用模型的推理能力以及用户自身在认知语境中的某种关联,进入一个包含自动定位以及发散导航功能的工作模式。
  认知语境的研究过程对于人类智能技术的依赖性较大,而作为本身就极具复杂性的人类智能技术也是研究问题过程中的难点之一。人工智能技术将自身的多维属性间接地传达给认知语境,并因此也决定了认知语境的多维性;也正是基于此,在处理用户认知爵境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维剖析的方式,将用户认知语境细化为多个认知点,通过对这些认知点的分析研究,我们不难将关联度高的认知点整合在一起,战为一个能够自主解决部分问题的认知语境单元,这个单元里包含了诸多内容,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以上认知语境模式库的建立与Spence描述的内容有诸多类似之处,是一种建立在用户心理基础上的模型集合,即是对用户自身在进行浏览过程中的一些评价、喜好等行为的分解细化、研究分析与重组概括。
  2.2 个性化导航模型的构建
  在个性化导航模型的构建过程中,首先要做的是分析用户的认知语境,不过必须要意识到用户的认知语境会随着自身知识的增长、周边环境的变化等因素而呈现出动态性变化。在系统进行导航的过程中,为防止对用户的真实意图造成过多限制,我们不会提前设定好语境单元集合会发生的种种打破、重组与选择等的现象,而是导航系统本身针对任意一个用户的数次互动和提问,在检索过程中进行连续的反馈工作,利用已有的工作方法并充分结合用户自身在个性、专业等方面的特点,随时从已建立好的语境模式库中选择若干个认知语境单元,在这些单元之间找出关联部分,构建一定的集合,并不断的进行修改与增添工作。当构建的组合能够对用户所抛出问题的语境产生一个能达到预期的理解效果时,及时从这种语境组合中抽取概念,使得概念框架的构建工作得到进一步完成。   我们必须按照“发散中力求定位”的准则抽取概念框架。首先要将基本点立足于认知语境单元,并拓展与之相关的概念,通过发散式导航的方法以及人机进行持续交互的方式,对目标进行不断地修正与调整以锁定目标概念。个性化导航的定位概念数量随具体情况而定。若定位的目标是多个概念点,那么在这些概念点中可以包含互相关联的概念,并且这些关联度有大小之分,因此在特定语境下可以构建成一个特定的概念框架。在该概念框架中包含了诸多内容,例如用户提问过程中相关度较高的概念内容、部分涉及隐性的关联和概念掣。这种概念在最终的阶段会反映在数据库中,并且会通过特定的用户认知方式进行再次加工,然后将加工后的信息提交给用户,以实现导航操作的最终完结。
  3 个性化导航系统介绍
  3.1 导航系统实例简述
  在现实生活中,因為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用户理想中的线路往往并不是一条最短的捷径,但现阶段的导航功能判断出的多是一条始末距离最短的路线。如图1所示,假设用户出发点为S,目的地为D,那么系统导航出的路线即为线路三,但若用户希望在出发的途中能购买到汉堡,那么用户很可能会选择途经麦当劳的路线一而不是最佳捷径线路三。
  正是由于传统的导航软件在导航过程中对于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问题缺乏关注,本项目提出了在导航过程中必须结合用户意图的个性化导航思想,并在这种思想上分析和研究立足点在用户切实需求上的一款个性化导航软件。
  3.2 软件创新之处
  本项目研究的个性化导航软件特点有很多,如:1)支持景点、酒店、银行等路线点的选择。2)在选择路线点之后即刻生成导航路线。
  3.3 开始运行阶段
  导航软件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步骤来运行:1)首先点击进入应用程序目录,运行“意航”系统。2)选择“进入后台”选项,后台运行直接表现在“意航”的图标上面增添了一个半圆形的蓝色标志。(如果用户手机桌面恰巧也是蓝色的,需要更换手机桌面颜色,否则重叠的蓝色就不容易被发觉。)
  3.4 注册并登录阶段
  注册过程较为容易,在输入账号密码后点击注册按钮即可进行注册,当“注册成功”的提示框弹出后,接着按“登陆”按钮就能够进入导航系统。
  3.5 路线管理操作页面
  进入导航系统软件后首先进入的是可以对路线进行增删管理的页面。具体的线路管理步骤如下:
  (1)我的线路页面操作
  我的线路栏中显示的线路是根据以往的查询记录自动保存的,如需进行删除处理,只需点击“删除”按钮即可,点击“选择”系统将进入导航页面。
  (2)新建线路页面操作
  新建线路栏可以创建新的导航路线,包括线路的名称、出发点、途经点、目的地等。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创建新的线路点
  在此页面中,用户可以选择出发日期、出发目的地、途经点以及线路点的类型等。通过用户设置选择后,页面中会显示出符合用户条件的有关推荐。
  (2)选择所建地点
  用户可以先通过滚动的方式选择目的地所在的省、市、区,然后手动方式输入详细的目的地地址。通过选择自动提醒功能,详细的路线信息就可以被系统自动提醒给用户。
  4 结束语
  由于语言自身的复杂性、知识结构的发散性、认知环境的动态性,使得用户认知语境的建模具有较高的难度系数,个性化理想导航的构建也需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为了提高个性化导航研究效率,克服其在用户语言、语义方面的某些局限,我们必须在研究与设计过程中,更好地利用特定的环境中的特定语句,通过高度的专业水平与能力将模糊地概念意义变得清晰与具体,使得用户得到最满意的服务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在对Linux操作系统的网络驱动进行了研究后,设计和实现了一种基于驱动代码分离的驱动框架,将驱动程序分为在用户态执行的部分和在内核态运行的内核模块部分,用户态的驱动部分主要是调用频率较低的性能无关的代码,如设备的状态信息获得等;在内核态运行的驱动内核模块包括驱动代码中的关键部分,如中断响应、数据传输等。以PCnet32网络驱动为例,实现了驱动程序代码在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的分离,在一定程度上实
