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可夫斯基的电影理念研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feij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重点探讨塔可夫斯基的电影理念,分为三部分进行论述,首先对塔可夫斯基的“诗性”电影进行一定的分析;然后对塔可夫斯基 “雕刻时光”的电影观有所论述,其中包含了电影时间解析,以及有关蒙太奇理念问题的讨论,最后就塔可夫斯基个人化的创作手法有所论述。
  【关键词】:塔可夫斯基;电影理念;诗性;雕刻时光
  一、塔可夫斯基的“诗性”电影
  “诗电影”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认为电影应当表现自由,追求隐喻,并且不被情节所约束。之后引进到苏联,比如爱森斯坦等人赞同。而塔可夫斯基的作品也常常被贴上“诗电影”的标签,主要由于其作品中较感性的叙事方式、哲学化的主题以及经常出现的“(容易被人误以为的)符号化”元素。然而塔可夫斯基本人对于“诗电影”并无好感,他认为所谓“诗电影“实际上完全脱离了真实的生活记录,成了流于表面的形式主义做法。就如他所说的:“传统剧本总是把影像按照剧情的僵固逻辑做直线式串联。那种吹毛求疵的连结方式常常很武断地把事件依照一种抽象的次序排列……将复杂的人性做了过分简略的诊释。”[1]
  塔可夫斯基提出了“诗性”电影,而非“诗电影”,那么我们有必要来看看塔可夫斯基所谓的“诗性”电影到底是如何的?与“诗电影”又有何区别呢?
  1、有关“诗性”的定义
  可以说“诗性”是一种思维逻辑,它并不是如“诗电影”般只是一种风格,这种思维逻辑被运用在电影叙事层面,塔可夫斯基反对传统的按照剧情发展进行死板的线性剪辑,而是将现实的记录与人物心理的外化进行“诗性”的逻辑构建,简单说诗与电影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记录真实生活,记录真实现象。因此模仿诗的叙事形式来进行电影创作时也同样是现实的记录,让观众自己去观察其中内在的关系,而导演只是负责尽可能多的营造现实时空之真实性,或所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性,而非限定某一种框架或意识而限制了观众的思考空间。
  2、“诗性”电影中的 “真实性”
  前面曾提到塔可夫斯基电影中对现实的直接记录,那么接下里我们就有必要对“诗性”的真实性进行一场深入探讨,就像塔可夫斯基所言:“电影之所以为电影,其最根本的意义在我看来,首先是运用事实这样的方式对时间的流逝进行真实的记录。”[2]
  塔可夫斯基要求影片中的各种形象务必遵照现实世界所具备的形式,而且这样的“真实性”并不仅仅附着在客观事物层面,更是充分使用在人物的主观层面,比如像梦境、回忆、幻想等等形式,这些形式虽然并非属于客观上的那种真实,却恰恰是更彻底的真实,即人物内心的真实,我们发现这些真实性的表达同样少不了情景的配合,气氛的渲染,环境的烘托,以此来最大尺度地达到镜头中的逼真感,这样才能与观众引发精神层面的共鸣。
  二、“雕刻时光”电影观
  “导演的工作实质是什么?……从庞大,坚实的生活事件所组成的“大块时光”中,将他不需要的部分切除、抛弃,只留下成品的组成元素,确保影像完整性之元素。”[3]这段话极为生动形象地概括了何为雕刻时光——一部电影的诞生过程,可见其对电影本体的充分认识以及对所谓蒙太奇理念的重新解读。
  1、电影时间
  塔可夫斯基常常关注人类生存的本源,也就是他追求真理的独特个性。这种对永恒的追求影响着对时间概念的理解,可以这样认为,时间即是一种生命存在的状态,这种状态被保存下来放入胶片中,这些影像本身就具备了永恒性,就可以指向生命的本源。当人们观看电影,就是与这段生命产生互动,引发我们的感受与情怀,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就完成了一种生命永恒的延续。
  2、对蒙太奇理念的重新解读
