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旁白、解说加画面的“主观”表达方式是人物专题片最常见的表现手法。但如果一部片子容纳海量信息,观众就很难怀着轻松的心情去理解片子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这个时候,如能在合适的剪辑点恰到好处地使用几个空镜头,就能对整部片子的段落划分、节奏把握和情感渲染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说,空镜头是强化人物专题片观感和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空镜头的划分
空镜头又称景物镜头。在人物专题片中,空镜头根据镜头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写景空镜头和写物空镜头。写景空镜头多为全景、远景,也称为风景镜头;写物空镜头则大多为特写和近景。它们都能达到渲染气氛、借景抒情的效果,使作品更加张弛有度。如今,专题片的表现方式越来越注重叙事策略,尤其是影像叙事方面。因而,怎样才能在人物专题片中更好地展现作者的画面思维和所要表达的意图,能不能运用好空镜头,就成为对编创者能力的一个重要考量标准。
空镜头的运用
根据划分方式的不同,空镜头的作用可以细分为若干种。单就人物专题片而言,大致可以将空镜头的作用划分为以下四种。
首先是介绍背景,交代时间和空间。这类空镜头多用于介绍人物在某个特定时期所处的环境,或发生某一重要事件的地点,如出生地、原先的住处等,我们通常会在能够找到原址或旧址的基础上进行拍摄。如专题片《我不过是个戏迷》的开场空镜头——上海黄河路的原卡尔登剧场,它是话剧《秋海棠》的首演地。由此引出了话剧《秋海棠》,再引出《秋海棠》的原作者和该片主人公秦瘦鸥。之后的秦瘦鸥旧居和同时期上海著名女演员胡蝶旧居的空镜,除了交代两人因住处近来往频繁外,还引出了他们之间的故事——虽然相爱,却遭家人反对而不能结合,理由就是“戏子无情”。秦瘦鸥由此下定决心要写一本“戏子有情”的书,这正是他为何会写《秋海棠》的原因。于是,也就有了专题片开篇处介绍话剧《秋海棠》创下了在上海演出场场爆满、连演5个多月200场的盛况。从这里不难看出,空镜头的运用还能使作品情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其次是实现镜头间的转场过渡,合理把握节奏。好的节奏,可以使观者更轻松地感知内容。比如,当一段内容叙述完后,可以用与该片人物相关的街道、楼房等空镜头来转场,从而顺利引出下一段落内容,这样的转换会使观众在视觉上感到更流畅。专题片在节奏把握上,重点就是安排好结构,可以在突出的事件或人物转折点上,根据内容需要运用一些象征性的空镜头,使人感到有段落感,有章节感。如专题片《追潮》,该片以嘉兴海宁当地三位小人物(一位用照相机拍摄潮水的“拍潮人”;一位用画笔画潮水的“画潮人”;一位脚踩自行车追赶潮水的“赶潮人”)为三条主线结构全片,片中多次出现照相机与“拍潮人”的对切画面、画笔与“画潮人”的对切画面、自行车与“赶潮人”的对切画面。正是这三个物件的空镜头画面的反复出现,才使得全片自始至终都附着了浓浓的情感意境与情感成分。这些物件与它们各自主人之间已经形成了情感色彩连带,一旦它们以空镜头形式出现,观众自然而然会联想到它们各自的主人,意境效应与情感效应随即产生。
再次是用写物空镜头间接反映过去所发生的事件。这类空镜不仅能使作品产生突破时空局限的表现力,而且能使事件本身具有极高的真实度和可信度。如《吴雪之》中,吴雪之签名敲章的地契证明了他作为协泰行当家人的身份。《陆瘦燕》中,新中国针灸学研究社的印章为陆瘦燕开办针灸学研究社的用心提供了旁证。这些空镜头的运用,会很自然地产生一种客观实证的效果,为相关事件提供佐证。
最后是使用特定意义的空镜头表达象征意义,渲染气氛。我们常用下雨来表示悲伤,用红色来表示喜庆……但也要注意脱俗,要摆脱画面语言中的陈词滥调,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专题片《盛慕莱》中有这样一段:“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听到这个消息后,盛慕莱取消了所有活动,独自到餐馆庆祝。平日应酬无数,他从不让自己喝醉,但这一天他却醉了。”该段落在一组历史镜头之后,连续使用了三个下雨的空镜头,看似应该表现高兴和激动情绪的段落却用了雨景,实际上表达了盛慕莱此时内心依旧孤独无助和彷徨,也为之后说到解放战争中盛慕莱仍旧没能看到“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悲情埋下了伏笔。同样是《盛慕莱》,开篇“在经过一个月暗无天日的关押后,盛慕莱终于看到了阳光”,第三个镜头,疾风下,摇曳的芦苇,时而被乌云遮蔽的太阳,那不是明媚的早晨,也不是和煦的阳光。这种无所依靠的飘摇,实际上是另一种“暗无天日”,预示着灾难的发生,渲染了压抑的气氛。也就是在这一天,上海解放的三天前,盛慕莱牺牲了。
