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岛从1891年建置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不到60年的时间里曾于1914-1922年,1938-1945年两度被日本占领,在此期间曾有大量明信片被印制和发行。这些明信片涉及题材广泛,包括军事、建筑、古迹、风光等,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资料,虽然我们无法确定其发行的具体数量。却可以肯定其数量之大,因为即便经过战乱,我们现在仍能看到有相当数量日占时期的明信片存留于世。
邮寄来自异国他乡的风景明信片,曾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最流行的时尚之一。青岛在1897-1914年曾被德国占领,当时亦曾发行过大量明信片。比较来看,德占时期的明信片更多地涉及到青岛的社会状况,如乡土遗风城市风情和风景建筑等。而日占时期明信片虽然也有反映建筑和风光的,但大多数明信片发行的目的是为了彰显日本的军功统治,以激励日军士气。
日军攻陷青岛后,于1914年11日14日发布占领青岛宣言,从此开始了对青岛长达8年的第一次殖民统治。与德占时期相比,日本在青岛的行政管理带有浓厚的军事化色彩。11月26日日本陆军发布第八号军令,宣布设青岛守备军司令部。守备军司令既是当地驻军的最高指挥官,又是民政署的上级领导者。除了行政权和军事权外,他还可以军令,军示的形式颁布命令,管辖范围及于济南、潍县,青岛,其权力远远大于德占时期的胶澳总督。青岛守备军司令部设在原德国胶澳总督府旧址,后曾先后作为胶澳商埠办公署。青岛市政府等。
为了达到其永远统治的目的,日本政府除了将大量日本人移居到青岛,并将青岛的地名路名都改为日本名字,还于1915年在若鹤山(今贮水山)修建了“青岛神社”,仿佛置身于日本本土。日本人还在神社周围和森林公园(今中山公园)内大规模引种樱花,形成一条长近1公里,贯通公园南北的樱花长廊,森林公园被更名为“旭公园”,园内还修建了一座花岗岩纪念碑——“忠魂碑”,以纪念在日德战争中死去的日本官兵。该碑于抗战胜利后被拆除。
日本侵占青岛后,一方面牢牢控制着与青岛经济命脉相关的海港、海关、铁路,邮电等管理权,一方面加紧了对青岛,山东资源的掠夺和输出。据说占领青岛后,日本成为当时全球物价最贵的国家,因此它不得不从中国进口食品。第一次日占期间的一项明显特征就是通过青岛向日本出口了大量食品,包括牛肉,鸡蛋、食盐等。所示为1916的青岛客货运情况。
为实施军国主义教育,培养侵略中国的后备军和殖民统治机构需要的各种人才,日本按其本国学制和办学规模为日本人驻青岛子女开办多类学校。这些学校的建筑样式壮观,设备完善。其中建在今鱼山路的日本中学校即是其中的代表,现为中国海洋大学办公楼。此外,还有青岛高等女学校,中国语学校、私立青岛学院等。
与德国侵占青岛前一样,日本在占领青岛之前,也对青岛做了大量的调查,这些都成为其占领后能马上推出统治策略的先决条件。而在占领之后,日本更是加强了对青岛乃至山东腹地的社会经济调查活动,曾有20余家日本机构先后在青岛进行过各种调查活动。设置在馆陶路的日本取引所及其旁边的青岛日本商工会议所都曾参与对青岛的调查,尤其是日本商工会议所,作为日本在青岛的最重要的调查机构之一,其调查活动大致从1915年至1945年持续了30年之久,其所做的大量调查报告为日本军国主义提供了重要的情报。
1922年12月10日,中国政府从日本人手中收回青岛。同一天,太平路14号(原为德华银行青岛分行旧址)上的日本总领事馆开馆。其拥有上百名武装警察和宪兵,颐指气使,横行霸道,俨然是青岛的太上皇,根本不把中国政府看在眼里。1928年,青岛各界群众抗议日军制造济南五三惨案将该馆捣毁。1935年馆址迁到太平路25号。1937年9月闭馆。1938年1月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该馆复馆,直接参与对青岛的统治。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青岛市政府奉令于1946年3月对该馆进行接收。
随着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1月10日,青岛再度沦陷于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之下。如果说,第一次占领时期日本对青岛还能进行一定的规划和治理。那么第二次日占时期,在全面侵华战争的背景下,青岛只能更多地处于一种战争状态。这一点,从第二次日占时期的明信片也能感受出来。我们能见到的这个时期的明信片相对第一次日占时期不仅数量明显减少,内容亦更单纯,基本以与战争有关的内容居多。
1938年3月10日,日本第一舰队进入青岛港,之后又有大批日本海军进入青岛,虽然在第二次日占时期青岛亦驻有部分日本陆军,但青岛所处的海防战略位置决定了其权力只能掌控于日本海军之手。
第二次日占时期,来青的日侨较第一次占领时期继续增多,到1944年在青岛居住的日侨已增加至4万多人。位于今湖北路上的日本居留民团是当时青岛最大的外侨组织。在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庇护下。该居留民团不仅殴拘华人,走私贩毒,还经常制造事端,网罗侨民以危害中国利益。抗日战争胜利后,该居留民团被解散。第二次日占时期,由于日本军国主义的经济垄断和疯狂掠夺,青岛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遭到严重破坏,经济近代化和产业改进进程骤然中断,社会经济陷入全面萧条和破败,青岛所遭受的是比第一次日占时期更残酷的殖民统治。
虽然,两次日占给青岛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但青岛却因其地理位置的优势一直是东亚最美丽的城市之一。日占时期的明信片中有很多反映青岛风光的内容,包括青岛全景,青岛栈桥、海水浴场等。在满清遗臣、退职官僚和富商大贾眼中,青岛是一个特别适合居住、生活的好地方,在外国人眼中,青岛是近代中国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国际色彩相对浓厚的城市,适合实施他们的各项经济,文化甚至政治计划。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青岛让无数人流连忘返。
