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问题也日益严重,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人所崇尚的天人合一自然观,追求的顺应自然地发展规律便显得弥足珍贵。在设计建造中,合理应用自然资源,与万物和谐共处,进而达成一种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便是当下极为重要的宗旨。于此,榫卯结构作为中国传统木质品建造的形式正是由于其遵循自然规律,尊重天然性能的性态而使其更富有价值感。榫卯结构的凹凸美感是功能和形式的完美体现。今天,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就在于将榫卯结构进行符号化提取,并将其艺术形式进行继承和发展,在创新的道路上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美学意蕴,为现代设计的发展注入鲜活的生命力。
关键词:榫卯;家具设计;凹凸;审美
中国的久远历史和智慧都一向是与木头结缘。木头属于自然地不可再生资源,经年累月的风吹日晒见证了自然的轨迹,凝聚着自然的神圣。木头的原材料取之于自然,是人类发展历程的见证,同时凝聚着中国传统文明的智慧精华和巧夺天工的建造技艺。木材构造中最为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多用于建筑设计和家具设计中的榫卯结构。我国的木结构建筑、传统的木制家具经过几百年依然可以正常使用,其中主要是榫卯结构的功劳。
一、何为榫卯
榫卯结构是古代传统木质家具、木建筑的主要结构性构件和装饰性构件。他是由凸出来的榫和凹进去的卯连接而成。这是一种在两个不同而又互补的两种构件固定而成的。榫卯结构是古代木制家具的主要结构,直与曲,凹与凸所形成的这种构成美,被后来的设计界广泛使用。
在鲁班时代,铁器和铜器做为重要的战略物资,老百姓是无法使用的。而即便是王公贵族要用,工匠们所制造出来的家具也仅有十几厘米长的大小,当时的钉子钉帽直径在两厘米以上,可称为巨型钉子,强度有限,需要借助于烧红的铁棒在器物上炭化出一个控才能将大钉子塞进去。最著名的应用应该是鲁班锁的设计,如图01。在当时,鲁班锁已经掌握并运用了十几种榫卯构造。
榫卯结构从秦汉时期、开始,经历了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种时期的考验,使其有了长足的发展背景。榫卯结构的式样多达一百余种,在建筑上的应用与装饰效果更是登峰造极。例如北京紫禁城的木质建筑,如图02,就是采用榫卯结构的结合方法与审美艺术。从古至今,榫卯种类众多,却都各有妙处,适用于不同的结构连接。单说最基本的形制就有几十种乃至上百种,而派生也众多。特别是在明清家具中,表现的可谓是淋漓尽致,更是吸取了传统榫卯架构的精华,为榫卯结构的发展和传承奠定了基础。榫卯结构的构造方法固然很多,应用范围也因此存在差异性,但是在家具的心态构造中则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如今,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相当一部分的传统工艺没有得到好的传承,并出现慢慢消亡的情况。榫卯工艺在激烈的社会竞争总脱颖而出,不但没有被遗失,还因为特有的构造性和装饰性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展,并衍生出众多的新形式。这也充分说明了传统工艺的魅力所在,传统的榫卯结构工艺在功能上以及美学角度方面都值得现代设计研究和借鉴。如今,工匠师傅充分的利用现代技术和材料,对榫卯结构不断的改造和创新,使其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并结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设计出更加具有时代特征的设计作品。
榫卯结构作为中国传统木质品建造的形式正是由于其遵循自然规律,尊重天然性能的性态而使其更富有价值感。榫卯结构作为古建筑和家具的主要构造形式,不用一颗钉,在减少胶合剂和涂料使用的同时,还让受众体会到一种由内而外的朴素和雅致。凹凸构造的严丝合缝巧妙而灵活的连接方式传达出了一份淳朴本真之美。
二、榫卯的类型与结构
