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重读爷爷这本书 王韵涵
爷爷是一位平凡的乡下老人,身材枯瘦,头发花白,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看背影,我常常会认错人。
没有文凭,没有学历,却有一手好医术,认识他的人都叫他“医仙儿”。这个称呼像是开玩笑,但能看出乡亲们对爷爷医术的认可和赞许。邻村的乡亲经常来找爷爷看病,从爷爷的小诊所出来,患者大都满面笑容,还真像是见了仙人。那时,我为有这样的爷爷而自豪。
爷爷爱笑,是那种憨厚的笑、淳朴的笑,而且我觉得里面还包含智慧和果敢。一到假期,我就住在乡下的爷爷家,一住就是几个星期。他不嫌烦,天天笑,衬着他那双黝黑的眼。
那年寒假,我在爷爷家过年,窗外雪花飞扬,冷风吹得灯笼乱晃。家人们在堂屋里忙活着,外边是冰天雪地,屋内其乐融融。
年夜饭做好了,一大家子围坐桌边。爷爷坐主座,他穿着一件红毛衣,满面红光,可精神了。他说,这是专门留到春节时穿的,顶暖和了。
按家规,要等长辈先动筷子才能开饭。我们这些小辈看着桌上的鸡鸭鱼肉,满脸期待地对爷爷眨眼睛。爷爷爽朗地大笑,拿起筷子大声说:“动筷,开吃!”
“啪!啪!啪!”一阵急促的敲门声让爷爷的笑凝在脸上。他示意二叔去开门。
门开了,冷风夹杂着雪花吹进屋,屋里气温骤降。
“医仙儿,医仙儿!求求你,快救救我老伴儿吧!她肚子痛得直打滚儿啊……”来人是邻村的李大爷,平时跟我们家没什么交往,此时正裹着寒风站在门口,脸上结着冰霜,不知是泪,是汗,还是化了的雪。
“什么?!”爷爷起身披上大衣,“走,快带我去瞧瞧!”爷爷边说边蹬上旧皮靴,挎上出诊箱,胡乱搭个围巾,拔腿就走。
“爷爷!”我快步上前,抓住了他的大衣,“别走,今天大年夜啊……”
“孩子,放手!”从没见过爷爷这样的神情,记忆中的他总是慈祥的,如四月春风,从不发火。可这时的他剑眉竖立,没有一丝笑容。抓着爷爷大衣的手松开了,我呆立原地,脑子里回想着爷爷凝重和急切的眼神。他大步如飞地走进风雪里,那坚定的脚步就是爷爷几十年如一日对患者的救助信念,那一刻我好像明白了爷爷神态的变化。
爷爷是伴随着新年早晨的鞭炮声回来的,他拖着疲惫的身子坐在堂屋里。我从厨房里给爷爷端出了早点,看着他疲倦的面容、湿漉漉的发梢和挂着泥水的旧皮靴,我的鼻子一酸,喊了声“爷爷”就说不出话了。
爷爷笑了,那个慈祥淳朴的爷爷又回来了。我看着他深邃的眼,也笑了。
爷爷秉承“医者仁心”的精神,为了他人无私奉献的信念,是值得我家传承的精神。爷爷就是一本书,一本精深又朴实的书,合上书,细细回味,书香沁鼻。爷爷的信念是传家宝,我会永远传承它。
姥爷的自行车 左浩楠
看着那辆自行车,我就产生一种奇妙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复杂的,我自己也说不清楚。
小学六年来,姥爷一直骑车接送我。我慢慢长大,车后的座椅也渐渐拥挤。经常听着这辆破车嘎吱乱响,我纳闷儿为什么他不换一辆。后来,妈妈给姥爷买了电动车,姥爷却不肯骑,说骑着不自在。
姥爷在天津的胡同里长大,身上满是天津味儿。他没有儿子,只有大姨和妈妈两个女儿,生活的重擔压在他一个人身上。姥爷在工厂上班,任劳任怨。因为工作努力,厂里奖励他一辆自行车。现在看来这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代步工具,但在那个年代,在那条小胡同里,这是很荣耀的事。每当街坊邻居说:“老侯,你这车不错呀!”姥爷就自豪地挺起胸脯。从此,无论上班买菜,姥爷都会骑着这辆车,自然也对它产生了感情。
一个冬夜,姥爷正在厂里加班,一位邻居匆匆赶来,说大姨发高烧了。他急坏了,扔下手中的活儿,到药铺买了药,骑上自行车就往家赶。那天晚上有地方路灯坏了,在过一条窄巷时,姥爷太着急,没注意,被一块砖头绊倒,连人带车飞了出去。他爬起来觉得没什么事,也不管车了,几乎连滚带爬地回了家。大姨及时吃了药,病情控制住了,姥爷这才想起车,连忙拖回家来。第二天早上一看,自行车已经损坏,他很难过。幸亏姥爷是机修工,有点儿本事,自己把车修好了,从此,他对这车更是珍爱有加。
一天清早姥爷出门,看到一个人正在那里撬车——这是想偷车啊!姥爷上前理论,那人态度蛮横,姥爷呵斥他,没想到那人挥拳就打在姥爷脸上。争吵声惊动了邻居,小偷吓跑了。姥爷被打得半边脸肿胀,姥姥觉得不值得,姥爷却说保住了车,值了!
