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反思传统病理心理学取向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教育形式单调、教育途径单向以及教育成效低下等问题,本文立足于积极心理学视角,阐述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实践的变革,以“阳光心育”为教育主线,尝试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园”“馆”合力线上线下双路径拓展工作平台,创新工作方式与内容,有效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有效的开展,服务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双路径;阳光;心育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大学生心理发展存在社会阅历浅、心理不成熟、自我定位高、情绪易波动等问题[1]。高校传统病理模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问题为取向,既忽略了个体积极的心理体验和潜能的开发,又漠视了个体差异性资源的转换与整合,教育对象关系上产生了异化和对立,导致教育内容贫乏化,教育形式单调化、教育途径单向化以及教育成效的低效化[2]。为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以积极心理学价值取向为先导,探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的有效路径,实现整体优化、协调发展,发挥心理教育整体的最大功能。
一、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变革
(一)倡导阳光心育
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M.Seligman 认为,心理学应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能和美德,将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能激发探索欲望和探索行为,所强化的个体控制感反过来可以激发更多的积极情感和创造性。[3]为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弱化问题标签意识,更多的关注个体的积极面,认可学生自我成长的丰富情感与资源,聚焦个体的优势潜能,以阳光心育促进其健康心理由内向外得到发展[4]。
(二)强调以人为本
积极心理学主张以人为本,教师和学生都是成长的个体,激发个体积极的潜能都能成为最独特、有效的资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提供多种开放、交互的平台和渠道,为个体全方位“赋能”,引导个体在参与心理他助、自助、互助等教育实践中实现“全员育人、全员健心”[5]。
(三)注重整合创新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整体系统,系统内包含各种要素,通过整合互补、优化协调系统各要素,能确保系统运行的最佳效能。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提倡基于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来创建多元开放的体系,通过受传平等、多维互动,达到整合教育资源,实现深度心灵共振和积极心理品质和能力的提升。
二、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创新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以积极心理学为引导,革新心育理念,拓展心育平台,创新心育方式,建成“空间怡心园”网络心育平台和“怡心馆”实体心育平台,“园”“馆”合力双路径创新开展阳光心育工作。
(一)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创新构建“空间怡心园”网络心育新平台①。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成为大学生专业学习、交流感情、休闲娱乐的重要途径,成为其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积极抢占网络阵地,利用世界大学城平台搭建“空间怡心园”网络心育平台,实现了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化运行管理。
1.“空间怡心园”的设计与构建
“空间怡心园”网络心育平台包括四个组块,分别是主园区、机构园区、特色园区、群组交流园区。主园区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展示、宣传平台,主要是对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机构体系、文件制度、专家队伍、心理知识宣传、心理活动指导、咨询服务、危机干预、课程教学等工作的介绍;机构园区由各系(院)心理健康教育站和爱馨心理协会组成,展示其日常及特色心健工作;主题特色园区由心灵有约、心灵盛宴、心理沙龙、成长训练营等涵括各种品牌特色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空间建设组成;群组交流区构建了心理委员交流群、朋辈心理辅导员交流群,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助互助体系。
2.“空间怡心园”的运行与成效
“空间怡心园”通过理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学院三级工作网络的功能,有效整合资源,依托空间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与方法,构建集心理知识普及教育、日常咨询辅导服务、活动组织引导、心理危机干预等多种教育内容为一体的网络心育活动,实现了集教育、咨询、预防、干预一体化的空间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机制,改变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成本高、受益面窄、实效性低等局限性,整合了心健教育资源,延展了心健教育时空,拓宽了心健教育平台、创新了心健活动形式,扩大了心育工作的受益面,不仅实现了工作前移、重心下移的目标,有效服务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自园区运行以来,在近两年的时间内共吸纳好友9911,留言5784条,回复空间私信咨询400多封,解决学生人际困惑、感情困扰、心理压力等方面大大小小的问题1200多例,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主动性,达到了教师时时关注、全程关注学生心理动态的目标。
(二)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创新拓展“怡心馆”各心理咨询室功能开发。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以湖南省“合格心理咨询室”项目建设为抓手,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确保经费投入,完善软硬件配备,优化服务功能,建成了总面积210多平方米的“环境温馨、功能齐全、设施完备、主动有效”的“怡心馆”,功能涵括咨询接待、個别面谈、团体辅导、心理测评、宣泄放松、阅读拓展等。“怡心馆”建成后,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准确做好功能定位,秉持积极阳光的心理教育理念,充分采集学生需求,在规范日常咨询服务、开发特色品牌活动等方面下足功夫,从被动等待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切实做好各项服务工作,最大程度的开发“怡心馆”功能。