  塔可夫斯基对电影一系列认识,使得他对于传统苏联电影理念产生怀疑,其中以爱森斯坦为代表的蒙太奇理念是塔可夫斯基一再批判的重心。比较爱森斯坦与塔可夫斯基,当他们同样面对若干场景,而得到的结果是:爱森斯坦关注了其相互之间的意义(是文本本身不具备的,一种读者优先的思维模式),而塔可夫斯基却对此展开细致观察(是文本本身所具有的,一种作者优先的思维模式)。爱森斯坦关注画面之间的叙事性,是一种理性的衔接,以此来展现所要表达的理念;而塔可夫斯基更重视整体画面带给人的感性体验,让观众自由地去寻找声画背后的多重意涵,这些意涵紧紧联系着每一个个体他们的遭遇。从这里我们可以明显发现这是两种截然相反的创作思维,蒙太奇理念之所以显得造作是因为它完全经由导演主观编纂,而塔可夫斯基电影理念中的真实性恰恰来源于对现象本身的“服从”(可理解为细致入微的观察),而同时也释放了观众的理解空间。
  三、塔可夫斯基个人化的创作手法
  塔可夫斯基的电影可以说是独一无二,就如他所言“只有导演个人的观念才得以赋予该影片统一性。惟有透过作者主观视野分析的东西才能成为艺术的素材,才能构建一个反应现实的独特而且复杂的世界。”[4]说到塔可夫斯基的电影的个人化特色,又联系前面有关其对蒙太奇的重新解读,也容易让我们误解认为长镜头是塔可夫斯基的最大特色,从表面上看确实,但是通过塔可夫斯基许多的纪录片来看,其大部分作品的长镜头有过大量的删减,甚至不用,借此我们可以真正认识到塔可夫斯基电影理念的核心,他既不是在乎剪辑,也不是推崇长镜头,而是一种诗性的叙事方式与节奏韵律。
  1、诗性的叙事方式
  虽然诗和电影是完全两种不一样的艺术形态,但诗在描述一幕场景时,跟影像对自然的具象重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区别只是诗歌用了文字来进行表达,而电影则是“通过声音、色彩、线条、光影等电影技术的手段来产生诗的节奏、象征、隐喻、联想等等。”[5]在储存形式上,诗依靠文字进行保留,电影依靠时间再现人物与环境。另外,诗的逻辑性是较为私密的,诗隐藏了一些不为人知的遭遇,却能真实传达一种生命的态度。塔可夫斯基在时间上的构建也同样如此,他并不寻求面面俱到,仿佛要说清楚所有人物事件的来龙去脉,然而借着碎片化时间的拼凑,我们已能意识到个人所面临的遭遇,以及外界环境所带给人的张力,这种诗性的叙事方式值得我们在观影时细细品味。
  2、诗性的节奏韵律
  就塔可夫斯基看来,不论是剪辑(包含蒙太奇)还是长镜头均为了一种本质目的,即营造影片整体的节奏变化,通常在现代电影中我们看到的比如短镜头之间的快速切换、景别与视角的变化等等,借此以激起观众的情绪。而塔可夫斯基电影中的节奏韵律却依照人物内心变化而展开,这样观众就不会被剪辑痕迹所打搅,并尽可能多地关注人物感受与想法,比如通过影片中的时间无序排列、眼神剪接、声音衔接等。充分挖掘了人物内心的各样情感体验,使得影片在精神上与观者建立共鸣。
  四、结语
  本文探讨了塔可夫斯基的电影理念,其中包括塔可夫斯基的“诗性”电影、“雕刻时光”的电影观以及个人化的创作手段,我们可以发现塔可夫斯基对于真实性的极度追求,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全面挖掘,以及对电影理念的深刻理解及创造性突破,值得后人长久的学习与借鉴。
  参考文献:
  [1](苏)安德烈·塔可夫斯基(AndreyTarkovsky).陈丽贵,李泳泉,译.雕刻时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14.
  [2]李宝强编译.七部半——塔尔科夫斯基的电影世界[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263-283
  [3] (蘇)安德烈·塔可夫斯基(AndreyTarkovsky).陈丽贵,李泳泉,译.雕刻时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64.
  [4] [2]李宝强编译.七部半——塔尔科夫斯基的电影世界[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30.
  [5] 彭辉. 塔尔科夫斯基诗电影研究[D].重庆大学,2006.