(一)面板接合
面板结合在传统家具的制作中极为常见,其地位也相当重要。而由于面板是家具中比较容易受损变形的部分,所以面板结合的方式显得十分重要。例如在面板结合中,像常见的桌案、床、椅子等家具都是采用攒边打框板的结构进行设计打造的。桌案、床、椅类家具的攒边打框装板结构基本相同,但因为部件的尺寸及受力的不同,做法也稍有不同,面板宽度的拼接,一般采用龍凤榫+穿带的结构。制作时分别在薄板的一个长边刨出燕尾形的榫头和与其装配的薄板的长边开出对应的燕尾形的槽口,再将带榫头的薄板沿燕尾榫槽滑动,上胶后完成拼接。
(二)框架接合
框架接合指柱(腿)与梁(枨)的横向联系,即垂直构件与水平构件相连接。传统家具横竖材之间的连接主要通过格肩榫来实现。不用格肩的直榫做法,也称为“齐肩膀”,在传统家具中用于视觉上不重要的部位,如侧面和背面。接合截面形状分为方形和圆形两种,被称为格肩榫中的方材连接和圆材连接。圆材连接时,如果交接的两个构件直径相同,则榫头在正中间,枨子裹外皮做肩。
(三)面板与框架接合
面板与框架的接合大多为三维结构,如抱肩榫、裹腿、粽角榫等,一方面连接面板,另一方面连接枨、牙板、束腰与腿。抱肩榫一般应用于设计中家具的束腰处。如方桌、方几、条桌等家具束腰处就应用抱肩榫进行构造和装饰。粽角榫的名字得益于它的外观像一个粽子。在桌子、书架和柜子的设计中,家具的每一个角都用三根方材进行连接而成。再有就是案上常应用的夹头榫以及插肩榫。前者结构为在桌子的腿足上端开好凹槽,镶嵌几个牙条和牙头做好固定,四足则是在顶端出榫连接案面。后者是案形结体使用的榫卯结构形式。两者不同之处只能靠悟性进行感受了。但是两者的相同之处都是将各部件结合紧密,有效地将案面的重量分布于腿上。
(四)装饰性构件的接合
装饰性构件大部分通过栽榫与主框架连接。栽榫是用很多小的木块拼合而成。众多小木块做成榫头,并在对应的位置上开眼。走马梢便是及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类型。这种构件一般安装在可拆装的两个部件之间即可。翘头案、罗汉床的结构结合中都常运用到走马销连接;另外一种较有代表性的构件是霸王枨,霸王枨的装饰性较强,靠上端与下端将板面与腿足连接,起到支撑作用。 三、榫卯的设计原理分析
(一)凹凸扣合的科学原理
中国古代木匠制作家大都是学徒出身,没有受过专业的教育,没有学过结构力学,但他们通过长时间的亲身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家具制作经验,练就了通过目测判断每块木头所受到的承受力的能力,而这种分析方法正是保证家具构件的承受力效果。榫卯结构的凹凸组合耐人寻味,同时也及富科学原理。通过突出的榫头和凹进去的卯眼凹凸扣合,紧密咬合,严丝合缝地构造出完整而坚固并经久耐用的构造。同时,为了避免由于热胀冷缩原理导致的木头松动,工匠们就从不同的角度和方位对两根木头多次凹凸结合,这样组合连接的构筑物或者家具就更加的安全稳固。
如图03,半叶梅花凳的设计便是科学性测经典例子。凳面设计提取自然界中的梅花花瓣的造型,三根凳腿柱子明榫相接,自上而下越来越粗,富有变化。和其他形式相比,三角形的腿柱设计中在物理力学上可以有效降低重心,从而提高稳定性设计。更为有趣的是此设计中又采用了三根横杖环环相套,在平面上形成一个正三角形的支点,在视觉上也美观大方。而且等边三角形所创造的稳定性是不容估算的。
(二)榫卯组合的力学原理
榫卯结构最大的特点是牢固稳定,这是由于榫卯组合的力学原理。榫卯组合的各种结构部件根据力学原理相互作用,形成一种极为平衡极为和谐的状态。从佛光寺大殿的模型图示中,图04。看到我国传统的抬梁式木构架建筑就是应用横竖方向的梁柱进行构造,在地上立柱,柱上再架梁,然后再再梁上搭柱,交错成为屋顶,屋顶的是梁枋和立柱共同支撑,最后由立柱稳立于地面。土木结构的建筑中,墙壁仅仅能够分隔空间,没有承重支撑的作用。如此一来,梁柱间榫卯结合极富有韧性,真正做到了“墙倒屋不塌”的事实效果。
四、榫卯结构与家具审美的关系
在家具设计中结构往往被理解作为功能的载体存在,一直被从外观的造型要素中区别出来,而忽略其审美价值。传统家具的榫卯结构形式是一种语言,具有显著的空间及平面视觉特征,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及民族感情、信仰与思想的传达,完全体现了结构系统功能与文化价值的结合。因此对传统家具结构形式及象征性进行深入的研究将有助于传统家具及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传统家具生产企业在转变生产方式的同时可以借鉴传统家具结构的文化特质,为传统家具走向现代化提供新的思路。
