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2-0022-01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一线教师带来新的思索,几年来我一直在探究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教师引导教学的有效学习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我校是一所地處偏僻的农村小学,学生基础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如何提高课堂的效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成为一线教师的迫切选择。为此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只要有效教学与有效学习能够引导学生真正投入学习过程,就能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古人说:"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因此,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否,只有当学生对其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才会乐意去学,才会去积极思维,才会受教育于轻松愉快之中,这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及提高教学质量都是行之有效的。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兴趣是成就学业的沃土,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巨大动力,它可以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向活跃状态。教学内容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实的实例,根据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创设一个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学习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例如:教《猫》这一课时,可以针对课题提出这样四个疑问:(1)猫是个什么动物?(2)课文写了大花猫什么特点?(3)大花猫的古怪性格体现在哪?(4)《猫》这篇课文作者为什么写得那么真实具体?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自己尝试来解决这些疑难问题,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发了学生学习、探讨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的调动起来,对知识的识记也变得容易起来,而且记忆的持久性也增强。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完成由“教会”变成“会学”的转化。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才能不断汲取更多的知识,使自身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在教学中,不是让学生被动的吸取、模仿、记忆和反复练习,而是创设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开展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自主学习,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他的这番话很好地道出了探究学习的重要价值。
三、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感观认知能力
教学手段现代化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发挥主体性教育功能,使学生自觉、自主地选择知识,能动自如地加以改造,才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以及主体人格等。华盛顿博物馆有句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人类从听觉只能获取信息的20%左右,视觉只有60%以上,其他则由触觉、嗅觉、表情、手势等多感观获得。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运用,以其在图、文、声、像同时刺激人的感官神经的独特魅力,丰富的感性材料及全方位的呈现形式,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有效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并且知识的保持时间要远远高于传统教学。
四、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师生有效交流
教学过程同时伴随着交流过程,和谐的课堂氛围与良好健康的课堂交流是教学成功的基本条件,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相互启发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的角色不应当仅仅停留于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领者,即当好学生的“引导师”。
五、注重鼓励学生,实行分层教学,激发学生潜能
基于我所任教的班级学情,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实施有效分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如在课堂提问、课堂习题解析等方面,把不同等级难度的问题留给不同的学生,让每个人都能从中体验成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享受学习的乐趣。教师的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赞扬的话,都能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满足,产生成功的信心和希望,为他们新的成功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在一所小学里,从学生名册中随意地挑出部分学生的名字,并对老师说,根据他们的研究判断,这些学生天资聪慧,能在学习上有大的进步,将来会有大出息。几个月后,年终考试成绩表明,这些学生的平均成绩竟高出其他学生好几分,为什么随意点出的学生的成绩会明显上升呢?这就是“期待效应”或称“暗示效应”。只要教师不断地向学生灌输“每个人都能成功,也必将成功”的信念,不忽略、也不放弃任何学生,坚持不懈地帮助他们,学生终将获得成功。
以上只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的探究与尝试,随着对新课程、新理念认识的深入,我想还会有更多、更好的手段和方法服务于教学。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一线教师带来新的思索,几年来我一直在探究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教师引导教学的有效学习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我校是一所地處偏僻的农村小学,学生基础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如何提高课堂的效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成为一线教师的迫切选择。为此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只要有效教学与有效学习能够引导学生真正投入学习过程,就能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古人说:"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因此,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否,只有当学生对其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才会乐意去学,才会去积极思维,才会受教育于轻松愉快之中,这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及提高教学质量都是行之有效的。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兴趣是成就学业的沃土,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巨大动力,它可以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向活跃状态。教学内容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实的实例,根据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创设一个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学习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例如:教《猫》这一课时,可以针对课题提出这样四个疑问:(1)猫是个什么动物?(2)课文写了大花猫什么特点?(3)大花猫的古怪性格体现在哪?(4)《猫》这篇课文作者为什么写得那么真实具体?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自己尝试来解决这些疑难问题,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发了学生学习、探讨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的调动起来,对知识的识记也变得容易起来,而且记忆的持久性也增强。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完成由“教会”变成“会学”的转化。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才能不断汲取更多的知识,使自身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在教学中,不是让学生被动的吸取、模仿、记忆和反复练习,而是创设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开展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自主学习,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他的这番话很好地道出了探究学习的重要价值。
三、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感观认知能力
教学手段现代化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发挥主体性教育功能,使学生自觉、自主地选择知识,能动自如地加以改造,才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以及主体人格等。华盛顿博物馆有句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人类从听觉只能获取信息的20%左右,视觉只有60%以上,其他则由触觉、嗅觉、表情、手势等多感观获得。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运用,以其在图、文、声、像同时刺激人的感官神经的独特魅力,丰富的感性材料及全方位的呈现形式,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有效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并且知识的保持时间要远远高于传统教学。
四、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师生有效交流
教学过程同时伴随着交流过程,和谐的课堂氛围与良好健康的课堂交流是教学成功的基本条件,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相互启发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的角色不应当仅仅停留于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领者,即当好学生的“引导师”。
五、注重鼓励学生,实行分层教学,激发学生潜能
基于我所任教的班级学情,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实施有效分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如在课堂提问、课堂习题解析等方面,把不同等级难度的问题留给不同的学生,让每个人都能从中体验成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享受学习的乐趣。教师的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赞扬的话,都能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满足,产生成功的信心和希望,为他们新的成功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在一所小学里,从学生名册中随意地挑出部分学生的名字,并对老师说,根据他们的研究判断,这些学生天资聪慧,能在学习上有大的进步,将来会有大出息。几个月后,年终考试成绩表明,这些学生的平均成绩竟高出其他学生好几分,为什么随意点出的学生的成绩会明显上升呢?这就是“期待效应”或称“暗示效应”。只要教师不断地向学生灌输“每个人都能成功,也必将成功”的信念,不忽略、也不放弃任何学生,坚持不懈地帮助他们,学生终将获得成功。
以上只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的探究与尝试,随着对新课程、新理念认识的深入,我想还会有更多、更好的手段和方法服务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