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婆婆的心事》多样的艺术特色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jav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群舞《乐婆婆的心事》主要讲述了空巢老人乐婆婆每天最大的心事就是盼望自己外出打工的儿子早日娶媳归来与她团聚。为实现这个愿望,她剪出双面纸人,把它们想象成自己的儿子和儿媳,表现了两代人嬉笑打闹、快乐生活的幸福场景。作品在表现形式上主要采用了河北民间舞中三个典型的舞蹈种类,即井陉拉花、沧州落子、昌黎地秧歌中的元素,并穿插了民间剪纸艺术。通过舞台表演,将多种“非遗”文化艺术精髓高度融合,对于新时代河北民间舞的传承和创新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河北民间舞 井陉拉花 昌黎地秧歌 双面人 《乐婆婆的心事》
  河北素有北方汉族民间歌舞之乡的美誉,河北民间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约有140余种。其中井陉拉花、沧州落子、昌黎地秧歌是河北民间舞中风格较独特、流传范围较广、影响较大的三个舞种,曾先后在2006年和2008年列入国家第一批和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传承价值。河北传媒学院长久以来依托“河北民间舞传承基地”在师资、场地、教学等方面的优势,以河北民间舞中的昌黎地秧歌、沧州落子、井陉拉花三个舞种为重点,不断进行整理、研究、创新,形成了河北民间舞课程,经过课堂教学训练、舞台实践、剧目创编、各类赛事等环节,培养了一批专业的河北民间舞专业人才。同时,利用河北民间舞的传统元素原创了大量舞蹈作品,《乐婆婆的心事》就是其中之一,该舞蹈艺术特色鲜明。
  一、主题鲜明
  《乐婆婆的心事》反映了当前社会年轻一代,为了理想、生存或者优渥的物质条件大规模背井离乡去城市打拼、定居。这种现象造成农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他们孤独、寂寞,对远在千里之外的子女牵肠挂肚,即使随子女来到城市也无法融入其中,成为一群年迈、孤苦无依的社会弱势群体。他们的身心健康亟待亲人、社会的关注。我国要想建成现代化强国,空巢老人问题、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不容忽视,需要制定长期的计划妥善解决。《乐婆婆的心事》就是通过河北农村中一个性格开朗、爱说爱笑乐婆婆的人物形象,表达这一主题。
  二、内容生动活泼
  剧中乐婆婆的最大心事就是盼着自己在外打工的儿子早日娶个媳妇儿回来和她团聚。她为了实现这个愿望,通过剪纸剪出双面纸人(男演员扮演的一半男一半女的形象),把它想象成自己的兒子和儿媳妇,通过舞蹈动作的互动,表现她们一起嬉笑打闹、快乐生活的场景。
  作品开始时,舞台上场口前区的暖色调定点光亮起,乐婆婆孤独、悠长的背影向远处村口张望,她估摸着盼望已久,在外打工的儿子该回来了。但是失望、无奈写满了她的眉间、眼神,她轻轻叹了一口气坐在炕上,看了看她从不离手的大蒲扇上的剪纸,陷入了对儿子的思念与期盼中……
  乐婆婆时而偷乐,时而思索,又剪出了一对互相亲吻的男女情侣。 这时随着音乐、灯光的变化,大炕后面出现两个跟剪纸一样的双面人(乐婆婆想象中她的儿子和未来儿媳妇的化身),他们跳上炕头跳起了诙谐、幽默的舞蹈,逗得乐婆婆哈哈大笑,她不由得加入了他们的队伍。这时炕后面又出现了一排婀娜的女孩(双面纸人),她们围着乐婆婆,使她忙得不亦乐乎……音乐进入高潮,双面人时而是女,时而是男,时而是双人配合。同时,舞蹈语汇和音乐节奏也在不断变化。他们跳得正兴奋时,音乐戛然而止,灯光收起,只留一个乐婆婆的追光,她愕然……此时,惟妙惟肖地表达了乐婆婆内心失落、伤感的音乐响起(一首描写留守老人的歌曲),哀伤的音乐中,灯光渐起,纸人慢慢消失,乐婆婆步履蹒跚地坐回炕头,拿起她剪的双面纸人,再次陷入沉思……
  三、艺术特色独树一帜
  (一)河北民间舞中最具典型的三个舞种的运用
  舞蹈语汇充分发掘河北民间舞“昌黎地秧歌”“井陉拉花”“沧州落子”三种舞蹈语汇的特色,有机结合、形成鲜明对比,利用乐婆婆剪出的双面人这个虚拟形象来予以充分发挥,直接或间接挖掘具有艺术表现力的舞蹈形象。
  舞台表演中最大的特色就是男演员一人饰演男女两个角色,左面是女、右面是男的双面人。男演员那一面利用昌黎地秧歌“丑”的风格韵律,表达一种活泼、诙谐的舞台效果;女演员用的是昌黎地秧歌“妞”的风格韵律,表现一种生动、唯美的艺术风格;乐婆婆的动作主要运用了“井陉拉花”的风格韵律,表现出主人公一种含蓄、深沉的情绪,与主题相契合。
  (二)河北民间多种传统元素的灵活运用
  该作品在多个方面进行大胆创新,灵活运用一人饰两角(阴阳人)的表现手法,同时融入河北民间传统艺术形式——剪纸,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的融合,渲染了一种舞台表演的复杂情绪,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生动。
  (三)凸显地域特色的原创音乐
  作品中利用河北具有地域色彩的音乐元素,邀请高水平的制作团队为其量身制作一首既能凸显河北音乐特点又适合本舞剧的原创音乐。
  (四)服装道具的改革创新
  作品集中三个舞种的服装特点,为了凸显地域色彩,融入河北唐山民间服装的一些元素,符合人物身份,尤其是通过服装、头套、化妆技巧等可以体现双面人“男女”的巨大反差,使演员的动作得到更好的发挥。道具方面,“乐婆婆”手中的大蒲扇中央用剪纸艺术剪出一个动作优美的新媳妇形象,这就是“乐婆婆”心目中的儿媳妇,这样从点到面、由表及里使舞蹈的内容融为一体。
  四、意义深远
