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普通话的推广普及,加强大学生的普通话培训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应用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语言学研究成果的指导下,开展大学生普通话教学与实践研究,对大学生普通话教学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语言学 普通话 培训
随着大学生普通话培训工作的不断开展,普通话教学在大学教学以及普通话测试培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语言学是一门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科学运用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来指导大学生普通话培训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运用语言学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普通话水平意识
在校大学生学习和运用普通话,是国家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未来公民素质的具体体现。目前,大学生由于受到城市环境、求职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普通话学习只是为了测试合格满足毕业条件,也有一少部分学生将其作为考取教师资格证的条件来进行学习。在校大学生的普通话学习,虽有统一教学的环节,但是学习者只是被动地学习,学习效果很差。因此,树立正确的普通话观念就成为当代高校普及普通话的首要任务。
从语言学角度看,普通话不仅仅作为一种简单交流语言而存在,它还是社会主流和权威语言形式的标志, 是社会意志的集中体现。我们所认可的普通话是主流意识形态、主流价值观念的一种体现形式,也是受尊崇人群所应掌握的基本技能。简单地说,随着普通话的普及以及随着运用普通话标准化及规范化程度的大幅提升,讲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代表着一个人的整体形象和基本素质。我们应该让学生意识到普通话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具有高素质、文明程度更高的社会群体所应掌握的技能,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这也对普通话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进而促使高校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思维能力的训练促进普通话水平的提高
普通话不仅是一种交际工具, 而且也是表达运用者思维的有效载体。目前高校的普通话测试工作结果反应出大部分学生在测试中前三项能得到较高分数, 但在说话项目中得分很低,说话内容单调枯燥、词不达意, 条理混乱,缺乏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多地表现在开口说几句后就无法继续,甚至陷入长时间的沉默和尴尬。这种普通话语音语言表达较为规范,但语言组织能力差的情况反映出普通话课堂教学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认知语言学是以研究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为出发点,认为语言是思维的映射。所以训练普通话,重要的是训练测试者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采取从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展开的训练办法,先从完全依靠文字材料的朗读表达着手,再通过“自说自话”,即自己对自己说话这种形式来训练口语表达能力。表面看,这种方法是在练嘴,实际上是在训练思维能力。思维的清晰性体现在言之有序,逻辑性强,干净利落。“自说自话”就是在以学习性“说”,训练自己把问题的层次、重点等一步一步想清楚,想透彻,使思维变得清晰。思维的灵敏性就是要把想到的内容用言语表达出来。这既要具有熟练运用语言的能力,又要有灵敏的思维,能根据表达的需要,迅速准确地驾驭语言。“自说自话”是通过多次练习,训练思维的灵敏性,以这种形式提升学生语言能力,最终使学生可以熟练的运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口语表达和交际。
三、 认知语言学对普通话培训的作用
教师应在课堂培训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普通话不仅仅是学习语言的过程,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在课堂上设置自由、轻松环境,请愿望强烈的学生进行口语练习,其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比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通过设置大学生们关心的热点话题, 如爱情、考试、就业等,创造出每个人都有想说、能说的条件。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进行普通话训练,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锻炼了学生的心理承受力, 最终增强了学生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信心。
同时,要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及生活中坚持使用普通话,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口语活动,锻炼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充分利用学生的活动平台,将普通话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渗透到学生的各项日常活动中去,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普通话水平,增强自信。例如:通过辩论赛、演讲赛、朗诵比赛、话剧表演大赛等学生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觉地练习普通话,促进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四、用语言学迁移理论指导普通话培训工作
