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洋思模式”的运用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oy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教师“教学生不会的”,高效优质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使课堂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根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特点以及初中生的认知心理实际,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采取的措施是:创设一个情境;培养两个兴趣;指导三个学法;体现四个为主。具体做法如下。
  1 创设一个情境
  1.1 联系实际。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是一种日常生活需要工具,让他们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经常向学生提出生活实际中迫切需要数学解决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从而热爱数学。
  1.2 利用变式。单调、机械、重复的练习,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而新颖多样的训练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注意的稳定性,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变式。学生如果较长时间重复相同事物,难免会产生否定情感体验。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适当变换教学内容。课本的内容、随堂练习、习题、复习题、单元过关测试等等,可以适当地穿插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3 变静态为动态。有些教学内容,靠详尽的讲解,都难以阐述清楚,使学生感到难懂,因而产生对这些内容的否定情感体验。在教学中,如通过制作幻灯片、课件、组织游戏、观看录像等,则可变静态为动态,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产生良好的情感效应,从而变难懂为易学,变苦学为乐意学。
  1.4 疏通思路。学生在利用已有知识答题时,常因经验不足,思考方法不当,思维定势影响,导致思维受阻,思路中断,从而产生厌倦畏难等消极情绪。为了激发学生情感,使思路畅通,要在关键处进行疏通,及时调整学生思维方法,使其改变思维方向,谋求新的解题方法和途径。
  2 培养两个兴趣
  2.1 培养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喜欢数学。我主要研究如何引导学生肯学、爱学、会学。在数学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学好数学。
  2.2 培养实践的兴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既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要启发、诱导学生大胆实践,积极实践,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3 指导三个学法
  要完成“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操作,就要指导学生的学法,我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先学”方法的指导。
  3.1 结合教学环节的学法指导。即是引导学生如何确定学习目标,如何确定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练习、独立评改等),如何进行分小组学习(分组交流讨论、互帮互学、互评互改等)。
  3.2 结合具体教材内容的学法指导。及时把与具体的教材内容有关的学法归类概括,以系统化、结构化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促使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
  3.3 一般性学法指导。即是质疑的方法、记忆的方法、复习小结的方法等等。一般性学法指导常常渗透在教学环节和课文内容的学习中,我力求做到具体化、可操作化,有时我也进行单独训练。
  4 体现四个为主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真正实施这一教学模式,就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主动性。我在教学中,力求体现出学生主动性。
  4.1 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认真研究他们的心理,研究他们的学习方法。
  4.2 以自学为主。在指导学生学习时,我注重抓好了三点:一是引起学生对教科书的兴趣;二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让学生口头表达初步获得的知识。
  4.3 以探究为主。在教学中以主观思考题为思维主线,引导学生探究结论的准备知识,引导学生探究结论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探究结论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探究结论的具体运用,引导学生探究结论的地位作用。从而使学生学会解题方法。
  4.4 以练习为主。可以把课堂练习设计为几个层次:①准备题;②尝试题;③课堂作业题;④开放性思考题。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的信息不断反馈出来,对新知识理解不够的,我及时解释,及时辅导;学生存在的问题,我及时纠正。教师还要精心设计自学检测题,将教学目标转化成富有针对性、启发性、探索性和趣味性的思考题,题型灵活多变,有一定的思维含量,以期达到“跳一跳摘桃子”的效果,让学生带着问题,采取读、想、议相结合的方法,逐渐理解自学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启动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总之,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生疑——释疑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后教”提供了准确的导向。
其他文献
体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运动训练的现代化,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运动训练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但在运动训练中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呢?又怎样去运用现代技术呢?近几年,我在从事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尝试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辅助训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就此谈谈我的一些看法与想法。  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录音等,可以创设与运动训练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运动员身临其境,受到感染和启示。运动员在特
期刊
学校计算机机房是学生利用并创造教育资源的主要场所,就我所在的学校无锡宏源技师学院来说,共有机房6个,上课的班级有23个,基础课加上实习课,机房基本没有空闲的时候,机房的维护和管理就显得特别的重要,尤其是现在技工学校的学生素质比较差,在计算机机房管理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更是给机房的管理增加了许多难度。结合我在工作中的经验,对机房管理我有如下心得:  1 健全机房管理制度  我们学校没有专职的机
期刊
面对急剧发展的国际形势,为迎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为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新能力的培养变得日益重要了。我们应如何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说过去的教育一点也没有培养创新能力,而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进行和得到的。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首先要培养他们具有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这种意识、精神是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
期刊
1 渗透"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并不是说高中语文课代替了思想政治教育课成为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而是说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的理念,以消除多元文化对道德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以彭宇事件和小悦悦的事件为背景材料,我布置了作文,题目为:面对       ,我该怎么办?通过作文写作训练和讲解,倡导助人为乐精神,鞭挞见死不救的行为。同时,在讲解《烛之武退秦师
期刊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浪潮的推动,如何轻松高效地推进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顺利应对高考的挑战,却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的教学工作。新课改要求教师应给学生一个快乐、对话、开放、感悟和探究的课堂,这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三思,尤其是在强大的高考压力与繁重的学业负担下,如何运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实现用教师的智慧劳动启迪学生的智慧成长最大化,打造高效的课
期刊
【摘   要】 从笔者进行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切身体验来看,作文仍是学生犯难的知识点。教师对学生作文训练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道德素质。这对认知能力尚弱的小学生来讲是一件不易之事。因此,本文以新课程理论为理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凸现语文学习的实践性,体现学科教学的人文性,浅谈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的几点意见。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写作教学 有效性  1 培养兴趣,树自信心  生活是
期刊
毛主席曾经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青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候,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年轻人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一直大家都这么认为:年轻就是本钱。如今这个社会不管是哪个行业都有年轻人在奋斗的身影,自然教师工作岗位上也缺不了年轻教师的存在。作为教师不光要天天备课,常常还要面对问题学生带来的麻烦,所以要有充沛的精力。而作为一个以“厚德、笃
期刊
【摘   要】 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决定了一名称职的初中班主任努力提高和发挥自己的影响力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班主任的影响力,就是班主任通过自己的言行去影响或改变学生的心理及言行的能力。  【关键词】 初中班主任 影响力 提高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由于初中学生的可塑性、模仿性较强,而班主任的思想品德、治学态度、行为习惯等时刻处于学生的监督之下,所以班主任是学生思想灵魂的塑造者,班主
期刊
让学生自主学习,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学习状态。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探究的动机来自于对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本身探究的欲望,探究欲望越强,探究兴趣就越浓。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调控课堂气氛,善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学习兴趣。  1 如何引导学生探究  1.1 情景诱导。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情景的创设,学生的思维才会被激活,对新知识的探索才会主动。心理学家布鲁纳指
期刊
我们所说的训练,是指师生在课堂上的双边活动。这种活动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到两点:一是深钻全套教材,将每一课的训练内容都置于知识整体结构之中;二是全面深入地了解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水平,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的进度设计出训练的内容。即强化训练就培养学生能力,所以加强训练课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 有新的突破  训练是以知识中最原始的基本概念为魂,以知识的内在联系为线,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多方位、多角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