空镜头往往会让观众触景生情,在情景交融下,以景物传递特定感情。环境是人物内心感情变化的外延,观众的情感很容易因为某些镜头的气氛渲染而与作品中表达的情感相契合,进而产生共鸣。隐喻性的空镜头则经常直接把抽象的概念用视觉形象生动地体现出来,具有抒情性、意境感的镜头在客观上更能够增加人物专题片的情感效应,通过适当渲染,产生更大的艺术感染力。空镜头还能起到留白作用,使观众在观看过程中有一个缓冲,并产生联想,这也便于观众更好地理解人物。
空镜头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在人物专题片的拍摄和制作过程中,空镜头的运用必须符合主题的要求,切忌滥用、乱用,要避免堆砌式地使用同样含义的镜头,两组镜头要尽可能采用平行剪辑。人物专题片是以讲述人物为主体的,空镜头运用得好,不仅会给观众一个明确的段落感和层次感,还能为作品画龙点睛,使之增色。但如果大量地牵强地使用,就会使观众觉得缺乏信息量。所以,在运用空镜头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是空镜头不宜多。过多的空镜会导致画面结构混乱,让观众感觉乏味,甚至不知所云,不利于表现主题思想。
其次是空镜头必须符合画面的叙事结构、人物的情绪发展线索和逻辑关系。避免产生突兀感,引起视觉上的剧烈跳跃;或是产生拖沓感,引起视觉疲劳。
再次是空镜头的运用要注意简洁性。简洁并不是少用或不用空镜头,而是不能以画面美作为唯一评判标准,应该根据内容进行合理筛选。运用空镜头,应取决于具体的环境和氛围,应该同作品的整体结构联系起来,该用的决不吝惜,用足用好;不该用的要狠下决心,弃之不用。
最后是空镜头的运用切忌千篇一律。专题片中的很多段落都能成为空镜头的表现素材,但要用得好,就必须保证有新意、不落俗套。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应多作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和借鉴。
此外,拍摄者还需要具备相当的拍摄经验、快速的临场反应、深厚的文化素养、丰富的生活阅历等素质,才能从纷繁复杂的物质中找到真正能够体现事件和人物本质的物体。这样得来的空镜头,才能真正成为叙述故事情节、转换荧屏时空、阐述思想内容、抒发情感意境的手段,起到为作品服务的作用。
(作者单位为黑龙江省蚕蜂技术指导总站)
空镜头的划分
空镜头又称景物镜头。在人物专题片中,空镜头根据镜头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写景空镜头和写物空镜头。写景空镜头多为全景、远景,也称为风景镜头;写物空镜头则大多为特写和近景。它们都能达到渲染气氛、借景抒情的效果,使作品更加张弛有度。如今,专题片的表现方式越来越注重叙事策略,尤其是影像叙事方面。因而,怎样才能在人物专题片中更好地展现作者的画面思维和所要表达的意图,能不能运用好空镜头,就成为对编创者能力的一个重要考量标准。
空镜头的运用
根据划分方式的不同,空镜头的作用可以细分为若干种。单就人物专题片而言,大致可以将空镜头的作用划分为以下四种。
首先是介绍背景,交代时间和空间。这类空镜头多用于介绍人物在某个特定时期所处的环境,或发生某一重要事件的地点,如出生地、原先的住处等,我们通常会在能够找到原址或旧址的基础上进行拍摄。如专题片《我不过是个戏迷》的开场空镜头——上海黄河路的原卡尔登剧场,它是话剧《秋海棠》的首演地。由此引出了话剧《秋海棠》,再引出《秋海棠》的原作者和该片主人公秦瘦鸥。之后的秦瘦鸥旧居和同时期上海著名女演员胡蝶旧居的空镜,除了交代两人因住处近来往频繁外,还引出了他们之间的故事——虽然相爱,却遭家人反对而不能结合,理由就是“戏子无情”。秦瘦鸥由此下定决心要写一本“戏子有情”的书,这正是他为何会写《秋海棠》的原因。于是,也就有了专题片开篇处介绍话剧《秋海棠》创下了在上海演出场场爆满、连演5个多月200场的盛况。从这里不难看出,空镜头的运用还能使作品情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其次是实现镜头间的转场过渡,合理把握节奏。好的节奏,可以使观者更轻松地感知内容。比如,当一段内容叙述完后,可以用与该片人物相关的街道、楼房等空镜头来转场,从而顺利引出下一段落内容,这样的转换会使观众在视觉上感到更流畅。专题片在节奏把握上,重点就是安排好结构,可以在突出的事件或人物转折点上,根据内容需要运用一些象征性的空镜头,使人感到有段落感,有章节感。如专题片《追潮》,该片以嘉兴海宁当地三位小人物(一位用照相机拍摄潮水的“拍潮人”;一位用画笔画潮水的“画潮人”;一位脚踩自行车追赶潮水的“赶潮人”)为三条主线结构全片,片中多次出现照相机与“拍潮人”的对切画面、画笔与“画潮人”的对切画面、自行车与“赶潮人”的对切画面。正是这三个物件的空镜头画面的反复出现,才使得全片自始至终都附着了浓浓的情感意境与情感成分。这些物件与它们各自主人之间已经形成了情感色彩连带,一旦它们以空镜头形式出现,观众自然而然会联想到它们各自的主人,意境效应与情感效应随即产生。
