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视角下的名词性隐喻研究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zhang5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隐喻的句法特征来看,隐喻可分为名词性隐喻和谓词性隐喻。一般情况下,名词性隐喻更易辨认,理解性更为丰富。一方面,由于大多数名词为指称词语,人们更易捕捉到规约化的指称和非规约性。因此,本文主要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从隐喻的本质、分类以及隐喻的认知机制——映射理论出发,再结合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的名词性隐喻事例,主要通过运用隐喻映射理论来分析具有不同语法特征的三类名词性隐喻的产生原因以及认知途径,即它们各自所涉及的两个认知域之间是如何映射的,旨在为这类隐喻句法类型的理解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解读方式。
  关键词:隐喻;名词性隐喻;映射;认知域
  传统的隐喻理论把隐喻仅仅看作是一种语言的修辞活动而已。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各种理论著述的涌现,现代隐喻学理论明确的把隐喻看作是一种认知现象。语言中的隐喻正是这种认知活动的反映和手段之一,而且有多种表现形式。根据隐喻的句法特征,我们可将其分为名词性隐喻和谓词性隐喻。一般情况下,名词性隐喻更易辨认,理解性更为丰富。其原因是:大多数名词为指称词语,人们更易捕捉到规约化的指称和非规约化的指称,或语义矛盾;由于名词词语指称的事物更易想象,更具有意向性。因此,本文主要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尤其是从隐喻的本质、分类以及隐喻的认知机制——映射理论出发,再结合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的名词性隐喻事例,主要通过运用隐喻映射理论来分析具有不同语法特征的三类名词性隐喻的产生原因以及它们各自所涉及的两个认知域之间是如何映射的,旨在为这类隐喻句法类型的理解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解读方式。
  一、隐喻的认知观
  现代隐喻学理论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较为系统的论述了隐喻的认知观。隐喻不仅仅指隐喻的语言形式,而且指人们思维和行为的方式——隐喻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参照他们熟知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思维,经历。对待无形的,难以定义的概念,形成了一个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凉席的认知方式。隐喻概念在一定的文化中又成为了一个系统的,一致的整体,即隐喻概念体系,在人们认识客观世界中起着主要的和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他们的隐喻理论又被称为概念隐喻理论,起主要目的在于解释认知域之间的隐喻映射以及隐喻如何制约人类思维和行为的。
  (一)隐喻的本质
  隐喻的本质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事物。在语言使用之初,人们首先创造了表示具体事物的词汇,通过对抽象事物的认知来获得抽象的思维能力,借助表示具体事物的词汇来表示抽象的概念,由此逐渐构成人类隐喻性的思维体系。隐喻的发生涉及两个不同的认知域,其基础为两个独立的认知域之间的相似性,这两个由相似性而建立了相互关联的域被称为始源域和目标域。通常是比较熟悉的事物为始源域,而相对陌生的事物为目标域,隐喻能够帮助人们通过始源域的结构和特点来认知目标域的结构和特点,因而具备了认知功能。
  (二)概念隐喻的映射机制
  隐喻不是语言表达极其意义的特征,而是整个概念认知域的特征。概念认知域是某个社会文化中个人或集体关于某个领域的知识在大脑中的表征的集合。根据隐喻的本质,概念隐喻涉及两个认知域,分别是始源域和目标域。从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通常表现为两种关系的对应,分别为实体对应和关系对应。前者为两认知域内的要素之间的对应,而后者指始源域的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目标域内的要素之间的对应。
  除了上述两种对应外,隐喻的概念本质的另一个结果是始源域的某些推理模式可传递至目标域。在始源域中,如果甲方摧毁了乙方的武器,那么甲方就可能赢得战争,这样的推理映射到目标域中,如果甲方推翻了乙方的论据,那么甲方就会在辩论中获胜。
  (三)隐喻的分类
  隐喻的分类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按照不同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本文主要从隐喻映射机制的实质,认知功能以及新鲜程度和使用频率的角度,将隐喻分为“方位隐喻”、本体隐喻与结构隐喻、“根隐喻与派生隐喻”以及“新鲜隐喻、一般隐喻和死喻”。
  二、隐喻映射机制对名词性隐喻的认知分析
  名词性隐喻就是指名词构成的隐喻,是隐喻句法构成特征的其中一种。下面我们将从隐喻的映射机制出发,再结合实例,从认知角度来解释以下三类具有不同语法特征的名词性隐喻产生原因和认知途径:
  (一)充当主语、宾语、表语、同位语等成分
  1.作主语
  (1)赞助商的另一个挑战来自于竞争对手。
  挑战是从根隐喻“经济竞争是战场”派生出来的,始源域是战场,目标域是经济竞争。隐喻分为三种类型,其中结构隐喻是指从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有着规律的对应关系,始源域的认知结构被系统的映射到目标域,虽然不是全部,但这样的映射关系是单向而多层的。以上隐喻均为结构隐喻。
  2.作宾语
  (2)翻过了高山,穿越了迷雾,我爱你依然纯如朝露。
  (3)We may have to go our separate ways.
