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效教学是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合规律性,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新课标下教师是否具备有效教学的理念,具备实施有教学的能力,对教学效果产生了直接影响。
[关键词]有效教学;新课标;教学理念;教学能力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对广大的高中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和关系等都将发生较大的转变。新教材的特点要求广大英语教师在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之余,还要注重新理念下相应的更新的教学方法的整合。在授课时借助一切可图利用的素材、媒体和其它教具,完成语言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把课堂变成与学生情感交流、潜能开发、思想沟通、精神共享、个性发展的大舞台。只有这样,才能在大量相关篇章的学习和掌握之后,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格,塑造学生心灵,使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活泼开朗的个性,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强跨文化理解和跨文件交流的能力。国内的研究者姚利民(2004:12)对有效教学的内涵进行了阐释:“有效教学是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合规律性,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也就是说,有效教学使教学过程是合规律性、有效益、有效果、有效率教学的统一。
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本人认为应该使其具有有效教学的理念,具备实施有效教学的能力,不然即使有我们理想的课程教学要求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是纸上谈兵,有效教学以教师角色的转变为前提,因此,教师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在有效教学中,教师不再以知识权威和绝对权力的姿态走进教室“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充当课程实施的“积极推进者”、“平等对话者”、“行动研究者”的多种角色。教师的能力正在发生着从“传递力”向“创造力”的转变,教师的视野正在发生着从“学科视野”向“课程视野”的转变,教师的作用正在发生着从“控制者”向“引领者”的转变。
1 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1.1 教师要树立新的课程观。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一轮课程改革决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及到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校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在这种大变革的背景下,如果没有对新课程观的透彻理解,很难把握好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改变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就无从谈起。
以前,教师头脑中更多的是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眼睛盯着知识点,强求的是标准答案,应对的是统一考试。而如今,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不仅教材是开放的,教学方式也是开放的。新的课程观强调,课程是师生共建新知识的过程。因此,现在的教学,已不能再像从前一样,就课本教课本,而应当基于教师和学生的经验,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面对这些变化,教师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武装头脑,只有认真领会了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有新思路、新视角。为此,新的教育理论的学习应尽早列人教师的阅读计划。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书籍,也应成为教师案头的必备书籍。
1.2 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长期以来,知识本位的教学观一直居于统治地位。教师教书、学生读书的传统说法,就是这一教学观的典型反映。在习惯看来,教书是教师的天职,读书是学生的本份,似乎已是天经地义。因此教学中便形成了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现象。在教师头脑中,“教书就是一切”、“教学就是传授知识”等沿袭下来的偏见,已经化为顽固的思维定势。虽然教育方针明确要求“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但因未能从深层次上转变知识本位教学观,致使“智育第一”、“片面追求升学率”等背离教育方针的思想行为时禁时萌,严重阻滞教学改革的步伐。这一教学观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又一度为“应试教育”所强化。所谓“教书不教人”,其症结非因教师不负责任。而是知识本位教学观误导所致。要改变这种劳而无功的尴尬状况,决不是改改教法、变课程所能奏效的。根本对策是树立新的素质本位教学观。知识本位的教学观将传授知识视为终极目的,势必忽视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素质本位的教学观则要求将学生的素质发展作为教育目的,所以必然会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和潜能开发,将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置,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教育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课改理念,所以教师必须树立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观。
1.3 教师要树立新的师生观。由于几千年的封建传统,形成了师道尊严的教师地位观和师生关系观。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与学主的脸是对立的,但感情不能对立。”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师就是为每一个学生服务的。有些老师不仅吝啬于给学生微笑,而且经常讽刺、挖苦、斥责学生,甚至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自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也就不敢也不想回答问题或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就没办法发挥出来,课堂效果自然也就大打折扣。因此,要真正确实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课改”精神,就必须重新建立一种适合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新的民主师生关系,以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学生的民主意识逐步增强,他们希望教师能与他们建立一种“课内是师生,课外是朋友”的关系,能与他们平等相处。这也就迫切要求我们教师要逐步摆脱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的束缚,建立这种师生间能互尊互重,平等和谐的民主的师生关系。这不仅要求师生双方要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互尊互重,而且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活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能在自主开展的研究性学习中大胆参与,大胆发言,大胆实践,大胆创新。
2 教师应具备有效教学的策略
2.1 对新课程理念的把握要准确。新课程的理想课堂教学应该包蕴三大理念:生活性、发展性和生命性。教师要逐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树立以学为中心的主体观,树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发展观,树立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观。