再次是用写物空镜头间接反映过去所发生的事件。这类空镜不仅能使作品产生突破时空局限的表现力,而且能使事件本身具有极高的真实度和可信度。如《吴雪之》中,吴雪之签名敲章的地契证明了他作为协泰行当家人的身份。《陆瘦燕》中,新中国针灸学研究社的印章为陆瘦燕开办针灸学研究社的用心提供了旁证。这些空镜头的运用,会很自然地产生一种客观实证的效果,为相关事件提供佐证。
最后是使用特定意义的空镜头表达象征意义,渲染气氛。我们常用下雨来表示悲伤,用红色来表示喜庆……但也要注意脱俗,要摆脱画面语言中的陈词滥调,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专题片《盛慕莱》中有这样一段:“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听到这个消息后,盛慕莱取消了所有活动,独自到餐馆庆祝。平日应酬无数,他从不让自己喝醉,但这一天他却醉了。”该段落在一组历史镜头之后,连续使用了三个下雨的空镜头,看似应该表现高兴和激动情绪的段落却用了雨景,实际上表达了盛慕莱此时内心依旧孤独无助和彷徨,也为之后说到解放战争中盛慕莱仍旧没能看到“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悲情埋下了伏笔。同样是《盛慕莱》,开篇“在经过一个月暗无天日的关押后,盛慕莱终于看到了阳光”,第三个镜头,疾风下,摇曳的芦苇,时而被乌云遮蔽的太阳,那不是明媚的早晨,也不是和煦的阳光。这种无所依靠的飘摇,实际上是另一种“暗无天日”,预示着灾难的发生,渲染了压抑的气氛。也就是在这一天,上海解放的三天前,盛慕莱牺牲了。
空镜头往往会让观众触景生情,在情景交融下,以景物传递特定感情。环境是人物内心感情变化的外延,观众的情感很容易因为某些镜头的气氛渲染而与作品中表达的情感相契合,进而产生共鸣。隐喻性的空镜头则经常直接把抽象的概念用视觉形象生动地体现出来,具有抒情性、意境感的镜头在客观上更能够增加人物专题片的情感效应,通过适当渲染,产生更大的艺术感染力。空镜头还能起到留白作用,使观众在观看过程中有一个缓冲,并产生联想,这也便于观众更好地理解人物。
空镜头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在人物专题片的拍摄和制作过程中,空镜头的运用必须符合主题的要求,切忌滥用、乱用,要避免堆砌式地使用同样含义的镜头,两组镜头要尽可能采用平行剪辑。人物专题片是以讲述人物为主体的,空镜头运用得好,不仅会给观众一个明确的段落感和层次感,还能为作品画龙点睛,使之增色。但如果大量地牵强地使用,就会使观众觉得缺乏信息量。所以,在运用空镜头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是空镜头不宜多。过多的空镜会导致画面结构混乱,让观众感觉乏味,甚至不知所云,不利于表现主题思想。
其次是空镜头必须符合画面的叙事结构、人物的情绪发展线索和逻辑关系。避免产生突兀感,引起视觉上的剧烈跳跃;或是产生拖沓感,引起视觉疲劳。
再次是空镜头的运用要注意简洁性。简洁并不是少用或不用空镜头,而是不能以画面美作为唯一评判标准,应该根据内容进行合理筛选。运用空镜头,应取决于具体的环境和氛围,应该同作品的整体结构联系起来,该用的决不吝惜,用足用好;不该用的要狠下决心,弃之不用。
最后是空镜头的运用切忌千篇一律。专题片中的很多段落都能成为空镜头的表现素材,但要用得好,就必须保证有新意、不落俗套。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应多作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和借鉴。
此外,拍摄者还需要具备相当的拍摄经验、快速的临场反应、深厚的文化素养、丰富的生活阅历等素质,才能从纷繁复杂的物质中找到真正能够体现事件和人物本质的物体。这样得来的空镜头,才能真正成为叙述故事情节、转换荧屏时空、阐述思想内容、抒发情感意境的手段,起到为作品服务的作用。
(作者单位为黑龙江省蚕蜂技术指导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