邮寄来自异国他乡的风景明信片,曾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最流行的时尚之一。青岛在1897-1914年曾被德国占领,当时亦曾发行过大量明信片。比较来看,德占时期的明信片更多地涉及到青岛的社会状况,如乡土遗风城市风情和风景建筑等。而日占时期明信片虽然也有反映建筑和风光的,但大多数明信片发行的目的是为了彰显日本的军功统治,以激励日军士气。
日军攻陷青岛后,于1914年11日14日发布占领青岛宣言,从此开始了对青岛长达8年的第一次殖民统治。与德占时期相比,日本在青岛的行政管理带有浓厚的军事化色彩。11月26日日本陆军发布第八号军令,宣布设青岛守备军司令部。守备军司令既是当地驻军的最高指挥官,又是民政署的上级领导者。除了行政权和军事权外,他还可以军令,军示的形式颁布命令,管辖范围及于济南、潍县,青岛,其权力远远大于德占时期的胶澳总督。青岛守备军司令部设在原德国胶澳总督府旧址,后曾先后作为胶澳商埠办公署。青岛市政府等。
为了达到其永远统治的目的,日本政府除了将大量日本人移居到青岛,并将青岛的地名路名都改为日本名字,还于1915年在若鹤山(今贮水山)修建了“青岛神社”,仿佛置身于日本本土。日本人还在神社周围和森林公园(今中山公园)内大规模引种樱花,形成一条长近1公里,贯通公园南北的樱花长廊,森林公园被更名为“旭公园”,园内还修建了一座花岗岩纪念碑——“忠魂碑”,以纪念在日德战争中死去的日本官兵。该碑于抗战胜利后被拆除。
日本侵占青岛后,一方面牢牢控制着与青岛经济命脉相关的海港、海关、铁路,邮电等管理权,一方面加紧了对青岛,山东资源的掠夺和输出。据说占领青岛后,日本成为当时全球物价最贵的国家,因此它不得不从中国进口食品。第一次日占期间的一项明显特征就是通过青岛向日本出口了大量食品,包括牛肉,鸡蛋、食盐等。所示为1916的青岛客货运情况。
为实施军国主义教育,培养侵略中国的后备军和殖民统治机构需要的各种人才,日本按其本国学制和办学规模为日本人驻青岛子女开办多类学校。这些学校的建筑样式壮观,设备完善。其中建在今鱼山路的日本中学校即是其中的代表,现为中国海洋大学办公楼。此外,还有青岛高等女学校,中国语学校、私立青岛学院等。
与德国侵占青岛前一样,日本在占领青岛之前,也对青岛做了大量的调查,这些都成为其占领后能马上推出统治策略的先决条件。而在占领之后,日本更是加强了对青岛乃至山东腹地的社会经济调查活动,曾有20余家日本机构先后在青岛进行过各种调查活动。设置在馆陶路的日本取引所及其旁边的青岛日本商工会议所都曾参与对青岛的调查,尤其是日本商工会议所,作为日本在青岛的最重要的调查机构之一,其调查活动大致从1915年至1945年持续了30年之久,其所做的大量调查报告为日本军国主义提供了重要的情报。
1922年12月10日,中国政府从日本人手中收回青岛。同一天,太平路14号(原为德华银行青岛分行旧址)上的日本总领事馆开馆。其拥有上百名武装警察和宪兵,颐指气使,横行霸道,俨然是青岛的太上皇,根本不把中国政府看在眼里。1928年,青岛各界群众抗议日军制造济南五三惨案将该馆捣毁。1935年馆址迁到太平路25号。1937年9月闭馆。1938年1月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该馆复馆,直接参与对青岛的统治。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青岛市政府奉令于1946年3月对该馆进行接收。
随着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1月10日,青岛再度沦陷于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之下。如果说,第一次占领时期日本对青岛还能进行一定的规划和治理。那么第二次日占时期,在全面侵华战争的背景下,青岛只能更多地处于一种战争状态。这一点,从第二次日占时期的明信片也能感受出来。我们能见到的这个时期的明信片相对第一次日占时期不仅数量明显减少,内容亦更单纯,基本以与战争有关的内容居多。
1938年3月10日,日本第一舰队进入青岛港,之后又有大批日本海军进入青岛,虽然在第二次日占时期青岛亦驻有部分日本陆军,但青岛所处的海防战略位置决定了其权力只能掌控于日本海军之手。
第二次日占时期,来青的日侨较第一次占领时期继续增多,到1944年在青岛居住的日侨已增加至4万多人。位于今湖北路上的日本居留民团是当时青岛最大的外侨组织。在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庇护下。该居留民团不仅殴拘华人,走私贩毒,还经常制造事端,网罗侨民以危害中国利益。抗日战争胜利后,该居留民团被解散。第二次日占时期,由于日本军国主义的经济垄断和疯狂掠夺,青岛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遭到严重破坏,经济近代化和产业改进进程骤然中断,社会经济陷入全面萧条和破败,青岛所遭受的是比第一次日占时期更残酷的殖民统治。
虽然,两次日占给青岛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但青岛却因其地理位置的优势一直是东亚最美丽的城市之一。日占时期的明信片中有很多反映青岛风光的内容,包括青岛全景,青岛栈桥、海水浴场等。在满清遗臣、退职官僚和富商大贾眼中,青岛是一个特别适合居住、生活的好地方,在外国人眼中,青岛是近代中国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国际色彩相对浓厚的城市,适合实施他们的各项经济,文化甚至政治计划。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青岛让无数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