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y Zhu Mingjian Chen Yonghua Ma Yao
Research on Social Function of Urban Sculpture-A Day of People in Shenzhen for example
内容摘要:城市雕塑的艺术性、思想性和人文关怀,应该代表时代精神,体现雕塑的社会功能。通过访谈、观察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深圳人的一天》雕塑群与社区居民、普通市民、城市外来务工者之间都存在着强烈的互动关系,充分展现了一个成功的城市雕塑在促进社会各阶层公众交流、凝聚民心以及增强城市文化底蕴的社会功能。
关键词:城市雕塑;《深圳人的一天》;社会功能
Abstract: Artistry, ideological nature and humanities concern of urban sculpture should represent the spirit of the age, embody social function of sculpture. Through interview, observation and questionnaire research, the writer discovers the sculptures groupa day of Shenzhen peoplehas highly interactive relation with community residents, ordinary citizens and working people from countryside. The sculptures group also best shows that a successful urban sculpture has social function in promoting communication in all levels of society, condensing the hearts and minds of people, and enhancing inner culture.
Keyword: urban sculpture a day of Shenzhen people social function
一、关于城市雕塑
文化部、建设部在1993年提出了城市雕塑的概念,即:“在城市规划范围内的道路、广场、绿地、居住区、风景名胜区、公共建筑物及其他活动场地建设的室外雕塑”。这里的室外雕塑是区别于传统的架上雕塑的,即那些陈列于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或其他内部空间内供人们欣赏的雕塑。城市雕塑这个概念本身是不严密的,把城市作为雕塑的定语显然缩小了城市雕塑的范围,城市雕塑不仅仅属于城市空间,乡村和风景名胜地的户外雕塑也应该属于城市雕塑的范畴。
传统的架上雕塑一般或动或静置在一个闭合的空间中,追求的是艺术的创造和美感;它可以是艺术家一时灵感,甚至“闭门造车”的结果,受艺术家主观思想的影响很大。而城市雕塑由于具有环境性、社会性、公共性和地域性等特点,它必须置于特定的空间环境中,在体裁、尺度、材质等与周围空间环境协调一致,相辅相成才有意义。也就是说一件城市雕塑作品首先要考虑的是所在地的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而创造性、美感等艺术价值必须与环境因素综合考虑。城市雕塑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公共性和社会性,它面对的是非设定的、不同阶层的社会公众。城市公共雕塑所追求的,并不是雕塑本身纯粹的艺术效果,而必须考虑其社会效果;城市雕塑所体现的不仅仅是城市的美化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反映社会现实,实现最大限度的与公众交流和沟通。
二、《深圳人的一天》介绍
《深圳人的一天》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园岭社区,从设计公司接受委托开始,他们就一反设计界通常的做法,提出了“让社区居民告诉我们做什么”的响亮口号。在对园岭住宅区居民进行了一次调查后, 设计师和雕塑家选择了1999年11月29日这样一个没有任何“说法”的日子。这一天,由雕塑家、设计师、新闻记者组成的几个寻访小组,遵循陌生化和随机性的原则,在深圳街头任意寻访到了18个各个社会阶层的人们,征得他们的同意,雕塑家按照在找到他们的时候的真实的动作和衣饰,采用翻制的办法,完全真实地将他们铸造成等大青铜人像,并铭示他们真实的姓名、年龄、籍贯、何时来到深圳、现在做什么等内容,树立在园岭街心花园。作为18个铜像背景的是4块黑色镜面花岗岩浮雕,上面雕刻有《数字的深圳》等一系列关于1999年11月29日这一天深圳城市生活的各种数据,包括国内外要闻、股市行情、外汇兑换价格、农副产品价格、天气预报、晚报版面、甲A战报、深圳市地图、电视节目表、1979年~1999年深圳市民生活大事记等等。环绕雕像和浮雕墙的,是一个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园林,这里有坐凳,有让市民休息的凉亭,还有蜿蜒曲折由青石板铺砌的散步小径。雕塑群落成后,前去参观的市民络绎不绝,已成为“深圳一日游”的景点。
