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孩子来自于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至少在当年,以我当时的感觉与判断,以及我的朋友、同事和熟人们的说法,那的确有点轰轰烈烈。
当年,也就是20多年前,我们家的家教很严,平时连乱说乱动都不可以。因此,整个学生生涯的16年,其中包括上大学之前的2年“知青”生活,都绝对是洁身自好。大学毕业,我以自己优异的表现和成绩,再加上我在大学期间已经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而浪得的虚名,幸运地获得留城,分配到武钢职工医院卫生处,成为一名流行病医生。
我上班的医院,总有热心肠的中老年大夫们喜做媒婆,不断有人拿来照片,推荐各式人等。但是几乎没有完美的人,不是个子矮一点,就是老家在农村,或者一看照片的长相就令人生厌。于是一概谢绝。一晃,26岁了。同学们也都进入结婚高峰,更有神速者,几个月不见都生孩子了。于是,当一个偶然机会把一个工科男展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马上接受了他。
我身高1.65米,他高我10多公分,二人都身条修长,他轮廓鲜明,我双眼皮又皮肤白皙,大家都赞好般配,我的虚荣心也很满足,就这样踏实进入下一个阶段:动手准备男婚女嫁的物质。不料,我忽然生病,腹部肿瘤,疑似恶性,要住院开刀,动大手术。我住院的病房里,连一双拖鞋都没有。首先想到买来拖鞋的,不是他,而是朋友。我不满了,质疑了。实质上,作为一个酷爱文学的天生写作者,我骨子里头是反叛的怀疑的、桀骜不驯的。我向往真正的爱情,轰轰烈烈的爱情,就在这个时候,偏巧,我未来的丈夫,我未来孩子的父亲,突然出现了。
共同的写作爱好为我们提供了见面机会,并且在一个讲习班相处了几个月。见面第一眼就有电闪雷鸣之感。但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在于:我已有未婚夫,他已婚有孩子,孩子尚在襁褓。巧的是,我对未婚夫强烈不满意,他也是对妻子有强烈不满意。当时立刻有人向组织告密,跟踪盯梢,领导找谈话,党团组织要求坦白交代,单位以除名加以威胁,作家协会专人专案整黑材料,居委会窥探与监视,家人一哭二闹三上吊,父母介入生气生病。狂风巨浪一波高于一波,直至法院起诉,警方诱捕,他以莫须有的罪名锒铛入狱。有不明就里的记者以为抓到大新闻,真名实姓跟进报道,所用文字极具侮辱性,社会舆论一片喧哗。
一夜之间,我和他的大好前程被断送,优秀青年变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我忍泪含悲昼夜写冤情印材料,层层申诉。天昏地暗,身败名裂,而唯独那最初一刻发生的好感,却似盛开的焰火,被定格在永恒的瞬间,仿佛一盏孤灯,微弱的温暖照亮着持续了将近3年的官司,这场艰苦卓绝的官司最后终于打赢。那一个夜晚,当他剃着粗糙的犯人光头,孤家寡人,站在一张简陋的行军床旁——这是他进监狱后被离婚剩下的唯一财产,深情地对我说:“嫁给我吧。”
我还能说什么?唯有泪雨滂沱。
我们一无所有地结婚了。一幢老旧筒子楼,一间借来的小房,四壁都被煤烟熏黄了。我们用白石灰刷出一个洁白纯净的二人世界。我们所有的抽屉都空荡荡的。
我从一个根本不想要孩子只想文学写作的女文青,变成了一个日思夜想期待受孕的妇人,一个月又一个月。不久,孩子真的来了!1988年1月19日,成为我此生最激动的日子之一,是再也不可能忘记或者模糊的记忆。
事情本来很简单:我怀孕了——和无数女人一样。
后来我无数次地回想,如果当年人们和社会,只要稍有一点宽容度,只要容得下我和他,不是偷偷摸摸而是大大方方,公开坐下来,喝杯茶,交流与分析一下现状与利弊、道德与良心、家庭与责任等等,事情应该不会走向极端。遗憾的是,压抑和打击的结果是反弹得更高。
