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夜,寂静的夜里,孤寂向我袭来。移步窗台,驻足风口,将数不清的往事层层铺开……
此刻,被贬华州后的杜子美,心情苦闷,感世伤怀。他在《早秋苦热堆案相仍》与《瘦马行》等诗中,无不抒发着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乱朝纲的感叹与愤懑。
尽管他遭遇了极大的不幸,我们的诗圣杜子美却无时不在忧国,无刻不在忧民。如果说安史之乱是李唐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那么于杜甫,便是由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诗人转变到纯粹现实主义诗人的又一个转折点。
时值安史之乱,当战线全面展开时,“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这样的诗句不会再有,随之而来的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般的感伤,“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般的触目惊心。
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于邺城与安史叛军的战役中,大败。杜子美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亲眼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无尽的痛苦。他的“三吏”“三别”,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社会状况最真实的记录,我们只知道其是为了记述当年的生灵涂炭之景,难道真的再无其它了吗?不,还有他那沉重的情!
他见到多少户人家妻离子散,见过多少家庭一个接着一个死去的人间惨剧,见过多少老百姓在暴力统治下艰难生存,见过多少贪官污吏的狡诈与险恶。但对于这样的事实又无可奈何,只能用手中的笔写着听到的哀号,看到的血和泪……
奋力入仕,想为早已病入膏肓的李唐王朝再尽一份薄力,可残酷的现实告诉他,所谓的李唐盛世早已变为一片丘墟,命运的不公也在逼迫着我们的诗圣不得不退隐山野。也许选择隐居,过一种闲云野鹤般的生活是杜甫最好的归宿,可当你酣畅地高歌《春夜喜雨》时,用心吟咏着“安得广廈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等诗句时,竟发现我们这位悲恻的诗人并没有真正地出世,他那颗早已冷却的心仍在百姓身上……
昔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与高歌《饮中八仙歌》时的豪情早已因这不公的世道付诸东流,而今只有“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般的凄苦,与“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般的感伤,更添“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般的孤独、悲凉……
走进杜甫的世界,那是一个惊喜的时刻,当“剑外忽传收蓟北”时,我们这位平素里要强的诗圣笑着笑着竟“涕泪满衣裳”。是啊!多么期盼的事情,现今如愿了,只希望百姓安居乐业。自己这辈子的悲又算得了什么呢?
夜读杜甫,感怀唏嘘。放下杜子美的诗,却放不下一腔悲愁,放不下他这一生的悲苦,放不下他这一生的悲恻……
【评点】
本文以“夜深人静读杜甫”为题,“夜深人静”营造了平心静气的阅读氛围。全篇结合唐朝由盛转衰的史实,“知人论世”,并联系杜甫的经典作品进行阐发,重在“点赞”诗圣忧国悲民的情怀。首尾照应,既使行文结构严谨,又显得含蓄蕴藉,回味悠长。
此刻,被贬华州后的杜子美,心情苦闷,感世伤怀。他在《早秋苦热堆案相仍》与《瘦马行》等诗中,无不抒发着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乱朝纲的感叹与愤懑。
尽管他遭遇了极大的不幸,我们的诗圣杜子美却无时不在忧国,无刻不在忧民。如果说安史之乱是李唐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那么于杜甫,便是由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诗人转变到纯粹现实主义诗人的又一个转折点。
时值安史之乱,当战线全面展开时,“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这样的诗句不会再有,随之而来的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般的感伤,“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般的触目惊心。
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于邺城与安史叛军的战役中,大败。杜子美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亲眼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无尽的痛苦。他的“三吏”“三别”,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社会状况最真实的记录,我们只知道其是为了记述当年的生灵涂炭之景,难道真的再无其它了吗?不,还有他那沉重的情!
他见到多少户人家妻离子散,见过多少家庭一个接着一个死去的人间惨剧,见过多少老百姓在暴力统治下艰难生存,见过多少贪官污吏的狡诈与险恶。但对于这样的事实又无可奈何,只能用手中的笔写着听到的哀号,看到的血和泪……
奋力入仕,想为早已病入膏肓的李唐王朝再尽一份薄力,可残酷的现实告诉他,所谓的李唐盛世早已变为一片丘墟,命运的不公也在逼迫着我们的诗圣不得不退隐山野。也许选择隐居,过一种闲云野鹤般的生活是杜甫最好的归宿,可当你酣畅地高歌《春夜喜雨》时,用心吟咏着“安得广廈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等诗句时,竟发现我们这位悲恻的诗人并没有真正地出世,他那颗早已冷却的心仍在百姓身上……
昔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与高歌《饮中八仙歌》时的豪情早已因这不公的世道付诸东流,而今只有“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般的凄苦,与“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般的感伤,更添“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般的孤独、悲凉……
走进杜甫的世界,那是一个惊喜的时刻,当“剑外忽传收蓟北”时,我们这位平素里要强的诗圣笑着笑着竟“涕泪满衣裳”。是啊!多么期盼的事情,现今如愿了,只希望百姓安居乐业。自己这辈子的悲又算得了什么呢?
夜读杜甫,感怀唏嘘。放下杜子美的诗,却放不下一腔悲愁,放不下他这一生的悲苦,放不下他这一生的悲恻……
【评点】
本文以“夜深人静读杜甫”为题,“夜深人静”营造了平心静气的阅读氛围。全篇结合唐朝由盛转衰的史实,“知人论世”,并联系杜甫的经典作品进行阐发,重在“点赞”诗圣忧国悲民的情怀。首尾照应,既使行文结构严谨,又显得含蓄蕴藉,回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