三、《深圳人的一天》与社区居民生活的融合
公共艺术与城市社区居民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改善社区环境:公共艺术为居民提供了优美、舒适的休憩之所,美化社区环境,是社区居住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
彰显社区文化:公共艺术的设置要尊重和关注社区文化历史、优良的传统以及民间文化习俗,并与之产生必要的有机联系,使社区公共艺术的表现内容及精神内涵与社区已有的文化历史产生具有时代感的延续,使艺术的感染力唤起社区内部的自我认同和回归意识,维护和培养社区主人翁的公共精神。
提高居民文化生活:社区公共艺术在以社区居民为利益主体的民主参与前提下,与社区及其周边的文化艺术设施,如文化馆、图书馆等一道,共同构成社区文化的物质和精神载体,成为实现全民文化福利的重要场所和象征。
对于《深圳人的一天》与社区居民的互动采取的是入户调查的方式,一种调查了78户社区居民。统计结果如下:
结合接受调查的对象发现来雕塑群次数较多的是那些家中有老人和孩子的家庭,这部分人群的时间比较充足,在空闲的时间里,老人喜欢带着孩子来这里休闲娱乐,甚至把这里当作教育的场所,那些栩栩如生的雕像以及镌刻在石头上的文字都成为了生动的现场教育素材。而平时由于工作繁忙没时间经常来的那些上班族也会在周末或假期的时候陪同家人来此地转转。不知不觉之中雕塑群已经融入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行为和态度两方面的考察,我们了解到《深圳人的一天》与园岭社区居民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雕塑群已融入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之中。《深圳人的一天》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环境优美的“会客厅”,为他们提供了和谐、美好的交往支持。同时提升了社区居民主人翁的自豪感,居民把它当作社区文化的象征,成为向亲戚朋友炫耀的文化资产。
四、《深圳人的一天》与普通市民的互动
好的城市雕塑都力图表现出它的城市精神,一座好的城市雕塑就是一个城市文化形象的象征。比方说广州的《五羊》表现的是有关这个城市的神话;珠海的《渔女献珠》要说的是一种开阔的情怀。那么,对于深圳这样一座特殊的移民城市来说,它的城市精神又是怎样的呢?从南海边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到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深圳的历史就是由那些曾经、正在、将在深圳挥洒智慧和汗水的普通人创造的,深圳的城市精神就是它“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从平凡中见伟大的精神。《深圳人的一天》为普通人树立了丰碑,记录下了为深圳城市发展做出过贡献的普通人平凡的一天。下面选取了调查过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些访谈语录,从他们的言语中让我们来体味深圳的城市精神。
一位在美国工作的建筑师说:“这些雕塑艺术价值高,我敬佩创作者,对普通人的尊重真是深圳这个移民城市的魅力所在!”
一位设计公司的经理指着那个设计师的雕像说:“每次看到这个雕塑我都会想起自己1999年刚来深圳那会儿的日子,虽然生活很辛苦但却每天都充满希望。”
一位带女儿来写生素描的女士说:“这里是一个很好的地方,雕塑很逼真,给人的感觉很真实。”
“亲切”、“逼真”是我们在调查过程中最多听到的市民对雕塑群的评价。也许这些词过于平实,但却最能表达市民内心深处对《深圳人的一天》的理解和喜爱。
五、《深圳人的一天》与农村外来人口的邂逅
公共艺术诞生于城市。公共艺术的出场,是伴随着当代城市化与经济建设的大潮,伴随着传统城市由单纯化的行政中心和生产中心向着科研、商贸、旅游、文化艺术教育及全方位社会服务中心的转换过程而逐步出现的。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的重心在于以社区为中心的公共环境和文化建设。因此,公共艺术的大部分受众是城市市民与社区居民,即非农业户口的人群。然而在深圳这样一个特殊的移民城市,数以百万计的农村务工青年在这个城市挥洒着他们的汗水。这样,深圳市与其他大城市相比,公共艺术要面对着更多更广的特殊观众群——农村外来人口。我们不禁要问,城市公共艺术与外来打工农民之间语义上的“矛盾”是否真实存在呢?这群人是否能感受、体会、欣赏《深圳人的一天》呢?
