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内经》提出“三焦”的概念,刘河间“玄府学说”阐明了对玄府的认识,这二者在形态、结构、生理和病理上都具有一定的相似相通之处。本文就二者的相互作用进行探析。
【关键词】 三焦;刘河间;玄府理论
“三焦”概念源于《内经》,属中医脏腑名词。其形质特征内涉肺、脾胃、肾、膀胱等,外连皮肤、腠理、汗腺、毛孔等,是人体巨大的水液输布、疏通和排泄系统,外应皮肤、腠理、毫毛。“玄府”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篇》,并明确指出:“所谓玄府者,汗空也。”金元时期著名医家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借用玄府旧名,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玄府概念,他认为:“玄府者,无物不有,人之脏腑、皮毛、肌肉、筋膜、骨骼、爪牙‘至于世之万物尽皆有之,乃气出入升降之道路门户也”,“气液出行之腠道纹理”。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内涵却有不少共通之处,相互的学术渊源与作用关系,值得认真研究。
下面试作一初步探析。
1 三焦作为六腑之一的形质与生理功能
1.1 三焦作为六腑之一的形质 三焦的概念有二,其中之一是指六腑之一,即脏腑之间和脏腑内部的间隙相互沟通所形成的通道。在这一通道中运行着元气和津液。所以气的升降出入,津液的输布与排泄,都有赖于三焦的通畅。
自《难经》提出“三焦有名无形”之说始,历代医家有关三焦名实之争,此起彼伏,各有所执。有学者认为三焦是一个微观的概念,是机体存在的各种空隙、腠理、膜厚等结构,大致相当于组织间隙、脏腑间隙、细胞间质乃至分子间隙所构成的空间与通道,它大至人体的各种膜腔,小到人体周身的腠理,是掼一切具有输布原气以及进行水液及营养物质新陈代谢作用及三焦气化功能的结构单元。近代医学多宗虞抟、张景岳之说。虞抟《医学正传》说:“三焦者,指腔子而言,包涵乎肠胃之总司也。”张氏《类经藏象类》说:三焦“即脏腑之外,躯体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府也。”虞、张论三焦形质,当为躯体内空腔,尤指藏居于内的脏腑之间空隙相互连通所形成的通道。焦,古亦作“膲”。三焦,可书作“三膲”。膲,意为“肉不满売”(见《辞海》)。可见,言三焦为体内空腔正与“膲”字之义暗合。
“三焦”之六腑之一,其形质特征是内涉肺、脾胃、肾、膀胱,外应皮肤、腠理、毫毛,是人体巨大的水液输布、疏通和排泄系统。
1.2 三焦作为六腑之一的主要生理功能
1.2.1 通行元气 元气,是人体最根本的气。元气根于肾,通过三焦而运行于全身。《难经六十六难》说:“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这一论述说明人体的原气,是通过三焦而布散至五脏六腑,充斥于全身的。
1.2.2 运行水液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其中“决”为开、行流之意,如《汉书·武帝纪》有“河水决濮阳,泛六十郡。”渎,《说文解字》曰:“沟也”,水沟,水渠之谓。也就是说三焦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功能。全身的水液代谢,是由肺、脾、肾等的协同作用而完成的,但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正常地升降出入。如果三焦水道不够通利,则肺、脾、肾等输布水液的功能将难以实现,所以又把水液代谢的协调平衡作用,称作“三焦气化”。正如《类经·藏象类》所说的:“上焦不治则水泛高原,中焦不台则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三焦气治,则脉络通而水道利,故曰决渎之官。”
2 玄府的内涵及生理功能
2.1 玄府的内涵 “玄府”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篇》,在论述风水的病机时提到:“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名曰风水。”并明确指出:“所谓玄府者,汗空也。”张介宾《类经·针刺三十八》对“玄府”作注:“汗属水,水色玄,汗之所居,故曰玄府。从汗而出,故曰汗空。然汗由气化,出乎玄微,是亦玄府之义。”玄,黑色,在五行属水,故张氏言“水色玄”。同时认为,汗由气化,机理玄微,亦有“玄微之府”的含义。后世“风寒随玄府而入,腠理开张,内外相合,先传肺而入,……”(《严氏济生方·咳喘痰饮门》)“又病人表实里虚,玄府不开则阳气上出,汗见于头”(《普济方·卷一百二十二》)“牡蛎散治虚汗不止,玄府不闭”(《御药院方·卷八》)等论述皆是遵从《内经》“玄府即汗孔”的论述。