“怡心馆”在心理健康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坚持遵循活动性、情境性和主体性原则【6】。通过举办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刨设真实的互动情境,使学生在参与、交互、体验、悟思中提升心理品质。同时每项阳光活动的组织实施,又依托“空间怡心园”加强宣传和展示,从活动报名、风采展示、到心得分享,均可在“空间怡心园”和“怡心馆”双线完成,最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活动积极性,活动受益面和影响力得到极大的提升。具体实践中主要开展以下心育活动。 1.“阳光Friday”品牌活动
利用“怡心馆”的团体辅导室(“阳光城”、“同心坊”)轮周开展心理素质拓展、心理讲座、心理沙龙、心理影视、心理游戏等活动,确保活动的吸引性和受益面。
2.“阳光心灵‘5.25’”系列活动
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中心在每年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期间,依托“怡心馆”积极开展系列心育活动,如“阳光心灵”心理健康知识图文展、“我的正能量”心理剧、“阳光伙伴 你我同行”心理素质拓展、“阳光天使”朋辈心理辅导、“悦纳自我 珍爱生命”主题班会等,普及心理常识,强化心理保健能力。
3.“阳光心灵‘五个一’”工程
每年新生开学之际,“怡心馆”持续开展阳光心灵“五个一工程”(“一讲座、一普查、一培训、一拓展、一心剧”):即开展1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完成1次新生心理普查、组织1次“阳光天使”心理委员培训、组织1次“阳光寝室”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出演1台阳光心理剧,以此构建和谐阳光校园。
4.“心情氧吧下午茶”惊喜邀请
通过对“怡心馆”来访个案的分析总结,针对不同的心理困扰,定时邀请学院相关领导、老师来怡心馆与学生谈心,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聆听同学们的心声,关爱学生的成长,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育人目标。
学院“园”“馆”合力推进阳光心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建立起全方位的保障体系、多样化的宣传普及体系、立体化的咨询体系、高效率的危机干预体系和专业化的课程教育体系,营造了人人关爱心灵、人人追求健康的良好氛围。
注释:
① “空间怡心园”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新平台具体链接地址:http://www.worlduc.com/SpaceShow/Index.aspx?uid=180563
参考文献:
[ 1]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A].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选编[R].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10.
[2]曹新美,刘翔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反思与积极心理学取向,[J] 《教师教育研究》 2006(3):67-69.
[3] Seligman,M.Authentic happiness:Using the new positive psychology to realize your potential for lasting fulfillment.New York,NY:Free Press.2002.
[4] Truscott,D.M.&Truscott,S.D.A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model for the positive practice of school—based reading consultation.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2004,41,51—65.
[5] 胡鄧,王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思考[J] 《思想教育研究》2009年(10):71-73.
[6] 张大均,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理论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2(3):130-136.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双路径;阳光;心育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大学生心理发展存在社会阅历浅、心理不成熟、自我定位高、情绪易波动等问题[1]。高校传统病理模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问题为取向,既忽略了个体积极的心理体验和潜能的开发,又漠视了个体差异性资源的转换与整合,教育对象关系上产生了异化和对立,导致教育内容贫乏化,教育形式单调化、教育途径单向化以及教育成效的低效化[2]。为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以积极心理学价值取向为先导,探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的有效路径,实现整体优化、协调发展,发挥心理教育整体的最大功能。
一、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变革
(一)倡导阳光心育
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M.Seligman 认为,心理学应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能和美德,将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能激发探索欲望和探索行为,所强化的个体控制感反过来可以激发更多的积极情感和创造性。[3]为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弱化问题标签意识,更多的关注个体的积极面,认可学生自我成长的丰富情感与资源,聚焦个体的优势潜能,以阳光心育促进其健康心理由内向外得到发展[4]。
(二)强调以人为本
积极心理学主张以人为本,教师和学生都是成长的个体,激发个体积极的潜能都能成为最独特、有效的资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提供多种开放、交互的平台和渠道,为个体全方位“赋能”,引导个体在参与心理他助、自助、互助等教育实践中实现“全员育人、全员健心”[5]。
(三)注重整合创新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整体系统,系统内包含各种要素,通过整合互补、优化协调系统各要素,能确保系统运行的最佳效能。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提倡基于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来创建多元开放的体系,通过受传平等、多维互动,达到整合教育资源,实现深度心灵共振和积极心理品质和能力的提升。
二、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创新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以积极心理学为引导,革新心育理念,拓展心育平台,创新心育方式,建成“空间怡心园”网络心育平台和“怡心馆”实体心育平台,“园”“馆”合力双路径创新开展阳光心育工作。
(一)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创新构建“空间怡心园”网络心育新平台①。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成为大学生专业学习、交流感情、休闲娱乐的重要途径,成为其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积极抢占网络阵地,利用世界大学城平台搭建“空间怡心园”网络心育平台,实现了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化运行管理。
