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传统安全研究的概念和方法:话语分析的启示

来源 :世界经济与政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后结构主义和女性主义、建构主义、哥本哈根学派、批判安全研究、人的安全和后殖民主义安全研究等非传统安全研究的主要路径入手,作者分析了安全研究的指涉对象,认为不将指涉对象在个人和集体间进行"二分法"式的先验选择,而是将之视为包含个人和集体组织的统一体,如此则可以在非传统安全研究内部实现卓有成效的交流。从历史分析的角度,国家行为体在安全研究中一直占据着特殊地位。在非传统安全研究的话语分析中,基本话语可以通过文本解读来确认,其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分析视角,许多不同的身份和政策在此视角下可以被视为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体系,并且根据它们可以找到争论分歧的关键点。对"安全"的分析至少有两种方法,即文本解读法和从文本中辨认话语的话语识别法。将安全作为一个"话语"(这一话语的指涉对象包括个人和集体)进行分析是非传统安全研究的前沿方法。
其他文献
期刊
2010年3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研究室和《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在北京共同举办了题为“联合国:全球挑战与治理”的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外交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复旦大学、辽宁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和中国联合国协会的专家学者应邀与会。
作者阐述了参与国际组织与国内产权保护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参与国际组织有利于国内产权保护的假设。国际组织主要通过它的成员条件性(membership conditionality)和参与国际组织的社会化过程(socialization)两个渠道对产权保护产生影响。作者通过系统的经验研究证明了参与国际组织与产权保护的因果关系,指出深入地参与国际组织能够显著地促进国内产权保护。同时,经验证据还显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民主程度及开放程度越高,越有助于产权保护,而政府干预则会削弱产权保护。
以《国际组织》与《国际研究季刊》两家代表性学刊在1997~2006年期间刊发的论文为考察文本,作者将这些文本纳入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三个理论范式之中,以其为线索剖析了美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进展,分别表现为: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出现了改进并得到了一定发展,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领域和议题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也得到了丰富和延展。作者通过分析认为,美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进展的特点表现为:不同知识传统出现彼此深化与融合、国际关系分析层次重新回落、理性选择方法仍然居于主导地位。
既有的国际关系理论存在着“科学与人文的分离”、“理论与现实的分离”以及“理论自身的分裂与自闭”三大主要缺陷,而其根源是潜藏于认识深处的以“有序”、“理性”和“分离”为支柱的简化思维范式。当代复杂科学的进展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从根本上提升国际关系学科的整体研究水平,有必要将复杂性贯彻到思维范式的深度,建立起“两重性逻辑”的理论自觉。相应地,开启国际关系的复杂性研究将有可能成为学科发展的重要生长点和突破口。
由于其独特的精神资源,挪威的外交政策中体现出道德的驱动力。挪威始终倡导采取和平与和解的外交政策来解决冲突,追求世界和平。挪威通过多种方式参与世界各地区的和平与和解,并获取了广泛的经验。在维和行动、联合国改革、全球化等问题中,挪威都发挥了与其资源禀赋不成比例的积极作用。挪威从和平进程中学到的最重要的经验是,必须通过国际和国内范围的对话的方式来寻求通过政治协商解决冲突的途径。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亚洲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联合主办的题为“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评估与展望”的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6月29日在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举行。本次研讨会的目的在于分析朝鲜半岛的安全现状,评估东北亚地区安全局势及中国东北亚地区安全战略。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的专家学者就各自关注的问题贡献了他们宝贵的思想与智慧。
作为当今美国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约瑟夫·奈(Joseph S.Nye,Jr.)横跨政学两界,不但提出过许多“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观点,还曾是美国一些重大外交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躬身入局之人。这使他能够超越单纯的学术视角,以更为全面的眼光来考察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两大理论流派。为进一步厘清其思想脉络,了解他对美国外交政策以及中关关系未来发展的看法,本刊特请复旦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张哲馨于2007年4月以电子邮件交流的方式对约瑟夫·奈教授进行了采访,并得到他对发表本次访谈内容的许可。现刊发如下,以飨读者。
2009年12月2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主办的“2009年国际焦点、热点问题研讨会”在北京国际饭店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全体学部委员,
国际力量对比正朝着有利于以新兴大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方向发展,这种力量的变化史无前例地冲击着西方国家对世界事务的主导权。国际力量重组导致了得势、守势、失势和弱势这一"四势群体"的形成。"四势群体"正在从各自和共同的立场出发应对全球性问题,这一过程极大地丰富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性内涵,赋予了地区合作和次区域合作建构国际体系的历史使命。"四势群体"仍处于动态发展的时期,其内部和相互间会因时因事而做适当的调整和相应的排列组合,新兴大国乘势而上则是发展的大趋势。中国在走向世界强国的道路上还需要将新兴大国群体作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