(一)空间审美
空间形态的主要组成元素包括线、面、体(凸空间和凹空间),榫卯结构通过组成部件的排列、组合,完成上下、左右、方圆、曲直等各种形式的接合,体现了立体构成的特点。根据榫卯构件接合时的相互位置关系,产生立体相贯、支撑、围合等空间形态,如图05:
1 相贯
传统家具的结构构件主要表现为平面和曲面两种形式,如此两两结合可以构造出三种不同的情况,如平面和曲面构件相交,平面和平面构件相交,曲面和曲面构件相交。这几种相交的立体相互贯通,进而形成相贯线。如果构件完全相同,相贯线会沿着一条对角线,视觉上会显得更加精致。
2 支撑
形体需要符合中心规律,即任何物体都要有支撑块或面。传统家具中形体的稳定是极其重要的,家具结构的支撑构件大多从建筑结构延伸而来,与通常支撑面越大越稳定,传统家具的支撑结构构件断面往往较为纤细,但支撑结构会产生很强的力度感。如(图06)一腿三牙罗锅枨(建筑中的雀替)与霸王枨(图07),以弧形姿态向中心聚集。
3 围合
围合的手法可以形成空间,也可以限定空间,这样既能够丰富空间层次,又能够对空间形态进行二次创造,如各种封闭、半封闭和开放、不开放的形式。传统家具以线为主的结构划分了内部的空间,横向和竖向构件围合空间,接点则加强了结构感。比如管脚枨用明榫,并出头少许,内部空间与实体结构相互融合,体现了传统造物“有”与“无”的空间关系。
(二)平面审美
传统家具结构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通过使用简单和基本的图形进行构图和排列,提炼自然形式的本质和结构感,形成明显的视觉特征。
1 平衡
秩序和规律是传统造物的重要特点之一。传统家具基本以中轴线或者中心点保持图形形态上的对称,比如各种椅类,往往以正方形的对角线为中心,形成一种对称关系,从而增强了它的整体统一。
2 闭合
家具设计常常运用不同的线条如直线和曲线等的巧妙组合构成线脚,这些线脚和相贯线往往是通过构造形成封闭的空间曲线。如家具中的屏风、博古架等就是应用连续的抽象线条构成虚实相生的封闭空间来丰富家具的造型。
3 呼應
传统家具结构追求空间完整性和立体构成的呼应关系,如径切的直纹与横向和竖向的构件相呼应,有助于强调结构的视觉效果。
4 灵动
传统家具结构的灵动性特征体现在由自然形态演变而成的动态曲线上。通过简单的纵向、横向结构及动态曲线(如鹅脖,联帮棍,搭脑等)形成非对称及疏密排布、直线和曲线的对比、静态感与指向性动感相结合,富有视觉张力。
结论
家具设计不仅是一个专业更是一个极为严谨的学科,同时也是一个很普及大众的艺术。每个看待角度不同的人都能给予家具设计不同的认知理解,其深度也不一样。然家具的深奥是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实践的。说他普遍,每个人都有评判一件家具自己的看法,这也是其专业的特殊性。家具设计又是和社会以及时代的进步发展所变化更新的,在日新月异的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出中,使家具更加具备了时代性和时尚性。在家具设计与传统工艺和现代装饰审美相结合的基础上,对传统的榫卯工艺进行较为深入的挖掘,并赋予了它新的活力。既展现了祖先的智慧,又凝结了当代人对传统文的继承和发扬;结合当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要求,挖掘其在家具设计中的独特理念,旨在拓宽产品设计的思路,丰富设计的形式,更好地推动设计的形式展现。
参考文献
[1]薛坤,许柏鸣.传统家具的拆装结构研究与现代设计应用[J].包装工程. 2012(06)
[2]万千.实木家具中榫卯结构的再设计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 2015
[3]薛坤,许柏鸣.传统红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1(10)
[4]程艳萍.中国传统家具造物伦理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11
