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约与豪放并举

来源 :中国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ywell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李清照既有《声声慢》那样缠绵悱恻的婉约情思,又有《渔家傲》那样冲天的豪放之气,故曰婉约与豪放并举,但婉约词风是她的主流,历来被推崇为婉约派词宗。
  关键词:李清照; 婉约; 豪放; 并举
  
  一
  
  在灿若繁星的中国古代作家群中,李清照犹如一颗放射着奇光异彩的明星,受到历代人们的仰慕和敬佩。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书画,尤以词作著名。
  李清照的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从优裕走向苦难的现实生活,酿就了她那颗千回百折的词心。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女子,李清照所处的那个社会,二程理学正在盛行,重重封建礼教宛如道道看不见的绳索束缚着妇女的自由,禁锢着她们的个性和创造精神,然而李清照却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拿起笔来抒写胸中的欢乐与痛苦,表达自己的愿望与理想,敢于提出自己的文艺见解,以《词论》评论前辈作家的短长。 明杨慎在《词品》卷二中说“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清人李调元说,易安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之班。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雨村词话》卷三)这些评论家们均从李清照词的风格气调着眼,称许了她在词作方面的成就,肯定了她在宋代词坛的地位。
  李清照是以闺词名家的,历来被推崇为婉约派词宗,她一方面继承了婉约派的创作风格和手法,一方面又有所发展与创新,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和独到见解,因而“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出新,姿态百出”(王灼《碧鸡漫志》),故王士祯说:“婉约以易安为宗”(《花草蒙拾》)。
  李清照词风格独特,虽主要是婉约,但往往又在婉约中带有豪放之气,既具有女性的温柔、明丽、委婉,又有一般婉约词所缺乏的“清俊疏朗”,即婉约而不绮靡,正如沈曾植所评价的“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苏辛,非秦柳也”。“倜傥有丈夫气”的豪放是李清照词的风格的另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在婉约词家中最可宝贵的,因此,使得“堕情者醉其芳馨,飞想者赏其神骏”(沈曾植《菌阁琐谈》)。
  
