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类的普世价值决不是资产阶级学者所兜售的“普世价值”。人类的普世价值反映着全人类的共同需要并以全人类的共同需要为评价标准,它融合于世界上各国家、各民族追求的特殊价值中并通过这些特殊价值的追求表现出来,离开了这些特殊价值追求,人类的普世价值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它随着人类实践方式的改变、实践水平的提高而提高,是具体的、历史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普世价值
关于西方资产阶级学者提出的“普世价值”,我国学者对其展开了广泛地争论。在这场广泛的争论中,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在此站在马克思主义的视域下,谈一下自己对人类的普世价值和资产阶级学者所提出的“普世价值”的看法,有不恰当之处,敬请大家提出批评指正。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人类普世价值和揭示资产阶级学者提出的“普世价值”的本质和真实意图的方法论。我们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正确认识人类普世价值的实质,也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且才能揭示资产阶级学者所宣扬的“普世价值”的骗局和他们到处兜售所谓“普世价值”的真正目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所谓的价值就是主体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满足,它表示客体具有满足主体的属性,因此说价值是反映主体和客体之间关系的范畴。在主体与客体的价值关系中,主体是价值问题的中心,客体是否对主体有价值以及价值的大小根据客体能否满足于主体需要以及满足主休需要程度的大小来确定。根据价值的主体及范围的大小,价值的主体可以分为个人主体、集体主体和类主体,因此从价值主体范围来分,我们可以看出价值可以分为个人价值、集体价值和类价值。所谓的类价值也就是全人类作为主体的价值即我们所说的普世价值,但在这里的普世价值决不是资产阶级学者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反映资产阶级利益,为个别国家和国家集团推行其霸权主义、干涉别国内政的目的所兜售的“普世价值”。
首先,普世价值是以全人类为主体的价值,是以全人类的共同需要为评价标准的。从普世价值的主体来看,既然普世价值是以全人类为主体的价值,那么它的评价标准只能以全人类的共同需要为标准,而不能是以个别国家、个别国家集团的需要为标准,也不能以处在某一种特定生产方式中的人们的需要为标准。全人类作为实践的主体,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面向全人类并决定全人类发展命运的重大问题,诸如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战争和平问题、发展问题、宗教问题、恐怖主义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需要全人类站在共同需要的高度由全人类共同去解决。每一个国家、民族都是人类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对于符合整个人类需要的普世价值问题,应当由各个国家和民族共同去面对和商讨,而不是由哪个个别国家、个别国家集团站在自己需要的的角度用去解。如果它们从自己的需要出发,站在自身利益诉求上去解决,是根本不可能的,只是为人类徒添麻烦混乱罢了。现在一些别有用心的个别国家、个别国家集团站在自己本身利益的角度到处推行反映着自己利益和需要的所谓的“普世价值”,并强迫他国予以接受,说到底就是用自己的个别利益需求代替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这是典型的干涉主义、霸权主义。这种干涉主义、霸权主义的后果正如前所述只是给人类徒添麻烦和混乱罢了。事实胜于雄辩,现在的中东、北非地区如伊拉克、利比亚、埃及、叙利亚等等国家之所以内乱不断、民不聊生、各种社会矛盾尖锐化,无不是个别国家和国家集团为其自身利益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在这些国家推行其所谓的“普世价值”与当地的阿拉伯文明发生尖锐冲突的后果。
其次,普世价值就是适合和满足全人类共同需要的价值,它对整个人类来具有普遍性,但这种普遍性的价值只有通过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特殊价值表现出来,只有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特殊价值的前提下,人类的普世价值才有其现实性意义。人类的普世价值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特殊价值是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众所周知,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一方面,共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并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另一方面,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特殊性和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普世价值作为人类共同需要的反映,只能存在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特殊需要之中并通过个别国家、个别民族的特殊需要而存在;个别国家、个别民族的特殊价值包含普世价值的合理因素,并与普世价值的相联系而存在,普世价值之光只能通过各国家、民族的特殊价值之光的相互作用、相互激荡表现出来。现在西方资产阶级学者把个别国家、个别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特定的生产方式中所形成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当作人类的“普世价值”到处兜售,他们割裂了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从理论上看就像中国历史上的“白马非马”论一样荒唐,这在行为上是典型的用他们的特殊价值代替人类的普世价值,并借以否定人类的普世价值,以此达到剥夺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特殊价值需要与价值追求的强盗行为。