高校学生来自祖国各地,学生之间的语言习惯差异很大,受方言的影响也较大,无论是在语音、用语习惯还是语法上,都表现出较浓的方言色彩。同时,由于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所接受的语言教育水平大相径庭,再加上社会环境以及家庭影响等因素导致学生之间的普通话基础差异较大。因此,大学生在接受普通话教学前所固有的多元性语言状况,必然成为干扰普通话学习的语用障碍,这些因素通常是普通话教学要解决的问题。
语言学上的迁移理论分正迁移与负迁移两种:当用语规则与目的语规则相同或相近时,迁移是积极的,起到促进作用,称为正迁移;当用语与目的语之间出现差异时,起到干扰作用,迁移是消极的,称为负迁移。我们首先要解决方言作为第一语言的干扰,应利用语言学中正负迁移效应,强化为正迁移效应,弱化其方言要素对普通话学习的负向影响。大学生素质高,接受能力强,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正确的指导方法来提高水平。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的讲授与示范,利用迁移理论,在教学当中,将普通话的特点,与方言进行比较,从语音、词汇、语法、结构等各个方面通过对比来研究,不仅于普通话教学方法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建立多元的教学手段和测评标准。
五、利用语言学习需求和语言价值,促进普通话发展
在高校仅仅是把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作为学生毕业的条件,出现学生“学了不用,测后不管”的现象。实际上某一语言有无学习需求,有多高的学习需求,取决于该语言有无社会需求;而该语言有无社会需求,本质上取决于该语言在社会生活中所具有的价值。在我国普通话的价值,已经体现在许多行业的入门要求上。如教师,播音员、主持人、导游、对外汉语教学,这些行业的限制条件其实就是在千方百计地提升普通话的使用价值。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普通话的价值,开展分层次教学。一种是以了解、掌握普通话为目的的初级班,其成员大部分是在校学生。第二种是以熟练运用普通话为目的的高级班,其成员是热爱普通话,对普通话有更高要求的学生。对于第二种学生,高校可以开发各类普通话教学产品和教学服务衍生产品,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对促进教学水平,提升教学途径也有积极的意义。
总之,探索高校大学生普通话培训的新方法,运用成熟的语言学成果,通过科学合理的培训,激发大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对推动全民族普通话水平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永新.汉外语言文化对比与对外汉语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2]胡壮麟.语言学教程(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康灿辉.以对比分析为基础的语音教学模式初探[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4]李学军.从普通话测试看师范院校普通话教学[ J].教育与职业, 2007.
关键词:语言学 普通话 培训
随着大学生普通话培训工作的不断开展,普通话教学在大学教学以及普通话测试培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语言学是一门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科学运用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来指导大学生普通话培训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运用语言学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普通话水平意识
在校大学生学习和运用普通话,是国家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未来公民素质的具体体现。目前,大学生由于受到城市环境、求职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普通话学习只是为了测试合格满足毕业条件,也有一少部分学生将其作为考取教师资格证的条件来进行学习。在校大学生的普通话学习,虽有统一教学的环节,但是学习者只是被动地学习,学习效果很差。因此,树立正确的普通话观念就成为当代高校普及普通话的首要任务。
从语言学角度看,普通话不仅仅作为一种简单交流语言而存在,它还是社会主流和权威语言形式的标志, 是社会意志的集中体现。我们所认可的普通话是主流意识形态、主流价值观念的一种体现形式,也是受尊崇人群所应掌握的基本技能。简单地说,随着普通话的普及以及随着运用普通话标准化及规范化程度的大幅提升,讲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代表着一个人的整体形象和基本素质。我们应该让学生意识到普通话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具有高素质、文明程度更高的社会群体所应掌握的技能,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这也对普通话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进而促使高校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思维能力的训练促进普通话水平的提高
