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生旅途中,我们有时会觉得无家可归。但人性的可贵之处在于追求永恒的歸宿,这种归宿常常隐藏在人的灵魂深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泰州市2015届高三三模试题)
[写作指导]
这是则哲理性的材料,两分句间构成转折关系,表达较为空灵诗意。
“我们有时会觉得无家可归”,写出了人生旅途中的精神困境,人生的旅途往往是一个漂泊(流浪)奋斗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往往需要一个停靠的港湾,需要一个精神家园,“归家”就成了必然诉求,即寻找“归宿”。这个“归宿”,可以是物质的可感的,也可以是精神的、价值的,即灵魂的归宿。“追求”是为了“归宿”所作的种种努力、奋斗、挣扎甚至牺牲等等。
“归宿”可以理解为:家园,港湾,故乡,最初的出发点,原本的依靠,父母臂膀,亲人的牵挂,出发的原因动力等等。特别注意,与“前方”的目标,人生的向前努力的方向不一样,这里是往后看,是蓦然回首,是回归。此“归宿”不一定能实现,也不一定要实现。有时候不能实现往往更显其可贵与价值。因此人类成了“大地的异乡人”“永恒的异乡人”。“灵魂深处”指向精神、内里、思想、情感、风骨等等。
文章可以从“离家一归家”的哲学思辨中立意,抓住一点来展开议论或叙述,写出其触及灵魂深处的价值。
[作文示例]
听,那灵魂的声音
江苏一考生
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住无竹。”宁愿现实生活不如意,心灵也要得到满足。一个人除了现实的家以外,更需要有心灵的归宿。听,那灵魂的声音,往灵魂的深处找寻,哦,我还有一个归宿在这!
许是厌倦了尘世的聒噪与纷扰,苏子竹杖芒鞋漫步深林密雨中,应是听到了灵魂深处的声音了吧!他的心早已找到归宿,在山间,哪怕只有清风斜阳为伴,亦能“回首潇洒”。杜甫放弃官位,在濮水之泮做一只“曳尾之龟”也必畅游深泥之中,灵魂的声音告诉他归宿所在,心灵得到了安定之后,就不会害怕无家可归。
不管世事如何变迁,也不问生活如何发展,在灵魂深处找到归宿才是人存在的最大意义。
赞叹于木心先生在文学、音乐上的成就,也不免震撼于他灵魂的坚守。木心先生在文革期间被捕入狱,三根手指惨遭折断。生活上的打击并没有使他倒下,因为他有属于自己灵魂的归宿。狱中,他写下60万字的感慨,手绘钢琴黑白琴键,无声演奏者莫扎特与巴赫。若没有听到灵魂深处的轻吟浅唱,让心得到了归宿,木心先生又怎会在困境中安然自适,留下佳作呢?“智者就是在是非中找借口让自己消失的那个顽童。”他告诉我们,真正的人生消失在了灵魂深处,在那里是另一片天堂,住着永远不老的顽重。
现实会有很多的不如意,但要悲观消沉下去吗?不,别忘了,你还有另一个归宿,灵魂会带给你幸福的呼唤,你需做的就是静下心来,聆听它的声音,一步一步地往灵魂的深处走去,那里才是你更重要的“家”。
屹立于原始森林的沉香木,汲千年日月之精华于其身,纵使伤痕累累也无所畏惧,这般的洗礼与重生才造就了浓郁幽香、庄严肃穆的沉香。在沉香的灵魂深处,定会存在一个心灵的归宿,让它在饱受苦楚的同时也能得到抚慰。沉香坚守着它灵魂中的归宿,才在百年之后释放蕴藏着的浓厚的香。
我们的灵魂深处也存在着我们的归宿,当心融入了那个归宿中,人就不会只是一躯空壳,充满了幸福和自适。
想要得到“烟销日出不见人,口乃一声山水绿”的畅然吗?听吧,那灵魂的声音,像向日葵的花盘,永远有温暖而永恒的方向,指引着你在人生道路中一直走下去。
点评:本文被评为65分。作为一篇考场作文,堪称上乘之作。从审题立意看,本文紧紧围绕“心灵深处”、“归宿”展开论述,没有脱离原材料的立意范围;从语言表达看,有论述文的严密、准确;又有散文行云流水的精美,能让读者享受到唇枪舌战般的阳刚之气、如诗如画般的阴柔之美;从文章的构架来看,本文首先通过引述苏东坡经典语句,提出“听,那是灵魂的声音”的观点,然后引经据典,正反论述,从古代的苏东坡、杜甫,到近代的木心先生,从现实中的我们,再联想到沉睡千百年的沉香,论据充实有力,最后,再次点明自己观点,照应开头、紧扣文题,使得全文结构严谨。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生旅途中,我们有时会觉得无家可归。但人性的可贵之处在于追求永恒的歸宿,这种归宿常常隐藏在人的灵魂深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泰州市2015届高三三模试题)
