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察幼儿活动需求,支持幼儿学习成长

来源 :早期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2eewe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样的教育行为才是有效的?对这个问题大家都在不停地思考,不停地追问。幼儿园每天都有大量的、不同的教育现象产生,教师如何明锐地察觉到幼儿的教育需求,给予每位幼儿有效的支持?笔者曾亲历过两位大班幼儿玩“网接球”游戏,在近距离的交流互动中,见证幼儿玩“网接球”游戏的点滴进步,收获颇多的感悟。
  “网接球”是两人合作玩的体育游戏,两人相对拉起长方形绳网的四角,将放在绳网中央的布球,同时向上高高抛起,然后再用绳网接住。对于大班年龄段的幼儿来说,这个游戏需要两人密切合作、协调配合,具有一定挑战性。
  晨鍛时间,小A和小B选择了“网接球”的游戏,看得出他俩是初次玩,因为行动不一致连抛了好几次,球不是没抛起来就是向一个方向滚出去,连续失败破坏了他们玩的兴致,小A丢下绳网走了,小B则拿着绳网漫无目的地甩动。
  一直在观察孩子玩游戏的教师轻轻地走到小B身边关切地问:“你们怎么不玩网接球了?”
  小B有点无奈:“我们玩了好多次了,抛不起来,也接不到,没意思!”
  教师:“那你们是不是很想把球抛起来呢?”
  小B说:“对呀!”
  教师笑着说:“去把你的小伙伴叫过来,我们一起想个办法争取把布球抛起来。”
  小B满心欢喜地跑过去,边跑边大声地喊:“小A快来,老师和我们一起想办法抛球。”
  两个小朋友充满期待地跑到教师身边。
  教师认真地说:“你们有没有想过,球为什么抛不起来?”
  两个小朋友边摇头边回答:“没有。”
  教师拿起绳网:“两个人怎么配合才能让球抛起来?你们再去试一试,好吗?”
  两个小朋友去尝试了,连续抛了三次布球都没有成功,但他们也有了一点小发现。
  小B说:“我喊一、二、三,就一起抛。”接下来的几次抛球有一次抛起来了。
  这个时候,教师向他们走过去:“布球抛起来了吗?”两个孩子兴奋得直点头。
  教师紧接着问:“那你们是怎么将布球抛起来的,想过吗?”
  小B迫不及待地说:“我们喊一、二、三的。”
  教师:“你们俩一起喊一、二、三有什么好处?”(教师将一起两个字说得比较重,有强调的意思)
  小A说:“那样我们俩就能一起抛。”
  教师故意做出听明白的神情:“哦,原来想让布球抛起来,必须两个小朋友要一起抛,动作还要一致对吗?”
  小A、小B不住地点头:“对,对!”
  教师跟着提出新的建议:“那你们能不能再试一试将布球接住呢?”
  两个孩子拿着绳网又去玩了,教师远远观察,发现两孩子将布球抛上去很多次,不是往左边歪,就是往右边斜,多次尝试还是没有接住布球后,教师又走过去了。
  两个孩子面带勉强的笑容:“老师,我们还是没有接住布球呢。”
  教师:“你们可以仔细地想一想,抛出去的布球往哪里跑你俩能将它接住?”
  两个孩子不约而同地一边跳一边说:“往上!”
  教师:“那你们再试一试,记住布球要往上抛。”
  他俩满怀信心地又去玩了,头两次抛的是歪的,后来向上抛了一次直的,布球终于接住了,两个人欣喜若狂地跑过来,把这个消息告诉教师。
  小A、小B争着说:“老师,老师,我们接住了!”
  教师深情夸张地表扬孩子:“太棒了!”
  教师不失时机又提出了建议:“如果布球抛歪了,往歪的方向跑,你们不是有小脚吗,你们的小脚也会跑呀?”
  小B说:“让我们再试试,好吗?”