其三,普世价值不是永恒不变的产物,而是随着人类实践水平的不断提高、实践方式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所以作为反映人类共同需要的普世价值是具体的、历史的、发展的。实践是人类的存在方式,人类需要能否被满足及满足程度的大小取决于人类的实践方式及实践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的实践方式和实践水平下,人类对自身需要的认识只能与当时实践方式和实践水平相一致,那么人类对反映人类需要的普世价值的认识及对普世价值评判标准也是一定的。人类的需要和实践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人类需要的满足是一个过程,处在一定历史时代中的人们总是处在既定的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中,这是人们无法选择的,在一定实践方式和实践水平下产生与之相适应的需要,当这一特定的需要被满足后,人类必然会产生更高水平的需要,在这种更高水平的需要推动下人类的实践方式在改变、实践水平在提高,因此反映人类需要的普世价值也在随着实践方式的改变而改变、实践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人类关于普世价值的观念也在随着实践水平的提高、实践方式发展而改变,正如马克思所说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普世价值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是具体的、历史的、发展的,根本就没有什么适用于人类一切时代的永恒的普世价值。资产阶级学者把其所宣扬的反映在资本主义实践方式中所形成的特殊时代的特殊价值作为人类的普世价值,并把其视之为人类永恒不变的价值追求是极端错误的,它否认人类普世价值是具体的、历史的、发展的,是彻头彻尾的形而上学思想和唯心主义思想。
综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人类的普世价值是反映全人类的需要并以全人类的需要为评价标准,其融合在各民族、各国家的特殊价值之中并通过各民族、各国家人民的特殊价值追求表现出来,随着人类的实践方式、实践水平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具体的、历史的价值。因此中华民族作为人类大家庭中的一员应当站在全人类的高度,坚决反对那些别有用心的资产阶级学者提出的所谓的“普世价值”,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全人类的普世价值追求尽一份心、出一份力,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者简介:陈子君(1971—),男,山东青州人,硕士,讲师,现供职于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思想政治教学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普世价值
关于西方资产阶级学者提出的“普世价值”,我国学者对其展开了广泛地争论。在这场广泛的争论中,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在此站在马克思主义的视域下,谈一下自己对人类的普世价值和资产阶级学者所提出的“普世价值”的看法,有不恰当之处,敬请大家提出批评指正。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人类普世价值和揭示资产阶级学者提出的“普世价值”的本质和真实意图的方法论。我们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正确认识人类普世价值的实质,也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且才能揭示资产阶级学者所宣扬的“普世价值”的骗局和他们到处兜售所谓“普世价值”的真正目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所谓的价值就是主体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满足,它表示客体具有满足主体的属性,因此说价值是反映主体和客体之间关系的范畴。在主体与客体的价值关系中,主体是价值问题的中心,客体是否对主体有价值以及价值的大小根据客体能否满足于主体需要以及满足主休需要程度的大小来确定。根据价值的主体及范围的大小,价值的主体可以分为个人主体、集体主体和类主体,因此从价值主体范围来分,我们可以看出价值可以分为个人价值、集体价值和类价值。所谓的类价值也就是全人类作为主体的价值即我们所说的普世价值,但在这里的普世价值决不是资产阶级学者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反映资产阶级利益,为个别国家和国家集团推行其霸权主义、干涉别国内政的目的所兜售的“普世价值”。
首先,普世价值是以全人类为主体的价值,是以全人类的共同需要为评价标准的。从普世价值的主体来看,既然普世价值是以全人类为主体的价值,那么它的评价标准只能以全人类的共同需要为标准,而不能是以个别国家、个别国家集团的需要为标准,也不能以处在某一种特定生产方式中的人们的需要为标准。全人类作为实践的主体,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面向全人类并决定全人类发展命运的重大问题,诸如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战争和平问题、发展问题、宗教问题、恐怖主义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需要全人类站在共同需要的高度由全人类共同去解决。每一个国家、民族都是人类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对于符合整个人类需要的普世价值问题,应当由各个国家和民族共同去面对和商讨,而不是由哪个个别国家、个别国家集团站在自己需要的的角度用去解。如果它们从自己的需要出发,站在自身利益诉求上去解决,是根本不可能的,只是为人类徒添麻烦混乱罢了。现在一些别有用心的个别国家、个别国家集团站在自己本身利益的角度到处推行反映着自己利益和需要的所谓的“普世价值”,并强迫他国予以接受,说到底就是用自己的个别利益需求代替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这是典型的干涉主义、霸权主义。这种干涉主义、霸权主义的后果正如前所述只是给人类徒添麻烦和混乱罢了。事实胜于雄辩,现在的中东、北非地区如伊拉克、利比亚、埃及、叙利亚等等国家之所以内乱不断、民不聊生、各种社会矛盾尖锐化,无不是个别国家和国家集团为其自身利益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在这些国家推行其所谓的“普世价值”与当地的阿拉伯文明发生尖锐冲突的后果。
