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南迁朝鲜半岛的原因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ulukuaic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句丽南迁朝鲜半岛原因有二:一是忽视与公孙氏相互依存的关系,二者相互攻伐,造成双方削弱,其结果是公孙氏灭亡与高句丽的孤立;二是公孙氏忽视了与曹魏的关系,使高句丽不得不南下寻求生存空间。
  【关键词】 高句丽;南迁;公孙氏;曹魏
  
  高句丽南迁的原因:
  
  一、公孙政权的灭亡
  1.公孙政权存在的原因
  三国时期曹魏政权与高句丽的边界和东汉时相同,但是占有辽东地区的政权却发生了变化。原来在东汉末年军阀混乱之际公孙氏乘机据有辽东,经过几代的努力,成为东北地方一个势力较为强大的地方割据政权。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为统一北方征三郡乌桓,三郡乌桓以及袁氏兄弟兵败后逃往辽东,被公孙度斩其首献给曹操,算是立了一功,致使曹操没有继续收复辽东,并且对公孙氏加以封尚,表面上成了曹魏的臣子,这是公孙氏政权存在的原因之一;另一原因是当时孙权、刘表、刘备都随时可能进攻中原,为了避免腹背受敌,权衡利弊,曹操没有立刻收复辽东,一旦时机成熟,收复此地是一种必然。
  2.公孙政权灭亡的原因
  公孙政权的发展,势必同其临近的族发生关系。公孙氏对夫余鲜卑采取笼络和联合的关系,而把主要力量用在对付高句丽和乌桓这两大势力上。这时的高句丽并没有意识到曹魏政权正在窥视他们,自己和公孙政权是唇齿关系。在太祖大王宫后,就不断的侵犯辽东。其后继者伯固、男武相继犯辽东,侵新安、居乡,攻西安平,杀带方令,并受亡胡五百余家。随后公孙度出兵,将高句丽的政权一分为二。建安十四年(209年)公孙康兴师高句丽,“破其国,焚其邑落。”高句丽遗都丸都城,“更作新国”同时,公孙氏也受到极大消耗。
  公孙政权至公孙渊开始衰落,直至灭亡。公孙渊统治辽东之际正是三国鼎立的形势下公孙政权由盛转衰,日薄西山之时。在曹魏未完全统一东北之前,吴国一度企图争取和利用公孙政权以作为其同曹魏斗争的一种工具,借以牵制和打击曹魏。对公孙氏来说,投靠任何一方,都将对形势产生重大影响。由于公孙政权力量薄弱,并无长久之策,为求苟安,则忽东忽西,忽左忽右,夹缝生存,首鼠两端。事实上无论是哪个政权取得绝对优势后,等待公孙政权的必然是灭亡的命运。魏景初二年(公元238年),魏遣老将司马懿出兵征公孙渊。据《三国志.魏志.东夷传》记载:“景初中,大兴师旅,诛渊,又潜军浮海,收乐浪带方之郡,而后海表谥然,东夷屈服。”并且高句丽“遣主薄大加将兵一千人助之。”这样公孙氏原来管辖之地尽属曹魏。
  
  二、高句丽与曹魏战争的惨败
  公孙氏与高句丽本为唇齿相依的关系,唇亡则齿寒。但二者却不是相依为命,而是相互攻伐,使各自的力量削弱。公孙氏政权存在时如同在高句丽面前设了一道屏障,可以避免对高句丽的进攻。随着公孙政权的灭亡,这道屏障已不复存在,曹魏则可径直打高句丽。高句丽的统治者却没有意识到这种威胁。当时正值东川王当政,他不但不主动和曹魏搞好关系,反而侵犯辽东。实际上早在公孙渊斩杀张弥(吴国使者)等人“送其首于魏,没其兵资”之时,高句丽就趁机和孙吴取得了联系,向孙吴称臣,与孙吴的交往势必会刺激曹魏,而曹魏一旦干涉,高句丽将会重蹈公孙氏覆辙。正始三年高句丽复判,并“遣将袭破辽东西安平(今丹东靉河古城)”。便惹恼了曹魏政权,曹魏于正始五年(公元244年),正始六年(公元245年)派大将毋丘俭两次征高句丽,直把高句丽王追到肃慎南界。《三国志.魏志.齐王纪》:“(正始)六年春二月,幽州刺史毋丘俭讨高句丽,夏五月,讨秽貊,皆破之。”高句丽惨败,以至丸都被毁,双方损失都很大。但战争是在高句丽境内进行的,所以高句丽损失较曹魏则严重了许多,尤其是丸都城遭毁,使高句丽存在的基础相当薄弱了。
  公孙氏灭亡之后,高句丽受到曹魏西南两方面的威胁,当时北又有夫余、挹娄、东有沃沮,高句丽四面受困。俭征高句丽毁丸都城后,高句丽生存的余地越来越小。为了取得更大生存空间,只有向外发展,别无出路,当时高句丽的选择是南下占据乐浪、带方郡。后来高句丽的几代王都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最终得以实现目标,长期与朝鲜半岛南部的马韩、辰韩及新罗接壤了。其最初原因,当为曹魏灭公孙氏和征高句丽。
  
