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家家户户的剩饭、剩菜都是放在吊笼里的。而这吊笼是用树木做成的,其形状多为正方形。
我家曾经由我父亲制作过一个极其简陋的吊笼,那是从桑树上砍下的剪刀叉式的桑树枝,其三顶端用较粗的麻绳系着,上面用旧草帽遮挡灰尘,为防老鼠偷食,多用一瓷瓶凿穿瓶底,将麻绳或铁丝穿入其中。吊笼一般置放于后门或房梁中央,这是为了通风,使其不让剩饭、剩菜变质。其铁丝或绳子系在橼子或中梁上,高低以过人头为宜。我家后来专门请木匠制作了一个非常考究的桑木方形吊笼,吊笼分上下两层,上层放筲箕,下面方格放菜碗,如无方格放剩菜碗,就将剩菜直接放入筲箕中。大集体年代,农家人忙于挣工分,每天只做早晚两餐饭,早上做的一餐饭必有剩飯剩菜,以供中午用餐。
夏天天热,不少农人忙里忙外,他们往往取下吊笼上剩饭剩菜就吃,也不顾蚊蝇爬过,卫不卫生。然而,我每天吃午饭,必要放在铁锅里加热一下再吃。有一次,我外出割肥田草,居然带着煤油炉子和炊具,中午加温热饭,曾引起生产队里人的笑话。大集体年代人们除了争着做工分,对粮食是非常爱惜的。很少有剩饭剩菜倒给猪和鸡吃,除非剩饭剩菜馊了变了质。那时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几乎家家养猪、户户喂鸡。那时候的猪吃糠、野草、野菜、喝潲水(淘米水)或清(河)水;鸡寻食虫子、青草,只有早晚才给鸡喂一点瘪子谷。
大集体年代,人们几乎一年四季都是在野外劳作,例如垦荒种地,置办肥料(割青草、绞黄丝草),兴修水利(挑堤、开沟、挖渠)……在野外一般都是自带柴米炊具,自行炊火,或集中蒸饭,更多的时候是自带剩饭菜。那割草人为了多割快割青草,一到目的地就拼命忘我地割,当辘辘饥肠时,割草人便掀开盖碗或罐盖,囫囵吞枣、狼吞虎咽,一股脑儿就将剩饭、剩菜倒进了肚里。我们生产队一个叫茂哇的副队长,经常和我们一起割青草,我看见他吃午餐带去的一大瓦罐剩饭,一下子就吃完了,吃得津津有味,吃完后还咂着嘴似乎余味未尽,好像还没有吃饱似的。他吃饭如同猪们抢食,一阵“咵咵”……之声,看着他吃饭,让人口水直流,直咽唾沫。他调动了我们的食欲。这割草人刚吃完午饭,马上就投入抢割青草的战斗,为了争抢工分,人们不得不这样忘我拼命地干。倒是那没“定额”任务的犁田人(在野外开荒),他们慢慢吞吞地,吃完那带去剩饭菜,然后叼上一支香烟,或打坐于田垄上,或仰卧在田埂……他们顾不上烈日的曝晒,也不管蚊蝇的叮咬,兀自优哉游哉……任由那牛儿在田埂上大口大口地吃着青草。
粮食之宝贵,胜于黄金银子,粒粒饭粒似金子。我家人多劳力又少,故工分也少。那时生产队分粮食是基本口粮加工分揉合在一起分(是三分的口粮七分的工分),故我家每次分的粮食都少。在没有实行责任田分到户,实施联产计酬的前一年(即1978年),我家只分了九百多斤谷子,不过那时我的小家只有五口人,尽管是五口之家,这九百多斤谷子够吃吗?因此常常是人家的孩子吃白米饭,我家只能吃菜羹。最好的日子是我母亲让我们吃上野菜粥或拌红苕、野藕、萝卜的饭食,那可是我们美好的幸福餐。有一次,我三弟看邻居的孩子端着一碗白米饭,他眼睛直勾勾地看着那孩子碗里的白米饭,久久不肯走开,他几乎要夺过那孩子的碗,将那碗白米饭吞掉。最后,还是我母亲好说歹说,连哄带劝,他才回家。为此我母亲大哭了一场,将家中仅剩的一点米,为他熬了一碗粥,第二天全家人只好吃着光野菜。
一个五口人之家长期缺粮,这一直困扰着我母亲,因此她不得不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在自家的田头、沟埂,开荒种一点杂粮;工余饭后,节假日里,常常带着我们兄弟姐妹拾麦捡稻……时而炒的粉子,供我们带到学校权作中餐。一次假日拾麦,竟捡到我岳父家田头里(小时候订婚的“奶八字”)。那时我很小,不谙时事,全然不觉得这是丢人的丑事,还认为这比讨饭要强,因为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读背“锄禾”的诗,而且还在放学后组织过我们到附近生产队拾过稻捡过麦。而何况在这缺粮日子补贴补贴家里,免得全家人挨饿,想到此,自然认为这是件好事。就这样,我们全家人在我母亲的带领下,让我们度过了那艰难的饥饿岁月。
直到前些年,我才将吊笼废弃,代之以冰箱存放剩饭剩菜。尽管我们“丰衣足食”了,粮食如此的充足,但我一直对粮食是非常珍惜的,从不随便浪费一粒粮食。那剩饭、剩菜我是从不乱泼乱倒的。往往家里留下的剩饭、剩菜放在冰箱里,留到下餐总是加热后我吃。我的儿孙媳妇还揶揄我说:“您吃了以后还蛮好呢!”我的老伴也经常叫我不要吃那些剩饭剩菜,以免把人吃病了。但我置若罔闻,置之不理,我行我素,我觉得剩饭菜只要没“馊”没有变质就可以吃,这些剩饭剩菜倒了多可惜呀!