其次,普世价值就是适合和满足全人类共同需要的价值,它对整个人类来具有普遍性,但这种普遍性的价值只有通过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特殊价值表现出来,只有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特殊价值的前提下,人类的普世价值才有其现实性意义。人类的普世价值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特殊价值是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众所周知,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一方面,共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并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另一方面,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特殊性和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普世价值作为人类共同需要的反映,只能存在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特殊需要之中并通过个别国家、个别民族的特殊需要而存在;个别国家、个别民族的特殊价值包含普世价值的合理因素,并与普世价值的相联系而存在,普世价值之光只能通过各国家、民族的特殊价值之光的相互作用、相互激荡表现出来。现在西方资产阶级学者把个别国家、个别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特定的生产方式中所形成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当作人类的“普世价值”到处兜售,他们割裂了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从理论上看就像中国历史上的“白马非马”论一样荒唐,这在行为上是典型的用他们的特殊价值代替人类的普世价值,并借以否定人类的普世价值,以此达到剥夺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特殊价值需要与价值追求的强盗行为。
其三,普世价值不是永恒不变的产物,而是随着人类实践水平的不断提高、实践方式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所以作为反映人类共同需要的普世价值是具体的、历史的、发展的。实践是人类的存在方式,人类需要能否被满足及满足程度的大小取决于人类的实践方式及实践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的实践方式和实践水平下,人类对自身需要的认识只能与当时实践方式和实践水平相一致,那么人类对反映人类需要的普世价值的认识及对普世价值评判标准也是一定的。人类的需要和实践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人类需要的满足是一个过程,处在一定历史时代中的人们总是处在既定的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中,这是人们无法选择的,在一定实践方式和实践水平下产生与之相适应的需要,当这一特定的需要被满足后,人类必然会产生更高水平的需要,在这种更高水平的需要推动下人类的实践方式在改变、实践水平在提高,因此反映人类需要的普世价值也在随着实践方式的改变而改变、实践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人类关于普世价值的观念也在随着实践水平的提高、实践方式发展而改变,正如马克思所说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普世价值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是具体的、历史的、发展的,根本就没有什么适用于人类一切时代的永恒的普世价值。资产阶级学者把其所宣扬的反映在资本主义实践方式中所形成的特殊时代的特殊价值作为人类的普世价值,并把其视之为人类永恒不变的价值追求是极端错误的,它否认人类普世价值是具体的、历史的、发展的,是彻头彻尾的形而上学思想和唯心主义思想。
综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人类的普世价值是反映全人类的需要并以全人类的需要为评价标准,其融合在各民族、各国家的特殊价值之中并通过各民族、各国家人民的特殊价值追求表现出来,随着人类的实践方式、实践水平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具体的、历史的价值。因此中华民族作为人类大家庭中的一员应当站在全人类的高度,坚决反对那些别有用心的资产阶级学者提出的所谓的“普世价值”,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全人类的普世价值追求尽一份心、出一份力,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者简介:陈子君(1971—),男,山东青州人,硕士,讲师,现供职于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思想政治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