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视播音员是观众瞩目的焦点,除了形象气质之外,人们最关注的是播音员的声音。经过专业训练上岗的播音员声音明亮,吐字清晰,是人们学习普通话的榜样。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在口腔各部分自然常态中,有些是一般人所共有的,如讲话时口腔开合度小、软腭较为松弛,软腭下垂是一般口语的常态,也是造成日常口语吐字不够清晰的重要原因。但也有些常态是非共性的,它只是部分人所具有的。如有的人说话时撅唇,造成吐字含混,其原因可能是生理因素,也可能是习惯因素的影响,对这类情况,需要具体分析,要有针对性地对口腔状态进行调整,不可强求一律。但作为播音员使自己的声音更有穿透力,更明亮,更清晰是播音工作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的必备基本功之一。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在口腔打开的前提下,讲究声音发出的路线和字音的着力位置,可以明显改善音色,提高声音效果,尤其在弱控制时,掌握这一要领可以使声音小而不塌,听起来准确、清晰且富于美感。这一技巧的关键是:应把声音沿软腭硬腭的中纵线推进到硬腭前部,硬腭前部是发音的主要内感区,以此为气息的冲击点。
播音中常说到吐字控制,它主要是指口腔状态的调整,也可称为口腔控制。它是对口腔各部分的自然常态做适度调整,使其满足播音吐字的需要。
具体方法和步骤:挺软腭、打开牙关、适当收唇和吐字力度集中于中纵线。也就是说,声音应该沿软腭、硬腭的中纵线推到硬腭前部,这条中纵线就是声音发出的路线。
这一口腔控制要领贯穿在吐字过程中,除了少数音之外,大多数字音在发音时都需运用这一要领。这一要领可改变吐字的“笨拙”感,使吐字轻而不飘,重而不拙,清晰明亮。这样受口腔控制而形成的字音好像被“吸”着,而“挂”在硬腭前部,播音学称“声挂前腭”。
在播音中吐字的用力部位,着力点应集中在唇、舌、上颚的中线上。对于b、p、d、t、g、k这样的塞音,爆破的有力部位应在唇横面、舌尖和舌根横面的中段,这样发出的爆破音在气流强度不太大的情况下也可产生饱满有力的效果。对于f、s、sh、h这样的擦音,产生摩擦的缝隙也应处于唇、舌横面的中段。如果缝隙过宽,声音会显得扁而松散,其余的塞擦音、边音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吐字着力点集中在口腔中线的原则不仅使用于辅音发音,也适用于元音发音。它是播音改善吐字发音行之有效的方法。
播音主持这种话筒前的语言工作与舞台的发音是有所不同的,它虽然都要求吐字清晰、有力,但并不要求很大的音量。由于播音距离话筒很近,音量过大常常会造成“扑话筒”或者使声音中的不良音色暴露得很明显,影响声音效果。但如果音量较小,有时又会造成吐字无力,字音松散,不够清晰等现象。现在使用的音频工作站中有很多特技,可以把很小的音量“标大”到你想要的理想效果,但是我们不可能总是依靠这些技术。所以,基本功过硬的发声掌控能力是合格的播音员主持人必备的。吐字着力点集中于中线就是播音实践中在较小音量下保持吐字力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除了上面所谈到的口腔控制方法之外,在播音实践中还可根据播音员发音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一些方法对吐字的口腔状态进行调整。谨记要将“提颧肌、打牙关、挺软腭、松下巴”要领正确合理使用,才能找到你梦寐以求的“枣核形” 声音。当然在使用这些方法时,应注意吐字与表达之间的关系,吐字是服务于表达的工具,不能单纯追求吐字完美,造成有字无情或有字无义,形成“音包字”的现象,伤害表达。在丰富的语言表达中,发音器官动作不可能始终如一,包括吐字状态在内,播音吐字过程既有规矩、工整的一面,又有其变化的一面。对于吐字训练,播音员应强调其规整性,而在实际应用中,则应注重其灵活性,细心琢磨,唯有这样,才能使这些方法真正有助于表达。