现在,姥爷上了年纪,却还是风雨无阻地骑着那辆老自行车。妈妈担心他,不让他骑,但他不听,说和这辆车有感情。
闭上眼,姥爷年轻时的样子如在眼前;睁开眼,看着这辆自行车,它被赋予新的意义,那是专属于姥爷那个年代的印记。
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重读爷爷这本书 王韵涵
爷爷是一位平凡的乡下老人,身材枯瘦,头发花白,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看背影,我常常会认错人。
没有文凭,没有学历,却有一手好医术,认识他的人都叫他“医仙儿”。这个称呼像是开玩笑,但能看出乡亲们对爷爷医术的认可和赞许。邻村的乡亲经常来找爷爷看病,从爷爷的小诊所出来,患者大都满面笑容,还真像是见了仙人。那时,我为有这样的爷爷而自豪。
爷爷爱笑,是那种憨厚的笑、淳朴的笑,而且我觉得里面还包含智慧和果敢。一到假期,我就住在乡下的爷爷家,一住就是几个星期。他不嫌烦,天天笑,衬着他那双黝黑的眼。
那年寒假,我在爷爷家过年,窗外雪花飞扬,冷风吹得灯笼乱晃。家人们在堂屋里忙活着,外边是冰天雪地,屋内其乐融融。
年夜饭做好了,一大家子围坐桌边。爷爷坐主座,他穿着一件红毛衣,满面红光,可精神了。他说,这是专门留到春节时穿的,顶暖和了。
按家规,要等长辈先动筷子才能开饭。我们这些小辈看着桌上的鸡鸭鱼肉,满脸期待地对爷爷眨眼睛。爷爷爽朗地大笑,拿起筷子大声说:“动筷,开吃!”
“啪!啪!啪!”一阵急促的敲门声让爷爷的笑凝在脸上。他示意二叔去开门。
门开了,冷风夹杂着雪花吹进屋,屋里气温骤降。
“医仙儿,医仙儿!求求你,快救救我老伴儿吧!她肚子痛得直打滚儿啊……”来人是邻村的李大爷,平时跟我们家没什么交往,此时正裹着寒风站在门口,脸上结着冰霜,不知是泪,是汗,还是化了的雪。
“什么?!”爷爷起身披上大衣,“走,快带我去瞧瞧!”爷爷边说边蹬上旧皮靴,挎上出诊箱,胡乱搭个围巾,拔腿就走。
“爷爷!”我快步上前,抓住了他的大衣,“别走,今天大年夜啊……”
“孩子,放手!”从没见过爷爷这样的神情,记忆中的他总是慈祥的,如四月春风,从不发火。可这时的他剑眉竖立,没有一丝笑容。抓着爷爷大衣的手松开了,我呆立原地,脑子里回想着爷爷凝重和急切的眼神。他大步如飞地走进风雪里,那坚定的脚步就是爷爷几十年如一日对患者的救助信念,那一刻我好像明白了爷爷神态的变化。
爷爷是伴随着新年早晨的鞭炮声回来的,他拖着疲惫的身子坐在堂屋里。我从厨房里给爷爷端出了早点,看着他疲倦的面容、湿漉漉的发梢和挂着泥水的旧皮靴,我的鼻子一酸,喊了声“爷爷”就说不出话了。
爷爷笑了,那个慈祥淳朴的爷爷又回来了。我看着他深邃的眼,也笑了。
爷爷秉承“医者仁心”的精神,为了他人无私奉献的信念,是值得我家传承的精神。爷爷就是一本书,一本精深又朴实的书,合上书,细细回味,书香沁鼻。爷爷的信念是传家宝,我会永远传承它。
姥爷的自行车 左浩楠
看着那辆自行车,我就产生一种奇妙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复杂的,我自己也说不清楚。
小学六年来,姥爷一直骑车接送我。我慢慢长大,车后的座椅也渐渐拥挤。经常听着这辆破车嘎吱乱响,我纳闷儿为什么他不换一辆。后来,妈妈给姥爷买了电动车,姥爷却不肯骑,说骑着不自在。
姥爷在天津的胡同里长大,身上满是天津味儿。他没有儿子,只有大姨和妈妈两个女儿,生活的重擔压在他一个人身上。姥爷在工厂上班,任劳任怨。因为工作努力,厂里奖励他一辆自行车。现在看来这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代步工具,但在那个年代,在那条小胡同里,这是很荣耀的事。每当街坊邻居说:“老侯,你这车不错呀!”姥爷就自豪地挺起胸脯。从此,无论上班买菜,姥爷都会骑着这辆车,自然也对它产生了感情。
一个冬夜,姥爷正在厂里加班,一位邻居匆匆赶来,说大姨发高烧了。他急坏了,扔下手中的活儿,到药铺买了药,骑上自行车就往家赶。那天晚上有地方路灯坏了,在过一条窄巷时,姥爷太着急,没注意,被一块砖头绊倒,连人带车飞了出去。他爬起来觉得没什么事,也不管车了,几乎连滚带爬地回了家。大姨及时吃了药,病情控制住了,姥爷这才想起车,连忙拖回家来。第二天早上一看,自行车已经损坏,他很难过。幸亏姥爷是机修工,有点儿本事,自己把车修好了,从此,他对这车更是珍爱有加。
一天清早姥爷出门,看到一个人正在那里撬车——这是想偷车啊!姥爷上前理论,那人态度蛮横,姥爷呵斥他,没想到那人挥拳就打在姥爷脸上。争吵声惊动了邻居,小偷吓跑了。姥爷被打得半边脸肿胀,姥姥觉得不值得,姥爷却说保住了车,值了!
现在,姥爷上了年纪,却还是风雨无阻地骑着那辆老自行车。妈妈担心他,不让他骑,但他不听,说和这辆车有感情。
闭上眼,姥爷年轻时的样子如在眼前;睁开眼,看着这辆自行车,它被赋予新的意义,那是专属于姥爷那个年代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