期刊
摘要:从提高专业群共享度和品牌效应出发,从“群内协同、校企合作、校际联盟”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专业群网站建设模式、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专业群建设框架设计、以课程为核心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专业群信息化平台建设途径探等方面,探讨了高职专业群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法,并成功应用在本院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专业群建设中。  关键词: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专业群;共享平台;建设框架  中图分类号:TP3 11.5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基于马尔科夫随机场(MRF)的方法是图像分割中一个比较成熟的分割方法,本文介绍了马尔科夫随机场的数学模型和在图像分割过程中的实现,将图像分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转换为函数的优化问题,在能量模型中对特征场模型和标记场模型的优化以解决对势函数取值的依赖。在后续的组合优化问题中,采用模拟退火算法来解决,并针对具体的算法的计算问题提出确定的优化算法。  关键词:马尔科夫随机场;领域系统;势函数;模拟退火
期刊
摘要:针对于传统对海量数据处理和计算的瓶颈,提出了一种基于Hive的海量web日志分析机制。通过Hadoop分布式系统架构以及Hive数据仓库对海量web日志做了分析处理,并对用户的浏览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对用户浏览行为中的浏览量和跳出率、IP数、版块热度排行的分析结果对于网站建设和大数据分析系统优化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Hive;Web日志;Hadoop;网站建设  中图分类号:TP
期刊
摘要:同步地图构建与定位(SLAM)是机器人领域经典问题,也是典型的计算密集型任务,传统实现方法完全依靠机器人本地的计算资源进行实时求解,具有精度低、执行速度慢、计算开销很大缺点。本文针对这一现状,基于云机器人架构和“软件即服务”(SaaS)的思想,提出了基于云计算的SLAM服务框架。该框架能够以黑盒形式为机器人提供SLAM问题求解服务,从而有效降低机器人在同步地图构建与定位过程中的计算开销。本文
期刊
摘要:内容管理系统的内容采集主要由爬虫进行搜集,但内容重复与否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根据内容所在的页面URI进行判定。作为一个完善的内容管理系统,必须具备对已有内容资源的识别功能。本文通过介绍布隆过滤器,并与传统的判重方式进行对比,同时改进布隆过滤器并应用于内容管理系统的资源判重的功能中,解决了内存占用无限增加,查询时间不断增长,记录内容无法删除等问题,实现了高效快速的资源判重。  关键词:计算机工程;
期刊
摘要:全球范围内,运用大数据技术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提升政府服务和监管能力正成为趋势。因此,对大数据技术进行梳理和分析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专利分析法作为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通过对专利说明书、专利公报中大量零碎的专利信息进行分析、加工、组合,将这些专利信息转化为技术情报,为各方的相关决策提供参考。本文通过对大数据相关技术产业相关发明专利的申请情况、地区分布情况、申请人(权利人)分布情况
期刊
摘要:智能电网是传统电网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新型电网。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安全作为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科技的发展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安全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如信息泄漏、SQL注入漏洞和网络的渗透、黑客攻击等信息安全事件频发,给企业、社会和个人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电力行业作为一种能量供应,涉及国有资产的绝大部分信息、商业价值和国家机密。但是
期刊
摘要:随着云计算技术的蓬勃发展,OpenStack作为“云”家族中的新兴成员正在逐步成为该领域的核心技术。作为公有云和私有云的共同技术基础,OpenStack不但可以提供基础平台层的服务,而且能够实现统一的云管理平台自动化。然而,OpenStack作为一种新型的、动态的云服务,目前在安全性方面仍不完善。本文重点对OpenStack的对象存储进行安全性分析,发现OpenStack对象存储中身份认证、
期刊
摘 要:文章以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采用C#和SQL Server2008设计并实现了单独招生考场安排系统。对系统的初步使用表明,系统设计达到了预期目标,满足设计要求,极大的提高了单独招生考试考场安排的效率。  关键词:单独招生考试; C#; SQL Server2008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3-6970.2012.0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