(作者单位:巴彦淖尔电视台)
在口腔各部分自然常态中,有些是一般人所共有的,如讲话时口腔开合度小、软腭较为松弛,软腭下垂是一般口语的常态,也是造成日常口语吐字不够清晰的重要原因。但也有些常态是非共性的,它只是部分人所具有的。如有的人说话时撅唇,造成吐字含混,其原因可能是生理因素,也可能是习惯因素的影响,对这类情况,需要具体分析,要有针对性地对口腔状态进行调整,不可强求一律。但作为播音员使自己的声音更有穿透力,更明亮,更清晰是播音工作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的必备基本功之一。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在口腔打开的前提下,讲究声音发出的路线和字音的着力位置,可以明显改善音色,提高声音效果,尤其在弱控制时,掌握这一要领可以使声音小而不塌,听起来准确、清晰且富于美感。这一技巧的关键是:应把声音沿软腭硬腭的中纵线推进到硬腭前部,硬腭前部是发音的主要内感区,以此为气息的冲击点。
播音中常说到吐字控制,它主要是指口腔状态的调整,也可称为口腔控制。它是对口腔各部分的自然常态做适度调整,使其满足播音吐字的需要。
具体方法和步骤:挺软腭、打开牙关、适当收唇和吐字力度集中于中纵线。也就是说,声音应该沿软腭、硬腭的中纵线推到硬腭前部,这条中纵线就是声音发出的路线。
这一口腔控制要领贯穿在吐字过程中,除了少数音之外,大多数字音在发音时都需运用这一要领。这一要领可改变吐字的“笨拙”感,使吐字轻而不飘,重而不拙,清晰明亮。这样受口腔控制而形成的字音好像被“吸”着,而“挂”在硬腭前部,播音学称“声挂前腭”。
在播音中吐字的用力部位,着力点应集中在唇、舌、上颚的中线上。对于b、p、d、t、g、k这样的塞音,爆破的有力部位应在唇横面、舌尖和舌根横面的中段,这样发出的爆破音在气流强度不太大的情况下也可产生饱满有力的效果。对于f、s、sh、h这样的擦音,产生摩擦的缝隙也应处于唇、舌横面的中段。如果缝隙过宽,声音会显得扁而松散,其余的塞擦音、边音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吐字着力点集中在口腔中线的原则不仅使用于辅音发音,也适用于元音发音。它是播音改善吐字发音行之有效的方法。
播音主持这种话筒前的语言工作与舞台的发音是有所不同的,它虽然都要求吐字清晰、有力,但并不要求很大的音量。由于播音距离话筒很近,音量过大常常会造成“扑话筒”或者使声音中的不良音色暴露得很明显,影响声音效果。但如果音量较小,有时又会造成吐字无力,字音松散,不够清晰等现象。现在使用的音频工作站中有很多特技,可以把很小的音量“标大”到你想要的理想效果,但是我们不可能总是依靠这些技术。所以,基本功过硬的发声掌控能力是合格的播音员主持人必备的。吐字着力点集中于中线就是播音实践中在较小音量下保持吐字力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除了上面所谈到的口腔控制方法之外,在播音实践中还可根据播音员发音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一些方法对吐字的口腔状态进行调整。谨记要将“提颧肌、打牙关、挺软腭、松下巴”要领正确合理使用,才能找到你梦寐以求的“枣核形” 声音。当然在使用这些方法时,应注意吐字与表达之间的关系,吐字是服务于表达的工具,不能单纯追求吐字完美,造成有字无情或有字无义,形成“音包字”的现象,伤害表达。在丰富的语言表达中,发音器官动作不可能始终如一,包括吐字状态在内,播音吐字过程既有规矩、工整的一面,又有其变化的一面。对于吐字训练,播音员应强调其规整性,而在实际应用中,则应注重其灵活性,细心琢磨,唯有这样,才能使这些方法真正有助于表达。
(作者单位:巴彦淖尔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