2.2 教学设计以学为中心。教学环节要注意“三结合”。首先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新教材更加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次是“知识”和“能力”的有机结合。新教材更加注意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两者之间的关系,从注重学科知识体系向注重学生发展方向转化,向有利于学生能力提高的方向转化。教师必须注意落实这一转化,才能完成新课程试验规定的任务。第三是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相结合。新的教学内容决定了必须有与之相应的教学过 程,教学过程设计必须与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手段选择相结合,才能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2.3 创设情景激发学习探索欲望。师生情感交流是否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主,是否有趣味性,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探索欲望,都是新课理念在教学中的体现。注意用形象的、有启发性的语言赏识学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表达欲望;注意充分肯定学生的想象结果,让学生获得探索的成功与喜悦;注意用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学习背景材料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之产生学习欲望和热情;明确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积极探索欲望的源泉,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挖掘课程资料,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去发现问题。等等。
2.4 教学方式的有效性。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欣赏与激励评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与创新激情,同时使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从而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教师从转变教学方式入手,实现教学方式的彻底转变:教师上课轻松,学生学习快乐,教师不再是单纯传授知识,解疑答惑,而是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知识;课堂上出现的不是教的盛景,而是学的热情,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生机勃勃的场面,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
2.5 课堂激励评价机制有效性。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能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氛围。在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如果能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那么语言的回旋余地就可超出简单的评语范畴,趋向更生动、更丰富的境地。
2.6 教学反思的有效性。有效反思是有效教学的保证,同时寄寓着教师职业的人生价值。有效教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有效的反恩来实现的。“教学反思”是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运而生的事物,它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基本、最可行、最实用、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杜威在其著作《我们怎样思维》中讲到:“教师的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师自身的反思”。教学反思是以发展教师为直接目的,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要求教师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过程、教学具准备与应用等进行理性化的审视与分析,用文字进行概括,警示自己,改进教学,并在新的教学实践中寻求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因此,教学反思应具有批判性(即用批判的眼光去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创造性(即创造性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自觉性(即用自主、自觉的态度去反思)、发展性(即通过有效反思使教师得到发展)。明白“教学反思”的内涵才能进行有效教学反思。
通过对有效教学的含义及影响有效教学的教师因素的学习,我们应当明确,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学是否有效,因而,应该加强对英语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1]王笃勤编《英语教学策略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3月
[2]林奕浅谈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厦门教育学院学报第三期,第五卷,2003年9月
[3]董新良,新课程改革与教师教育理念的重建,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10月
[关键词]有效教学;新课标;教学理念;教学能力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对广大的高中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和关系等都将发生较大的转变。新教材的特点要求广大英语教师在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之余,还要注重新理念下相应的更新的教学方法的整合。在授课时借助一切可图利用的素材、媒体和其它教具,完成语言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把课堂变成与学生情感交流、潜能开发、思想沟通、精神共享、个性发展的大舞台。只有这样,才能在大量相关篇章的学习和掌握之后,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格,塑造学生心灵,使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活泼开朗的个性,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强跨文化理解和跨文件交流的能力。国内的研究者姚利民(2004:12)对有效教学的内涵进行了阐释:“有效教学是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合规律性,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也就是说,有效教学使教学过程是合规律性、有效益、有效果、有效率教学的统一。
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本人认为应该使其具有有效教学的理念,具备实施有效教学的能力,不然即使有我们理想的课程教学要求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是纸上谈兵,有效教学以教师角色的转变为前提,因此,教师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在有效教学中,教师不再以知识权威和绝对权力的姿态走进教室“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充当课程实施的“积极推进者”、“平等对话者”、“行动研究者”的多种角色。教师的能力正在发生着从“传递力”向“创造力”的转变,教师的视野正在发生着从“学科视野”向“课程视野”的转变,教师的作用正在发生着从“控制者”向“引领者”的转变。
1 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1.1 教师要树立新的课程观。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一轮课程改革决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及到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校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在这种大变革的背景下,如果没有对新课程观的透彻理解,很难把握好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改变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就无从谈起。
以前,教师头脑中更多的是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眼睛盯着知识点,强求的是标准答案,应对的是统一考试。而如今,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不仅教材是开放的,教学方式也是开放的。新的课程观强调,课程是师生共建新知识的过程。因此,现在的教学,已不能再像从前一样,就课本教课本,而应当基于教师和学生的经验,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面对这些变化,教师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武装头脑,只有认真领会了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有新思路、新视角。为此,新的教育理论的学习应尽早列人教师的阅读计划。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书籍,也应成为教师案头的必备书籍。