  二
  
  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主导是婉约,她是人们公认的“婉约派”正宗词人,她自述闺情之作,既非以前代言“闺情”的婉约词作所能比,又非后来婉约派词人所能企及,可称奇绝高手。
  (一)她强调词必宗婉约,必重音律,这就是“别是一家”的婉约词风的精神实质。她在《词论》中说:“盖诗文分手侧,歌词分五音,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可知,她对音律的造诣极深。
  在《声声慢》一开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连用了14个字。而这14个选字,除了“觅觅,冷冷”外,全是齿声字,读起来齿牙敲击,短促轻细,造成的音响效果是一种凄冷的感觉,用来表现词中人孤独寂寞、凄苦等等复杂的心理状态,十分传神,到最后几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舌音和齿音交加重叠,又给人一种啮齿叮咛的感觉,生动地表现了忧心惝恍的情绪。全篇97字,用了16个舌音,41个齿音。这两声字的交错运用,形成高低起伏的音响效果,很好地表达了抑郁而又愤懑不平的情绪。这些双声迭韵字在音节、情调和气氛方面,与内容紧密配合,读来朴素自然,不露人工斧凿痕迹,得到了历代词评家的一致称道。
  (二)她在感情上也自然是委婉细腻。如《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便深得“婉”字之妙。词一开头就写慵懒之情,但却不道出因由;分明因丈夫将去而憔悴,却又转而旁敲侧击;不直说无人领会她的心情,却反说唯有那楼前流水知其心迹;不仅对“新瘦”,就是“新愁”也都不予说明。吞吞吐吐,曲曲折折,含蓄委婉,往复不尽,而词人正是以这样极为婉曲的笔触,将自己一腔深邃的离愁别绪表达得那样缠绵婉转。这种委婉之情,辅以严格精密的音律,其词作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缠绵悱恻,音调谐婉的艺术效果。
  (三)清照词除具备一般婉约词派的艺术风格外,还勇于探索创新,词“别”是一家,“别”出新意,“别”出新裁。
  1.在清照词中,对比手法常被她信手拈来,随处使用而又运思巧妙。《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33字的一首小令,作者描写了两个人物的问答话,让多情惜者的问话人同天真单独的卷帘人成为互为对照的形象,而问话人的深沉感情也从此得以表现。李清照在运用烘托衬托的手法时也很有特色,渗透着她细腻委婉的风格。《行香子·天与秋光》中即用层层烘托的手法将一个孤独的人在深夜的秋思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2.清照的婉约风格还表现在她词中真实自然的感情描写,明白如话的语言形式上。
  (1)她在自述闺情时,善于把情和景巧妙地结合起来,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使主观的情与客观的景相映相生,通过情景交织的画面,让人思而得之,从而产生一种惊人的艺术魅力。
  前期的《如梦令》春景,通过一个特写镜头,描绘出一刹那的生活画面。“绿肥红瘦”,“雨疏风骤”,造语之工,历代文论家颇多评论:“‘绿肥红瘦’此语甚新;‘绿肥红瘦’,人工天巧,可称绝唱”等等。“绿肥红瘦”是词人感情的集话处,从画面色彩上看,使画面色调谐和,“浓艳鲜豁”而且与首句中的“雨疏风骤”遥相呼应。
  后期的一些作品,如《声声慢》,在表现她南渡后流落异乡,孤凄无依的悲愁之情时,也是借景言情,情景相生。词人悲凄孤独、凄凉酸楚的心境,使她特别注意对“黄昏”、“细雨”、“梧桐”等景物的观察。尤其是她笔下的“雨”的形象十分丰富,她常常把内心的情与外界的景,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使特定的雨包含着特有的情。当她晚年满怀愁绪,悲苦难言时,“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当她“柔肠一寸愁千缕”时,见到的是“几点催花雨”,更何况:“黄昏疏雨湿秋千”显得多么的索漠!而到“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秋情》)时,每滴雨似乎都打在词人的心上,击中心灵的痛处,激起一澜澜伤心的涟漪,此情景就更加惨惨戚戚,令人悲痛欲绝了。这首词集中反映了作者暮年孤苦的生活和无限哀伤的心情,词人特意抓住写深秋的季节,把主人公置于满地黄花,秋风冷雨,归雁哀鸣的特定黄昏,使外界景物都牵动着主人公的神经,情景交映,真切动人。那“满地黄花堆积”,那“点点滴滴”的秋雨打在梧桐叶上,一片凄凉愁绪,恰似词人的泪眼和连绵不断的愁丝。全词一层深入一层地把人物的愁怀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从而使情与景,意与境互相映衬,相得益彰,使景物涂上浓厚的感情色彩,使内心细腻的情思借助外界景物曲折委婉地表达出来。景和情的巧妙结合,使她的词感情真挚,个性鲜明,情致缠绵,凄凄婉婉,从而形成她独特的婉约风格。
  (2)与李清照词真实自然的思想感情相适应,其语言形式也是十分清新自然,浅俗易懂,明白晓畅的。
   ①“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是李清照易安体语言的突出的风格特色。为打破花间词派那种贵族化雕琢堆砌的状况,柳永、黄庭坚都曾做出过努力,但不是失之鄙俗便是缺乏深意,独李清照不仅用语浅俗自然,清丽淡雅,而且蕴含着清新的意思与深厚的感情,做到了“词意并工”,成为“闺情绝调”(清彭孙豫《金粟词话》)。
  《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的“时候”,“将息”,“怎生”,“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无不是浅俗的口语,而所表达的感情又是极为凄苦,极为沉挚的。如“旧时天气旧时候,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南歌子》),“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永遇乐》),都是明白如话,通俗易懂,看似随口而出,却又寓意深远,含蕴无穷。又如“落日熔金,暮云合壁”,“染柳轻烟,吹梅笛怨”,“于今憔悴,风鬟霜鬓”等。正如张端义所说:“皆以寻常语言度入音律,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妙音难”,此评论充分肯定了李清照用语平易通俗,清新流畅的特点,并指出了她善引平常口语入词,以俗为雅,雅俗共赏的卓越成就;所以她的词声律和谐,转折跌宕,耐人寻味,读之有行云流水般的顺畅自然之感,听之有金声玉振之妙。而她的“人比黄花瘦”之语,比喻巧妙,诗意盎然;“绿肥红瘦”,“宠柳娇花”用字奇横而不妨音律,都表明了李清照在语言上的独特风采,卓越成就。
  ②李清照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十分懂得语意之间的相互作用,既善于捕捉心中的特有感受,又长于精选新颖别致而富有情蕴的言词,使作品语、意俱佳,有声有色。
  出语新丽,别出心裁地反映出客观景物的情态,正是“前此未能道之者也”(黄升《花庵词选》)。她的每一首词作都以独出新语表现新的姿色,犹如晨花初放,各呈异彩。又如“被翻江浪”,可谓运思独到,化静为动;“帘卷西风”,则运用倒置的句式既写人又写物,使帘儿在秋风中飘动的动态,跃然纸上。更为匠心独运的是那“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词人用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通过小小含苞欲放的花枝,写出春意盎然美好春天的景象。而李清照笔下的“愁”字,更是变化无穷,形象生动。她常常把“愁”之为物,惟惶惟恍,无形的东西写得有形,化虚为实。如“柔肠一寸愁千缕”,她写得尤为出色的当是“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以“愁”收底,给“愁”以重量感,写出了“愁”心之沉重。这比苏轼的“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更为高妙,苏东坡毕竟是说船载得动愁,而李清照却说“载不动”;苏东坡能把愁装上船去,李清照又把愁卸下船来。这更增加了“愁”的分量,使人深深感到女词人的愁情之深,痛苦之重。
  