结合这类人群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的特点,设计了以下三个非常简洁的问题来调查他们对雕塑群的态度。第一个问题“您觉得《深圳人的一天》怎么样?”旨在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对雕塑群的感性认识。第二个问题“您觉得这些雕塑与见到的其他雕塑有什么不同?”旨在通过比较来了解《深圳人的一天》的不同之处。最后一个问题“在这18个雕塑中,您最喜欢哪个?”旨在雕塑群内部作一些比较,发掘这类人群内心深处的偏好。从图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对雕塑群持非常肯定的态度,许多人甚至是赞不绝口。当问到为什么的时候,他们都能自觉地说出“亲切”、“逼真”这些词来表达他们的感受。调查发现,“休闲的女人”是最受这个群体喜爱的,这应该是他们内心深处对这种悠闲、自在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吧。由于打工者只有微薄的薪水,在深圳这座高消费的城市难以享受需要金钱支付的消费,因此《深圳人的一天》雕塑群为打工者提供了一个免费的接触艺术的场所。这在更大的程度上,体现出城市公共艺术的开放性、公共性与公平和谐的“市民精神”。
调查结果表明,外来打工者对《深圳人的一天》持非常肯定的态度,虽然有时候他们自己也不能够很清楚地表达出为什么如此喜爱。但很大一部分被调查者都情不自禁地用“亲切”这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可见《深圳人的一天》引起了他们心灵的共鸣,拉近了来自五湖四海、素昧平生的深圳人之间的距离。
六、结语
对北京和上海两地专家意见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已建成的城市雕塑中,好的占10%,劣质的城市垃圾占10%,平庸的占80%。《深圳人的一天》无疑应该归于成功的城市雕塑这一类。本文研究表明:《深圳人的一天》体现了深圳的城市特点,雕塑的制作过程充分发动各个阶层群众参与,雕塑群凝固了在特区工作、谋生和奋斗的各路人群的辛酸与喜悦、成功与失落的普通人的寻常故事,而今天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人们还在继续演绎着同样的故事。《深圳人的一天》的成功是深圳这个特定城市的产物,但却给我们城市雕塑的健康发展带来有益的启示:成功的城市雕塑作品应该是雕塑家的创意与公众需求的有机结合,是一个城市物质形体塑造与精神文明创建的完美体现。(本论文为北京大学《景观社会学》课程研究所得,感谢李迪华老师,李津奎老师和深圳市雕塑院孙振华博士在研究过程中的指导)
参考文献:
1.钱程.城市雕塑对于城市空间环境的意义——以历史文化名城徐州为例[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2:93-95,110
2.陆慧.浅析公共艺术在当代城市建设中的意义[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5;3:21-23
3. 孙振华.公共艺术时代[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
4.翁剑青.城市公共艺术——一种与公众社会互动的艺术及其文化的阐释[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5.孙振华.城市公共雕塑与城市文化.雕塑,2005;3:22-23,49
(祝明建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陈永华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马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
Research on Social Function of Urban Sculpture-A Day of People in Shenzhen for example
内容摘要:城市雕塑的艺术性、思想性和人文关怀,应该代表时代精神,体现雕塑的社会功能。通过访谈、观察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深圳人的一天》雕塑群与社区居民、普通市民、城市外来务工者之间都存在着强烈的互动关系,充分展现了一个成功的城市雕塑在促进社会各阶层公众交流、凝聚民心以及增强城市文化底蕴的社会功能。
关键词:城市雕塑;《深圳人的一天》;社会功能
Abstract: Artistry, ideological nature and humanities concern of urban sculpture should represent the spirit of the age, embody social function of sculpture. Through interview, observation and questionnaire research, the writer discovers the sculptures groupa day of Shenzhen peoplehas highly interactive relation with community residents, ordinary citizens and working people from countryside. The sculptures group also best shows that a successful urban sculpture has social function in promoting communication in all levels of society, condensing the hearts and minds of people, and enhancing inner culture.