金元医家刘河间对《内经》玄府含义提出质疑和大胆设想 ,玄府是气液运行的通道,这是刘氏对人体生理、病理观的又一独特见解。“然皮肤之汗孔者,谓泄气液之孔窍也,一名气门,谓泄气之门也。一名腠理者,谓气液出行之腠道纹理者;一名鬼神门者,谓幽冥之门者;一名玄府者,谓玄微府也。然玄府者,无物不有,人之脏腑、皮毛、肌肉、筋膜、骨髓、爪牙,至于世之万物,尽皆有之,乃气出入升降之道路门户也。”(《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火论》)将玄府内涵扩大为无物不有的气机升降出入的门户,提出了创造性的新概念,并将“玄府闭密,气机升降出入之通利也,有所闭塞者,不能为用也。若目无所见,耳无所闻,鼻不闻臭,舌不知味,筋痿骨痹,齿腐,毛发堕落,皮肤不仁,肠不能渗泄者,悉由热气怫郁、玄府密闭而致,气液、血脉、荣卫、精神,不能升降出入故也。各随郁结微甚,而察病之轻重也。”刘氏所论玄府,其义大抵有三:首先,玄府作为存在于世界万物内部的细小幽微的孔隙,是物质存在及其空间运动的客观形式;其次,玄府广泛存在于人体的组织器官之中,为气机升降出入之门户、津液输布之道路;再次,人体之玄府,亦为神机出入之所。
2.2 玄府的生理功能 玄府的生理特性是有开有合,开合有度,贵开通,忌闭阖,主要生理功能刘完素归纳为“气液宣通”,具体地说即玄府为气机升降出入的门户,津液运行的通道。气的升降出入,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非气不足以长养万物,由是气化则物生,气变则物易,气甚则物壮,气弱则物衰,气正则物和,气乱则物病,气绝即物死”,故《素问·六微旨大论篇》说:“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刘氏受《内经》启发,通过逻辑思维推测到升降出入必有一至微至细的结构存在,作为实现其功能的平台,刘完素认为这种超微结构即是玄府,正是通过玄府作为升降出入的通道,完成了人体的新陈代谢,保证了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全赖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和气的气化、温煦推动和固摄作用、气化场所亦即津液运行的通道。故有“玄府者,所以出津液也”(《医略十三篇》)。王明杰教授对刘河间玄府学说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发挥,指出“玄府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者即皮肤之毛孔,源自《内经》;广义者指遍布人体内外各处的一种微细结构,是精神、荣卫、血气、津液出入流行之道路门户,气血津液等基本物质在体内的输布及神机的运行均有赖于玄府畅通。只有玄府畅通才能保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因此,玄府贵开通,忌闭阖。
3 二者之比较
作为六腑之一的三焦与刘河间玄府虽名称不同,而其内涵却有不少共同之处。
结构上,三焦与玄府均为遍布全身内外上下的孔道,但在形态上,玄府比三焦更为微细。三焦为体腔之内脏腑之间的空隙,人体之玄府广泛存在于一切有形质可见、有特定功能的组织器官之中,并作为肌肤之间隙。
生理上,三焦与玄府均是运行气血津液的通道系统,均贵在畅通无阻,方能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两者内外贯通,上下相应,以保证元气周流不息,津液运行四布,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病理上,两者均以通为顺,阻塞则为病。比如,三焦功能失常,水道不畅,则水液运行受阻,浊液外泄障碍,而见小便不利,肌肤水肿,小腹胀满之症。王明杰教授指出“玄府郁闭为百病之根”“开通玄府为治病之纲”。
治疗上,二者均着眼于一个“通”字。三焦与玄府均贵开通。开通玄府法已广泛运用于眼科,如近代眼科专家陈达夫著有《中医眼科六经法要》。三焦通利与玄府开通则百病自去。
综上可见,作为六腑之一的三焦与刘河间所论之玄府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其内容颇多共通之处或交叉之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二者的学术渊源与相互作用值得认真研究。三焦的通利与玄府的开阖息息相关,玄府闭阖则三焦不通,三焦不通仍可影响玄府的开阖。二者相互为根,相互为用。总之,二者结构上相互勾通,功能上相互为根、相互为用。三焦作为六腑的概念与功能,与刘河间玄府理论,其价值有待于进一步加以发掘整理,系统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明杰.玄府论[J].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5,8(3):1-4
[2]江玉,叶天士.络病学说与刘河间玄府理论.四川中医.2008,06:0030-02
[3]贺晓慧,孟得全,贾孟辉.《内经》三焦概念的实质.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06:0006-02
[4]汪峰,胡建芳,尤劲松,付于.玄府古今辨.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12:2516-02
[5]李其忠,气门,玄府、腠理、三焦联考.上海中医药杂志.1998,3:1-3 [6]杨辰华.刘完素玄府气液理论与消渴病治疗思路.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094-95