  三
  
  李清照虽为婉约词派之宗,然亦有“倜傥有丈夫气”的豪放之作。表现在:
  (1)她在创造艺术境界的时候,能把委婉的情思与超脱的襟怀融合在一起。这突出表现在她描写凄苦心情时常能用一些开宕之笔把这种情绪宕开,避免只是一味唠叨诉苦,表现出一种自我解脱的要求与魄力。
  如《鹧鸪天》这首短调: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词的整个上片,以及下片的前两句,层层勾勒,极力摹写自己怀人念远的情绪,末两句却宕开一笔,劝自己暂把凄苦的情绪放一放,不要继续折磨自己,而要趁着黄菊盛开之际,把酒赏花,来欣赏自然的美景。这正是寻求自我解脱的表现,它表达了作者一种开旷豁达的情怀。
  又如长调《念奴娇》词: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五阑干慵倚。被冷香清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疏,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词写的是别情,词人用了很大的篇幅反复渲染,刻画女主人公因丈夫远离而产生的闲愁幽恨。上片先写居处萧寂,天气撩人,隐隐逼出怀人情绪。接着写为了消磨时光,排解惆怅而吟险韵诗,唱扶头酒,但愁依然排遣不去,却又偏不说“愁”,只是说“闲滋味”,用笔委婉,一波三折,在无可奈何中,只好寄意于征鸿,想托它们捎封信给远方亲人,但雁已过尽,万千心事还不知从何起。“难寄”二字,包孕丰富,感慨深沉。下片五句进一步烘染。先写懒得去凭阑,再写觉也不得睡。“被冷”,“香消”,“新梦觉”三层,三重压力,逼人将起;“不许”二字又极尽婉妙,但起来如何呢?惆怅依旧,至此,女主人因离别而产生的百无聊赖的心情已经发展到极端,下面似已不可着笔,可是,词人笔锋一转,引用了《世说新语·赏誉篇》里的两句:“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另辟新境,笔势忽然宕开,把前面着力渲染的一片凄迷一下子推得远远的。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和以前截然相反的清新、明朗和充满生机的景象,使人耳目一新。词从“山重水复疑无路”中,陡转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紧接着,又写太阳升高,烟雾渐散,女主人公心头的阴霾也骤然开霁,精神至此一振,“更看今日晴未?”一指天气,一指心情。这一问一方面固然反映了久处烦闷、忧郁之中,对美好情景的来临还不敢相信,另一方面也正表达了她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词的最后几句,峰回路转,把读者从先前着力描写的愁云惨雾中带至明媚的阳光下,从而感到有豁然开朗之乐。
  (2)她的一些词柔中带刚,婉约中蕴含着激昂豪迈之气。
  特别是她的《渔家傲·记梦》是一首笔力横绝刚劲之作。词中充分表现出她不安于现状的性格,胸襟与抱负,同时也体现了虽为大家闺秀的李清照,在封建势力的压迫下,不能展翅高飞,不安于封建制度给她安排的命运的苦闷心情。“我报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一种岌岌不可终日的争强好胜的远大志向和追求获得自由,改变女子地位的强烈愿望充满字里行间,她以顽强的毅力抗争,奋发向上。词的意境阔大开朗,想象力十分丰富。正如黄了翁所评:“此似不甚经意之作,却浑成大雅,无一钗粉气自是北宋风格”(《蓼园词选》)。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妇女,这种精神是十分难能可贵,而应大加赞美的!确实“无一毫钗粉气”而是“倜傥有丈夫气”。
  “要来小看便须来,未必明天风不起”(《玉楼春》),“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请平乐》)等咏梅词煞拍之句,警策而有深刻哲理意味,流露出女词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这和她的《渔家傲·记梦》词中所表现的奋发向上的进取心是同出一辙的,是李清照能攀登词坛高峰并成为婉约词宗的动力。
  李清照词中的豪放之气,除她自幼受家庭的熏陶之外(尤其父),更重要的是她从小博览群书,文学修养很高,大大开拓了她的眼界,扩大了她的胸怀,再加上多年的经历与晚年国破家亡,生活颠沛流离的不幸遭遇,使她的视野远远超出了闺阁的小圈子,因而使她的婉约词“倜傥有丈夫气”。
  
  四
  
  李清照词风婉约,而且婉约中亦有豪放之气,故曰婉约与豪放并举。她既有《声声慢》那样缠绵悱恻的情丝,又有《渔家傲》那样冲天的豪气,这正如鲁迅先生所析陶渊明的诗那样:“‘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李清照也正是依凭这婉约与豪放并举,使得“词别是一家”,独树一帜,留芳千古,正如她自己的词句所言:“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鹧鸪天》)。
  