1.“空间怡心园”的设计与构建
“空间怡心园”网络心育平台包括四个组块,分别是主园区、机构园区、特色园区、群组交流园区。主园区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展示、宣传平台,主要是对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机构体系、文件制度、专家队伍、心理知识宣传、心理活动指导、咨询服务、危机干预、课程教学等工作的介绍;机构园区由各系(院)心理健康教育站和爱馨心理协会组成,展示其日常及特色心健工作;主题特色园区由心灵有约、心灵盛宴、心理沙龙、成长训练营等涵括各种品牌特色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空间建设组成;群组交流区构建了心理委员交流群、朋辈心理辅导员交流群,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助互助体系。
2.“空间怡心园”的运行与成效
“空间怡心园”通过理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学院三级工作网络的功能,有效整合资源,依托空间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与方法,构建集心理知识普及教育、日常咨询辅导服务、活动组织引导、心理危机干预等多种教育内容为一体的网络心育活动,实现了集教育、咨询、预防、干预一体化的空间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机制,改变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成本高、受益面窄、实效性低等局限性,整合了心健教育资源,延展了心健教育时空,拓宽了心健教育平台、创新了心健活动形式,扩大了心育工作的受益面,不仅实现了工作前移、重心下移的目标,有效服务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自园区运行以来,在近两年的时间内共吸纳好友9911,留言5784条,回复空间私信咨询400多封,解决学生人际困惑、感情困扰、心理压力等方面大大小小的问题1200多例,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主动性,达到了教师时时关注、全程关注学生心理动态的目标。
(二)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创新拓展“怡心馆”各心理咨询室功能开发。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以湖南省“合格心理咨询室”项目建设为抓手,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确保经费投入,完善软硬件配备,优化服务功能,建成了总面积210多平方米的“环境温馨、功能齐全、设施完备、主动有效”的“怡心馆”,功能涵括咨询接待、個别面谈、团体辅导、心理测评、宣泄放松、阅读拓展等。“怡心馆”建成后,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准确做好功能定位,秉持积极阳光的心理教育理念,充分采集学生需求,在规范日常咨询服务、开发特色品牌活动等方面下足功夫,从被动等待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切实做好各项服务工作,最大程度的开发“怡心馆”功能。
“怡心馆”在心理健康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坚持遵循活动性、情境性和主体性原则【6】。通过举办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刨设真实的互动情境,使学生在参与、交互、体验、悟思中提升心理品质。同时每项阳光活动的组织实施,又依托“空间怡心园”加强宣传和展示,从活动报名、风采展示、到心得分享,均可在“空间怡心园”和“怡心馆”双线完成,最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活动积极性,活动受益面和影响力得到极大的提升。具体实践中主要开展以下心育活动。 1.“阳光Friday”品牌活动
利用“怡心馆”的团体辅导室(“阳光城”、“同心坊”)轮周开展心理素质拓展、心理讲座、心理沙龙、心理影视、心理游戏等活动,确保活动的吸引性和受益面。
2.“阳光心灵‘5.25’”系列活动
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中心在每年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期间,依托“怡心馆”积极开展系列心育活动,如“阳光心灵”心理健康知识图文展、“我的正能量”心理剧、“阳光伙伴 你我同行”心理素质拓展、“阳光天使”朋辈心理辅导、“悦纳自我 珍爱生命”主题班会等,普及心理常识,强化心理保健能力。
3.“阳光心灵‘五个一’”工程
每年新生开学之际,“怡心馆”持续开展阳光心灵“五个一工程”(“一讲座、一普查、一培训、一拓展、一心剧”):即开展1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完成1次新生心理普查、组织1次“阳光天使”心理委员培训、组织1次“阳光寝室”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出演1台阳光心理剧,以此构建和谐阳光校园。
4.“心情氧吧下午茶”惊喜邀请
通过对“怡心馆”来访个案的分析总结,针对不同的心理困扰,定时邀请学院相关领导、老师来怡心馆与学生谈心,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聆听同学们的心声,关爱学生的成长,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育人目标。
学院“园”“馆”合力推进阳光心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建立起全方位的保障体系、多样化的宣传普及体系、立体化的咨询体系、高效率的危机干预体系和专业化的课程教育体系,营造了人人关爱心灵、人人追求健康的良好氛围。
注释:
① “空间怡心园”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新平台具体链接地址:http://www.worlduc.com/SpaceShow/Index.aspx?uid=180563
参考文献:
[ 1]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A].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选编[R].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10.
[2]曹新美,刘翔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反思与积极心理学取向,[J] 《教师教育研究》 2006(3):67-69.
[3] Seligman,M.Authentic happiness:Using the new positive psychology to realize your potential for lasting fulfillment.New York,NY:Free Press.2002.
[4] Truscott,D.M.&Truscott,S.D.A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model for the positive practice of school—based reading consultation.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2004,41,51—65.
[5] 胡鄧,王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思考[J] 《思想教育研究》2009年(10):71-73.
[6] 张大均,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理论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2(3):13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