  教师:“好的呀,赶快去试一试。”
  两个孩子正要转身去玩,提示活动结束的音乐响起来了,今天的体育游戏活动结束了。
  从“网接球”活动案例记录可以看到,首先,作为教师对幼儿学会玩“网接球”这个具有一定难度的体育游戏是有足够信心的,并且努力将克服困难追求成功的意愿从态度、表情、话语中不时地流露出来,去感染、带动幼儿,激发幼儿带着必胜的信心去面对困难,接受挑战。其次,教师精心思考了引导方法和指导策略的运用,当孩子屡次失败几乎放弃的时候,教师及时以朋友的姿态出现,用一起想办法的形式向孩子提出游戏的建议,重新激发出幼儿探索的欲望;当看到幼儿的布球抛起来了获得初步成功的时候,教师又不失时机地出现,提出了一个接住布球的新要求,让幼儿带着热情和刚刚建立起来的信心继续接受新的更高要求的挑战。最后当幼儿再次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及时地给予点拨,启发两个孩子不断自主地修正自己游戏活动的行为,让他们自己发现和摸索到玩这个“网接球”游戏的窍门,向着成功逐步迈进。
  从表面上看,教师运用了一些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让两个孩子基本学会了“网接球”的游戏,但这只是一个客观事实和良好的教育结果。若透过这个事实和结果分析,探寻这个事实和结果背后的教育价值,不难发现教师的用心良苦:教师教给两个孩子的决不仅仅是会玩“网接球”游戏的本领,而是通过“网接球”这个具体的游戏活动和操作过程,让孩子深刻体验到面对困难不害怕,面对失败不气馁,面对挑战不退缩的勇气和信心,让孩子具体地学习到在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如何去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寻求解决困难的方法。“你们有没有想过,球为什么抛不起来?两个人怎么配合才能让球抛起来?你们去试一试,再试一试……”这些教师对孩子有效引导的声音,将会印刻在幼儿的脑海里,不断地提示和激励孩子。
  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善于明察幼儿的活动需求,以幼儿活动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支持幼儿的学习成长,智慧的教育目光始终放在幼儿可持续发展的前方,不断生成有效甚至是高效的教育行为成为教师追求的专业成长目标。
其他文献
“一种孩子既不爱读教科书,也不爱读课外学,这样的孩子肯定是蒙昧无知的;第二种孩子既爱读教科书又爱读课外书,这样的孩子必然发展潜力巨大;第三种孩子只读教科书不读课外书,这样的孩子可能成绩不错,但是却没有什么发展潜力;最后一种孩子是不爱教科书只爱课外书,这种孩子也许成绩不理想,但还是有希望的。”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朱永新,谈及阅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时所说的一番话,曾引发了众多
要治愈受到伤害的孩子,不仅要给予孩子极大的爱心,还要想办法打开孩子紧闭的心灵。  自从8岁的女儿凯茜发生意外之后,我和丈夫就心神不定,就连凯茜10岁的姐姐安妮也忧心忡忡,愁眉不展。凯茜被迫截去了一只胳膊,整天不说话,好像突然失声了一样,医生说这是因为她伤心过度所致。医生用尽了一切办法,但没有奏效。为此,我和丈夫都急得寝食难安,不知所措。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安妮的好友贝蒂邀请安妮去她家参加一个聚会
一、开展室内运动的背景缘由  体育运动不仅可以推动幼儿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培养幼儿自信开朗的性格,还能够推动他们与人交流,培养幼儿的集体主义精神,对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意义重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每日体育活动时间不得少于一小时。”然而,受到当前气候条件和外界环境的影响,我们无法完全保证幼儿每日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达到应有标准。长期下来,幼儿的体能、智力、情绪、个性、认知等方
摘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最早阐释和论证共产主义思想的经典文本。马克思以解答“历史之谜”为线索,以解析“异化劳动”为源头,以剖析“私有财产”为核心,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层层递进,创造性地构建出一个以人为本、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完整思想体系,鲜明透彻地完成了早期共产主义思想生成的逻辑论证,找到了一把解答“历史之谜”和通往人类社会最终归宿的密钥。读原著、学原文、追本
摘要:延安时期,在革命文艺发展过程中兴起的新秧歌运动,不仅在中共进行政治动员、构建革命文艺新秩序的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整合知识分子的情感方式和价值观念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既是《讲话》之后边区文艺工作者创作实践的新样态,又折射出中共改造民间艺术,坚持文艺大众化的心路历程。传承延安精神,汲取延安时期发展革命文艺,尤其是开展新秧歌运动的经验,对新时期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革命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无论是在公园广场还是田间地头,祖辈带孩子总是一道风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生存竞争加剧,越来越忙碌的年轻父母们教养子女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少,他们把孩子交给了自己的父母,祖辈们则更多地承担起了对孙辈教养的職责,隔代育儿现象愈演愈烈。  据上海市社科院的一项调查显示,城市隔代育儿家庭不断攀升,上海已达到88.9%;北京也达到70%。儿童年龄愈小,与祖辈生活
摘 要:与当前国际标准相比,我国的教育财政投入仍显不足,而这有限的教育投入又表现为向义务教育领域倾斜不足。当前农民工子女就学难问题主要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引进教育券制度,改善随迁农民工子女教育财政的供给和配置模式,以发放教育券的形式,多渠道增强随迁农民工子女教育财政资金的利用率,拓展城市教育对随迁农民工子女的容纳能力,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深远。   关键词:财政缺失;义务教
摘要:互联网的普及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机遇,它推动了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提升了国民的认知水平和文化水平,同时也深刻影响着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互联网在实质上有助于“倒逼”政治社会化的发展,将主流意识形态内化为社会成员的政治情感和价值观念,外化为社会成员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坚持网络传播时代的政治社会化规律,有助于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  关键词:网络传播;政治社会化;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话
摘 要: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理想信念、实践运动和理论学说贯穿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阶段。毫无疑问,共产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仍需遵循的价值定向。在中国当代现实语境中,共产主义话语并未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获得相应的抬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共产主义话语体系的缺失导致其经常处于被遮蔽状态。在构建“理论中国”和实现文化自信的现实要求下,我们有必要在理论和现实中把握住共产主义的特质,围绕其价
[摘 要]文化身份作为一个“问题”受到关注是现代性在世界各地的展开以及全球化的后果。解构理论和后殖民理论分别从西方思想史和东西方文化关系史的角度质疑和颠覆了传统的固定的文化身份观,认为文化身份是依赖“他者”建构的。文化身份的建构特性也为分析中国在不同时期的文化身份建构提供了理论上的参照,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不同时期,中国建构的文化身份基本上属于守成型的文化身份;而9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身份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