1.2 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长期以来,知识本位的教学观一直居于统治地位。教师教书、学生读书的传统说法,就是这一教学观的典型反映。在习惯看来,教书是教师的天职,读书是学生的本份,似乎已是天经地义。因此教学中便形成了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现象。在教师头脑中,“教书就是一切”、“教学就是传授知识”等沿袭下来的偏见,已经化为顽固的思维定势。虽然教育方针明确要求“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但因未能从深层次上转变知识本位教学观,致使“智育第一”、“片面追求升学率”等背离教育方针的思想行为时禁时萌,严重阻滞教学改革的步伐。这一教学观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又一度为“应试教育”所强化。所谓“教书不教人”,其症结非因教师不负责任。而是知识本位教学观误导所致。要改变这种劳而无功的尴尬状况,决不是改改教法、变课程所能奏效的。根本对策是树立新的素质本位教学观。知识本位的教学观将传授知识视为终极目的,势必忽视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素质本位的教学观则要求将学生的素质发展作为教育目的,所以必然会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和潜能开发,将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置,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教育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课改理念,所以教师必须树立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观。
1.3 教师要树立新的师生观。由于几千年的封建传统,形成了师道尊严的教师地位观和师生关系观。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与学主的脸是对立的,但感情不能对立。”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师就是为每一个学生服务的。有些老师不仅吝啬于给学生微笑,而且经常讽刺、挖苦、斥责学生,甚至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自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也就不敢也不想回答问题或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就没办法发挥出来,课堂效果自然也就大打折扣。因此,要真正确实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课改”精神,就必须重新建立一种适合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新的民主师生关系,以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学生的民主意识逐步增强,他们希望教师能与他们建立一种“课内是师生,课外是朋友”的关系,能与他们平等相处。这也就迫切要求我们教师要逐步摆脱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的束缚,建立这种师生间能互尊互重,平等和谐的民主的师生关系。这不仅要求师生双方要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互尊互重,而且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活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能在自主开展的研究性学习中大胆参与,大胆发言,大胆实践,大胆创新。
2 教师应具备有效教学的策略
2.1 对新课程理念的把握要准确。新课程的理想课堂教学应该包蕴三大理念:生活性、发展性和生命性。教师要逐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树立以学为中心的主体观,树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发展观,树立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观。
2.2 教学设计以学为中心。教学环节要注意“三结合”。首先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新教材更加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次是“知识”和“能力”的有机结合。新教材更加注意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两者之间的关系,从注重学科知识体系向注重学生发展方向转化,向有利于学生能力提高的方向转化。教师必须注意落实这一转化,才能完成新课程试验规定的任务。第三是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相结合。新的教学内容决定了必须有与之相应的教学过 程,教学过程设计必须与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手段选择相结合,才能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2.3 创设情景激发学习探索欲望。师生情感交流是否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主,是否有趣味性,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探索欲望,都是新课理念在教学中的体现。注意用形象的、有启发性的语言赏识学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表达欲望;注意充分肯定学生的想象结果,让学生获得探索的成功与喜悦;注意用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学习背景材料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之产生学习欲望和热情;明确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积极探索欲望的源泉,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挖掘课程资料,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去发现问题。等等。
2.4 教学方式的有效性。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欣赏与激励评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与创新激情,同时使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从而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教师从转变教学方式入手,实现教学方式的彻底转变:教师上课轻松,学生学习快乐,教师不再是单纯传授知识,解疑答惑,而是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知识;课堂上出现的不是教的盛景,而是学的热情,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生机勃勃的场面,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
2.5 课堂激励评价机制有效性。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能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氛围。在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如果能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那么语言的回旋余地就可超出简单的评语范畴,趋向更生动、更丰富的境地。
2.6 教学反思的有效性。有效反思是有效教学的保证,同时寄寓着教师职业的人生价值。有效教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有效的反恩来实现的。“教学反思”是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运而生的事物,它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基本、最可行、最实用、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杜威在其著作《我们怎样思维》中讲到:“教师的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师自身的反思”。教学反思是以发展教师为直接目的,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要求教师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过程、教学具准备与应用等进行理性化的审视与分析,用文字进行概括,警示自己,改进教学,并在新的教学实践中寻求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因此,教学反思应具有批判性(即用批判的眼光去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创造性(即创造性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自觉性(即用自主、自觉的态度去反思)、发展性(即通过有效反思使教师得到发展)。明白“教学反思”的内涵才能进行有效教学反思。
通过对有效教学的含义及影响有效教学的教师因素的学习,我们应当明确,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学是否有效,因而,应该加强对英语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1]王笃勤编《英语教学策略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3月
[2]林奕浅谈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厦门教育学院学报第三期,第五卷,2003年9月
[3]董新良,新课程改革与教师教育理念的重建,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