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如何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并通过教学与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是新课程实施中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个体差异 学习方法 分组教学
一、任务驱动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学模式的内涵
(一)任务驱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建构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識与技能。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从一个个学生感性趣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协作交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完成一系列任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形成了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也学会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2.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让学习者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在这种学习中个人成功建立在他人成功的基础之上,学习者之间关系融洽,他们相互合作,共享信息与资源,共负责任、共担荣辱。
3.任务驱动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本文提倡的任务驱动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是指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为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将任务驱动与合作学习两种学习方式有机整合,即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这种教学模式在相同的教学活动框架中提供不同目标水平的任务,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学习任务,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最终主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
二、为适应学生差异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明确、具体的表述,是教师的教授目标,更重要的是要让它内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目标对实施教学有导向作用,科学的目标能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确定不同层面的学生的教学目标(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与之相应的有效的学习目标。但是,不能借口差异放松对后进生的要求,迁就低水平,即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要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目标。
(二)任务的设计。任务设计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因为学生就是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与技能。根据已经确定的适合不同层面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师每一节课都应该设计出适于不同目标水平难易不同的学习任务。可以把任务分成相应的两大类:基础性任务和拓展性任务。对于基础性任务,完成后就能够达到基础性教学目标;拓展性任务是在基础性任务基础上的提高和发展,应该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探索的空间、交流的空间、拓展的空间。
如学习Word编排时,可设置如下两个任务:任务一为对自己的一篇作文进行编辑,要求图文并茂;任务二为做一张纸型为A3电子报纸,要求内容丰富,美观大方。完成任务一学生需要基本掌握Word文档编辑的字体、段落、图文混排等基本内容。完成任务二不仅要掌握以上基本操作,而且为了使报纸美观还要进一步探索图文混排中的一些知识,如图片的局部选取、水印效果、无环绕下文字与图片的层次关系的调整等等。
(三)有效分组。在分层教学中,通常按能力分组,然后实行目标分层、教学内容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学生对这种区别对待非常敏感,能细腻地觉察到这些区别对待,而且往往夸大区别对待所存在的程度。他们认为不同的要求和标准传递着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的期待和对学生不同能力的估计,通过它学生直接获悉或衡量自己在教师心目中的位置,,进而形成自我评价和情感体验。这种皮格马利翁效应,会使那些认为教师对自己低期望的学生产生不良的情感感应。
为了避免这种不良情况,任务驱动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中每个小组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把相同的学生分在不同的组内,即组内成员之间有程度上的差异,但各层次的成员都能在其他组中找到相应的竞争对手。这样分组是外在的、显性的,而分层是内在的、是隐性的,学生之间就只有组的的差别,没有类的差别,从而减轻了区别对待对学生心理产生的不良影响。
三、教学实施的基本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任务。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开始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说过:“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开始于矛盾。”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抓住时机创设问题情境,如在网络技术主页制作用表格定位,首先将目的列出:插入二个统一宽度的表格,在表格相应位置插入图片和文字,然后让学生自己先制作,最后因为第一个表格插入一幅图片把表格扩大了,学生就会产生如何解决两个表格宽度一致的问题?然后引导他们思考解决。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
(二)提出问题,适当提示。提出任务之后,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对于已经学习过的问题,学生自己会给出解决方案;对于那些没有学习过的问题,需要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这些问题最好都是由学生提出,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启发和引导。
(三)自主探索,完成任务。在提出问题和得到教师的适当提示后,学生围绕任务主题进行自主探索或互相协作开展探究活动。这期间,对于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老师可以统一示范,集体解决;对于学生的个别问题,教师应给个人适当的提示。这一阶段,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发挥各种能力,探索并掌握完成任务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时间上可占整个教学进度的一半左右,是一个紧张的高潮期。在此期间,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辅导、答疑和释疑,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兴趣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和控制教学进度。