[5]吴振韩.中国传统设计思维方式与家具风格演变研究[D]. 南京林业大学 2011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十二五规划教育学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子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特色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研究》(课题批准号:ALA120002)
关键词:榫卯;家具设计;凹凸;审美
中国的久远历史和智慧都一向是与木头结缘。木头属于自然地不可再生资源,经年累月的风吹日晒见证了自然的轨迹,凝聚着自然的神圣。木头的原材料取之于自然,是人类发展历程的见证,同时凝聚着中国传统文明的智慧精华和巧夺天工的建造技艺。木材构造中最为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多用于建筑设计和家具设计中的榫卯结构。我国的木结构建筑、传统的木制家具经过几百年依然可以正常使用,其中主要是榫卯结构的功劳。
一、何为榫卯
榫卯结构是古代传统木质家具、木建筑的主要结构性构件和装饰性构件。他是由凸出来的榫和凹进去的卯连接而成。这是一种在两个不同而又互补的两种构件固定而成的。榫卯结构是古代木制家具的主要结构,直与曲,凹与凸所形成的这种构成美,被后来的设计界广泛使用。
在鲁班时代,铁器和铜器做为重要的战略物资,老百姓是无法使用的。而即便是王公贵族要用,工匠们所制造出来的家具也仅有十几厘米长的大小,当时的钉子钉帽直径在两厘米以上,可称为巨型钉子,强度有限,需要借助于烧红的铁棒在器物上炭化出一个控才能将大钉子塞进去。最著名的应用应该是鲁班锁的设计,如图01。在当时,鲁班锁已经掌握并运用了十几种榫卯构造。
榫卯结构从秦汉时期、开始,经历了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种时期的考验,使其有了长足的发展背景。榫卯结构的式样多达一百余种,在建筑上的应用与装饰效果更是登峰造极。例如北京紫禁城的木质建筑,如图02,就是采用榫卯结构的结合方法与审美艺术。从古至今,榫卯种类众多,却都各有妙处,适用于不同的结构连接。单说最基本的形制就有几十种乃至上百种,而派生也众多。特别是在明清家具中,表现的可谓是淋漓尽致,更是吸取了传统榫卯架构的精华,为榫卯结构的发展和传承奠定了基础。榫卯结构的构造方法固然很多,应用范围也因此存在差异性,但是在家具的心态构造中则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如今,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相当一部分的传统工艺没有得到好的传承,并出现慢慢消亡的情况。榫卯工艺在激烈的社会竞争总脱颖而出,不但没有被遗失,还因为特有的构造性和装饰性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展,并衍生出众多的新形式。这也充分说明了传统工艺的魅力所在,传统的榫卯结构工艺在功能上以及美学角度方面都值得现代设计研究和借鉴。如今,工匠师傅充分的利用现代技术和材料,对榫卯结构不断的改造和创新,使其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并结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设计出更加具有时代特征的设计作品。
榫卯结构作为中国传统木质品建造的形式正是由于其遵循自然规律,尊重天然性能的性态而使其更富有价值感。榫卯结构作为古建筑和家具的主要构造形式,不用一颗钉,在减少胶合剂和涂料使用的同时,还让受众体会到一种由内而外的朴素和雅致。凹凸构造的严丝合缝巧妙而灵活的连接方式传达出了一份淳朴本真之美。
二、榫卯的类型与结构
(一)面板接合
面板结合在传统家具的制作中极为常见,其地位也相当重要。而由于面板是家具中比较容易受损变形的部分,所以面板结合的方式显得十分重要。例如在面板结合中,像常见的桌案、床、椅子等家具都是采用攒边打框板的结构进行设计打造的。桌案、床、椅类家具的攒边打框装板结构基本相同,但因为部件的尺寸及受力的不同,做法也稍有不同,面板宽度的拼接,一般采用龍凤榫+穿带的结构。制作时分别在薄板的一个长边刨出燕尾形的榫头和与其装配的薄板的长边开出对应的燕尾形的槽口,再将带榫头的薄板沿燕尾榫槽滑动,上胶后完成拼接。
(二)框架接合