  三、西邻慕容氏政权的强大威胁
  曹魏灭掉公孙氏后,还有一个潜在的势力滋生着,就是鲜卑慕容氏。当时慕容氏统治了东起辽东流域西至华北一带,慕容氏将高句丽看成是最可怕的对手。双方争夺辽河流域的战争持续了一个多世纪。大兴三年(公元319年)高句丽攻辽东,慕容廆击败高句丽。咸康五年(公元339年)“皝击高句丽,兵及新城,高句丽王钊乞盟,乃还。”《晋书.慕容皝载记》。咸康七年(公元334年):皝“率劲卒四万入自南陕以伐宇文、高句丽,又使翰及子垂为前锋,……翰与高句丽王钊战于木底,大败之,乘胜遂入丸都,钊单马而遁。”慕容氏终于东败高句丽、北并宇文部、西平段部,开地三千里,益民十万户,成为东北地区唯一强盛的政权。这就是说公孙政权灭亡后事实上阻隔了高句丽向西发展的道路。当然高句丽统治者并不甘心放弃西进,可是来自西部政权的势力非常强大。与此同时高句丽多次南下,于建兴元年(公元313年)侵兵乐浪,乐浪王遵帅其千余家投归慕容廆。百济也乘机占领带方郡地区。公元369年大举讨伐百济,攻下许多城池,据有汉江以北之地,即从百济手中夺取中原带方郡地区,加上西晋末年中央政府对东北地区的失控,给高句丽带来向南发展的时机。在此期间还有一个明智之举,就是向慕容氏称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与慕容氏政权的矛盾,赢得了向南发展的时间。
  
其他文献
只要教师在政治教学中设置激发学生思考的情景,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使整个课堂充满积极创新的气氛,就足以激发学生向上进取的精神和创造力。  一、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倡导师道尊严的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组织者、制定者和评判者,是知识的化身和权威,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主动者、是支
期刊
【摘要】 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初步实施探究式学习,以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在探究的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 新课程;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应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入手,这样既容易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又具有可操作性。这样的探究,
期刊
【摘要】 兴趣是知识的入门。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一个人对某 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 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既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教师不懈追求
期刊
【摘要】 政治课主要特点在于以学生逐步扩展的社会生活为背景,特别注重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活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它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进行情感、思想和精神的培育与塑造。这些内容不是单靠老师的讲能完成的,它需要教师创设一切有利因素与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完成思想上的升华。  【关键词】 初中;政治课;教学    新教材的新特点给政治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新的挑战。我们必需进行新
期刊
【摘要】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学一线的教师如何充分挖掘、利用新教材的这些特征,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下是本人在使用新教材过程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 新教材;新观念;教学方法    一、科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在预习中自主探索、获取知识  高中数学新教材是一个综合编排的知识体系,知识编排顺序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更适合学生自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当今的历史教学不在是呆板的说教,枯燥的记忆,更多的是使历史这门枯燥的学科让学生乐学,好学。那么就需要教师更好的设计教学,学会创设最佳历史课堂教学情境。营造出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这种最佳的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历史,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一、设疑诱思,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设疑诱思,其实质就是用悬念感来引发学生的思维。设疑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时机,新课一开始的设疑,犹如磁石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要求: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每个学科的基础教学任务。历史学科有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资源,教师要充分把握这一资源优势,塑造学生美好的思维品德。历史教学应该充分重视历史学科的功能,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教学之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使学生不但具有丰富的知识,更有健康向上的美好品德。    一、加强爱国主要教育,培养高尚情操   爱国主义一直是历史教育的主题。“天下兴亡
期刊
【摘要】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幼儿礼仪是指幼儿在幼儿园、家庭、社会活动中所必需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方式,幼儿礼仪教育应是人之初的“必修课”,它对于弘扬我国优良的礼仪传统,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幼儿完美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开展幼儿礼仪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两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幼儿教育;礼仪教育;途径;方法    一、幼儿礼仪教育的途径  1、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礼
期刊
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的培养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学不能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上,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其自己去探索、去发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我针对学生年龄、性别、教材、场地等特点,尝试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学生体育学习方法  1.尝试自主学习法,让
期刊
【摘要】 目前,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影响,部分高中生存在着对体育活动的一种消极怠工行为。主要表现在: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畏难情绪较大,借故请假较多,完成任务勉强,考核只求及格,课外活动较少参加,没有喜爱的活动项目,怕出汗等。矫治体育教学中厌学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转变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按照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结合时代要求,改革教材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以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