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采用纳米二氧化硅做稠化剂制备了含纳米二氧化硅质量分数12%、14%、16%、18%、20%的五款润滑脂,研究了添加量对润滑脂理化性能、低温流动性、流变学行为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稠化剂纳米二氧化硅含量的增大可以改变润滑脂的触变性,提高体系的胶体安定性与结构强度,影响体系的黏温性能;当质量分数达到16%后,润滑脂的流变特性不再发生明显变化,此时体系的骨架结构达到稳定。摩擦学测试结果表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B2000601); 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775536)资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纳米二氧化硅做稠化剂制备了含纳米二氧化硅质量分数12%、14%、16%、18%、20%的五款润滑脂,研究了添加量对润滑脂理化性能、低温流动性、流变学行为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稠化剂纳米二氧化硅含量的增大可以改变润滑脂的触变性,提高体系的胶体安定性与结构强度,影响体系的黏温性能;当质量分数达到16%后,润滑脂的流变特性不再发生明显变化,此时体系的骨架结构达到稳定。摩擦学测试结果表明:不同纳米二氧化硅含量的润滑脂的减摩性能差异表现出与实验温度的相关性,相同测试条件下当实验温度达到150 ℃时五款润滑脂的摩擦系数相差不大;低温流动性测试结果则表明润滑脂的低温流动压力受含量的影响明显,温度越低体系流动压力越大,不同稠度等级的润滑脂之间流动压力的增大幅度基本一致。
其他文献
<正>中国制造业有着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强烈需求,同时,也恰逢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历史机遇。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主要抓手,是推进制造强国战略的主要技术路线。我国必须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采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并行推进、融合发展”的技术方针,实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对于数字工业来说,数字产业化,就是把通信技术(CT)、信息技术(IT)、数字技术(DT)进行产业化,是工业
我国制造业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的经营水平是大势所趋,其主要路径有智能制造、数字营销、业财融合等模式。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要针对缺乏转型资金与数字化人才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内部的应对策略和外部环境的保障需求,还应完善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职能部门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
近年来,随着海参产业的迅速发展,产品种类日益繁多,质量评价尤为重要。海参多糖是海参的重要营养成分,主要由岩藻糖基化硫酸软骨素和岩藻聚糖硫酸酯两种硫酸化多糖组成,具有多种显著的生理功效,但是其在体内代谢过程尚不清楚。以此为背景,本课题优化了海参多糖测定方法中的前处理步骤,并对其在体内吸收代谢情况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首先,对测定方法中海参多糖的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4倍体积醇沉
“十三五”时期,滨州市农业现代化取得显著成效,农业各领域能力明显增强,但仍存在短板与不足。文章分析了滨州市“十三五”时期农业现代化主要成效,总结了滨州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供参考。
<正>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全面总结了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在百年奋斗中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民间投资在投资中占大头,要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民间投资再次成为关注热点。文章通过分析福建省民间投资近三年的变化情况,结合全省357家民营企业调研数据,认为当前疫情冲击、房企违约、企业盈利不佳、传统行业竞争激烈等因素对民间投资形成制约,并建议从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民营企业投资参与机制、推动民间投资转
新一轮科技革命将人类社会带进数字时代,数字经济成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纲要》)提出,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我国能否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阶段。加快制造业数字化
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对建筑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文中通过分析建筑工程造价特点及动态管理策略,以某银行总部大楼为例,从建立健全造价控制体系、加强成本核算管理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工程造价控制优化实施策略。
碳排放造成全球大气环境破坏的形势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污染和自然灾害早已警醒世人并引发人们的深刻反思,世界各国为了保护环境同时谋求更可持续的发展,都在积极地探索能源,科技和发展模式等相关方面的创新和改革,作为这些减碳手段的最终目标,“碳中和”应运而生。如今以实现“碳中和”为导向的理念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的生产生活等一切活动中去,并将产生愈加深刻和长远的影响。交通产业作为温室气体排放的“大户”,在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