[写作指导]
这是则哲理性的材料,两分句间构成转折关系,表达较为空灵诗意。
“我们有时会觉得无家可归”,写出了人生旅途中的精神困境,人生的旅途往往是一个漂泊(流浪)奋斗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往往需要一个停靠的港湾,需要一个精神家园,“归家”就成了必然诉求,即寻找“归宿”。这个“归宿”,可以是物质的可感的,也可以是精神的、价值的,即灵魂的归宿。“追求”是为了“归宿”所作的种种努力、奋斗、挣扎甚至牺牲等等。
“归宿”可以理解为:家园,港湾,故乡,最初的出发点,原本的依靠,父母臂膀,亲人的牵挂,出发的原因动力等等。特别注意,与“前方”的目标,人生的向前努力的方向不一样,这里是往后看,是蓦然回首,是回归。此“归宿”不一定能实现,也不一定要实现。有时候不能实现往往更显其可贵与价值。因此人类成了“大地的异乡人”“永恒的异乡人”。“灵魂深处”指向精神、内里、思想、情感、风骨等等。
文章可以从“离家一归家”的哲学思辨中立意,抓住一点来展开议论或叙述,写出其触及灵魂深处的价值。
[作文示例]
听,那灵魂的声音
江苏一考生
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住无竹。”宁愿现实生活不如意,心灵也要得到满足。一个人除了现实的家以外,更需要有心灵的归宿。听,那灵魂的声音,往灵魂的深处找寻,哦,我还有一个归宿在这!
许是厌倦了尘世的聒噪与纷扰,苏子竹杖芒鞋漫步深林密雨中,应是听到了灵魂深处的声音了吧!他的心早已找到归宿,在山间,哪怕只有清风斜阳为伴,亦能“回首潇洒”。杜甫放弃官位,在濮水之泮做一只“曳尾之龟”也必畅游深泥之中,灵魂的声音告诉他归宿所在,心灵得到了安定之后,就不会害怕无家可归。
不管世事如何变迁,也不问生活如何发展,在灵魂深处找到归宿才是人存在的最大意义。
赞叹于木心先生在文学、音乐上的成就,也不免震撼于他灵魂的坚守。木心先生在文革期间被捕入狱,三根手指惨遭折断。生活上的打击并没有使他倒下,因为他有属于自己灵魂的归宿。狱中,他写下60万字的感慨,手绘钢琴黑白琴键,无声演奏者莫扎特与巴赫。若没有听到灵魂深处的轻吟浅唱,让心得到了归宿,木心先生又怎会在困境中安然自适,留下佳作呢?“智者就是在是非中找借口让自己消失的那个顽童。”他告诉我们,真正的人生消失在了灵魂深处,在那里是另一片天堂,住着永远不老的顽重。
现实会有很多的不如意,但要悲观消沉下去吗?不,别忘了,你还有另一个归宿,灵魂会带给你幸福的呼唤,你需做的就是静下心来,聆听它的声音,一步一步地往灵魂的深处走去,那里才是你更重要的“家”。
屹立于原始森林的沉香木,汲千年日月之精华于其身,纵使伤痕累累也无所畏惧,这般的洗礼与重生才造就了浓郁幽香、庄严肃穆的沉香。在沉香的灵魂深处,定会存在一个心灵的归宿,让它在饱受苦楚的同时也能得到抚慰。沉香坚守着它灵魂中的归宿,才在百年之后释放蕴藏着的浓厚的香。
我们的灵魂深处也存在着我们的归宿,当心融入了那个归宿中,人就不会只是一躯空壳,充满了幸福和自适。
想要得到“烟销日出不见人,口乃一声山水绿”的畅然吗?听吧,那灵魂的声音,像向日葵的花盘,永远有温暖而永恒的方向,指引着你在人生道路中一直走下去。
点评:本文被评为65分。作为一篇考场作文,堪称上乘之作。从审题立意看,本文紧紧围绕“心灵深处”、“归宿”展开论述,没有脱离原材料的立意范围;从语言表达看,有论述文的严密、准确;又有散文行云流水的精美,能让读者享受到唇枪舌战般的阳刚之气、如诗如画般的阴柔之美;从文章的构架来看,本文首先通过引述苏东坡经典语句,提出“听,那是灵魂的声音”的观点,然后引经据典,正反论述,从古代的苏东坡、杜甫,到近代的木心先生,从现实中的我们,再联想到沉睡千百年的沉香,论据充实有力,最后,再次点明自己观点,照应开头、紧扣文题,使得全文结构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