  (一)关注空巢老人、老龄化问题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沿革中,人口问题一直是亘古不变的话题。近年来,我国慢慢进入了老龄化阶段,《乐婆婆的心事 》运用河北民间舞蹈的传统元素,通过肢体动作的表演来表现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空巢老人问题,以期引起社会的关注和群众的思考,进而妥善地解决。这个舞蹈将舞台艺术表演和时事热点结合起来,浑然天成,意义深刻。
  (二)促进河北民间舞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作品利用河北民间舞中最具典型的三个舞种昌黎地秧歌、沧州落子、井陉拉花中的元素,大胆地进行创作。作品完成后,通过参赛的形式不断完善、提升,形成精品,进而推向更高更大的舞台,对河北民间舞中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传承、创新,保护了河北民间舞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深远。
  (三)开创了高校舞蹈艺术教学的新模式
  河北传媒学院以“传播河北民间舞蹈文化的精髓、弘扬民族精神内涵”为主线开展舞蹈艺术教学活动,最终形成了“剧目教学与基础教学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实践教学与艺术创作结合”的河北民间舞传承教育的育人模式,构建了“教学—科研—创作—传播”四位一体、校内外结合的河北民间舞传承机制,为其他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具有价值的借鉴经验,意义重大。
  (四)河北民间舞原创作品之路初见端倪
  利用河北民间舞三个舞种的动作元素创作的《乐婆婆的心事》获得成功,取得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这为今后河北民间舞原创作品之路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2]周大明.河北舞蹈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河北卷[M].上海:中国舞蹈出版社,1995.
  [4]陈彩虹.河北井陉拉花舞蹈风格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在职硕士学位论文,2005.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乐婆婆的心事》(项目编号:2019-A-02-(102)-0234)。
  (作者简介:姚温丽,女,本科,河北传媒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教育、现当代文学;邢令果,女,本科,河北传媒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舞蹈教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其他文献
摘要:当传统内敛的中国水墨画与西方现代工业下的影视动画制作相融合,那些只有中华儿女才能领悟到的悠远意境和背后几千年来文人墨客所吟咏的离愁别绪,在动画片这一表达形式中被更为广泛、更为通俗地传播到了异域国度的文化中,水墨画中那浑然天成、自然渲染的艺术格调有了飞跃的提升。在中国水墨动画片得到广泛认可与赞誉的形势下,既有利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走向国际,更有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
会议
舞蹈编导在创作作品时,第一步是题材的选择,第二步就是作品的结构.作品的结构是指作品的框架内容,由于选择题材的不同,主题内容的不同,针对铺排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舞蹈结构
32012年3月24日天津“还是很纠结。”虽已历时十载,但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会长楚修奇看着手中的《2011年度行业发展报告》,直言自己还是忐忑不安。2012年3月24日,第十届中国百货
摘要:信息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流趋势,随着网络普及的冲击,很多传统文化艺术的生存与传承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考验。因此,曲艺需要积极顺应时代发展进行艺术创新,探索出适合传统文化传承的最优道路。本文主要以相声为例,浅析曲艺的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相声 艺术理论 曲艺传承 曲艺创新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接触讯息多以电视机为主要途径,电脑的普及并不深入。但是,关于艺术倒退、曲艺失格的声音就已经频频
摘要:自评剧诞生以来,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在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评剧唱腔在吸收其他优秀剧种唱腔艺术基础上,形成了独具风格的音乐艺术特点。本文旨在对评剧唱腔音乐艺术特点进行归纳梳理,以便让人们对评剧艺术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为传承和弘扬评剧艺术提供相应的支持。  关键词:评剧 唱腔 音乐 艺术  在中国传统戏曲中,评剧属于戏曲的板腔体。评剧艺术主要以唱腔音乐为依托,通过唱腔艺术来展现剧中人物的心理、
货车滑动轴承在我国铁路货车中目前仍占有主导地位。滑动轴承的事故率在车辆事故中占有较大比例。滑动轴承最容易发生的事故之一就是因白合金脱落而造成的燃轴。引起白合金脱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