总之,提倡的任务驱动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内容同时也避免了能力分层对学生心理的伤害。需要注意的是学习任务的设计,教师要综合各方面因素设计出适合各个层次的学牛的学习任务,以供学生自主选择。
(作者单位:北海市电教仪器站)
关键词:个体差异 学习方法 分组教学
一、任务驱动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学模式的内涵
(一)任务驱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建构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識与技能。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从一个个学生感性趣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协作交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完成一系列任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形成了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也学会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2.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让学习者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在这种学习中个人成功建立在他人成功的基础之上,学习者之间关系融洽,他们相互合作,共享信息与资源,共负责任、共担荣辱。
3.任务驱动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本文提倡的任务驱动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是指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为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将任务驱动与合作学习两种学习方式有机整合,即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这种教学模式在相同的教学活动框架中提供不同目标水平的任务,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学习任务,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最终主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
二、为适应学生差异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明确、具体的表述,是教师的教授目标,更重要的是要让它内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目标对实施教学有导向作用,科学的目标能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确定不同层面的学生的教学目标(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与之相应的有效的学习目标。但是,不能借口差异放松对后进生的要求,迁就低水平,即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要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目标。
(二)任务的设计。任务设计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因为学生就是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与技能。根据已经确定的适合不同层面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师每一节课都应该设计出适于不同目标水平难易不同的学习任务。可以把任务分成相应的两大类:基础性任务和拓展性任务。对于基础性任务,完成后就能够达到基础性教学目标;拓展性任务是在基础性任务基础上的提高和发展,应该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探索的空间、交流的空间、拓展的空间。
如学习Word编排时,可设置如下两个任务:任务一为对自己的一篇作文进行编辑,要求图文并茂;任务二为做一张纸型为A3电子报纸,要求内容丰富,美观大方。完成任务一学生需要基本掌握Word文档编辑的字体、段落、图文混排等基本内容。完成任务二不仅要掌握以上基本操作,而且为了使报纸美观还要进一步探索图文混排中的一些知识,如图片的局部选取、水印效果、无环绕下文字与图片的层次关系的调整等等。
(三)有效分组。在分层教学中,通常按能力分组,然后实行目标分层、教学内容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学生对这种区别对待非常敏感,能细腻地觉察到这些区别对待,而且往往夸大区别对待所存在的程度。他们认为不同的要求和标准传递着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的期待和对学生不同能力的估计,通过它学生直接获悉或衡量自己在教师心目中的位置,,进而形成自我评价和情感体验。这种皮格马利翁效应,会使那些认为教师对自己低期望的学生产生不良的情感感应。
为了避免这种不良情况,任务驱动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中每个小组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把相同的学生分在不同的组内,即组内成员之间有程度上的差异,但各层次的成员都能在其他组中找到相应的竞争对手。这样分组是外在的、显性的,而分层是内在的、是隐性的,学生之间就只有组的的差别,没有类的差别,从而减轻了区别对待对学生心理产生的不良影响。
三、教学实施的基本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任务。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开始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说过:“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开始于矛盾。”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抓住时机创设问题情境,如在网络技术主页制作用表格定位,首先将目的列出:插入二个统一宽度的表格,在表格相应位置插入图片和文字,然后让学生自己先制作,最后因为第一个表格插入一幅图片把表格扩大了,学生就会产生如何解决两个表格宽度一致的问题?然后引导他们思考解决。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
(二)提出问题,适当提示。提出任务之后,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对于已经学习过的问题,学生自己会给出解决方案;对于那些没有学习过的问题,需要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这些问题最好都是由学生提出,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启发和引导。
(三)自主探索,完成任务。在提出问题和得到教师的适当提示后,学生围绕任务主题进行自主探索或互相协作开展探究活动。这期间,对于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老师可以统一示范,集体解决;对于学生的个别问题,教师应给个人适当的提示。这一阶段,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发挥各种能力,探索并掌握完成任务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时间上可占整个教学进度的一半左右,是一个紧张的高潮期。在此期间,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辅导、答疑和释疑,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兴趣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和控制教学进度。
总之,提倡的任务驱动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内容同时也避免了能力分层对学生心理的伤害。需要注意的是学习任务的设计,教师要综合各方面因素设计出适合各个层次的学牛的学习任务,以供学生自主选择。
(作者单位:北海市电教仪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