  以上都是描写爱情的句子。可看出“爱情”在汉英两种语言中都被隐喻成了旅行==旅程,一方面反映了中英两国人民在描述爱情方面存在思维共性,另一方面暗含了“爱情是旅程”这一共同的概念隐喻。其中,旅程是始源域,爱情是目标域。“高山”和“迷雾”体现了旅程中“障碍”与爱情的“困难”的实体对应以及旅程中“走路的人遭遇旅程障碍”与爱情的“恋爱中的人遇到困难”的关系对应;“our separate ways”说明了旅程中“岔路口”与爱情的“感情的分歧”的实体对应和旅程中“走路的人之间结伴或分开”与爱情的“恋人之间的和与分”的关系对应。
  3.作表语
  (4)地球是人类的母亲。
  (5)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从这两个例子来看,我们可知它们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前者把“地球”拟作“母亲”,后者把“兴趣”拟作“老师”。《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说,也许最明显的本体隐喻是指将物理对象进一步确定为一个人,这使我们能够从人类的动机、特征和活动来理解各种各样关于非人类实体的经验。但是,拟人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统一的一般过程,每个拟人化都会随所挑选出的人物的不同方面而发生变化。由此可知,例(4)(5)均属于本体隐喻,前者将喻体(母亲)中养育后代特征转移到本体(地球),后者将喻体(老师)中具有启发学生的特征转移到本体(兴趣)。   此外,还有一种在句中作表语的名词性隐喻是根隐喻派生出来的,这些隐喻往往存储在人类概念体系之中,一般不被人们察觉,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和世界的早期认识。据统计,普通语言中大约70%的隐喻表达式都是由根隐喻派生出来的。这些隐喻概念不仅在思维和语言中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而且与文化具有一致性。
  (二)充当所有格、名词修饰语
  首先,对所有格形式的名词性隐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其中,演说者使用了大量生动的所有格形式的名词性隐喻,例如:beacon of hope(希望之灯塔),flames of withering heights(熊熊火焰之山),long night of captivity(被困在漫漫长夜),manacles of segregation(种族隔离之枷锁),the corners of American society(美国社会的角落),the bank of justice(正义之金库),riches of freedom(自由的财富),sunlit path of racial justice(种族隔离之光明大道),quicksands of racial justice(种族不平等之流沙),palace of justice(正义之宫)等等。从隐喻的映射机制来看,这些名词性隐喻都把具体的概念映射到抽象的概念上,力图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取得了极为强烈的认知和修辞效果。另外,所有格形式的名词性隐喻在人体隐喻化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例如:the bed’s head(床头),eye of a needle(针眼),head of an arrow(箭头),lip of a bowl(碗口),neck of a shirt(衣领),arm of a chair(扶手),foot of a mountain(山脚)等等,这些都是从人体域到具体物体域的映射;head of state(州长),skeleton of a story(故事的核心),heart of a city(市中心),heart of a problem(问题的实质)等等,这些都是将人体域映射到抽象域。
  其次,充当名词修饰语成分的名词性隐喻有:手心、心头、额头、肩头、脚趾头、眉头、脚心、手背、心口、脚脖子、腿肚子等。从隐喻的映射机制来看,这些隐喻都是人体域内两个器官之间的结构映射。作为双域的两个器官之间具有这样的关系:一个为中心词,充当目标域;另一个为修饰成分,充当源域。例如,在“眉心”一词中,中心词“眉”为目标域,修饰词“心”为源域。他们之间的映射表现为把源域里心位于人体中央这一位置特征映射到目标域,从而隐喻性的表达了“两条眉毛的中心”这一概念,既准确又便利。
  (三)其他类名词性隐喻
  有一部分名词性隐喻又可称为命名式隐喻。绰号就是一种典型的命名式隐喻,如“学霸”(成绩优异又刻苦努力的好学生)、“学神”(天资聪颖、效率高、成绩好的学生)、“学渣”(成绩处于下层的学生)、“特困生”(一上课就睡觉的学生)、“男神”(长相帅气的男生)、“女神”(美丽漂亮的女生)、“月光公主”(每个月工资都花的精光的人)、“四眼儿”(戴眼镜的人)。这类隐喻常以本体中较为显著的特点为基础,用不同的喻体来喻指具有不同鲜明特征的本体。他们的特点往往是具体语境中用来指称某些与字面意义不符,但大家都熟悉其指称对象的隐喻。