Keyword: urban sculpture a day of Shenzhen people social function
一、关于城市雕塑
文化部、建设部在1993年提出了城市雕塑的概念,即:“在城市规划范围内的道路、广场、绿地、居住区、风景名胜区、公共建筑物及其他活动场地建设的室外雕塑”。这里的室外雕塑是区别于传统的架上雕塑的,即那些陈列于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或其他内部空间内供人们欣赏的雕塑。城市雕塑这个概念本身是不严密的,把城市作为雕塑的定语显然缩小了城市雕塑的范围,城市雕塑不仅仅属于城市空间,乡村和风景名胜地的户外雕塑也应该属于城市雕塑的范畴。
传统的架上雕塑一般或动或静置在一个闭合的空间中,追求的是艺术的创造和美感;它可以是艺术家一时灵感,甚至“闭门造车”的结果,受艺术家主观思想的影响很大。而城市雕塑由于具有环境性、社会性、公共性和地域性等特点,它必须置于特定的空间环境中,在体裁、尺度、材质等与周围空间环境协调一致,相辅相成才有意义。也就是说一件城市雕塑作品首先要考虑的是所在地的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而创造性、美感等艺术价值必须与环境因素综合考虑。城市雕塑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公共性和社会性,它面对的是非设定的、不同阶层的社会公众。城市公共雕塑所追求的,并不是雕塑本身纯粹的艺术效果,而必须考虑其社会效果;城市雕塑所体现的不仅仅是城市的美化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反映社会现实,实现最大限度的与公众交流和沟通。
二、《深圳人的一天》介绍
《深圳人的一天》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园岭社区,从设计公司接受委托开始,他们就一反设计界通常的做法,提出了“让社区居民告诉我们做什么”的响亮口号。在对园岭住宅区居民进行了一次调查后, 设计师和雕塑家选择了1999年11月29日这样一个没有任何“说法”的日子。这一天,由雕塑家、设计师、新闻记者组成的几个寻访小组,遵循陌生化和随机性的原则,在深圳街头任意寻访到了18个各个社会阶层的人们,征得他们的同意,雕塑家按照在找到他们的时候的真实的动作和衣饰,采用翻制的办法,完全真实地将他们铸造成等大青铜人像,并铭示他们真实的姓名、年龄、籍贯、何时来到深圳、现在做什么等内容,树立在园岭街心花园。作为18个铜像背景的是4块黑色镜面花岗岩浮雕,上面雕刻有《数字的深圳》等一系列关于1999年11月29日这一天深圳城市生活的各种数据,包括国内外要闻、股市行情、外汇兑换价格、农副产品价格、天气预报、晚报版面、甲A战报、深圳市地图、电视节目表、1979年~1999年深圳市民生活大事记等等。环绕雕像和浮雕墙的,是一个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园林,这里有坐凳,有让市民休息的凉亭,还有蜿蜒曲折由青石板铺砌的散步小径。雕塑群落成后,前去参观的市民络绎不绝,已成为“深圳一日游”的景点。
三、《深圳人的一天》与社区居民生活的融合
公共艺术与城市社区居民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改善社区环境:公共艺术为居民提供了优美、舒适的休憩之所,美化社区环境,是社区居住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
彰显社区文化:公共艺术的设置要尊重和关注社区文化历史、优良的传统以及民间文化习俗,并与之产生必要的有机联系,使社区公共艺术的表现内容及精神内涵与社区已有的文化历史产生具有时代感的延续,使艺术的感染力唤起社区内部的自我认同和回归意识,维护和培养社区主人翁的公共精神。
提高居民文化生活:社区公共艺术在以社区居民为利益主体的民主参与前提下,与社区及其周边的文化艺术设施,如文化馆、图书馆等一道,共同构成社区文化的物质和精神载体,成为实现全民文化福利的重要场所和象征。
对于《深圳人的一天》与社区居民的互动采取的是入户调查的方式,一种调查了78户社区居民。统计结果如下:
结合接受调查的对象发现来雕塑群次数较多的是那些家中有老人和孩子的家庭,这部分人群的时间比较充足,在空闲的时间里,老人喜欢带着孩子来这里休闲娱乐,甚至把这里当作教育的场所,那些栩栩如生的雕像以及镌刻在石头上的文字都成为了生动的现场教育素材。而平时由于工作繁忙没时间经常来的那些上班族也会在周末或假期的时候陪同家人来此地转转。不知不觉之中雕塑群已经融入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行为和态度两方面的考察,我们了解到《深圳人的一天》与园岭社区居民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雕塑群已融入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之中。《深圳人的一天》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环境优美的“会客厅”,为他们提供了和谐、美好的交往支持。同时提升了社区居民主人翁的自豪感,居民把它当作社区文化的象征,成为向亲戚朋友炫耀的文化资产。
四、《深圳人的一天》与普通市民的互动
好的城市雕塑都力图表现出它的城市精神,一座好的城市雕塑就是一个城市文化形象的象征。比方说广州的《五羊》表现的是有关这个城市的神话;珠海的《渔女献珠》要说的是一种开阔的情怀。那么,对于深圳这样一座特殊的移民城市来说,它的城市精神又是怎样的呢?从南海边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到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深圳的历史就是由那些曾经、正在、将在深圳挥洒智慧和汗水的普通人创造的,深圳的城市精神就是它“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从平凡中见伟大的精神。《深圳人的一天》为普通人树立了丰碑,记录下了为深圳城市发展做出过贡献的普通人平凡的一天。下面选取了调查过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些访谈语录,从他们的言语中让我们来体味深圳的城市精神。
一位在美国工作的建筑师说:“这些雕塑艺术价值高,我敬佩创作者,对普通人的尊重真是深圳这个移民城市的魅力所在!”