现在呀,不少年轻人上顿吃了的剩饭剩菜一律“格杀勿论”,全部统统倒掉。他们的理由振振有词:“吃了剩饭剩菜就要生病,生病上医院花钱,到时落得‘人财两亏’划不来。”改革开放,实行责任田包到户,实施家庭联产计酬以后,粮食已是十多年年年增,各方面物质也已是极大的丰富了,随之人们的节约意识也开始淡薄了。剩饭剩菜随意浪费,特别是粮食浪费惊人,据不完全统计:全中国人一年浪费的粮食,可供全国人吃一天。仅以我家为例,每年春节,孩子们总要接我们回家过年,这样就成了七口之家吃饭了。我眼见我媳妇从来就是将剩饭菜倒泼掉或喂了鸡,这样粗略算来:我家一天至少要倒掉1斤到1斤半大米的剩饭,那么我家一个月就要倒掉白花花的大米(剩饭)45斤,比我刚参加工作的口粮还要多(那时我每月计划供应粮是29.5斤,食油4两)。那么我家一年就要倒掉大米540斤,相当于过去一亩地所产的稻谷。不少大学生食堂和餐饮单位一桶桶的剩饭,一个个硕大白白的馒头连啃都没有啃一口就被扔进了垃圾桶,让人痛心惋惜,浪费惊人哪!
我们要节约、爱惜粮食,时时记住“粒粒皆辛苦”!
责任编辑:黄艳秋
我家曾经由我父亲制作过一个极其简陋的吊笼,那是从桑树上砍下的剪刀叉式的桑树枝,其三顶端用较粗的麻绳系着,上面用旧草帽遮挡灰尘,为防老鼠偷食,多用一瓷瓶凿穿瓶底,将麻绳或铁丝穿入其中。吊笼一般置放于后门或房梁中央,这是为了通风,使其不让剩饭、剩菜变质。其铁丝或绳子系在橼子或中梁上,高低以过人头为宜。我家后来专门请木匠制作了一个非常考究的桑木方形吊笼,吊笼分上下两层,上层放筲箕,下面方格放菜碗,如无方格放剩菜碗,就将剩菜直接放入筲箕中。大集体年代,农家人忙于挣工分,每天只做早晚两餐饭,早上做的一餐饭必有剩飯剩菜,以供中午用餐。
夏天天热,不少农人忙里忙外,他们往往取下吊笼上剩饭剩菜就吃,也不顾蚊蝇爬过,卫不卫生。然而,我每天吃午饭,必要放在铁锅里加热一下再吃。有一次,我外出割肥田草,居然带着煤油炉子和炊具,中午加温热饭,曾引起生产队里人的笑话。大集体年代人们除了争着做工分,对粮食是非常爱惜的。很少有剩饭剩菜倒给猪和鸡吃,除非剩饭剩菜馊了变了质。那时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几乎家家养猪、户户喂鸡。那时候的猪吃糠、野草、野菜、喝潲水(淘米水)或清(河)水;鸡寻食虫子、青草,只有早晚才给鸡喂一点瘪子谷。
大集体年代,人们几乎一年四季都是在野外劳作,例如垦荒种地,置办肥料(割青草、绞黄丝草),兴修水利(挑堤、开沟、挖渠)……在野外一般都是自带柴米炊具,自行炊火,或集中蒸饭,更多的时候是自带剩饭菜。那割草人为了多割快割青草,一到目的地就拼命忘我地割,当辘辘饥肠时,割草人便掀开盖碗或罐盖,囫囵吞枣、狼吞虎咽,一股脑儿就将剩饭、剩菜倒进了肚里。我们生产队一个叫茂哇的副队长,经常和我们一起割青草,我看见他吃午餐带去的一大瓦罐剩饭,一下子就吃完了,吃得津津有味,吃完后还咂着嘴似乎余味未尽,好像还没有吃饱似的。他吃饭如同猪们抢食,一阵“咵咵”……之声,看着他吃饭,让人口水直流,直咽唾沫。他调动了我们的食欲。这割草人刚吃完午饭,马上就投入抢割青草的战斗,为了争抢工分,人们不得不这样忘我拼命地干。倒是那没“定额”任务的犁田人(在野外开荒),他们慢慢吞吞地,吃完那带去剩饭菜,然后叼上一支香烟,或打坐于田垄上,或仰卧在田埂……他们顾不上烈日的曝晒,也不管蚊蝇的叮咬,兀自优哉游哉……任由那牛儿在田埂上大口大口地吃着青草。