框架接合指柱(腿)与梁(枨)的横向联系,即垂直构件与水平构件相连接。传统家具横竖材之间的连接主要通过格肩榫来实现。不用格肩的直榫做法,也称为“齐肩膀”,在传统家具中用于视觉上不重要的部位,如侧面和背面。接合截面形状分为方形和圆形两种,被称为格肩榫中的方材连接和圆材连接。圆材连接时,如果交接的两个构件直径相同,则榫头在正中间,枨子裹外皮做肩。
(三)面板与框架接合
面板与框架的接合大多为三维结构,如抱肩榫、裹腿、粽角榫等,一方面连接面板,另一方面连接枨、牙板、束腰与腿。抱肩榫一般应用于设计中家具的束腰处。如方桌、方几、条桌等家具束腰处就应用抱肩榫进行构造和装饰。粽角榫的名字得益于它的外观像一个粽子。在桌子、书架和柜子的设计中,家具的每一个角都用三根方材进行连接而成。再有就是案上常应用的夹头榫以及插肩榫。前者结构为在桌子的腿足上端开好凹槽,镶嵌几个牙条和牙头做好固定,四足则是在顶端出榫连接案面。后者是案形结体使用的榫卯结构形式。两者不同之处只能靠悟性进行感受了。但是两者的相同之处都是将各部件结合紧密,有效地将案面的重量分布于腿上。
(四)装饰性构件的接合
装饰性构件大部分通过栽榫与主框架连接。栽榫是用很多小的木块拼合而成。众多小木块做成榫头,并在对应的位置上开眼。走马梢便是及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类型。这种构件一般安装在可拆装的两个部件之间即可。翘头案、罗汉床的结构结合中都常运用到走马销连接;另外一种较有代表性的构件是霸王枨,霸王枨的装饰性较强,靠上端与下端将板面与腿足连接,起到支撑作用。 三、榫卯的设计原理分析
(一)凹凸扣合的科学原理
中国古代木匠制作家大都是学徒出身,没有受过专业的教育,没有学过结构力学,但他们通过长时间的亲身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家具制作经验,练就了通过目测判断每块木头所受到的承受力的能力,而这种分析方法正是保证家具构件的承受力效果。榫卯结构的凹凸组合耐人寻味,同时也及富科学原理。通过突出的榫头和凹进去的卯眼凹凸扣合,紧密咬合,严丝合缝地构造出完整而坚固并经久耐用的构造。同时,为了避免由于热胀冷缩原理导致的木头松动,工匠们就从不同的角度和方位对两根木头多次凹凸结合,这样组合连接的构筑物或者家具就更加的安全稳固。
如图03,半叶梅花凳的设计便是科学性测经典例子。凳面设计提取自然界中的梅花花瓣的造型,三根凳腿柱子明榫相接,自上而下越来越粗,富有变化。和其他形式相比,三角形的腿柱设计中在物理力学上可以有效降低重心,从而提高稳定性设计。更为有趣的是此设计中又采用了三根横杖环环相套,在平面上形成一个正三角形的支点,在视觉上也美观大方。而且等边三角形所创造的稳定性是不容估算的。
(二)榫卯组合的力学原理
榫卯结构最大的特点是牢固稳定,这是由于榫卯组合的力学原理。榫卯组合的各种结构部件根据力学原理相互作用,形成一种极为平衡极为和谐的状态。从佛光寺大殿的模型图示中,图04。看到我国传统的抬梁式木构架建筑就是应用横竖方向的梁柱进行构造,在地上立柱,柱上再架梁,然后再再梁上搭柱,交错成为屋顶,屋顶的是梁枋和立柱共同支撑,最后由立柱稳立于地面。土木结构的建筑中,墙壁仅仅能够分隔空间,没有承重支撑的作用。如此一来,梁柱间榫卯结合极富有韧性,真正做到了“墙倒屋不塌”的事实效果。
四、榫卯结构与家具审美的关系
在家具设计中结构往往被理解作为功能的载体存在,一直被从外观的造型要素中区别出来,而忽略其审美价值。传统家具的榫卯结构形式是一种语言,具有显著的空间及平面视觉特征,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及民族感情、信仰与思想的传达,完全体现了结构系统功能与文化价值的结合。因此对传统家具结构形式及象征性进行深入的研究将有助于传统家具及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传统家具生产企业在转变生产方式的同时可以借鉴传统家具结构的文化特质,为传统家具走向现代化提供新的思路。
(一)空间审美
空间形态的主要组成元素包括线、面、体(凸空间和凹空间),榫卯结构通过组成部件的排列、组合,完成上下、左右、方圆、曲直等各种形式的接合,体现了立体构成的特点。根据榫卯构件接合时的相互位置关系,产生立体相贯、支撑、围合等空间形态,如图05:
1 相贯
