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接发列车工作》课程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本专业中理论与生产实际结合最紧密、在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上最关键的课程。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内容广泛,模块划分不清晰;理论教学过多,角色演练不重视;教学方法单一,学习兴趣不浓厚;期末突击严重,平时学习不积累等问题,本文针对目前的教学现状进行全面改革实践,探索增强《接发列车工作》课程教学效果的新途径。
【关键词】接发列车工作;教学改革;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131-02
一、前言
接发列车工作是列车运行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正确组织接发列车工作,对确保铁路线路畅通无阻,充分发挥铁路运输效能,完成鐵路运输生产任务具有重大意义。《接发列车工作》课程以接发列车作业过程为主线,系统阐述铁路接发列车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的锻炼具有重要意义。
《接发列车工作》课程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然而传统学科性质的教学不管从内容的编排、教学方法及考核形式上,都已很难衡量和考核学生的真實水平[1]。鉴于此,本文对《接发列车工作》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二、《接发列车工作》课程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广泛,模块划分不清晰
《接发列车工作》课程旨在教会学生办理区间闭塞;准备接、发车进路;开放和关闭进站、出站信号;交接行车凭证;指示发车;立岗接送列车和开通区间及报点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接发列车工作》作为培养学生适应铁路行车岗位群工作的一门重要课程,教学内容广泛、庞杂、知识点多、学习目标性差,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也不利于学生后期取得铁路行车岗位职业技能证书。
目前市场上《接发列车工作》的教材比较多,这些教材各有各的体系,每一章节的划分都不尽相同,但是这些教材的章节划分均不够清晰,知识点间的衔接也不太合理,往往某一章的一节内容学习完毕之后,发现下一节与本节的内容无多大关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没有形成连贯记忆,不能够构建出完整连贯的知识架构。
2.理论教学过多,角色演练不重视
《接发列车工作》的最大特征是实践性强,铁路运输企业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目前的大多数教材没有将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更多的是对接发列车工作的理论介绍,缺乏贴近实际的接发列车教学案例及角色演练,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将课本内容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教学效果一般。
3.教学方法单一,学习兴趣不浓厚
《接发列车工作》课程的教学大多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一味地灌输理论与实操流程,没有实践教学,学生慢慢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失去了兴趣,课堂反应平平,教学效果甚微。《接发列车工作》的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提供学习情境,把课堂和讲台让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吸收知识和提高职业能力。
4.期末突击严重,平时学习不积累
传统的考核方式一般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其中平时成绩比例为30%,期末考试成绩比例为70%。由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重较大,学生最终成绩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能够在期末试卷上准确写出题目的标准答案。实际教学效果已经表明,只注重结果性考核是不合理、不科学的[2]。因此,需要针对《接发列车工作》的课程性质,进行《接发列车工作》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接发列车工作》课程教学改革内容
1.设计实践情境教学,梳理学习知识思路
《接发列车工作》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中,在教学设计时并非学科性质的按章节编排,而是根据实践情境组织课堂教学,根据本课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情境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接发列车工作》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情境,分别为接发列车工作认知、正常情况接发列车工作、非正常情况接发列车工作,教学情境下设教学任务,且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渐加深,不仅包含了单线与双线接发车,并且包含了TB1500.1—TB1500.8所有应该掌握的内容。
2.组建技能练功队伍,参加各级技能大赛
2014年10月,由铁道行职委举办的全国铁道类职业院校接发列车大赛在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首次举行。我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比赛,大赛分为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两部分。大赛对学生理论知识、精神状态、作业程序、反应能力、动作细节、配合程度等多项内容进行考核。经过此次比赛,我院更加清楚地看到本专业教学与同类院校之间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也更加明确了今后教学的方向,基本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
为了让学生加强接发列车的日常技能演练,学校组织接发列车技能练功队,旨在将技能训练常态化。除此之外,每年定期举办院级接发列车大赛,并将大赛成绩计入学生课程成绩。此外,积极鼓励学生参加铁路助理值班员、信号员、车站值班员等岗位的职业技能认证考试,督促学生争取双证书毕业。