(摘自长江文艺出版社《立》 作者:池莉)
当年,也就是20多年前,我们家的家教很严,平时连乱说乱动都不可以。因此,整个学生生涯的16年,其中包括上大学之前的2年“知青”生活,都绝对是洁身自好。大学毕业,我以自己优异的表现和成绩,再加上我在大学期间已经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而浪得的虚名,幸运地获得留城,分配到武钢职工医院卫生处,成为一名流行病医生。
我上班的医院,总有热心肠的中老年大夫们喜做媒婆,不断有人拿来照片,推荐各式人等。但是几乎没有完美的人,不是个子矮一点,就是老家在农村,或者一看照片的长相就令人生厌。于是一概谢绝。一晃,26岁了。同学们也都进入结婚高峰,更有神速者,几个月不见都生孩子了。于是,当一个偶然机会把一个工科男展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马上接受了他。
我身高1.65米,他高我10多公分,二人都身条修长,他轮廓鲜明,我双眼皮又皮肤白皙,大家都赞好般配,我的虚荣心也很满足,就这样踏实进入下一个阶段:动手准备男婚女嫁的物质。不料,我忽然生病,腹部肿瘤,疑似恶性,要住院开刀,动大手术。我住院的病房里,连一双拖鞋都没有。首先想到买来拖鞋的,不是他,而是朋友。我不满了,质疑了。实质上,作为一个酷爱文学的天生写作者,我骨子里头是反叛的怀疑的、桀骜不驯的。我向往真正的爱情,轰轰烈烈的爱情,就在这个时候,偏巧,我未来的丈夫,我未来孩子的父亲,突然出现了。
共同的写作爱好为我们提供了见面机会,并且在一个讲习班相处了几个月。见面第一眼就有电闪雷鸣之感。但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在于:我已有未婚夫,他已婚有孩子,孩子尚在襁褓。巧的是,我对未婚夫强烈不满意,他也是对妻子有强烈不满意。当时立刻有人向组织告密,跟踪盯梢,领导找谈话,党团组织要求坦白交代,单位以除名加以威胁,作家协会专人专案整黑材料,居委会窥探与监视,家人一哭二闹三上吊,父母介入生气生病。狂风巨浪一波高于一波,直至法院起诉,警方诱捕,他以莫须有的罪名锒铛入狱。有不明就里的记者以为抓到大新闻,真名实姓跟进报道,所用文字极具侮辱性,社会舆论一片喧哗。
一夜之间,我和他的大好前程被断送,优秀青年变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我忍泪含悲昼夜写冤情印材料,层层申诉。天昏地暗,身败名裂,而唯独那最初一刻发生的好感,却似盛开的焰火,被定格在永恒的瞬间,仿佛一盏孤灯,微弱的温暖照亮着持续了将近3年的官司,这场艰苦卓绝的官司最后终于打赢。那一个夜晚,当他剃着粗糙的犯人光头,孤家寡人,站在一张简陋的行军床旁——这是他进监狱后被离婚剩下的唯一财产,深情地对我说:“嫁给我吧。”
我还能说什么?唯有泪雨滂沱。
我们一无所有地结婚了。一幢老旧筒子楼,一间借来的小房,四壁都被煤烟熏黄了。我们用白石灰刷出一个洁白纯净的二人世界。我们所有的抽屉都空荡荡的。
我从一个根本不想要孩子只想文学写作的女文青,变成了一个日思夜想期待受孕的妇人,一个月又一个月。不久,孩子真的来了!1988年1月19日,成为我此生最激动的日子之一,是再也不可能忘记或者模糊的记忆。
事情本来很简单:我怀孕了——和无数女人一样。
后来我无数次地回想,如果当年人们和社会,只要稍有一点宽容度,只要容得下我和他,不是偷偷摸摸而是大大方方,公开坐下来,喝杯茶,交流与分析一下现状与利弊、道德与良心、家庭与责任等等,事情应该不会走向极端。遗憾的是,压抑和打击的结果是反弹得更高。
(摘自长江文艺出版社《立》 作者: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