【关键词】 三焦;刘河间;玄府理论
“三焦”概念源于《内经》,属中医脏腑名词。其形质特征内涉肺、脾胃、肾、膀胱等,外连皮肤、腠理、汗腺、毛孔等,是人体巨大的水液输布、疏通和排泄系统,外应皮肤、腠理、毫毛。“玄府”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篇》,并明确指出:“所谓玄府者,汗空也。”金元时期著名医家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借用玄府旧名,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玄府概念,他认为:“玄府者,无物不有,人之脏腑、皮毛、肌肉、筋膜、骨骼、爪牙‘至于世之万物尽皆有之,乃气出入升降之道路门户也”,“气液出行之腠道纹理”。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内涵却有不少共通之处,相互的学术渊源与作用关系,值得认真研究。
下面试作一初步探析。
1 三焦作为六腑之一的形质与生理功能
1.1 三焦作为六腑之一的形质 三焦的概念有二,其中之一是指六腑之一,即脏腑之间和脏腑内部的间隙相互沟通所形成的通道。在这一通道中运行着元气和津液。所以气的升降出入,津液的输布与排泄,都有赖于三焦的通畅。
自《难经》提出“三焦有名无形”之说始,历代医家有关三焦名实之争,此起彼伏,各有所执。有学者认为三焦是一个微观的概念,是机体存在的各种空隙、腠理、膜厚等结构,大致相当于组织间隙、脏腑间隙、细胞间质乃至分子间隙所构成的空间与通道,它大至人体的各种膜腔,小到人体周身的腠理,是掼一切具有输布原气以及进行水液及营养物质新陈代谢作用及三焦气化功能的结构单元。近代医学多宗虞抟、张景岳之说。虞抟《医学正传》说:“三焦者,指腔子而言,包涵乎肠胃之总司也。”张氏《类经藏象类》说:三焦“即脏腑之外,躯体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府也。”虞、张论三焦形质,当为躯体内空腔,尤指藏居于内的脏腑之间空隙相互连通所形成的通道。焦,古亦作“膲”。三焦,可书作“三膲”。膲,意为“肉不满売”(见《辞海》)。可见,言三焦为体内空腔正与“膲”字之义暗合。
“三焦”之六腑之一,其形质特征是内涉肺、脾胃、肾、膀胱,外应皮肤、腠理、毫毛,是人体巨大的水液输布、疏通和排泄系统。
1.2 三焦作为六腑之一的主要生理功能
1.2.1 通行元气 元气,是人体最根本的气。元气根于肾,通过三焦而运行于全身。《难经六十六难》说:“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这一论述说明人体的原气,是通过三焦而布散至五脏六腑,充斥于全身的。
1.2.2 运行水液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其中“决”为开、行流之意,如《汉书·武帝纪》有“河水决濮阳,泛六十郡。”渎,《说文解字》曰:“沟也”,水沟,水渠之谓。也就是说三焦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功能。全身的水液代谢,是由肺、脾、肾等的协同作用而完成的,但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正常地升降出入。如果三焦水道不够通利,则肺、脾、肾等输布水液的功能将难以实现,所以又把水液代谢的协调平衡作用,称作“三焦气化”。正如《类经·藏象类》所说的:“上焦不治则水泛高原,中焦不台则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三焦气治,则脉络通而水道利,故曰决渎之官。”
2 玄府的内涵及生理功能
2.1 玄府的内涵 “玄府”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篇》,在论述风水的病机时提到:“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名曰风水。”并明确指出:“所谓玄府者,汗空也。”张介宾《类经·针刺三十八》对“玄府”作注:“汗属水,水色玄,汗之所居,故曰玄府。从汗而出,故曰汗空。然汗由气化,出乎玄微,是亦玄府之义。”玄,黑色,在五行属水,故张氏言“水色玄”。同时认为,汗由气化,机理玄微,亦有“玄微之府”的含义。后世“风寒随玄府而入,腠理开张,内外相合,先传肺而入,……”(《严氏济生方·咳喘痰饮门》)“又病人表实里虚,玄府不开则阳气上出,汗见于头”(《普济方·卷一百二十二》)“牡蛎散治虚汗不止,玄府不闭”(《御药院方·卷八》)等论述皆是遵从《内经》“玄府即汗孔”的论述。