其他文献
【摘要】:《歌劇魅影》这部作品在世界音乐剧发展史上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演唱角度来看,这一音乐剧基于美声唱法,同时又将通俗音乐元素融入其中,如此便成为了音乐剧声乐演唱技巧的优秀典范。文章主要是通过例证分析法来解读《歌剧魅影》中的一些经典唱段,继而对美声唱法在音乐剧中运用的特点进行总结,希有助于相关研究。  【关键词】:音乐剧;美声唱法;《歌剧魅影》;应用  从音乐剧发展的整个历程来看,一直在受到
期刊
【摘要】:“每一个人都会老”,这是《飞越老人院》中老人院门口的一条标语。客观来讲,《飞越老人院》是近年来国产电影的诚意之作。一个封闭单调的老人院,一群孤独寂寞的老人,和一个圆梦的故事。而《桃姐》也是同样题材的电影,同样是关于老人院,关于老人,关于老人的生活,难免会将它们做一个对比。文章从人物困境、家庭困境、生活环境困境三个方面来浅析《桃姐》与《飞越老人院》的困境突破的区别。  【关键词】:桃姐;飞
期刊
台湾作家白先勇在上世纪80年代,把自己的短篇小说改编成同名话剧《游园惊梦》。在话剧中插入戏中戏——昆曲《牡丹亭之游园惊梦》,使得其剧作在结构、寓意上皆独有匠心。按作者白先勇的意思,是“美人迟暮的故事,又感于昆曲之式微而作。”《游园惊梦》讲述了嫁作为将军夫人的唱戏女子蓝田玉参加一次戏曲筵席的故事,她不复是当年的红人,蜗居在台南过着孤苦伶仃的日子。赴宴时她不断回忆起沧桑往事,听着耳熟能详的昆曲,不禁感
期刊
【摘要】:早在1979年,《新闻法》就被提上立法议程。但距今38年过去,中国的《新闻法》仍未出台。在这期间,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为何新闻立法一直困难重重?本文将从新闻立法的必要性,新闻立法的困境以及如何推动新闻立法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闻法》;新闻立法;困境  一、新闻立法的必要性  (一)当前我国新闻业如何接受规范  1.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  《宪法》是我国
期刊
【摘要】:大数据背景下,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增长,电视数据新闻由于本身特有的优势:信息量大而且简单直观明了吸引了大众的眼球,数据新闻因此应运而生。电视数据新闻最早发展于国外,受到全球化的发展影响,我国电视数据新聞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但是作为一种新的数据化发展,它又有着自身的发展现状以及问题,本文就大背景数据下电视数据新闻发展的瓶颈以及发展的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希望给大家带来有价值的信息。  【
期刊
【摘要】:特朗普在大选中获胜,选举中特朗普负有争议的媒介形象成为了社会讨论的焦点。本文将探析特朗普在我国主流媒体中的媒介形象。分析《人民日报》对特朗普的四个报道框架,分别为美国大选框架、中美关系框架、世界经济框架以及媒体影响力框架。  【关键词】: 特朗普;媒介形象;框架分析;人民日报  一、研究背景  2016年11月9日,唐纳德·特朗普占胜竞选对手希拉里·克林顿,将成为美国第58届总统。特朗普
期刊
【摘要】:依托于被盗链网站提供的内容寄生发展营利,聚合平台盗链实质替代了权利人提供作品的方式和渠道,架空了权利人在信息网络中传播作品的控制力。虽然其向用户提供在线作品接触,不需要获得作品的数据形式,但基于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排他性,应认定盗链行为侵犯了信息网络传播权。  【关键词】:聚合平台;盗链行为信息网络传播权  一、聚合平台盗链行为特征  随着互联网通讯技术的进步、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网民上网设
期刊
2015-2016年,重庆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始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构建文化志愿服务体系、探索特色文化志愿服务模式、提升文化志愿者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通过创新工作方式和活动载体,探索具有地方和行业特色的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模式和活动形式,建立起覆盖不同区域、各具特色的服务项目,扎实开展全民艺术知识、全民艺术欣赏、
期刊
【摘要】:媒介是信息传播的工具,媒介与文学之间密切相关。现代社会媒介技术不断进步,以广播、电视、电影、网络为代表的电子媒介对文学的发展和传播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方面媒介形式的变化,促进了文学的便捷化,立体化传播,另一方面文学的发展并非能够及时的跟上媒介的发展速度,所以才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只有深刻的认识到电子媒介对于文学产生的影响,才能真正地把握媒介这一有用的信息传递工具,促进文学
期刊
【摘要】:本文从面料再造概述入手,着重分析了面料再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和应用技术,并探索了面料再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原则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面料再造;服装设计;应用;策略  随着服装设计的发展,服装设计的艺术性和装饰性要求越来越高,服装设计方法也越来越多。而面料是服装设计的主要材料,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面料再造是当前服装设计理念下的新型服装设计技术,能够为服装设计师提供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