3.积极改进教学方法,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由于接发列车工作的特殊性,不可能组织学生现场顶岗学习,为此,在课程考试方式改革中积极采用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行动导向教学法等方法展开教学[3]。除了以上提出的几种教学方法外,还有其他多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纳,让学生参与到任务中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出真正适合于铁路运输企业的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保证实训教学的效果,学院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及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尤其是建设TDCS实训室和接发列车演练实训室,用以进行学生开展接发列车岗位的训练。具体来讲,在接发列车作业程序学习时,通过提供近似逼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模拟铁路车站值班员、信号员、助理值班员等岗位完成接发列车程序演练;这些活动使得原本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提高学生参与本课程学习的兴趣。 4.改革考試考核方式,增加过程考核比重
积极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建立符合现代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的考试制度。通过三个转变,即考核方式多元化;考核时机阶段化;专业考核特色化。将考核方式向多样化转变,考试内容向注重能力考核的综合化转变,成绩评定向科学化转变,引导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的改革,突出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
考核方式改革应本着充分论证,总结经验,稳步推进的原则,依据课程性质和教学实际,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期末考试)相结合,《接发列车工作》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模式如下:
总评成绩100%=平时成绩20%+过程性考核30%+期末考试50%。
“平时成绩”指出勤情况、听课情况、笔记情况、回答问题情况、课后作业情况等,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情况的比例权重。
“过程性考核”包括阶段测试及《接发列车工作》教学内容情景表中的教学成果等。做到考核内容多样化的同时,考核评价也要做到多样化,采取组内打分+组间打分+教师打分的形式,三者综合得出学生最后的成绩。考试改革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期末考试”是终结性考核,试题除了考查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外,更要侧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课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结语
《接发列车工作》课程教学经过两年的研究与实践,教学效果明显改善,学生上课积极性显著提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同时从已经顶岗实习学生表现来看,学生在铁路行车岗位上能很快上手,职业综合能力较强,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王雪,刘超群.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铁路接发列车作业》课程中的应用[J].山東工业技术,2016(04):222-224.
[2]魏琳娜.浅谈高职《铁路客运组织》课程“课证”融合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陕西教育,2016(09):67-68.
[3]王雪,刘超群.高职铁路行车组织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4):120-121.
作者简介:曹亚康(1987-),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关键词】接发列车工作;教学改革;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131-02
一、前言
接发列车工作是列车运行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正确组织接发列车工作,对确保铁路线路畅通无阻,充分发挥铁路运输效能,完成鐵路运输生产任务具有重大意义。《接发列车工作》课程以接发列车作业过程为主线,系统阐述铁路接发列车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的锻炼具有重要意义。
《接发列车工作》课程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然而传统学科性质的教学不管从内容的编排、教学方法及考核形式上,都已很难衡量和考核学生的真實水平[1]。鉴于此,本文对《接发列车工作》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二、《接发列车工作》课程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广泛,模块划分不清晰
《接发列车工作》课程旨在教会学生办理区间闭塞;准备接、发车进路;开放和关闭进站、出站信号;交接行车凭证;指示发车;立岗接送列车和开通区间及报点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接发列车工作》作为培养学生适应铁路行车岗位群工作的一门重要课程,教学内容广泛、庞杂、知识点多、学习目标性差,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也不利于学生后期取得铁路行车岗位职业技能证书。
目前市场上《接发列车工作》的教材比较多,这些教材各有各的体系,每一章节的划分都不尽相同,但是这些教材的章节划分均不够清晰,知识点间的衔接也不太合理,往往某一章的一节内容学习完毕之后,发现下一节与本节的内容无多大关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没有形成连贯记忆,不能够构建出完整连贯的知识架构。
2.理论教学过多,角色演练不重视
《接发列车工作》的最大特征是实践性强,铁路运输企业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目前的大多数教材没有将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更多的是对接发列车工作的理论介绍,缺乏贴近实际的接发列车教学案例及角色演练,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将课本内容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教学效果一般。
3.教学方法单一,学习兴趣不浓厚
《接发列车工作》课程的教学大多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一味地灌输理论与实操流程,没有实践教学,学生慢慢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失去了兴趣,课堂反应平平,教学效果甚微。《接发列车工作》的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提供学习情境,把课堂和讲台让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吸收知识和提高职业能力。