传统家具的结构构件主要表现为平面和曲面两种形式,如此两两结合可以构造出三种不同的情况,如平面和曲面构件相交,平面和平面构件相交,曲面和曲面构件相交。这几种相交的立体相互贯通,进而形成相贯线。如果构件完全相同,相贯线会沿着一条对角线,视觉上会显得更加精致。
2 支撑
形体需要符合中心规律,即任何物体都要有支撑块或面。传统家具中形体的稳定是极其重要的,家具结构的支撑构件大多从建筑结构延伸而来,与通常支撑面越大越稳定,传统家具的支撑结构构件断面往往较为纤细,但支撑结构会产生很强的力度感。如(图06)一腿三牙罗锅枨(建筑中的雀替)与霸王枨(图07),以弧形姿态向中心聚集。
3 围合
围合的手法可以形成空间,也可以限定空间,这样既能够丰富空间层次,又能够对空间形态进行二次创造,如各种封闭、半封闭和开放、不开放的形式。传统家具以线为主的结构划分了内部的空间,横向和竖向构件围合空间,接点则加强了结构感。比如管脚枨用明榫,并出头少许,内部空间与实体结构相互融合,体现了传统造物“有”与“无”的空间关系。
(二)平面审美
传统家具结构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通过使用简单和基本的图形进行构图和排列,提炼自然形式的本质和结构感,形成明显的视觉特征。
1 平衡
秩序和规律是传统造物的重要特点之一。传统家具基本以中轴线或者中心点保持图形形态上的对称,比如各种椅类,往往以正方形的对角线为中心,形成一种对称关系,从而增强了它的整体统一。
2 闭合
家具设计常常运用不同的线条如直线和曲线等的巧妙组合构成线脚,这些线脚和相贯线往往是通过构造形成封闭的空间曲线。如家具中的屏风、博古架等就是应用连续的抽象线条构成虚实相生的封闭空间来丰富家具的造型。
3 呼應
传统家具结构追求空间完整性和立体构成的呼应关系,如径切的直纹与横向和竖向的构件相呼应,有助于强调结构的视觉效果。
4 灵动
传统家具结构的灵动性特征体现在由自然形态演变而成的动态曲线上。通过简单的纵向、横向结构及动态曲线(如鹅脖,联帮棍,搭脑等)形成非对称及疏密排布、直线和曲线的对比、静态感与指向性动感相结合,富有视觉张力。
结论
家具设计不仅是一个专业更是一个极为严谨的学科,同时也是一个很普及大众的艺术。每个看待角度不同的人都能给予家具设计不同的认知理解,其深度也不一样。然家具的深奥是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实践的。说他普遍,每个人都有评判一件家具自己的看法,这也是其专业的特殊性。家具设计又是和社会以及时代的进步发展所变化更新的,在日新月异的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出中,使家具更加具备了时代性和时尚性。在家具设计与传统工艺和现代装饰审美相结合的基础上,对传统的榫卯工艺进行较为深入的挖掘,并赋予了它新的活力。既展现了祖先的智慧,又凝结了当代人对传统文的继承和发扬;结合当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要求,挖掘其在家具设计中的独特理念,旨在拓宽产品设计的思路,丰富设计的形式,更好地推动设计的形式展现。
参考文献
[1]薛坤,许柏鸣.传统家具的拆装结构研究与现代设计应用[J].包装工程. 2012(06)
[2]万千.实木家具中榫卯结构的再设计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 2015
[3]薛坤,许柏鸣.传统红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1(10)
[4]程艳萍.中国传统家具造物伦理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11
[5]吴振韩.中国传统设计思维方式与家具风格演变研究[D]. 南京林业大学 2011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十二五规划教育学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子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特色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研究》(课题批准号:ALA1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