一位设计公司的经理指着那个设计师的雕像说:“每次看到这个雕塑我都会想起自己1999年刚来深圳那会儿的日子,虽然生活很辛苦但却每天都充满希望。”
一位带女儿来写生素描的女士说:“这里是一个很好的地方,雕塑很逼真,给人的感觉很真实。”
“亲切”、“逼真”是我们在调查过程中最多听到的市民对雕塑群的评价。也许这些词过于平实,但却最能表达市民内心深处对《深圳人的一天》的理解和喜爱。
五、《深圳人的一天》与农村外来人口的邂逅
公共艺术诞生于城市。公共艺术的出场,是伴随着当代城市化与经济建设的大潮,伴随着传统城市由单纯化的行政中心和生产中心向着科研、商贸、旅游、文化艺术教育及全方位社会服务中心的转换过程而逐步出现的。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的重心在于以社区为中心的公共环境和文化建设。因此,公共艺术的大部分受众是城市市民与社区居民,即非农业户口的人群。然而在深圳这样一个特殊的移民城市,数以百万计的农村务工青年在这个城市挥洒着他们的汗水。这样,深圳市与其他大城市相比,公共艺术要面对着更多更广的特殊观众群——农村外来人口。我们不禁要问,城市公共艺术与外来打工农民之间语义上的“矛盾”是否真实存在呢?这群人是否能感受、体会、欣赏《深圳人的一天》呢?
结合这类人群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的特点,设计了以下三个非常简洁的问题来调查他们对雕塑群的态度。第一个问题“您觉得《深圳人的一天》怎么样?”旨在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对雕塑群的感性认识。第二个问题“您觉得这些雕塑与见到的其他雕塑有什么不同?”旨在通过比较来了解《深圳人的一天》的不同之处。最后一个问题“在这18个雕塑中,您最喜欢哪个?”旨在雕塑群内部作一些比较,发掘这类人群内心深处的偏好。从图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对雕塑群持非常肯定的态度,许多人甚至是赞不绝口。当问到为什么的时候,他们都能自觉地说出“亲切”、“逼真”这些词来表达他们的感受。调查发现,“休闲的女人”是最受这个群体喜爱的,这应该是他们内心深处对这种悠闲、自在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吧。由于打工者只有微薄的薪水,在深圳这座高消费的城市难以享受需要金钱支付的消费,因此《深圳人的一天》雕塑群为打工者提供了一个免费的接触艺术的场所。这在更大的程度上,体现出城市公共艺术的开放性、公共性与公平和谐的“市民精神”。
调查结果表明,外来打工者对《深圳人的一天》持非常肯定的态度,虽然有时候他们自己也不能够很清楚地表达出为什么如此喜爱。但很大一部分被调查者都情不自禁地用“亲切”这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可见《深圳人的一天》引起了他们心灵的共鸣,拉近了来自五湖四海、素昧平生的深圳人之间的距离。
六、结语
对北京和上海两地专家意见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已建成的城市雕塑中,好的占10%,劣质的城市垃圾占10%,平庸的占80%。《深圳人的一天》无疑应该归于成功的城市雕塑这一类。本文研究表明:《深圳人的一天》体现了深圳的城市特点,雕塑的制作过程充分发动各个阶层群众参与,雕塑群凝固了在特区工作、谋生和奋斗的各路人群的辛酸与喜悦、成功与失落的普通人的寻常故事,而今天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人们还在继续演绎着同样的故事。《深圳人的一天》的成功是深圳这个特定城市的产物,但却给我们城市雕塑的健康发展带来有益的启示:成功的城市雕塑作品应该是雕塑家的创意与公众需求的有机结合,是一个城市物质形体塑造与精神文明创建的完美体现。(本论文为北京大学《景观社会学》课程研究所得,感谢李迪华老师,李津奎老师和深圳市雕塑院孙振华博士在研究过程中的指导)
参考文献:
1.钱程.城市雕塑对于城市空间环境的意义——以历史文化名城徐州为例[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2:93-95,110
2.陆慧.浅析公共艺术在当代城市建设中的意义[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5;3:21-23
3. 孙振华.公共艺术时代[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
4.翁剑青.城市公共艺术——一种与公众社会互动的艺术及其文化的阐释[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5.孙振华.城市公共雕塑与城市文化.雕塑,2005;3:22-23,49
(祝明建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陈永华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马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