金元医家刘河间对《内经》玄府含义提出质疑和大胆设想 ,玄府是气液运行的通道,这是刘氏对人体生理、病理观的又一独特见解。“然皮肤之汗孔者,谓泄气液之孔窍也,一名气门,谓泄气之门也。一名腠理者,谓气液出行之腠道纹理者;一名鬼神门者,谓幽冥之门者;一名玄府者,谓玄微府也。然玄府者,无物不有,人之脏腑、皮毛、肌肉、筋膜、骨髓、爪牙,至于世之万物,尽皆有之,乃气出入升降之道路门户也。”(《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火论》)将玄府内涵扩大为无物不有的气机升降出入的门户,提出了创造性的新概念,并将“玄府闭密,气机升降出入之通利也,有所闭塞者,不能为用也。若目无所见,耳无所闻,鼻不闻臭,舌不知味,筋痿骨痹,齿腐,毛发堕落,皮肤不仁,肠不能渗泄者,悉由热气怫郁、玄府密闭而致,气液、血脉、荣卫、精神,不能升降出入故也。各随郁结微甚,而察病之轻重也。”刘氏所论玄府,其义大抵有三:首先,玄府作为存在于世界万物内部的细小幽微的孔隙,是物质存在及其空间运动的客观形式;其次,玄府广泛存在于人体的组织器官之中,为气机升降出入之门户、津液输布之道路;再次,人体之玄府,亦为神机出入之所。
2.2 玄府的生理功能 玄府的生理特性是有开有合,开合有度,贵开通,忌闭阖,主要生理功能刘完素归纳为“气液宣通”,具体地说即玄府为气机升降出入的门户,津液运行的通道。气的升降出入,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非气不足以长养万物,由是气化则物生,气变则物易,气甚则物壮,气弱则物衰,气正则物和,气乱则物病,气绝即物死”,故《素问·六微旨大论篇》说:“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刘氏受《内经》启发,通过逻辑思维推测到升降出入必有一至微至细的结构存在,作为实现其功能的平台,刘完素认为这种超微结构即是玄府,正是通过玄府作为升降出入的通道,完成了人体的新陈代谢,保证了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全赖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和气的气化、温煦推动和固摄作用、气化场所亦即津液运行的通道。故有“玄府者,所以出津液也”(《医略十三篇》)。王明杰教授对刘河间玄府学说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发挥,指出“玄府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者即皮肤之毛孔,源自《内经》;广义者指遍布人体内外各处的一种微细结构,是精神、荣卫、血气、津液出入流行之道路门户,气血津液等基本物质在体内的输布及神机的运行均有赖于玄府畅通。只有玄府畅通才能保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因此,玄府贵开通,忌闭阖。
3 二者之比较
作为六腑之一的三焦与刘河间玄府虽名称不同,而其内涵却有不少共同之处。
结构上,三焦与玄府均为遍布全身内外上下的孔道,但在形态上,玄府比三焦更为微细。三焦为体腔之内脏腑之间的空隙,人体之玄府广泛存在于一切有形质可见、有特定功能的组织器官之中,并作为肌肤之间隙。
生理上,三焦与玄府均是运行气血津液的通道系统,均贵在畅通无阻,方能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两者内外贯通,上下相应,以保证元气周流不息,津液运行四布,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病理上,两者均以通为顺,阻塞则为病。比如,三焦功能失常,水道不畅,则水液运行受阻,浊液外泄障碍,而见小便不利,肌肤水肿,小腹胀满之症。王明杰教授指出“玄府郁闭为百病之根”“开通玄府为治病之纲”。
治疗上,二者均着眼于一个“通”字。三焦与玄府均贵开通。开通玄府法已广泛运用于眼科,如近代眼科专家陈达夫著有《中医眼科六经法要》。三焦通利与玄府开通则百病自去。
综上可见,作为六腑之一的三焦与刘河间所论之玄府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其内容颇多共通之处或交叉之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二者的学术渊源与相互作用值得认真研究。三焦的通利与玄府的开阖息息相关,玄府闭阖则三焦不通,三焦不通仍可影响玄府的开阖。二者相互为根,相互为用。总之,二者结构上相互勾通,功能上相互为根、相互为用。三焦作为六腑的概念与功能,与刘河间玄府理论,其价值有待于进一步加以发掘整理,系统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明杰.玄府论[J].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5,8(3):1-4
[2]江玉,叶天士.络病学说与刘河间玄府理论.四川中医.2008,06:0030-02
[3]贺晓慧,孟得全,贾孟辉.《内经》三焦概念的实质.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06:0006-02
[4]汪峰,胡建芳,尤劲松,付于.玄府古今辨.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12:2516-02
[5]李其忠,气门,玄府、腠理、三焦联考.上海中医药杂志.1998,3:1-3 [6]杨辰华.刘完素玄府气液理论与消渴病治疗思路.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0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