  三、结语
  现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认知现象。语言中的隐喻有很多种表现形式,并且反映了人类思维的隐喻性。根据隐喻的句法特征,我们可将其分为名词性隐喻、动词性隐喻、形容词性隐喻、副词性隐喻、介词性隐喻等。然而,本文通过运用概念隐喻映射机制,再结合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的名词性隐喻语料,仅详细的探讨了三种具有不同语法特征的名词性隐喻的产生原因和认知途径。通过对这些名词性隐喻的例子的分析,发现这类隐喻不仅与我们对周围事物的经历或体验嘻嘻相关,而且已经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
  参考文献:
  [1]戴卫平,于红.“eye”的隐喻研究[J].英语研究,2009.
  [2]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4]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6]徐盛桓.隐喻为什么可能[J].外语教学,2008.
  [7]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8]朱永生.名词化、动词化与语法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
其他文献
到丽江似乎是一种约定.总有一种感觉,走过某些地方是一种践约,在践约中认识了路,认识了什么样的路也就认识了什么样的自己.在到丽江之前,先在汤世杰先生的小说《情死》和散文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直肠癌根治术的有效性。方法:筛选2014年7月-2015年7月于我院治疗的直肠癌患者共7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研究组(n=38例,以腹腔镜下保留盆
由于不同的时代环境和社会认知条件,对《原野》的接受阐释经历了一条从误解、曲解到正解,再到多元化理解的道路.进入新世纪后,王延松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对《原野》进行了大
1rn躺着.rn他睡不着.rn他感到无端的焦躁.脑子里有无数个念头,话语涌动,却又不知那都是些什么.rn看样子又要失眠了.最近一段时间,他总是处在这样一种状态当中.寂静的黑夜让他
摘 要:文化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英汉民族经过漫长的时间形成了各自的文化特色。英语和汉语是英汉文化的载体和体现方式,隐含了深厚的文化和文化差异。正是这些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在许多英汉译例中文化因素并未准确体现,这是导致许多英汉译例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主要探讨英汉翻译中文化因素的缺失以及文化因素对英汉翻译的意义,旨在为英汉翻译实践提供一些借鉴。
我与秀山的关系rn我不知道自己的思想是什么颜色的.我喜爱橙色、绿色、蓝色、白色和黑色.这也许是受到秀山的光与影的浸泡.林中的阳光、古寺的夜晚、古碑的色泽,可以随时让我
高加林作为中国改革时期陕北高原上的知识分子,他的人生辗转透露出了知识分子奋斗前进品质的同时还兼具着违心、茫然的性格弱点,本文试图从高加林作为知识分子的奋斗、爱情的
【摘要】在现今多元学习的教育环境中,教师的教学法不能再墨守成规,否则将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社会的要求,时代的呼唤。本文就新课改背景下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合作学习的策略等问题,在有针对性实施合作学习中怎样更好地提高教学有效性等方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浅显的认识。  【关键词】新课程 合作学习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4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目的:分析CT检查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与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