普通话不仅是一种交际工具, 而且也是表达运用者思维的有效载体。目前高校的普通话测试工作结果反应出大部分学生在测试中前三项能得到较高分数, 但在说话项目中得分很低,说话内容单调枯燥、词不达意, 条理混乱,缺乏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多地表现在开口说几句后就无法继续,甚至陷入长时间的沉默和尴尬。这种普通话语音语言表达较为规范,但语言组织能力差的情况反映出普通话课堂教学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认知语言学是以研究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为出发点,认为语言是思维的映射。所以训练普通话,重要的是训练测试者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采取从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展开的训练办法,先从完全依靠文字材料的朗读表达着手,再通过“自说自话”,即自己对自己说话这种形式来训练口语表达能力。表面看,这种方法是在练嘴,实际上是在训练思维能力。思维的清晰性体现在言之有序,逻辑性强,干净利落。“自说自话”就是在以学习性“说”,训练自己把问题的层次、重点等一步一步想清楚,想透彻,使思维变得清晰。思维的灵敏性就是要把想到的内容用言语表达出来。这既要具有熟练运用语言的能力,又要有灵敏的思维,能根据表达的需要,迅速准确地驾驭语言。“自说自话”是通过多次练习,训练思维的灵敏性,以这种形式提升学生语言能力,最终使学生可以熟练的运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口语表达和交际。
三、 认知语言学对普通话培训的作用
教师应在课堂培训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普通话不仅仅是学习语言的过程,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在课堂上设置自由、轻松环境,请愿望强烈的学生进行口语练习,其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比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通过设置大学生们关心的热点话题, 如爱情、考试、就业等,创造出每个人都有想说、能说的条件。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进行普通话训练,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锻炼了学生的心理承受力, 最终增强了学生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信心。
同时,要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及生活中坚持使用普通话,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口语活动,锻炼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充分利用学生的活动平台,将普通话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渗透到学生的各项日常活动中去,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普通话水平,增强自信。例如:通过辩论赛、演讲赛、朗诵比赛、话剧表演大赛等学生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觉地练习普通话,促进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四、用语言学迁移理论指导普通话培训工作
高校学生来自祖国各地,学生之间的语言习惯差异很大,受方言的影响也较大,无论是在语音、用语习惯还是语法上,都表现出较浓的方言色彩。同时,由于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所接受的语言教育水平大相径庭,再加上社会环境以及家庭影响等因素导致学生之间的普通话基础差异较大。因此,大学生在接受普通话教学前所固有的多元性语言状况,必然成为干扰普通话学习的语用障碍,这些因素通常是普通话教学要解决的问题。
语言学上的迁移理论分正迁移与负迁移两种:当用语规则与目的语规则相同或相近时,迁移是积极的,起到促进作用,称为正迁移;当用语与目的语之间出现差异时,起到干扰作用,迁移是消极的,称为负迁移。我们首先要解决方言作为第一语言的干扰,应利用语言学中正负迁移效应,强化为正迁移效应,弱化其方言要素对普通话学习的负向影响。大学生素质高,接受能力强,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正确的指导方法来提高水平。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的讲授与示范,利用迁移理论,在教学当中,将普通话的特点,与方言进行比较,从语音、词汇、语法、结构等各个方面通过对比来研究,不仅于普通话教学方法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建立多元的教学手段和测评标准。
五、利用语言学习需求和语言价值,促进普通话发展
在高校仅仅是把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作为学生毕业的条件,出现学生“学了不用,测后不管”的现象。实际上某一语言有无学习需求,有多高的学习需求,取决于该语言有无社会需求;而该语言有无社会需求,本质上取决于该语言在社会生活中所具有的价值。在我国普通话的价值,已经体现在许多行业的入门要求上。如教师,播音员、主持人、导游、对外汉语教学,这些行业的限制条件其实就是在千方百计地提升普通话的使用价值。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普通话的价值,开展分层次教学。一种是以了解、掌握普通话为目的的初级班,其成员大部分是在校学生。第二种是以熟练运用普通话为目的的高级班,其成员是热爱普通话,对普通话有更高要求的学生。对于第二种学生,高校可以开发各类普通话教学产品和教学服务衍生产品,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对促进教学水平,提升教学途径也有积极的意义。
总之,探索高校大学生普通话培训的新方法,运用成熟的语言学成果,通过科学合理的培训,激发大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对推动全民族普通话水平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永新.汉外语言文化对比与对外汉语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2]胡壮麟.语言学教程(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康灿辉.以对比分析为基础的语音教学模式初探[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4]李学军.从普通话测试看师范院校普通话教学[ J].教育与职业,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