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背景下高职数学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来源 :数字化用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kun7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工科背景下,现阶段,高职数学课程设置与专业教学目标不一致,高职数学基础教育与工学模式不协调。高职数学教学有必要改革与创新,以提升职业能力,高职数学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是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载体,要将学生的能力培养与考核渗透到课程中。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采用多重考核模式,实现高职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笔者基于高职数学教学而临的瓶颈,阐述了高职数学创新与实践的必要性,从高职数学教学的课程内容、创新能力、核心能力以及创新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浅出地探讨。
  【关键词】工科背景 高职数学 课程设置与改革 创新瓶颈 创新能力与核心能力 改革措施
  一、工科背景下高职数学课程设置与改革现状
  目前,工科背景下,高职数学教学内容是以满足工科专业职业教育的需要为目的,强调与专业职业教育相结合,但是大部分高职数学教师对高职数学与专业职业教育的联系及应用知之甚少,直接导致高职数学教师在知识结构、技能结构及能力结构上难以达到职业教育的要求。高职数学的课程设置是相关专业职业教育的公共基础,然而,现阶段,大部分学校的高职数学课程设置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忽视了应用性、专业性,重理论,轻实践,很难满足丰富多彩的职业教育课程对理论基础数学实践性的要求。
  二、高职数学教学发展创新的瓶颈
  工科背景下,大部分高职院校,错误地片面地理解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大幅度地削减了公共基础课课时。高职数学课程仅是专业课程的基础工具课程设置,完全忽略了数学课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教育功能。
  由于对数学课程的不重视,在教材的选用上,也是种类繁杂、版本各异,基本处于无序状态。选用教材的差异直接导致了内容和质量的差异化。很多教材未经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审定或专家认证,缺乏试用、推广等必由于要的程序,缺乏对专业培养目标的认真研究和科学分析,甚至受到利益驱动,从而产生較严重的教材质量问题。更为亟待解决的是,现在没有真正适合工科高职院校职业培养模式的数学教材。
  与此同时,高职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主要以直接灌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师生的互动,学生多缺乏基础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建模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拓展和训练。高职教育大部分专业技术课与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而数学课还多处于落后的讲演状态,数学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没有得到重视和推广。
  三、高职数学教学的核心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
  (一)高职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职教育高等教育的一种,是一种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高职数学教育应将其作为专业课程的基础,注重应用,重视创新,而目前高职数学课程存在着学时少,内容多,学生数学基础较差的这个客观现实。作为公共必修课,高职数学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仍然需要保留,但是在其教学过程应强调数学的思想以及数学思路、数学应用。工科背景下的高职数学应强调应用,增加数学实验内容,提高学生运用数学及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教学中,应训练学生以数学方法作为解决专科课的实践问题,让学生通过学习、逐步建立起定量化的思维方式,学会用数学解决现实的问题。
  高职数学教育应用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改善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更可以将教师从繁重的教学活动中解放出来,计算机强大的计算功能与图形功能,更好的形象化解决了数学思想观念。用计算机来模拟显示数学问题中的极限、分割及连续变化的量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抽象的理沦具体化、实际化,加深理解,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高职数学核心能力的培养
  工科背景下,高职数学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也具有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特殊功能。然后,现实情况下是数学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学校和教师普遍认为其只是必要数学知识的公共基础课,并没有上升到能力培养的高度。由于高考分数等客观因素,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普遍数学基础薄弱,惧怕数学学习,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畏难和应付心理。因此,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贯彻核心能力培养目标,付诸实践,改变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高职数学课应该站在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角度,在课堂讲授中,注重向学生剖析教师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高职数学教师应提炼知识要点、重新整合的创新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四、高职数学教学的创新与实践思考
  现阶段,高职教育发展快速,作为高职教育各专业课的公共基础课,应该充分认识高职数学教学创新与实践改革的必要性。高职数学教学尚没有真止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大部分教学活动枯燥乏味,教师和学生互动性少,数学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也缺乏交流。高职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要深入认识到高职数学教学的专业课基础作用,改革教学方法和技巧,充分展现高职数学教育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直观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意识,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数学课应把培养学生数学素质和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专业课问题的能力作为目标,高职数学教学方法要不断创新,摒弃旧的教学方法,创造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不拘一格地提高高职数学教学质量,使其成为专业课的必要基础补充。
  参考文献:
  [1] 陈洁,陈秀岐,丁杰等.高职数学课程设置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报告[[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4,13(1):26-28.
  [2] 曾庆柏.高职数学课程系统建设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 (29):15-17.
  [3] 聂普众.高等数学教育与教学改革[J].中山大学学报沦丛,2005,25 (3):12-14.
  [4] 张国勇.对高职数学的认识与思考[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03 (3):121-123.
  [5] 纪素娟,樊晓敏论数学教育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商界,2009 (10):78-80.
其他文献
期刊
拼音是小学教学的第一道难关,也是小学教学中最枯燥乏味的内容之一。再加上教学对象是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这就使得原本就不吸引人的拼音教学难上加难。然而,拼音教学又是帮助学生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如何最大限度的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尽量掌握汉语拼音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几点感受。  一、导课新颖,引发学习兴趣  兴趣的产生源自于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一、体验学习的认识  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是人类的一 种心理感受,是带有主观经验和感情色彩的认识,与个人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因此,体验具有以下特点:  (一)体验是对学习个体的重视。包括个体的各种生活经验、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态度。因为真正有价值的学习是以学生个体经验
目的验证简易肾脏指数评分(Simplified Renal Index,SRI)对于我国成人心脏瓣膜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需行肾脏替代治疗(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acute kidney injury,RRT-AKI)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长海医院胸心外科收治的所有成人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资料3 350例,排除不符合病例16
当孩子喜欢上“中国好声音时”……  最近,我们老师在办公室闲谈之余,班主任的手机总是频频响起。接到电话,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老师,麻烦您跟我家孩子说说,让他洗洗早点睡吧!”纳闷中,发现原来是《中国好声音》惹的“祸”……  《中国好声音》是由浙江卫视联星空传媒旗下灿星制作强力打造的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屏幕上再现熟悉的面孔刘欢、那英等著名歌手,他们作为明星导师言传身教,为中国乐坛的发展提供一批
目的研究心脏手术后应用机械循环辅助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危险因素,预测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股动脉置管建立机械循环辅助的患者348例。根据下肢缺血肿胀发生情况分为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组33例,未发生组31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下肢血管狭窄病变、辅助装置个数(2/1)、是否存在持续性低射
【摘 要】高校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作为向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系统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素质大学生培养中也肩负着重要职责,是向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加强和改进教学内容,充分认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医学院校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
【摘 要】我国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从而实现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的指导性的理念;本文主要从科学与人文的角度对教育技术实验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信息化 教育技术 实验 理论与实践  一、概述  現代社会的技术发展使人们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技术同样为教育带来了革新与变化,教育技术也让传统的教育方式与理念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现代教育技术
【摘 要】有句话“一切教育都应以尊重为前提”,说得好,这里的尊重就是师生间、学生间的相互尊重,而且首先应是教师以尊重学生为前提,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别人,进而在相互尊重的氛围中,相互切磋,共同进步。这就是尊重教育。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即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在课堂上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气氛,学生有话敢说,有不同观点敢于争论,敢于标新立异,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下必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尊重 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