粮食之宝贵,胜于黄金银子,粒粒饭粒似金子。我家人多劳力又少,故工分也少。那时生产队分粮食是基本口粮加工分揉合在一起分(是三分的口粮七分的工分),故我家每次分的粮食都少。在没有实行责任田分到户,实施联产计酬的前一年(即1978年),我家只分了九百多斤谷子,不过那时我的小家只有五口人,尽管是五口之家,这九百多斤谷子够吃吗?因此常常是人家的孩子吃白米饭,我家只能吃菜羹。最好的日子是我母亲让我们吃上野菜粥或拌红苕、野藕、萝卜的饭食,那可是我们美好的幸福餐。有一次,我三弟看邻居的孩子端着一碗白米饭,他眼睛直勾勾地看着那孩子碗里的白米饭,久久不肯走开,他几乎要夺过那孩子的碗,将那碗白米饭吞掉。最后,还是我母亲好说歹说,连哄带劝,他才回家。为此我母亲大哭了一场,将家中仅剩的一点米,为他熬了一碗粥,第二天全家人只好吃着光野菜。
一个五口人之家长期缺粮,这一直困扰着我母亲,因此她不得不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在自家的田头、沟埂,开荒种一点杂粮;工余饭后,节假日里,常常带着我们兄弟姐妹拾麦捡稻……时而炒的粉子,供我们带到学校权作中餐。一次假日拾麦,竟捡到我岳父家田头里(小时候订婚的“奶八字”)。那时我很小,不谙时事,全然不觉得这是丢人的丑事,还认为这比讨饭要强,因为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读背“锄禾”的诗,而且还在放学后组织过我们到附近生产队拾过稻捡过麦。而何况在这缺粮日子补贴补贴家里,免得全家人挨饿,想到此,自然认为这是件好事。就这样,我们全家人在我母亲的带领下,让我们度过了那艰难的饥饿岁月。
直到前些年,我才将吊笼废弃,代之以冰箱存放剩饭剩菜。尽管我们“丰衣足食”了,粮食如此的充足,但我一直对粮食是非常珍惜的,从不随便浪费一粒粮食。那剩饭、剩菜我是从不乱泼乱倒的。往往家里留下的剩饭、剩菜放在冰箱里,留到下餐总是加热后我吃。我的儿孙媳妇还揶揄我说:“您吃了以后还蛮好呢!”我的老伴也经常叫我不要吃那些剩饭剩菜,以免把人吃病了。但我置若罔闻,置之不理,我行我素,我觉得剩饭菜只要没“馊”没有变质就可以吃,这些剩饭剩菜倒了多可惜呀!
现在呀,不少年轻人上顿吃了的剩饭剩菜一律“格杀勿论”,全部统统倒掉。他们的理由振振有词:“吃了剩饭剩菜就要生病,生病上医院花钱,到时落得‘人财两亏’划不来。”改革开放,实行责任田包到户,实施家庭联产计酬以后,粮食已是十多年年年增,各方面物质也已是极大的丰富了,随之人们的节约意识也开始淡薄了。剩饭剩菜随意浪费,特别是粮食浪费惊人,据不完全统计:全中国人一年浪费的粮食,可供全国人吃一天。仅以我家为例,每年春节,孩子们总要接我们回家过年,这样就成了七口之家吃饭了。我眼见我媳妇从来就是将剩饭菜倒泼掉或喂了鸡,这样粗略算来:我家一天至少要倒掉1斤到1斤半大米的剩饭,那么我家一个月就要倒掉白花花的大米(剩饭)45斤,比我刚参加工作的口粮还要多(那时我每月计划供应粮是29.5斤,食油4两)。那么我家一年就要倒掉大米540斤,相当于过去一亩地所产的稻谷。不少大学生食堂和餐饮单位一桶桶的剩饭,一个个硕大白白的馒头连啃都没有啃一口就被扔进了垃圾桶,让人痛心惋惜,浪费惊人哪!
我们要节约、爱惜粮食,时时记住“粒粒皆辛苦”!
责任编辑:黄艳秋