  参考文献:
  [1]夏承焘,《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2]杨燕《浅谈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3]张劲秋《“倜傥有丈夫气”——谈李清照词的一个艺术特点》。
  [4]胡芳《坦直、深沉、浓烈的情感泄露——论李清照的词》。
  [5]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其他文献
办案质量是检察机关的生命线,是树立法律监督权威和司法公信力的根本保障。但是,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对办案质量标准认识不统一,对办案质量重要性的认识不够,致使发生因办案质量不高,影响办案效果,损害检察机关严格公正执法形象,甚至发生错案等严重质量问题,损害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威。因此,高度重视并采取得力措施,确保办案质量,是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树立法律监督权威的重大课题。    一、对办案
期刊
摘 要:在中国古典诗词的长廊中,对于秋景的描写特别多,而且古人的咏秋之作多发悲凉之声,这是一个十分耐人寻味的的现象。是什么原因使中国古典诗词涉及到秋的内容总是呈现出以悲秋为主的文化现象呢?从中国古典诗词中“秋”本身的文学意象的本质内涵、中国人传统的人文观念和审美习惯、中国历代的政治文化环境及诗人不同的命运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古典诗词;悲秋现象;审美共鸣;悲秋意境;悲秋特色。 
期刊
在涛滚浪涌的中华文化艺术长河中,有一朵极为瑰丽璀璨的浪花,这就是三晋大地哺育的杰出诗人及画家——王维。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画家,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摩诘。  王维前期诗歌,富有进取精神,充满浪漫主义豪情。后期诗歌,因仕途险恶,崇奉佛教,而以描写田园山水景物为主。所写山水田园诗,数量多,艺术成就高,最能代表王维的艺术盛衰成就。王维继承和发扬了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而独树一帜,使山水
期刊
审计部门作为经济监督的职能机构,担负着维护军队财经秩序,提高军事经济效益,促进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确保经济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职责。而对一个审计部门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参与审计的人,正如德国一位著名的军事学家所说的:“战争的决定因素是人”。我国古代已对人的因素强调有加,“天时、地利、人和”中“人和”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因此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很重要的。我国先秦时期,秦国的吕不韦以手下门客众多
期刊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集成本计算与成本管理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的会计管理模式,是一种先进的成本计算系统。它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提供的是一种动态信息。广泛推广和应用作业成本会计法,对于改进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提高成本核算与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作业成本法在会计管理中应用现状分析    作业成本计算法作为一种集成本计算与成本管理相结合的新的会计管理模式,目前主要应用于生产自动化程度相对
期刊
摘 要:由于“一对一”证据大多属于言词证据,所以无论是犯罪嫌疑人供述,还是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均存在虚假的可能性。这就给司法机关定案带来了很大困难,正确认定“一对一”证据的案件,不仅是公正司法的需要,更是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需要。  关键词:“一对一”证据;言词证据;认定。    在证据学上,根据证据与案件主要事实的关系,将证据分为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而按照证明的基本要求,司法实践中使用直接证据一
期刊
当前人民检察事业正处于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基层检察机关一定要全面把握、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对政法工作及法治建设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政治原则,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深入实践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工作主题,坚持以人为本狠抓队伍,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检察工作跨
期刊
摘 要:三毛是我国台湾著名的通俗文学作家。但是她在作品中的某些思想也受到当时包括现在的文学评论家的极大反对,即其作品中所反映的一些灵异奇诡的思想,认为是怪力乱神之谈,但这些思想却不同程度的渗透了她的大部分作品。而通过从三毛作品前世观、通灵观、宿命论三种灵异观的研究阐述,才能完成对其作品种种乐观热情等表象之下隐藏的潜意识话语新的解读。  关键词:三毛;前世观;通灵观;宿命论;潜意识。    三毛是我
期刊
职务犯罪侦查的对象是职务犯罪,这种犯罪是伴随着国家公共权力的出现而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其最大特点就是主体是受人民委托、代表人民从事国家管理、行使国家职权的国家工作人员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客观行为是利用其职权所为,是权力运用过程中的异化行为,是权力腐败的极端表现。它鲸吞国家财产,破坏经济秩序和国家公共管理秩序,破坏政府的形象和声誉,直接危及国家政权和社会稳定。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供水管网的功能要求;扼要叙述了管材的类别及适用范围;具体讲述了各类管材的特点及质量情况;并对各类管材从水力条件、物理性能、价格、工程造价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提出了推荐性建议。  关键词:供水管网;适用范围;特点质量;建议。    随着邹平县经济的迅猛发展,各行业对供水的需求越来越高,近年来通过实际运行及对各种管材的应用,总结了几点经验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供水管网的功能要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