4.期末突击严重,平时学习不积累
传统的考核方式一般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其中平时成绩比例为30%,期末考试成绩比例为70%。由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重较大,学生最终成绩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能够在期末试卷上准确写出题目的标准答案。实际教学效果已经表明,只注重结果性考核是不合理、不科学的[2]。因此,需要针对《接发列车工作》的课程性质,进行《接发列车工作》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接发列车工作》课程教学改革内容
1.设计实践情境教学,梳理学习知识思路
《接发列车工作》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中,在教学设计时并非学科性质的按章节编排,而是根据实践情境组织课堂教学,根据本课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情境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接发列车工作》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情境,分别为接发列车工作认知、正常情况接发列车工作、非正常情况接发列车工作,教学情境下设教学任务,且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渐加深,不仅包含了单线与双线接发车,并且包含了TB1500.1—TB1500.8所有应该掌握的内容。
2.组建技能练功队伍,参加各级技能大赛
2014年10月,由铁道行职委举办的全国铁道类职业院校接发列车大赛在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首次举行。我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比赛,大赛分为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两部分。大赛对学生理论知识、精神状态、作业程序、反应能力、动作细节、配合程度等多项内容进行考核。经过此次比赛,我院更加清楚地看到本专业教学与同类院校之间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也更加明确了今后教学的方向,基本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
为了让学生加强接发列车的日常技能演练,学校组织接发列车技能练功队,旨在将技能训练常态化。除此之外,每年定期举办院级接发列车大赛,并将大赛成绩计入学生课程成绩。此外,积极鼓励学生参加铁路助理值班员、信号员、车站值班员等岗位的职业技能认证考试,督促学生争取双证书毕业。
3.积极改进教学方法,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由于接发列车工作的特殊性,不可能组织学生现场顶岗学习,为此,在课程考试方式改革中积极采用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行动导向教学法等方法展开教学[3]。除了以上提出的几种教学方法外,还有其他多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纳,让学生参与到任务中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出真正适合于铁路运输企业的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保证实训教学的效果,学院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及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尤其是建设TDCS实训室和接发列车演练实训室,用以进行学生开展接发列车岗位的训练。具体来讲,在接发列车作业程序学习时,通过提供近似逼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模拟铁路车站值班员、信号员、助理值班员等岗位完成接发列车程序演练;这些活动使得原本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提高学生参与本课程学习的兴趣。 4.改革考試考核方式,增加过程考核比重
积极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建立符合现代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的考试制度。通过三个转变,即考核方式多元化;考核时机阶段化;专业考核特色化。将考核方式向多样化转变,考试内容向注重能力考核的综合化转变,成绩评定向科学化转变,引导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的改革,突出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
考核方式改革应本着充分论证,总结经验,稳步推进的原则,依据课程性质和教学实际,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期末考试)相结合,《接发列车工作》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模式如下:
总评成绩100%=平时成绩20%+过程性考核30%+期末考试50%。
“平时成绩”指出勤情况、听课情况、笔记情况、回答问题情况、课后作业情况等,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情况的比例权重。
“过程性考核”包括阶段测试及《接发列车工作》教学内容情景表中的教学成果等。做到考核内容多样化的同时,考核评价也要做到多样化,采取组内打分+组间打分+教师打分的形式,三者综合得出学生最后的成绩。考试改革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期末考试”是终结性考核,试题除了考查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外,更要侧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课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结语
《接发列车工作》课程教学经过两年的研究与实践,教学效果明显改善,学生上课积极性显著提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同时从已经顶岗实习学生表现来看,学生在铁路行车岗位上能很快上手,职业综合能力较强,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王雪,刘超群.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铁路接发列车作业》课程中的应用[J].山東工业技术,2016(04):222-224.
[2]魏琳娜.浅谈高职《铁路客运组织》课程“课证”融合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陕西教育,2016(09):67-68.
[3]王雪,刘超群.高职铁路行车组织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4):120-121.
作者简介:曹亚康(1987-),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